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一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1 15:30:09

第1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第2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

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

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

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赞赏

第3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我们家乡有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看课件说说景区的名字。(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敖江南几、温州楠溪江、温州中山公园、金乡海口、文成铜铃山、泰顺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楼、洞头的海霞女子民兵营……)

家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岭等。你想讲讲哪座山,哪条河呢?

家乡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你想讲讲哪条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绍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来很有特点,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请你当导游,你最想介绍哪一处呢?

二、明确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打算从几个方面介绍,怎么介绍?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口头填空:我介绍的是(),那里()。我打算从()、()、()、()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要用()的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

3.指名学生说说填空,老师引导。注意倾听,构思。

4、指名个别上台介绍。要求: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小组互相介绍,提问,解答。

2.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四、全班交流。

1.学生介绍时,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可以点评。点评从几个方面进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几个方面来讲。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特点是否讲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奖。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要求:

1.语言完整、通顺、尽量做到生动。

2.讲得有一定顺序。

3.重点段落要讲具体,讲明白。

教学过程(第2.3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我们的自豪和对家乡深深的爱。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生:要把家乡介绍得吸引人。

生:要充满感情,让别人也喜欢我们的家乡。

生:还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指导写法

那怎样才能把景物介绍得吸引人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秘诀。

1.寻找景物的特点。

(1)先想一想准备介绍哪些景物。

学生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里的奇形怪状的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说说你要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把介绍的目标锁定。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纲。)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处。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丽。

生:句子写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们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

(2)小片段仿写: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大树写具体。

(在具体的一项事物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评议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写法。

三、学生写作

掌握了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能写好我们的家乡。我们先

想好写哪几处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清楚。别忘了还要取个好题目呢!

四、交流评议。

1.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在交流中渗透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条理地表达。

2.同学们,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第三个秘诀,那就是多修改。一会儿就请大家互相来修改修改作文。我们要颁发“火眼金睛奖”。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

3.在修改以后颁发“火眼金睛奖”。

4.学生誊写习作,请大家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文才奖、和进步奖。

(用评奖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快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寻找景物的特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

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4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5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4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第5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第6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二、我会读

春燕把它这一路上看到最美的风景都写在这些漂亮的叶子上了,赶紧来看看,它都写了什么?

1、出示词语卡片:春暖花开,……

2、读,自由读。小朋友们能读出它们吗?遇到不会的字请看看拼音,再有不会的可以请教边上的小朋友。

3、来,都会读了吗?让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4、好,让我们请个老师带着我们读吧。请一个学生。男孩女孩分别当老师。

5、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风景,想到了哪个词?原来春暖花开是这么漂亮的呀!让我们美美的来读读这个词。……

6、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有关春天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词语?

三、我会写

为了奖励小朋友,春燕又送给大家一句话:你看是用拼音写的。可是这一点也难不倒大家。比一比,谁先知道春燕说是一句什么话?

1、请每个小朋友拼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自由读。检查。

2、拼读。对了吗?

3、那我们能不能把这句话写出来呢?

4、提醒: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个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在田字格的位置是怎么样的。举例:范写:就好像这个“春”字,我们就应该想到,春有哪几笔组成。在田字格中间的位置。

5、小朋友们,你们书上也有这句话。请你们把它写在书上,好吗?

6、学生自由练写。评议。写得真漂亮。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小句号。说明一句话说完了。下次小朋友自己写的时候也可以用上它。

7、小朋友,你看,春燕送了你们一句话,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回送春燕一句话呢?告诉春燕,春天来了,你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课间操《嘀哩嘀哩》

小朋友送给春燕那么多美丽的句子,春燕高兴极了,开心地唱起歌来。看看,我们会唱吗?播放《小燕子》。其实,春天来了,还有许多地方都悄悄发生了变化,你听,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找春天呢!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那我们小朋友也跟着他们一起去找找吧!你看,那里有一朵花,这里有一棵小草,让我们一起带上我们的小眼睛,挎上我们的小花篮,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不仅仅有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天的句子,在我们身边有关春天的歌曲也很多,那我们小朋友能唱几首有关春天的歌曲呢?

五、读读背背

小燕子说它见过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出示:幻灯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春燕还写了一段话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都写了什么?原来这里是春燕的故乡。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你看,他都已经读完第二遍了。真好。送他一棵小草。

2、抽读。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评价:他能把每个字都读准了。真了不起)。

3、同桌读。谁能像他一样把这段话的每个字都读准,读顺?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美美的来读读?让我们大家看见一个美美的春天?丰收的秋天?(自己练一练)

5、比一比,谁读得好?我好像听到有的小朋友连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6、指导背诵。小朋友,葛老师都能把它背下来了呢!你们信吗?示范背诵。(一边让小朋友看图,一边背诵)你能吗?

