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5 16:20:09

第1篇:语文教案

自读导言

同学们,有一部古书叫《列子》,其中的《汤问》里有一个故事叫《愚公移山》,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的几句话?谁能创造性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有所依托地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出新,是创造的一种方法。许多科学发明,许多新颖设计,许多艺术作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当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读一读这首诗,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世界和人生感悟?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哪些感悟。

2.这首诗与前面学过的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3.你看这首诗可能从哪些地方借鉴了《愚公移山》?创新的地方在哪里?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创造?

4.你认为这首诗的美表现在哪里?

(解说:前边的谈话暗示学生要学会联想,对知识能够迁移,能融会贯通。中间两问,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并且暗示学习要抓关键,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后面3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自读这首诗的步骤和目标。第3问是一种推测,可以训练学生活用知识,迁移思维,培养创新出异的习惯。)

自读程序

1.朗读,达到朗朗上口。

2.默读,思考第1问。

3.交流,谈谈理解感受。

4.比较,体会这首诗与前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

5.联想,畅谈诗人的借鉴和创造。

6.升华,总结诗的美学意义。

(解说:根据诗歌欣赏的一般程序安排这6个步骤,目的`在于学会欣赏诗歌,先整体感受诗歌文本,熟悉整体内容,奠定鉴赏基础;然后,把自己放进去,用心去体会,进入诗人的世界,形成感情共鸣;再从诗中走出来,理性地分析诗人创作的经验和创造的美学效果。)

自读点拨

1.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他因为清醒,所以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这正反映了才从动乱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联系我们的祖辈、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共鸣。

(解说:这个步骤的意义,一在于引导学生找意象,二在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三在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2.怎样理解诗中第一节的父子对话和“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点拨:“他”的连问,看似重复,但含义深刻,表现了他思索更远,追求更远,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也已经显出了不耐烦,对儿子的发问是不屑呢,还是使他难堪?“他”“不做声了”,是父亲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绪受到挫伤,还是他的思索更趋于深刻?

(解说: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深刻品味。点拨也只提问,引思路,意在打开思索之门,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不宜扣得太死。)

3.第四节“他只是遗憾”让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这“遗憾”只是对父辈的抱怨吗?这里面是否包含了某种哲理?

点拨: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很多,如:今天,“他”在“遗憾”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如果我们这一代还不努力,下一代将要对我们的作为表示遗憾了。为了不使后人遗憾,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做出无愧的努力呀!可见,这遗憾,不仅仅是抱怨,而更重要的是深层思索和多层的启迪。诗句让人想到的哲理也是丰富的,如:人一生到这个世上,他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了,他就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他人的责任。

(解说: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会在诗里找问题,会跳出诗外找问题,开发思路,引发联想。点拨只是举例性的,意在启发学生作多向思考,答案不求惟一,言之成理即可,训练了思维即是目的。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这首诗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等),这首诗的创新意义在哪里(意境的开掘深化,思索的宽广深入)等。师生都可以开发,能够提出有水平的问题了,就证明学习进到了一个较高层次。这个训练的余地应该留给学生。)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诗句,比较它与《山民》的异同。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解说: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维,开拓欣赏途径,加深对《山民》的理解。思路要点:相同点,都涉及到理想问题;不同点,思考层面不同,思考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侧重不同。)

第2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自给自足()恬淡和谐()

灿若朝霞()情不自禁()变幻莫测()

二、解释词语。

鳞次栉比:

自给自足:

变幻莫测:

安身立命:

不速之客:

三、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四,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仿写)

第3篇:语文教案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一次讨论会的形式进行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精神在当代的作用后,提出了一些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愚公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已经过时了,不需要再提倡了。第二部分为本次讨论会提出了要求: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有哪些理由?在确定自己的看法后要准备一些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阐述清楚。

2.说话要有针对性,能有条理、合乎逻辑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用录音机播放《愚公移山》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愚公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2.学习指导语,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和训练方式。

先学习题解,然后每个同学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们所传颂,当代也应该肯定,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还需要愚公精神。本次口语交际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3.分组。

学生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观点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一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过时了”观点;另一组持“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观点。

4.组内交流。

两组同学在各自组内都要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别列举事例,组员之间提出意见互相补充。

5.全班讨论。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两组同学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阐述观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对方如有反驳也可以插话。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如果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还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是否会费时费力,达不到好的效果。

(2)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如果放弃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科技是否还会继续进步呢?

(3)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在哪些方面合适,我们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6.总结。

可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为发言最佳小组颁发“最佳合作奖”,为发言最精彩的同学颁发“最佳口才奖”。

第4篇:语文教案

内容预览:

《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饿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5、你所知道的现代诗人,你所读过的现代诗歌中,有哪些带上了创新意识的色彩的?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

第6篇:语文教案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教后小结: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