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2 16:38:29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形成爱他人、关爱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3.导入: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一样,非常渴望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帮助她实现美好的愿望。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小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老师已布置让同学们提前和咱们的生字朋友见面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可不要说大话,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3.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真的是很用功啊!自己就把生字记会了,那你肯定有很多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吧?说出来让同学们也向你学习学习。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哪个字的'?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激烈,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哪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忽然间,寒冷的北风停止呼啸,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你们身上。小树们,你们现在有怎样的感觉?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第一小节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第二小节读好的。和同桌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好不好?

(1)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小鸟会许多好吃的谷粒呢?它在等谁呢?这时候的小鸟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2)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3)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孩子们,你想说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爱送给他们,要去帮助他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书写爱的语言吧?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 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 )在后 ( )( )在前

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北京的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烧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随作者去了解北京三大特色的名菜之一的——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文章。

2、师: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烤鸭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烤鸭?北京人怎样吃烤鸭呢? 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相机板书。

3、师小结:同学们,去北京旅游还有三大特色呢!那就是“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可见,烤鸭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

四、拓展延伸,强化主题。

1、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特色美食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播放《北京的美食文化》课件,请同学们欣赏。

3、学生交流观《北京的美食文化》的感受。

五、本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首都北京的饮食荟萃了民族饮食的精华。让我们以了解北京烤鸭为起点,去了解北京的饮食,感受北京独特 的饮食文化。

板书设计:

北京三大名菜

烤鸭 烤鸭的制作、吃法

北京游三大特色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