7、抽背。齐背。

六、结语:小朋友,春燕今天带我们看了计多美丽的春天的景色,真谢谢它,其实,如果我们小朋友爱观察,你随时都可以发现,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跟春燕说再见吧!

第7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难点)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第8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背诵积累古诗《梅花》。

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准词语,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自己借助拼音阅读短文。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tào mào dēng xié kù

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

tú hú zhàng peng zhǐ zhēn

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

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些都是描写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板书: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

2.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组词语描写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时,需要穿的衣着。

第二组词语描写的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必需的用品。

3.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帽、裤、帐、篷、指”。比如“帽”,读“冒”音,“巾”表示字义。

加一加:“革土土”是“鞋”;“口冬”是“图”“钅十”是“针”。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手套脚套帽子草帽登山登上登山鞋皮鞋裤子长裤地图图画水壶茶壶帐篷指南针手指指南针针线

(重点指导生字:翘舌音“指针”后鼻音“登帐篷”。)

4.练一练,学运用。

扩词。

帽()()()套()()()

登()()()鞋()()()

针()()()图()()()

5.我拓展,我积累。

(1)小朋友,如果你去野外观察大自然,还准备带哪些衣物?

我想带手电筒、睡袋、炊具、安全绳、急救包、登山杖。

(2)除了衣服,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还准备带哪些必需的用品?

我想带雨衣、冲锋衣、遮阳帽。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认识生字和新词,提高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学会与户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了11个生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出示: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

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1.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1)读一读这几组词语,想想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赶,紧跟着”,是同一方向的动作。(板书:表示动作的词语)

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披”是“覆盖在肩背上”,“穿”的动作比“披”复杂。

“甩”的意思是“抡、扔”;“摇”的意思是“摆动”,“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

(2)练一练,学运用。

找出这些动词对应的图片,并连一连。

(3)我拓展,我积累。

选一选,填一填

迎上去追上去

①早晨,我看见老师,()打招呼。

②我从地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是前面叔叔掉的,赶忙()把钱包还给他。

穿衣裳??????披红袍

③哥哥当兵去了,我们全家给他戴红花,()。

④早晨起床,我会自己()。

甩甩头??????摇摇头

⑤看到我的考试卷,妈妈无可奈何地()。

⑥小鲤鱼在池塘里摇摇尾巴()。

2.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平常我在池子例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小朋友,上面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句子是是用“……有时候……有时候……”表示“不同的时间”。

比如,我有时候想唱歌,有时候又想跳舞。

第二句是用“在……在……在……”表示“不同的地点” 。

春天到了,我在树枝上发现了嫩叶,我在草地上发现了草芽,我在河岸上看到了桃花,我在天空中发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板书: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2)练一练,学运用。

你能试着用上面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的生活可丰富了,有时候我很忙碌有时候又很悠闲。)

平常我都是在学校写作业,在家里读书在培训班练舞蹈,在公园里和爸爸、妈妈散步或者看爷爷下棋。

【设计意图:认识“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的句子,并会联系生活用仿照这种句式说句子。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3组动词。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别”。

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作、法”这两个字是左窄右宽。

“都、别”两个字是左宽右窄。

3.如何写好左窄右宽这些字?

“作”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亻”写在左半格,“乍”第二横画横在横中线上,横画间距均匀。

“法”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氵”第二笔和提收笔在横中线上,“去”长横起笔于横中线下。

“都”左宽右窄,顶部左高,底部右低。左边横画间距均匀。

“别”左宽右窄,“另”横折钩贴着横中线和竖中线。

4.写一写

(1)观察字的写法,说说它们的笔顺。

(2)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3)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作都法别”,学会书写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生字规范学生写字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积累古诗《梅花》。

2.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积累和阅读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景象,赞美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板书:春景图)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

知:知道。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诗意: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板书: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4.拓展阅读《墨梅》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板块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小朋友们,读了短文,你知道《企鹅寄冰》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这篇短文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板书:冰遇热变成了水,水遇冷变成了冰)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因为非洲炎热、南极寒冷,而且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2)读了短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读了故事,我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

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冰遇热变成了水,水遇冷变成了冰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应多放手让学生训练,师稍作讲解引导。

第9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10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第11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2、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

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 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 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 师生小结。

⑷ 再读。

2、练习:

⑴ 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 师生再读。

⑶ 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12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

2、积累生字、词语、春联。

3、训练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题,明确题目意思。

2、你发现图中有哪八种事物?

3、读“泡泡”里的话,学生自主发现,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调动孩子发现的兴趣。

4、你发现八种事物中还有什么想什么?

