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4:42:42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检查预习(见人教社教案226页)

三、讲析课文

(一)中心论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文化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提问:本文属于那一种?第二类)那么本文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答: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二)中心论点第一方面: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重要语句。)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包括多音字、反义词、句子积累、阅读、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巩固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

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

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

4.学会说话要有条理。

5.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2.学生讨论: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

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那个音。

三、学习第二题(读词语,填写反义词)

1.先读例字,让学生说出“喜欢”与“厌恶”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互相讨论,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越多越好。

4.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评议。

四、学习第三题(读读背背)

1.让学生读古诗,熟读成诵。

2.讨论古诗意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劝学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劝勉好男儿趁年轻时勤奋读书,免得老了追悔莫及。

3.背诵古诗。

五、学习第四题(“我的采集本”)

1.借助字典自由朗读句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讨论、交流句子意思。(让学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

4.背诵句子。

5.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采集本,互相交流。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单元“能说会道”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三》教案》,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

二、讲授“阅读平台”

1.让学生借助字典把文章读通,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2.再读课文,汇报学习收获。

3.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推荐学生汇报。

4.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说它对以后书籍的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你知道现在的书籍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

④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三、讲授“能说会道”

1.导语引入,激发学生欲望。

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回去要想想你的小发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你自己的小发明,看谁的发明最有特色,说得最好。

2.明确交流要求。

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你的小发明。

②要讲清楚你想发明创造什么,外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途。

③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以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补充。

3整合作交流。

①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发明。

②小组推荐一位说得好的同学上来全班交流。

③师生合作评价。注意态度是否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把你的小发明介绍清楚。

④全班交流,评出本次班中的“最佳小发明家”。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小发明家。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与同学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范围是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三、写作训练

1理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2.给你的小发明起个名字。

3.你的小发明是用什么制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

4.把你的小发明写下来。

5.写完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是否把小发明写清楚、写明白了,哪个地方可以修改。如果有词语用错了,大家互相纠正。

6.教师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班中评讲。

四、小结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7、推荐一本好书。

8、学写笔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准备推荐的书

[主要板书计划]

推荐原因

推荐一本好书谈感受体会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习题二~五。

[课外]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

(1)认读这段话。

(2)用手指在桌上写,体会书写方法。(3)观察书中的语段是如何做到书写整齐的。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看最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再让学生观察中间一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比较每组的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图形、古文字、部首三者之间的联系。

3、练习。

4、课堂作业。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用小黑板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B指名认读

C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D组织讨论:为什么能搭配?

E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F方法: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

(1)后面四小题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选择。

(2)根据自练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2)指读两句话。

(3)说说“捧、贴、迈、踏”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

(5)“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迈”和“踏”呢?

(6):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词。

3、练习

(1)引导学生上台做出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词。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

(2)理解成语的意思,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仔细想想,每一横行的两个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

(2)指背。

(3)齐背。

教后感:

教学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弄清大体意思,看成语间的联系,最后反复诵读、熟记。这里还可以组织一个“成语速记比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读三句名言。

(2)指名试读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分别讲解三句名言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

(3)练习背诵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认识能力.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

(考虑自己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想想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

二指导

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书,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2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互说)

3指名说一说

4让学生根据要求列好提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原因:

我的感受,体会:

三练习

1学生列提纲

2让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准备说一段连贯的话

3指名说说,其他学生随时提问,让他解答.补充

4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爱和奉献、爱国情怀、名人故事、奇妙的大自然、成长的故事、观察的乐趣、爱护家园和奇特的想象。八个话题均未呈现主题词,而将其义隐含在单元内容之中。每个话题单元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有的话题,呈现比较严密;有的呈现比较宽泛。各话题相互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八个话题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整体凸显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儿童为主角,贴近学生生活,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4、课后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视基础,注重开放。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背诵8首古诗,有学习中国古传统文化的兴趣。

7、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

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4、能用普通话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写话,并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三单元11课时

第四单元12课时

第五单元11课时

第六单元12课时

第七单元11课时

第八单元12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美丽的愿望》和古诗《游子吟》,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5、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部分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爱和奉献”来编排的。

《美丽的愿望》是首儿童诗,展现了四季的不同情趣,勾勒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读了《长眼睛的小树》,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那只活泼可爱又有着美好心灵的梅花鹿。《三个小伙伴》告诉了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育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阅读成语故事。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上下两个句子,

初步感受反复手法的修辞效果。“我的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有趣的事”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在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快乐。综合性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用自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创造。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独特感受,理解课文,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课时安排:

《美丽的愿望》二课时

《长眼睛的小鹿》二课时

《三个小伙伴》二课时

《游子吟》一课时

语文乐园一三课时

1、美丽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2、了解“金色、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5、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

6、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

2、了解“愿望、清香”2个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重点是“亮”。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清香、阴凉”3个词语的意思。

2、朗读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美丽的愿望,齐读.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