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24 20:20:52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我的中国心》歌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2、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内容扩展,从哪些地方你也能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邮票一枚,火花一张。

学具准备:一张纸,一根针(可人人准备,也可以组为单位准备)。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

“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请大家帮助你。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2、 合作学习。

组内伙伴轮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

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尝试读读你认为重要的句、段。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全班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动手操作,促进理解。老师提供印有“邮票”的纸,部分同学用手撕纸中的“邮票”,部分学生模仿酒馆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重要语句。如:用礼貌的语气读两人对话;找出表现两人善于动脑筋的句子,读时突出他们的用心思考;“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4、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课题。

回忆: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启发创造

1、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样的邮票。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交流: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过渡: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词,认读。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

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

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积累运用,指导实践(根据教学情况,部分内容放到课后。)

1、 数量词积累。

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集体订正。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 邮票常识积累。

读“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部分关于邮票的常识。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 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设计理念

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师:制作幻灯片;生:询问大人,查一查资料(关于蔬菜、庄稼、水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笑”

(通过师生相互送微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老师,现在我是怎样的表情?(教师做笑的表情),是啊,因为你们个个坐得端正,我很高兴,所以把微笑送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把微笑送给老师呀?(愿意)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生笑),你们太可爱了。

2、孩子们,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笑了,你们笑了,连石榴也笑了。读课题:15石榴笑了(A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节;找准关键词读:什么笑了?石榴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质疑“笑”

(教学生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

1、我们都说,聪明的孩子们最喜欢提问题了,读了课题,聪明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吗?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过渡:简直太棒了,下子就提这么多的问题,表扬他。其实呀,这些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等着我们呢,请孩子们打开P110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3、因为大家读书很大声,生字宝宝也笑了,竟跑到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幻灯片1(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全体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笑”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师生互动对话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强化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生成发展。)

过渡:请你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一幅图,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你的发现。(相机抽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抽一生读---师指导按节奏读全体读)

出示幻灯片2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出示幻灯片3 换词练习:树上挂满了石榴。还可以这样说:树上结满了石榴。

2、你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理解‘笑’—成熟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4: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仿说句子:我一进教室,就拿书出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聪明的力力很认真地听了妈妈的话,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全体读第二自然段)

2、问:力力是怎样想的?

3、抽一生回答(石榴什么时候笑呢?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

4、谁能读出问号的语气来?(相机抽两生读---全体读)

5、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的?结果石榴笑了吗?(相机板书:力力 逗 不笑)

6、分男女读(男当力力,女当石榴)

7、从刚才的朗读,你认为力力是个怎样的孩子?(幼稚可爱的孩子)

8、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5)读出幼稚可爱的孩子。(重读“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

A、抽生读;B、全体读

过渡:这时力力没有其他办法,好心的秋风姐姐来帮忙了?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认真倾听教师读“呼”后面的破折号,注意长句的停顿)

2、相机抽两生回答亲读(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

3、抽生读----1、2大组读第一句,3、4大组读第二句。

4、教师又范读(请你一边听,一边观察教师的表情,说说教师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5、抽一生回答(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

6、因为我喜欢力力,感谢秋风姐姐,石榴笑了,我也就笑了,我看看,你笑了吗?(个个笑得多灿烂呀)请你们也用高兴的语气又面带微笑来读读这一段。

7、全体朗读

8、理解“秋风来了”---秋天到了。(相机板书秋风 来笑了)

9、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像人在笑一样,你认为是哪个词?(咧),请做“咧开嘴”的动作。

10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因为石榴是在秋天成熟的,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听到了秋风吹的声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听到还些声音?(生说)

11、课间操(全体起立,边说做动作)

五、知识拓展,升华“笑”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课外求知的习惯。)

1、在课前我们提出了不懂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读书学习,现在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出示(出示幻灯片6)

A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B在一般情况下,蔬菜、庄稼、水果,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相机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通过催熟,冷藏,成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2、全体读课文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蜘蛛的品质,体会布鲁斯深受感动的原因。

3、通过动员军队、人民的语言训练,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蜘蛛的品质和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

2、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外国故事——第八次(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侵略——英勇抗击”,请同学用上这两个词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

(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布鲁斯王子带领大家英勇抗击。)

3、过渡:古老美丽的苏格兰正经受着别国的侵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英勇的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和外国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可是,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解释“磨坊”:用人、畜牲、水力、风力转动石磨,代客加工小麦和其他谷类研磨成粉的地方。说明布鲁斯败得很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躲在磨坊里,也表明他受到的打击很大。

2、什么是“唉声叹气”,“不断地”呢?谁能学一学。

3、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在一连遭受了七次失败后,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说说)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4、看来,对于这场战争,王子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是吗?(引出比较“几乎”)

出示——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5、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吗?要把布鲁斯的什么心情读出来?通过那些词?

