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6:37:39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有一只小兔淘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是谁在学淘淘说话啊?

回声是大自然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谁能有趣地读读课题?

3、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青蛙和它的妈妈来揭开这个奥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句子:(个别读,同桌读)

A、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B、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C、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D、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E、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3、出示生字:提醒字音,开火车读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景色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景色的美丽?(个别读、齐读)

2、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有趣的事”?

3、分角色朗读(小青蛙、看不见的小青蛙)。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4、指导读句:小青蛙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一找。

“呱呱呱,多好看哪!”(高兴)

“你是谁?你在哪儿?”(奇怪)

5、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旁白、小青蛙、青蛙妈妈、看不见的小青蛙

6、四人小组合作读,汇报

7、小青蛙说的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

8、齐读2、3自然段,读出小青蛙不同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边做动作边读)

2、你们看,河水被激起了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出示图片,随机出示文字: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

3、识记生字

4、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生说一说

再读课文中水的变化。

5、完成练习:

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来。

6、水的波纹是这样的,那声音的波纹呢?请你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青蛙妈妈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7、课件演示。

五、写字指导

1、我们今天要写的几个生字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请你读一读。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你能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吗?说注意点。

3、学生练习书写,反馈,再写。

4、写完的小朋友读一读:

有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心想:这下我可以向青蛙妈妈学习哩!他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1、我在本节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前积极的准备下,学生能大胆地到前面为全班小朋友讲故事,并且发现有的小朋友讲的故事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完全能够吸引全班的小朋友。

2、我在本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处理方法是:在小组交流讲故事时,有少数小朋友不愿动口讲。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只要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哪怕非常短,就几句话,老师也为你加一朵小红花。”这个方法还真挺有效的,有的小朋友在鼓励下终于张开了口。

3、学生对本课的反应(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及原因):学生非常喜欢上这节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讲故事从来都是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况且可以把自己最好听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4、我在本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的得与失:本着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双主体的原则,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看、学生讲,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互相交换卡通读物的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分享快乐的喜悦。

5、本节课我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还有哪些仍可以发?)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带喜欢的卡通读物,并进行了卡通人物的描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观看音像资料。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9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悟出“时间无时不在,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幻灯、录音机、vcd。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让学生读,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发兴趣

(师生问好后,沉默一分钟)问: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少时间?

(生答)是呀!1分钟又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它轻轻地来,又悄悄地去,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它无影无踪地消失了。

我们来算算,自己大概走过了多少日子?如果以人的寿命七十岁计算,你们大概走过了人生的几分之几?

听了这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新奇有趣。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朱自清语言的优美。

此环节设计,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受到感染,陶冶情操。

三、自由朗读,领悟情感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同时还要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交流展示,研读感悟

学生自己说出读后感受,找出有关句子,教师指导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并试着仿照朱自清的语言写几句话。

让学生畅谈感受,感悟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仿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活跃思维,激活创造力。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学会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六、总结全文,交流资料

通过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领悟了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更让我们知道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拿出来,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一是让学生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推荐《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认真去读。

3、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布置有层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3、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2、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前活动:

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出示邓小平同志照片。提问:“你能认出他是谁吗?”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搜集了许多关于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谁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这份收集的喜悦呢?(通过展示了解邓小平爷爷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伟人)。

(二)再次谈话:如果你来到邓爷爷的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激动、难忘……)

(三)、课文中有一则小故事,题目叫“难忘的一天”,讲的就是一位少先队员来到邓爷爷身边表演计算机,他的心情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自由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一)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举例:1、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十——计、目——冒、官——馆、平——怦

2、组词竞赛识字:紧——紧张、紧急、紧要、普——普通、普及、普通话

3、造句识字:展览馆——我冒着严寒,快步走到工业展览馆。

(三)选择喜欢的一节读一读,重点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导写字

看书观察,分析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重点示范“及”、身”。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2、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巩固生字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边听边体会:老师朗读中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紧张——平静)

联系上下文,重点围绕下面问题进行理解和感悟。

1、“我”为什么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一下子就平静下来?

(1)“我”为什么一开始比较紧张,自主探索句子,独立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尊严的。

(2)后来为什么就平静下来,合作探究,引导:心情平静——和蔼可亲——慈祥微笑——高兴点头——紧紧握手。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抓住“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等词进行品读。

3、理解句子“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4、朗读比赛。

5、背背自己愿意背的句子和段落。

三、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1填写拼音:高兴()兴奋()背包()背人()首都()都是()

2造句:仔细地——高兴地——

四、实践活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拓展活动:回家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六、板书

难忘的一天

紧张、————————、平静

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2、体会理解学生的顽强及智慧的退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4)

1、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有大自然留下的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指名答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它的谜底吗?(补充板书:底)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

原来是因为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板书:雪松)。揭开这谜底的人是谁呢?(板书:旅行者)

3、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也带上行囊跟着这两位充满智慧的旅行者,通过这篇记载着智慧的文字(板书:课文)走进加拿大魁北克这条神奇的山谷,靠近那充满智慧的雪松,一起去探索生存的智慧吧!那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吧!(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明确小组自学要求:(2)

(1)师:这树,这人,这文,无不充满着智慧,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有选择的去探究,可以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两个、甚至把他们综合自来共同探究都可以,让我们去品读、去批注、去思考,一会我们来比比谁的背囊中采集到的智慧最多。

(2)各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以及需要的大概时间

(3)班内简单交流时间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10)

读文、批注、找收获、谈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自学所得(20)

(1)交流从雪松身上品味到的、获得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读好描写雪松的语句。

(2)讨论、交流、理解旅行者的话中蕴涵的智慧

a: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旅行者的话。

b: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引向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去正面抗争?什么时候需要适当的让步?)

c:把思维引向更广的空间:古今中外,有那些人就具备了雪松的这种智慧?

(3)你能从课文中选择一句最简洁而又最能概括这一道理的话吗?

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背诵这最后一节。

(4)交流这篇文章写法上的智慧:学生汇报体会到的精彩写法,教师适时点播

4、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

(1)师:我想各位同学的背囊(包)里,一定装满了智慧,收获不小。

我知道我们六(1)班的同学喜欢创作,你能用一段话或者一首诗、一支歌或其他方式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2)班内简单交流

三、小结、作业

1、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点评与创作,我对“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把所有的智慧都装进我们的行囊中,去展开我们人生新的旅程,愿我们今后能够凭借智慧克服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2、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智慧背囊》。

3、完善自己的创作明天的语文课继续交流。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