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7 11:54:33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以“朋友”为主题的两课文和一首古诗,两项综合活动,和识字、写字、造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并且通过讲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识字27个,写字16个。学习足字旁、双人旁、走字旁、走之儿,自己填偏旁表。

2.能正确使用“再、也、又”。

3.熟读《冬冬读课文》和《池塘边的叫声》回答课后问题。背诵《赠汪伦》。

4.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认27个生字,正确书写16个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美好与可贵。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6-8课时。

第一课时 冬冬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后问题。

2.识字12个,能正确读、认。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题。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朋友吗?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冬冬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圈出不认识的字。

2. 生自读课文,互教互学生字。

3. 读课文,把生字的颜色设定为红色。

(1) 请几位同学读生字。

(2) 找出生字的“邻居”,他们还能与谁做朋友?

(3) 讨论交流记生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生字情况。

4.小组合作读课文,看别的小朋友读得准不准。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标然段。

3. 分段读课文。

4. 讨论: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5. 师:真正的朋友是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6. 指导朗读。注意丁丁说的那句话: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是一句请求句, 要读出请求的语气。

7. 朗读课文。

四. 巩固复习。

1. 找朋友游戏。

2. 联系实际想一想,看到同学有了困难,或犯了错误,自己是“笑”的人,还是同学的朋友呢?写在练习本上。

五. 课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冬冬读课文

读 胆 害 越 脸 喜 教 室 遍 鼓 勇 掌

读课文 胆子 害怕 越读越小 脸红 喜欢 教室 一遍 勇气 鼓掌

第二课时 冬冬读课文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 指名读课文。

2.读词语。读课文 胆子 害怕 越读越小 脸红 喜欢 教室 一遍 勇气 鼓掌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读 课 文 师 请 红 站 这

2.齐读生字。

3.认识“辶”

4.指导“这”字,用红笔标出走之儿旁,走之儿的横捺难写学生在桌面上多练几遍,强调走之儿后写。学生描红。

5.“课、读、请”这三个字都是什么旁?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三个字。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7.评比。

三.课堂: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8个生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动、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会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激(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

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

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2、3(校对)

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会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培养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完整。

(3)比较句子,史学生懂得运用恰当形象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教师简述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课文1-3自然段,重点学习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

三、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赖宁上小学时,学习情况怎么样?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要学习哪些功课?赖宁的工科学的怎么样?从中理解“功课”和“其他......只有......”的意思。

四、为了学好体育,赖宁是怎么刻苦练习跳绳的?带着问题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划: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了赖宁刻苦练习跳绳?

2、出示第3句

(1)齐读,说一说,那个词语写出了赖宁学跳绳很刻苦?为什么?

(2)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满头大汗”有什

么好处?(可以形象的表现出赖宁苦练的行动;又使学生初步懂得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把句子写具体。)

3、第4句写了什么?(老师帮助赖宁学跳绳。)

4、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苦练跳绳?

五、默读第3段。

1、边读边划: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赖宁在家中也苦练跳绳?

2、学生汇报后,齐读第1句和赖宁的话,出示句式说一说:因为(),所以他走路一拐一拐了。

3、郭老师是被赖宁什么精神感动了?(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肯下苦功夫)

4、教师针对赖宁的精神进行品德教育。

5、指导朗读对话,注意郭老师奇怪的语气和赖宁不好意思低声回答的心情。

6、齐读第3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苦练跳绳。

六、齐读2、3段。说话训练:赖宁是怎么苦练跳绳的?

(各自准备--指名说,反馈评价--同桌互说)

七、教师小结。(结合2、3两段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赖宁肯下苦功夫,勤学苦练的精神。)

八、练习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时,我觉得很(),因为( )。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认读、书写、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拼读、朗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灯塔爷爷的话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学会书写“爷”、“明”、“交”、“立”、“好”、“乐”、“明”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灯塔爷爷说的话的含义。

3.情感目标

(1)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2)激发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3.激发学生以诚待人,以心待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 多媒体教学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灯塔”幻灯片。

2.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3.师介绍。

这是灯塔,它的作用非常大,在茫茫的黑夜中,船只是靠着这光芒来寻找并确定方向的。没有它,麻烦可大了。

4.板书课题:16.灯塔爷爷的朋友。

5.生质疑课题:

学生A:灯塔爷爷有多老了呀?

学生B:灯塔爷爷在哪儿呀?

学生C:灯塔爷爷都有哪些朋友呢?

学生D:灯塔爷爷跟他的朋友好不好呢?

6.这么多问题呀!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7.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录音范读。

2.生思考:灯塔爷爷有哪些朋友?

3.听后反馈。

大轮船 星星

生述,师板书:海浪

飞鸟

4.学生自由大声地拼读课文。

5.小组内互相读,互相正音,互相帮助。

6.展示个人朗读。

(1)小组推荐个人朗读。

(2)自告奋勇个人朗读。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7.全班分组分段朗读。

8.自主学习课文。

9.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A;读懂了灯塔爷爷独自站立在大海中,很孤独。

学生B:读懂了灯塔爷爷不孤独。

学生C:读懂了灯塔爷爷有许多朋友,他不会孤单。

学生D:读懂了是海燕觉得灯爷爷不孤独。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学生A: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呢?

学生B: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呢?

学生C;海燕说的话我不是全部理解。

10.师适时板上质疑的问题。

三、认读本课生字

1.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2.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

3.反馈圈画生字情况。

4.出示生字幻灯片。

tǎ dú lì nín ɡuài wā

灯塔 独自 站立 您 奇 怪 哇

dí tán shēn pánɡ

汽笛 谈心 身 旁

5.指名认读生字。

6.全班齐读以上生字。

7.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1)指认读这7个生字。

(2)全班齐读。

8.全班齐读所有生字。

9.指名逐个组开花词。

10.抽读生字词语卡片,评出“认字高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本课10个生字。

2.指名认读。

3.幻灯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讨论上节课“质疑”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4.反馈学习情况。

问题(1):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

学生A;因为灯塔爷爷有很多朋友。

学生B:因为大轮船是他的朋友,用汽笛和他谈心。

学生C:因为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和他逗乐。

学生D:因为海浪是他的朋友,向他诉说着心里话。

问题(2):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灯塔爷爷在心里把它们当作朋友,所以他有很多朋友,他并不孤单。)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言。)

问题(3):怎样理解海燕说的话?

学生A:要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B:要从心底里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C: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这样才能有许多朋友。

5.师顺着学生的话引导小结。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A:要从心里把别人当朋友。

学生B:要以诚待人,才会有许多朋友。

学生C:要以心待人,才会有知心朋友。

2.谈谈你和好朋友间是怎样交往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幻灯出示字。

2.全班齐读以上7个生字。

3.指名认读以上7个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5.自悟书写笔顺。

6.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

7.教师展示台上范写生字。

8.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纠正双姿。

9.展示学生作品。

10.师生共评。

11.生继续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6篇:语文教案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

还有吗?

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兴奋!

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

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

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生:……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

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

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

生:做窝……

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侦察:

谁再来读读?(指名)

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

生:……

师;是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师:“突然……”

师: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很焦急

师: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生:……

师:着急啊!谁再来!

生:……

师:万分焦急!再来!

生:……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说)

师:(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生:……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声音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犝饨诳畏噶朔较蛐缘拇砦蟆N颐窃谑导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声音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驴伪曛赋觥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牪⑶艺庋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