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2 20:00:10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身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倒霉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坚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考虑提示:

考虑题1:罗期福为了维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考虑题2: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考虑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维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维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分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考虑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什么道理呢?

同学甲:狼是森林的维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维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需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同学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俺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俺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2篇:语文教案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课题组把它归属于语言积累型。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课一得”的理念指导下,教学本课的重点设定在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积累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泉”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钟)2。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国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宁海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1分钟)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一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缘故、一嘟噜、绽放、扑哧、干涸”等词语,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5分钟)2。四人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通过各组员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钟)

3。四人小组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4分钟)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3篇:语文教案

识字学词学句(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等词语。认识“架、辆、轮、匹、词”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量词,知道正确使用量词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时手里拿着:

(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什么?(一本书)。

(出示一把尺子)这是什么?(一把尺子。)

可以说成“一把书、一本尺子”吗?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注意读准翘舌音:支、尺、车、船、书。

三、看图学词

(1)分别出示9张图片,读下面的词语:

牛奶 面包 香肠 铅笔 尺子 转笔刀 飞机 汽车 轮船

(2)看图口头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肠

一( )铅笔 一( )尺子 一( )转笔刀

一( )飞机 一( )汽车 一( )轮船

四、学习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文中的量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班内交流。

(1)口头填空。

一( )牛 两( )马 三( )鱼 四( )鸭

五( )书 六( )笔 七( )果树 八( )花

(2)理解“使用词语要恰当,搭配不好出笑话。”(结合实例理解)

五、练习朗读

“只”是多音字,作量词读zhi。

下面九个数量词中的“一”,朗读时要变调,前面五个,因为量词是一声、三声,所以“一”读第四声;后面四个,因为量词是四声,所以“一”读第二声。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领读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个 一架 一辆 一块

六、小游戏

对对子,比比谁对得多。

甲说:一头 一只……

乙说: 牛 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

二、学习生字

1.观察本课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学、分组学,互相讨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在识记字形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类,再分别处理。如:

作比较:奶(妈)、包(句)、根(很)、车(连)、支(枝)、刀(力)、机(几)、汽(气)、条(冬)。

部件分解:铅(钅+几+四)再与“船”进行比较。

“支”和“只”读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过多组些词语让学生明白,只有用于杆状物、队伍、歌曲、棉纱的粗细、电灯的光度时用“支”,其余都用“只”。

三、指导书写。

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字上面一个横析比下面的横折要小一些,竖要写在坚中线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过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紧贴“勹”,最后的“ ”向右时稍拉长,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内;“尺”的“尸”,上面的框体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体势舒展。

“奶”“车”两个字的笔顺要重点指导:

“奶”的右边有两笔,先写 ,再写丿

重点指导。

奶:右边先写“了”,再写“丿”。

船:认识“舟”(舟字旁)。

铅:认识“钅”(金字旁)。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一( )牛奶 一( )铅笔 一( )飞机

一( )面包 一( )尺子 一( )汽车

一( )香肠 一( )转笔刀 一( )轮船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练一练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有话可说。

3、教育孩子有礼貌。

4、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认真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说话流利,交流时有礼貌。

教学难点培养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了解家里长辈的生日是哪一天?

回想家里是怎么给长辈过生日的?

二、认真读题,观察图画:

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场面?

三、小组中交流:

当家里长辈过生日的时候,自己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四、各组交流,同学评议。

五、老师总结:

鼓励发言的学生,激发全班同学说话的兴趣。

适当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学评议。

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树立典型。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濒临灭绝的朱鹮,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朱鹮鸟的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朱鹮鸟。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路遇科考人员。

2)、科考工作得到村民的支持。

3)、发现并保护朱鹮,使它得到繁殖。

4)、成群的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快乐地生活着。

〈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生活在哪儿?向往的是什么?小光的腼腆说明了什么?

2、理解向往、腼腆的意思。

3、小光路上遇到的是些什么人?

4、路人想小光问了哪些问题?

5、路人跟爸爸说了些什么?

6、是什么事情引起亚洲国家的关注?

7、科考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8、理解寻觅、推敲的意思。

9、小光和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10、考察中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11、这两只鸟是什么样儿?发现朱鹮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词语)

12、小朱鹮的出生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光和伙伴们为寻找、保护朱鹮,做了哪些工作?

3、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学会保护珍惜动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