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05:0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

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情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合作。评价等多种交际形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问候,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完课文《举手的秘密》后,请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家人交流一下好吗?

1、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2、指名学生发言,谈感受。

是啊。课文中的老师对待学生既宽容又友善。既关心又尊重。在生活中你得到那些人的关心和尊重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说一说。

在你得到亲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可曾想过我们也应该把关心和帮助无偿的给予他人?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以"关心同学"为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板书课题)

二、营造氛围,展现生活。

既然本次口语交际以"关心同学"为主题。那请大家先说一说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交流后发言

2、指名说感受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

(1)说话要恰当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2)要使用礼貌用语。

对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师可适当点拨。

三、情景引路,激活在现。

1、出示交际素材。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组内交流,充分发表看法,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其中。

3、组内练习表演。

4、指名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演。

5、评价表演。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自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6、评选优胜者。

四、扩展延伸,推荐美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关心。帮助他人的名人名言。你能把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一下么?

展示交流

五、总结

本次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听预报员的讲解,看看地图上的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

二、谈话导入:

昨天晚上你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吗?你们知道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我坐上了飞船(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看在飞船上看地球能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8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确?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是不是把每个音读准确了?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你坐在飞船上看到什么了?请你用铅笔和尺子把你看到的画下来。

2.把画下来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

3.指名读第一段。现在我们就再一次坐上飞船,飞向太空,愿意去吗?请大家看录相。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刚才画过的句子。看到什么了?板书:看见高山、平原、岛屿、海洋

(2)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这幅图: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哪是高山,哪是平原,哪是岛屿和海洋。

(3)很多同学都看了天气预报,能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吗?请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

(4)教师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①你们坐在飞船上看到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你们心情什么样?(激动、高兴)

②自己用这种心情试着读一读。

③指名读。

④评读。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⑤教师范读。注意“啊!”要读出感叹的语气,突出“看见”、“有…有…还有…”。

⑥学生模仿练习。

⑦指名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还看到了什么?读读你画出的句子。板书:黄河、长江、万里长城

(2)请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一找黄河、长江、长城。

(4)指导朗读。

①自己用学习第二段的语气读一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指导读。

6.请学生把第二、三段连起来读一读。

7.结合课后练习3,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的长江、黄河、长城,在课本上写出来。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学习生字。

(一)掌握生字的读音

1.自己读读生字的音、读不准的借助拼音读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生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4.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和笔画自学。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比比谁组词最多。

3.请小老师讲一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坐:zu可以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两人坐在土堆上。注意“人”的“捺”改成“点”。组词:坐下

飞:fēi独体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横折弯钩),“”(撇),“”(点),组词:飞机,飞行。

向:xiàng可以用比较法记忆。“向”和“问”比较,“问”字去掉点,加上一笔“撇”就是向字。

也可以用数笔画加熟字的方法记:“”加上“口”字就是“向”字。组词:向上、方向。

太:tài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来记。“大”字的撇上加上一点就是“太”字。组词:太阳、太好了。

平:píng可以用学过的“米”字来记,去掉“撇”和“捺”上面加一横就是“平”字。组词:平安、和平。

万:wàn用熟字去掉一笔来记。“方”字去掉上面的“点”就是“万”字。组词:一万、万里长城。

里:lǐ用两个熟字记忆。一个扁“日”和“土”合起来就是“里”字。注意“日”字里边的“横”在中间,不挨着两边的笔画。

下边的笔顺是(+土)。学生书空“里”的笔顺。组词:里面。

(三)书写生字:

1.按笔顺在书上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把每个字在书上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然后修改。

3.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坐、飞、里)

(1)出示带田格的“坐”字:

①请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先写两个“人”字,注意“撇”写成“点”。两个“人”字都写在横中线的上边,右边的“人”字比左边的稍高一点,两个“人”字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要写对称。下面是个“土”字,“横”写在横中线下边一点。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高于两个“人”字。最后一笔是横,横的长短与上边同宽就可以了。

③学生练习书写“坐”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全班评议,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书写好的,说说他的字哪儿写得好!

⑥每个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

⑦再进行同桌同学评议,谁有进步,夸夸谁!

(2)出示带田格的“飞”字: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笔画位置。

②教师范写:第一笔横折弯钩的“横”在左上格中间偏左边一点的位置起笔,“横”不要写得太长过一点竖中线就向下写“折”,“折”到横中线位置慢慢向左出一个小弯,然后按一下向上出钩,注意“钩尖”不要向外,也不要向里,要向上。接着是“撇和点”,注意要两笔写成,“撇”不要太大,起笔低于“横折弯钩”的“横”,“撇尖”在横中线上边,最后写“点”,压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飞”字。

④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⑤用实物投影展示这样一个字,让学生评一评,哪儿写得不太好?()

生:第三笔和第四笔“撇”和“点”应挨着“横折弯钩”的“折”就好看了。

⑥学生修改“飞”字。

(3)出示带田格的“里”字。

①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②教师范写:上面是“日”字写在横中线上边,注意里边的小横不要跟旁边笔画挨上,两边要留小通道。教师强调下面的笔画是竖、横、横,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一个横要写短些,第二个横稍长些。让学生整体看这个字“横”的笔画较多,横与横的距离要相等。

③学生练习书写“里”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展示学生书写正确、漂亮的字。

4.其它4个字学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写后同桌相互评议。

六、学习认读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9个认读字。

2.同桌同学互读。

3.抽读卡片巩固字音。

七、巩固练习。

1.写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巡视,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

2.练习书写词语:坐下、飞鱼、向上、太好、平日、一万、乡里。

3.朗读全文。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实录:

多媒体大屏幕呈现:静静的海面,高悬的明月,闪烁的星星;月亮、星星的倒影随着微波轻轻起伏……(旁白: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生1:因为海里有月亮和星星的影子。

生2、生3……(答案同生1)

师:大海的鼾声是怎样的?

生7:轻轻的。

师: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呢?

生8:我的感受是:大海的鼾声轻轻的,有明月和星星的倒影。

(其余学生的回答与生8大同小异)

反思一:

这是《大海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教者的意图在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一意境的理解与感受,并体验海上夜景的静谧与甜美。

表面看来,难点似乎突破了,但是学生的体验呢?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呢?学生的回答那么单一,理解那么肤浅,情感那么苍白!原因何在呢?在于教师设计的镜头出示得不是时候--太早了?/td>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天特有的气候、瓜果、昆虫、花卉,易于诵读。课文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2、学习目标3、: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两个偏旁。

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4、教学重点:

1、了解夏季的特点,2、积累词语

3、掌握生字的字形。

5、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积累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

6、教学准备卡片、挂图、图片

7、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2、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指导谈话看图

同1、学们,2、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情景吗?想看看吗?

3、播放有关资料或图片,4、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5、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6、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7、观察说话,8、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小组读

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用“夏、台、桃、瓜”口头组词

三、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生评议跟读

四、人小组读

指读

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文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指导写字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了解两个新偏旁。

教学过程:

1、复2、习导入

组长带同学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老师罗列的生字

比赛读课文

3、学习写字

认识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读读。

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重点反馈“桃、蛙、荐”的笔顺。

学生描红、书空,播放轻音乐。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