5、出示句式“我发现像。”学生口头补充句子。

6、教师提示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如:“银杏叶像扇子。”也可以说成“扇子像银杏叶。”

7、小组交流,口头补充句子。

8、扩展: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

请用“……像……”的句式说说。

二、日积月累

1、读题,明确题意。

2、读读认认。

(1)、自读八组字词。

(2)、每组横线左边的字是怎样得到横线右边的字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区分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3、读读背背。

(1)、小黑板出示四副春联。

(2)、告诉雪糁春联是春节时帖的吉庆的对联。

(3)、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春联。

(4)、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读,反复吟诵,背下来。

4、我会说。

(1)出示“的春光”,教师语言提示“怎样的春光”,填上“美好”,提醒孩子要搭配准确,用词优美。

(2)出示“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小溪的枝条”

(3)小组交流,汇报。

(4)我们学过的课文有这样的短语吗?

三、展示台

1、读学习小伙伴“泡泡”里的话,明确本次展示的内容。

2、展示孩子们收集的词句、书法作品,予以评比。

3、在春天里,你还想展示些什么呢?(诗配画等形式均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自读17页方框里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春天里的发现》。

2、老师展示一个关于春天里的新发现。

3、什么是“新”发现?(让学生明确课文中学过的,别人说过的就不是新发现了,要想有新发现就必须仔细地观察。)

4、小组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去观察。)

5、学生汇报自己的“新”发现。

6、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注意指导写话的格式,如:每个自然段前应空两格。

二、宽带网

1、学生自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让学生了解“市花”的相关知识。

3、你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城市的市花?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

4、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树吗?

第13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重点、难点: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教学目标: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习作。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14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

2.拓展学习内容,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重点难点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激发其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祖国的西部幅员辽阔,山河壮美,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茫茫无垠的戈壁……学习了本组课文,同学们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呢?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读着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我们好像跟随作者走进了神秘的西部,触摸到了边疆建设者那火热的心,感受到了蒙汉之间浓浓的民族情。在课文《草原》《白杨》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有关语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文中这样的语句还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自读勾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它能使文章含而不露、寓意深刻,令人读后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学习本组课文,你还有别的收获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日积月累

导入:回顾课文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或秀丽或雄奇的画面,给西部风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追溯历史,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豪迈的语气在诗句中抒写西部黄河及淘金者的生活,寄托浪漫的理想。自由诵读诗文《浪淘沙》,看看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怀的。

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

3.学生质疑,解疑。

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4.背诵诗文。

过渡:这首《浪淘沙》共有九首,这是其中一首。老师还找到了另外有名的两首,你能把它们读好吗?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汉语言文字魅力无穷,在许多场合,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用法能产生神奇的魔力。不仅读来妙趣横生,还能起死回生呢!下面我们来欣赏教材上一则有趣的语文故事,看看有趣在哪里?(学生读故事,交流感受:断句不同,仍成佳句。)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语文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趣味小作业:

一家人宴请宾客。席中,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可到了薄暮归家时分,却下起了雨。客人因道路泥泞,不得不留下。主人可不乐意,怎么办?他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想让客人看了主动回家。这副对联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由于对联没有标点,不同的读法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你猜猜,客人都走了吗?请加上标点来说明理由。

小练习: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某家有少女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3.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觉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第15篇:园地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趣味识字。了解自然现象,正确认读7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

2、字词句运用。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诗文,并了解大意。

3、了解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3个生字。积累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

4、和大人一起读。能进行亲子阅读,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儿歌的大概意思。

教学重点

1、趣味识字。了解自然现象,正确认读7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

2、字词句运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诗文,并了解大意。了解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能正确书写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并积累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能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词语和诗文,并了解大意。

3、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趣味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语,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

2、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3、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用上这些生字或词语,句式练习:

今天(或昨天、前天)的天气是()。

我见过(),当时的情景是()。

5、认读生字:带音节的,不带音节的。

6、问: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呢?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师范读。

以各种形式练习朗读,逐渐达到熟读成诵。

找一找这些字母形状的异同,曾增强记忆。

2、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生字,按照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进行分类。

学生朗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进行组词,造句。

指指导书写:见、长。

三、布置作业

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字词句运用:读一读。

1、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正确。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3、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4、全班交流感受。

5、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二、书写提示

1、认读生字:白、回、果,并进行组词、造句。

2、讨论这些生字的书写规律,相机讲授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写,进行评价。

三、日积月累

1、看图说话,句式练习:

这里的景色真美呀!天空中(),地面上()。

2、自由朗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3、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4、交流:你知道哪一个词语的意思?

5、再次朗读。

四、布置作业

找出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短语进行积累。

第三课时

教学活动

一、和大人一起读

1、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正确。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3、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4、全班交流感受。

5、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6、仿照一个小节,自己写几句小诗。

7、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二、布置作业

跟家人一起朗读,并且把自己写的几句小诗读给他们听。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