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13 14:35:21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不应拘泥守旧,要学会变通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3、通过学习,感受文言魅力,学生对文言文有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2、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导学案设计:

1、读——仔仔细细阅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对照译文,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3、质疑——有什么疑问,标注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活动:

聊一聊买衣服或鞋子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猜字揭题。(观察课文插图“履”。) 【板书“猜”】

2、介绍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二、试读质疑

(一)质疑并检查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检查预习。

①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读,正音。

③学习多音字:度、宁。生字:罢。

(二)理解故事大意

1、古文译文对照读。【板书“对照译文”】

2、理解课文大意。

3、说说寓言的主要内容。

(三)趣味读文

1、读出节奏——跟读、摇头晃脑读。

①听范读。

②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③全班合作跟读。半句半句读,古文——译文。【板书“反复诵读”】

三、研读交流

1、默读思考。把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并小组讨论,试着解决。)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板书“且置履”。随文了解“坐”——“座”】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板书“不得履”。随文了解“反”——“返”。】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板书“宁信度,无自信”】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分角色朗读本文。

3、讨论:最终这个郑国人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觉得这个郑人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板书“从实际出发”】

四、拓展延伸

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五、总结升华

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课采用“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扩写。注意写出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

(从实际出发)

(副板书)文言文: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

【教学总结】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古文中有些字词意思和现代文有所不同,所以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我把课文中几个有难点的字用课件出示,有一个句中出现两次却意思不同的字“置”,有通假字“坐”“反”,有多音字“度”,学生弄懂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就非常容易了。

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方法的引导。比如:在学习“置”时,我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古文中的意思,又相机出示了两个现代使用的词“置身事外、置办家具”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理解他们的意思,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在学习课文伊始,我就让学生首先回忆过去学习古文的方法,并要求他们使用这些方法自学课文,使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还掌握了方法,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朗读贯穿始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层次阅读。首先是让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是标出停顿,读出节奏;并在学文过程中,变换各种形式的读,如:体会人物心情读,分角色读,译文原文对照读等。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中,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读出古文的韵味。这样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也把“以读为本” 落在实处。

课堂充满乐趣。古文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如果逐字逐句理解课文,课就会感到乏味、单调。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一段无声的幻灯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配音。学生看着有趣的画面,非常兴奋,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并不是让学生按译文复述,而是要求他们加上联想和想象,再运用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讲一讲这个故事。结果学生们学得是兴趣盎然。

尽管精心备课,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足之处: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比较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有学生说:“古文有词语颠倒的现象。”我很高兴地总结她的发言“这是语法规范不同。”在学习课文的最后,我提问“谁能告诉郑人买鞋子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用脚去试。”“我们学了古文,这句话用古文怎样说?”学生经过思考, 回答“试之以足。”这时,我忘记点出这是词语倒置现象,还可以说成“以足试之。”这里本来是可以让学生对古文的词语倒置现象加深印象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下课后非常后悔。这不是课前的预设,所以课上出现新情况就没有及时调整,还是课堂机智不够,这还是以后需要“修炼”的地方。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新闻发布会”。

2、怎么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3、会后,挑选一两则共同关心和话题展开讨论、评议,各抒己见,交流体会。

教具准备:

录相、报纸

教学过程:

一放“新闻发布会”的.录相,让学生明白,什么形式的会才能叫“新闻发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文章,标然段。

1、什么叫“新闻”?

学生发言。

2、开“小小新闻发布会”之前,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

3、怎么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呢?

学生发言。

4、“小小新闻发布会”后,还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发言。

教师讲: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可以培养我们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还可以锻炼我们口头表达能力。

第3篇:语文教案

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使学生增长知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1. 辨析形近字组词(教师出示小黑板)

魄(气魄) 辨(分辨) 染(染红)壮(壮士)

贤(圣贤)撒(撒落)渐(逐渐)魂(灵魂)

辩(辩解)柴(柴草)妆(化妆)撤(撤退)

览(阅览)惭(惭愧)庙(庙门)届(届时)

园(园地)圆(圆圈)

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2. 引导学生做第二题,让学生养成用词推敲的'好习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1. 学生自己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组织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感受诗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诗、原词读。让学生积淀古诗词。

知识窗

让学生了解、知道太阳、月亮的别称。能记住的记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窗外事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和未未是怎样摘星星的。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体会浓浓的母子情。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体会浓浓的母子情。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音乐《闪闪的星星》,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一面镜子和一碗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些小星星,请学生看黑板: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好些小客人,你们喜欢它们吗它们也想着能和同学们交上朋友,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

2,听音乐《闪闪的星星》,可让学生一起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3,引入课题: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些小星星摘下来,让它们和你交朋友板书课题:摘星星。复习再认摘字,指导读准翘舌音。

4,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翻书到17页,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说一说:课文里的未未和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自由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

我们的黑板上,星星们都在眨着眼睛,盼望大家把它们摘下来呢,在每一颗星星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娃娃,你要是能把生字读准,并教会大家记住它,着颗星星就属于你了。

2,学生自愿上台摘星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如有错误,师生集体纠正。注意读准翘舌音:赏,梳,妆,叔,后鼻音:镜。