(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王子几乎要失去信心的心情。)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来,这场让大家几乎失去信心的战争肯定是彻底失败了。然而,世事常常会出人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很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2、出示——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比较出示两句话)——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师:仔细读读、想想,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最后却又胜利了呢?)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是什么原因使王子重新鼓起信心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三自然段:找出蜘蛛结网过程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

3、指名答思:蜘蛛一共结了几次网?

4、第一次结网是怎么失败的。出示填空:一阵大风(),丝()了,网()了。

能不能改成“网破了,丝断了。”为什么

5、当它第一次结网失败以后,蜘蛛是怎么做的?出示填空:蜘蛛重新扯起细丝,()

6、这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第二次结网失败了,蜘蛛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共这样做了几次?

7、每次失败后,蜘蛛都是重新开始,但为什么没有每次都一样的写呢?(具体写和概括写)后面的几次结网是怎么写的?(就这样……)(就是用这个词来概括写的)

8、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出示相关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读好这些词语

9、师:我还想用这句格言来赞颂它:(出示:有志者事竟成。)你还想到哪些格言来赞颂它?

10、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王子看到了这样一只不灰心的蜘蛛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生答:他感动极了。从哪看出他感动?

3、看插图:你看他攥紧了拳头,神情庄重的样子,你想此时他是什么心情吗?他心理在想什么?

4、看来你们已经能体会布鲁斯这时候的心情了,能读好这节吗?

5、布鲁斯为什么如此感动?

6、他是怎么做的?(招集动员)

7、说话练习:布鲁斯已经信心十足了,可是那些受尽战争迫害的士兵和人民还意志消沉,请你想像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说才能让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们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出示句式:士兵们,我的兄弟们___________士兵们,我的兄弟们,让我们一起来干第八次吧!)

8、王子最后成功了吗?

(出示: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六、问题延伸,深化主题

1、如果王子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会怎样做呢?(学生明白,王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

2、再次出示词语、格言(生齐读)

七、联系生活,明白道理

1、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科学家的故事

2、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呢?交流

3、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取得最后的成功。

八、作业

1、搜集关于坚持不懈的故事。

2、搜集几条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名言。

板书:

11、第八次

七战七败 几乎失信心

蜘蛛结网 受到启发

我也要干第八次 终获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学习人物独立生活的意识。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抓住大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能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半张。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乌塔是谁?课文讲了她的什么事?请画出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

3.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

1.师故意写错课题“乌塔”。(学生惊呼)表扬学生的专心与质疑精神。

2.这里的乌塔不是指福州的名胜古迹乌山脚下的乌塔,而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

3.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独自一人游欧洲)

4.[多媒体出示预习要求]谁在预习中画出了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师相机介绍欧洲及其旅游资源。[多媒体出示欧洲地图及旅游景点。]

二、速读训练,抓住大意。

1.过渡:大家一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吧!我们来做速读训练,看谁先抓住文章大意。

2.先来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生字词出现]

3.学生独立速读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以时间为提示可以将课文分三段,先写 再写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深入读文,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1.过渡:读到现在,我们已经抓住课文的大意了,但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介绍这件事?编书的老师有为什么要选入这篇课文呢?我们还得深入读文。

2.你对乌塔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乌塔是个怎样的同龄人?你从哪看出来?请一边读课文,一边做记号。[教师师范]。

3.学生默读并做批注。

4.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5.小结:乌塔真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

6.那么,你对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小组讨论)

7.全班汇报。

四、总结。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要启发读者要向乌塔那样勇于锻炼自己,但至于以什么方式锻炼自己,国情不同,个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五、作业练习:

给乌塔写一封信,与她交流自我锻炼的体会。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自理能力强

热情活泼会与人交流

做事有计划性

自我保护意识强

有责任感

会学习

会理财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

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鱼。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新课

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

三、再读课文

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

(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

(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

学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

(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

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学生跟着书空

(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

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

(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

(2)大家交流讨论。

(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③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四、扩展练习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三只白鹤

怎样记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太阳底下 白云下面 柳树旁边

谁能找到鱼

《三只白鹤》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