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9:49:43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1、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

复习日期:年月日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

③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

2、指各读第4自然段。

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

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

(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

(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

(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

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

(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

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

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

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

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

(5)前面我们说晋祠,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

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

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

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

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

板书:

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背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扬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作为内陆城市的小学生,他们对网络有所接触,但并不熟悉,所以网络辅助学习这方面只要求掌握初步的筛选信息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德育和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这课必需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坚持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生字词

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含义。

③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利用互联网搜索工具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去粗取精,筛选有用信息。能够在课堂上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交流探讨彼此通过搜索得到的相关信息。

②通过自主阅读与质疑理解和梳理内容。

③通过朗读,感悟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自尊自爱,懂得尊严对于人自立于世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①在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②互联网搜索有关信息时的筛选与吸收。

教学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设备、布置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阅与“尊严”有关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学会简单的信息搜索与筛选的方法。

②掌握生字生词。

③质疑问难,梳理文章结构,初步了解内容。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布置了大家上网查阅资料的任务,我们搜索的主题词是······?

生:尊严!

师:哪位同学搜索到了尊严的意思?

生举手回答——就是权利被尊重。(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答案?)百度!

师:你说的很对,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一位外国小伙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解释“尊严”的。

教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

①字音

平舌音:尊(zūn)翘舌音:呈(chéng)

······

②书写正确

尊、遵二字要区别:自尊;遵守

······

二、自主读文,质疑激趣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把你想到的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写在草稿本上。

2、通过查阅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反馈与讨论

在阅读过程中你想到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呢?

生举手提问:

①生: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不太熟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哪位同学昨天上网查阅过作者李雪峰的资料?

生:我查过,李雪峰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你是通过哪里知道的?)百度百科!

师:好,同学们那我们就来上网搜一搜,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将电脑连接上投影仪,在百度中输入李雪峰,在百度百科中的确能找到革命家李雪峰。@

师:看来你确实在课前花了功夫,值得表扬!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网页中一字未提他写文章的事情。所以这个“李雪峰”可能不是我们要找的作者李雪峰。为了更精确地查找,我在前面加上“作家”两个字。

@在百度搜索工具中搜索“作家李雪峰”,第三个结果显示:为他人开一朵花(读者重点签约作家李雪峰感悟美文)@

师:我们打开看看。看来这回我们找对了。

作者简介:本书作者李雪峰是《读者》杂志最优秀、最具人气的20位签约作家之一,也是国内出色的青年美文作家,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其创作的哲理和情感散文深入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其中很多作品不仅被各类报刊结集转载,屡获大奖,还入选中小学生课本或阅读年选。(师朗读)

师总结筛选信息的方法:看来啊,当我们无法得到精确的结果时,就要把你的关键词再叙述清楚些了。还有些什么问题?

②生: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这位年轻人有尊严?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他的问题呢?

A生举手回答:因为他只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而不是他人的施舍。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A生继续补充回答,师结合发言相机概括课文内容:

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身处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食,却坚持要付出劳动后才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

B生质疑:难道说接受别人的帮助就没有尊严吗?

师引导:接受他人正常的帮助并不是没有尊严的表现,但对于这位小伙子来说是不是通过劳动来取得报酬是关乎尊严的。这也是杰克逊大叔器重他的原因!假如我们是杰克逊大叔,让我们用赞赏的口吻向他的女儿谈谈这位有尊严的年青人吧!

生齐读: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其他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尊严的含义进行了讨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通过课文了解尊严的深刻内涵。

五、布置作业:

通过互联网搜索美国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加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任何认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课堂就要强调朗读,这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整体感悟”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将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方法,如本课采用的快速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这是感悟型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手段。“整体感悟”既体现了语感成分的综合,又体现了多种心理思想活动的综合。

课时目标:

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变戏法的过程以及“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品读感悟描写变戏法过程的词句和"我"的心里活动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快手刘是什么人呢?(电脑出示:快手刘变戏法的画面)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文章,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和概括“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形。(神奇无比)

2、出示: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句子中的“神奇无比”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神出鬼没、神乎其神、奇妙无比……)

3、快手刘变戏法究竟是怎样的神奇无比呢?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神奇。

4、学生交流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或谈品读感受,或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纯熟技巧。

(1)、引导学生从变戏法的工具简单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①出示: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东西,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神出鬼没”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会出的?

③“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是指什么?

(2)、引导学生从快手刘变戏法的动作中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其一是具体写“神出鬼没”:你明明看见每一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可是,嘿!居然四个球儿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其二是概括写“神出鬼没”: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一边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似的。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二)品读感悟第三~十自然段

1、过渡:快手刘玩“小碗扣球”让我感到神出鬼没,有一次就更让我更加佩服了。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2、默读这部分,找一找“我”当时心理变化的过程,想一想“我”的心理为什么会这么变化?

3、小组交流讨论朗读体会。(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朗读评议,要真正使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4、全班交流评比,哪一小组朗读体会最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自信惊讶脸红钦佩)

5、全班分角色朗读。

6、为什么要把“我”当时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得这么具体?(从“我”的亲眼所见和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表现“快手刘”所变戏法的“神奇无比”)

7、读了这段,你除了体会到快手刘变戏法技术高超以外,还有什么体会?(善良)

三、总结全文

1、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民间艺人在大作家冯骥才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再出示最后一节: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

①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敬佩之情,读出对小时候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②“快手刘”为什么加引号?

③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快手刘”这样的名号的民间艺人?或者是街头巷尾那些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本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的手艺人?(天津的泥人张、朝天宫捏泥人的、浇糖人的、夫子庙用草编小动物的、扎花灯的

④电脑播放录像:朝天宫和夫子庙的民间艺人。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4。选一个最让你惊奇的魔术节目写下来。或者从刚才的录像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手艺写下来。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夏日海滩的录象或图片)看完后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看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海滩,学习这首诗歌,看看在这里,海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

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

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四、齐读最后一节诗,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用沙堆出一座座乐园”这句话的。能用这样快乐的语气把这一小节朗读出来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