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9 11:01:34

第1篇:语文教案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还搜集了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或者准备一个名言摘抄本,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参加展览。

(2)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展示台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角度的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课外做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更充分地展示学习的成果。

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总之,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未来的理想,

体会妈妈的心愿。

⒊能读懂文中的^对`话,初步认识冒号、引号。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学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的^对`话。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14

一、导入新课。

有谁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5摘星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帮助。

3、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教师指导,初步认识冒号和引号。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了解课文内容。

6、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板书:

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

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

7、分组学习要求会认字。

8、抽读生字卡片。

9、找出带有会认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位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话的语气。

2、读了课文,你认为未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分组讨论:未未长大后要给妈妈摘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他能摘到吗?说说你的理由。

4、分组反馈。

5、全班齐读课文。

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015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

1、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3、自由组合表演朗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

摘未想端面镜叔船

2、读一读,说词。

3、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说一说书写规律。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四、积累词语。

作业:

1、写字。

2、和家人表演读课文。

3、画一副夜空的画,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6朱德的扁担

第3篇:语文教案

课型:

阅读课

教学思路:

美读熏陶——探究说话——品味领悟——创作运用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2、领悟“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品位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难点:

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教学准备:

珍珠鸟的图片和一曲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音乐,了解珍珠鸟的习性。

二、课文美读

1、 自由诵读———要求读的准确流畅

2、 接力赛读———要求读的字正腔圆

3、 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2、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3、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4、 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5、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 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单人旁”。能用“五颜六色”进行词语搭配,训练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训练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美丽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3生字和7个认读字,能够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你们”这两个字对合体字及偏旁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小彩笔图片

1、导入语

课件:图片(小彩笔)

师:这是什么,(小彩笔)。你用它画过什么?有个小朋友也喜欢小彩笔,还在书中写了一首小诗赞美它呢!一起来学习好吗?

2、出示课题:

课件:小彩笔

板书:小彩笔(加拼音)

3、齐读课题:4、小彩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现在请你打开书62页,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课件:出示要求(我会做,借助拼音正字音)

2、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

课件:我你们

师述:你能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看课件认读生字:我你们(带拼音)

(1)指名读生字;我wǒ 你nǐ 们men

(2)师述:们men是轻声,我们,你们表示人很多。(用手势体态讲解)

(3)学生认读我你们:伙伴拼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名领读(3人)、个别读(2人)。

(4)组词:谁能用新生字来组个词?(你的知识真丰富)

4、课件学习认读字:用、画、色、美丽、绿色、五颜六色

师述:还有几个生字朋友呢,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

(2)指名带读: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呀?

(3)个别检查:谁能再给大家读读。(及时奖励)

5、考考你:去掉拼音朋友,还能读准字音吗?

课件:我们你们有用颜色画画五颜六色……

(1)指名读

(2)齐读

6、小声读课文巩固生字:

课件:把生字朋友放回文中读一读,伙伴互查,语句要读通顺。

师述:同学们读得都很好,我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三、再读课文,在情境中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一想小彩笔画的是哪儿?用什么画了什么?

(1)板书:学校

(2)提问:用什么画了什么?

课件演示: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2.指导朗读:先自读,再同伴互练。

师述:这么多颜色,你喜欢哪个颜色?你能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吗,让他感觉你喜欢它。先自读,再同桌互练。

3.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4.指名读:让别人听出来你用什么画得什么。

5.扩展: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这么美的校园,我们看美术老师用它的彩笔给我们校园也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校园文化墙的画

提问:

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些什么?自己想,然后,和伙伴说说,指名说。

课件:我用()画()

6.这么多的颜色都用上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吗?

生活中还看到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7.指导用“五颜六色”说话。小组内说,指名说。

师述:你能用“五颜六色”说句话吗?五颜六色的彩笔把校园画得真美,你能读出美的感觉吗?

课件指名读:五颜六色都用上,

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8.指导朗读: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师述:重点字指导:都多

小彩笔帮我们画了这么漂亮的校园,你喜欢小彩笔吗?想对它说什么?

课件:齐读:小彩笔,我爱你。

9.做到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师述: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吧。你能背下来吗?

10.背课文。

四、指导识字

师述:背得真好,相信你们写得也会很好。

1.书写“你”,认识单人旁

(1)板书单人旁,齐读、书空。你指的是人,跟人有关,所以用单人旁。

(2)分析字形、占格:课件,你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师述:占格要注意什么呢?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注意左部分的撇低右部分的撇高。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你

2.学习生字们

(1)课件“们门”比较字形、字音、字义。

(2)分析字形、占格:打开书63页,们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们

3.生描第一个红字,注意笔顺。

4.独立写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位置。

5.互评后修改。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五、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你的小彩笔完成这幅画!

2、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4、小彩笔

dān rén páng 你们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投影教学目标及作者简介]

三、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四、讨论分析。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贤妻良母

2、作者用那些“逸事”体现了亡妻的这一美德?

明确: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细节2:“盯”“跳”“走”“钻”——腼腆害羞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细节4: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非常辛劳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3、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五、能力迁移

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1.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3、布置作业: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

亡人逸事

孙犁

亡人:贤妻良母

(细节)↑(真情)

“我”: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第6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⑴乌鸦口渴要喝水。

⑵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⑶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