3,小老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其他同学如有不同的记字方法,鼓励他说出来。

4,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形声字:嘿,碗,溜,梳,镜,宇,比较记忆;未末,赏常

5,自主积累词语。

(四)巩固生字,再读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游戏:给生字找帽子,将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拼音下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读音。

4,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五)作业设计

1,回家多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自己做本课的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春天来了,你们看,院子里多美呀!(出示课文插图)

这是什么时间(夜晚)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图上有月亮,星星,花儿,未未和妈妈在观花赏月。)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月亮,星星,花儿。(如:镰刀似的月亮,眨着眼睛的星星,挨挨挤挤的花朵)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2,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嘿,真醉人。

齐读这一段,说说读后的感觉,比较一下课文中的描写和同学们刚刚说的句子,谈谈不同的感受,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幽幽的几个叠词的好处。

指名读,集体评价,指导读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过渡:妈妈和未未比赛摘星星,他们各自想了什么办法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59自然段)板书:妈妈一碗水未未一面镜子

5,分组合作学习,两名同学表演妈妈和未未的动作,另外两名同学朗读相关段。

指名表演,适时评价。看是否读出了妈妈和未未的心情,语气。

比较撒满了镜子与映在了镜子里的不同,体会撒满了镜子的撒字的好处。

6,过渡:妈妈和未未真的摘下了星星吗未未有什么想法

7,学习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

指名读。未未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他能摘到星星吗说说你的理由。相机结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补充宇航员的有关知识。

你喜欢课文中的未未和妈妈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了解未未是个有理想的好孩子。)

春天的夜晚很美,因为有了未未的理想,有了妈妈的期望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三)回课总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有理想的好朋友未未,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聪明,有理想的孩子)

2,谈谈你有什么理想。

3,读格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四)作业设计

1,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摘星星吗回家后做一做摘星星的游戏。

2,阅读从小立志的故事,搜集有关的宇航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本课11个生字,并给它们口头组词。

(二)识字写字

1,认读本节课要学写的字:

未摘想端面镜叔船

2,观察字形,说说这几个字中有没有我们本节课学的生字,哪些是我们以前认读过的字。

本课的生字:未叔镜

以前学过,本课也出现了的字:摘想端面船

3,自主识字。

读字音,看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再根据意思组词。

和同桌交流,把学习的方法介绍给小伙伴。

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组了什么词,全班交流,老师适时评价。

4,学习书写。

(1)观察要书写的字,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未:与末比较,第二笔横比第一横长。

摘:右边不是商,商字里面是八口,而摘的右边有十口。

叔:右边不是反文旁,而是又字。可用顺口溜的方式帮助记住上上下小右又叔。

船:右上部是撇,横折弯。不要写成几字。

端:左窄右宽。右下部不要加一横。

镜:左窄右宽,右下部不要少一横。

想,面:上下要均衡。

(2)出示字卡,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对照笔顺,试着写一写生字。

(4)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将写得好的作业展示出来,表扬鼓励。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未摘面端叔船想镜

条花茶父只子来念

2,填空。

一( )水一( )镜子一( )风

( )的星星( )的夜风( )的月亮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 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 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 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 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 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 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第6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发音,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能区别声调不同的音节发音,掌握生字的书写笔顺。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大海能为人类造福,从而感悟大海之美,海之富饶。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浪娃娃》

(一)投影大海美丽的景色。

1、让学生边看边听录音读课文。

2、想:课文说了谁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看课文,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出字音。

2、投影出示认读的生字、音节。

(1)làng shǔ qīng yīng gāi zhe

浪 数 清 应 该着

hǎo huān xiào le jǐ kē

好 欢 笑了几科

jī fā dàin

机发 电

(2)听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再齐拼读。

Shǔ (数一数)

(3)认识多音字:数

shù (数学)

3、全班齐读生字,再分小组读。

4、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2)投影出示生字,先口头说说每个生字的书写笔顺。

板书:了子几妈好机

(3)出示田字格,指导正确的书写。

(4)看生字口头组词。

(三)学习课文

1、引入课文

感知大海的美丽,播放动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继续看动画,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想: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提问后板书:跑追玩

3、学习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课文第2—3自然段。

(2)听录音读课文后,想:

海妈妈对浪娃娃说了些什么?

浪娃娃听了,他们怎样做?

板书:奔跑欢笑学做好事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想: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

投影出示图片,指导观察。

(2)分小组讨论:

大海能帮人们做些什么?

看动画,协助理解。

(3)小结。

(四)做放松运动。

1、播放歌曲录音。

2、学生跟节拍做放松动作。

(五)巩固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填一填。

先指名口头说一说,再填写。

投影出示:

跑来跑去来去来去

说不完听不看不不

1、给带点的字找朋友,播放音乐。

zhī zhǐ

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一只可爱的小狗站在我家门口。()

shù shǔ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数学课上我们学会计算。()

2、一字开花。

电 子 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效正。

(六)总结全文。

1、学生齐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资料库。

1、听故事《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录音。

2、诱发思维,让学生想: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怎么样?

3、口语交际,向大海提问:

大海,大海,你……?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