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21:19:38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⒈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⒉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⒊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⒋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弄清蛇与庄稼的联系。

⒈故事激趣,设下悬念。

⒉学生针对故事质疑。

⒊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蛇与庄稼的联系。

⒋学生自由发言。

⒌教师小结过渡。

⒍同桌交流,理解词句并朗读。

⒎启发学生谈话:

你从这个事例中体会到什么?

(三)弄清猫与苜蓿的联系:

⒈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

⒉检查自学情况,弄清猫与苜蓿的关系。

(四)认识“随地吐痰”与“肺结核病”之间的联系。

(五)总结全文,深化练习。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爱迪生是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爱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4、齐读第1节。

过渡:轻声读2—12节,思考:爱迪生提出了哪些问题?

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一节,初步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并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5、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这是怎么回事?

联系上下文,什么事让他感到奇怪?(指名读第2节)

解决方法: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呦,窝里有10多个蛋。

(师生接读第3节1、2句话)

(板书:善于观察)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

解决方法:问妈妈。

(同桌分角色读4—5)

(板书:善于思考)

“蛋也和人一样,会着凉吗?

(男女生对读6—7节)

“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他是怎么孵小鸡的?

(指名一人扮演爱迪生,一人读第8节第4句)

(板书:敢于实践)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说明:

通过在第2—12节中寻找爱迪生“爱动脑筋”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读懂课文。

7、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思考: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

说明: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作简单说明。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给句子配音(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四、课外延伸

1、查一查:爱迪生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2、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可以任选一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爱迪生;学习对话描写,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选择性的作业更受孩子欢迎。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卖炭翁(节选)

教材说明

〔解题〕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新乐府诗。

全诗较长,本课只选取前8句。后面的内容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德宗贞元十五年中进士,曾作过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封建统治日趋没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白居易大胆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高潮。现存白居易诗2806首,共集有75卷,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他的诗分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卖炭翁》属于讽喻诗类。

中唐统治者,在剥削掠夺人民的做法上有许多“独创”,宫市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统治者派出宦官,用极少的代价甚至不用代价到市场上去强夺民财,美其名曰“宫市”。这种“宫市”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一些封建士大夫的抗议。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个卖炭老汉的遭遇,以及卖炭翁与宫使的矛盾,揭露了“宫市”的本质是掠夺,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鞭挞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

〔结构分析〕

本课选取《卖炭翁》的前8句。从内容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4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前两句写老翁烧炭的地点,后两句写老翁烧炭的艰辛。

第二层(第5~8句),写老翁卖炭是为了养家糊口。第5、6句,指出老翁卖炭为买粮食和衣服,最后两句承接5、6句,写出老翁家境贫寒,盼望炭能尽快卖出,多卖几个钱,希望天气再冷点。

〔语意理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可以砍伐了当柴烧的树木。“伐薪”就是砍伐当柴烧的树木,本诗指砍伐能烧炭的树木。“炭”,木炭,是对木柴进行特殊烧制,使其发生变化而成的燃料。“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这两句的意思是:卖炭的老汉,在终南山中砍柴烧炭。这句点明老翁烧炭的地点。“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南山山高林密,荒无人烟,豺狼出没,在这样环境中烧炭该多么艰苦。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黑白相间的颜色,本诗指老翁头发花白。这两句的意思是:由于烟熏火燎,老翁已经满面灰尘,两鬓花白,十指变得黑黑的。这两句画出卖炭翁的肖像,也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联系上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老翁烧炭的情景:他在恶劣危险的环境里烧炭,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炭中渗透老翁的心血,炭中凝聚着老翁的希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营”,经营,谋求。“食”,指人吃的东西。这两句的意思是: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卖炭的钱用来买穿的衣裳和吃的食物。诗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老翁卖炭的目的,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老翁为温饱而辛劳,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处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忧”,担忧,担心。“炭贱”,炭的价格太低了,不值钱。“愿”,心愿,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寒”,寒冷,温度很低。这两句的意思是:可怜老翁的身上正穿着单薄的衣裳,但他却担心炭价钱太低,只盼望天气再冷些。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这位老翁却不然,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之时,还一心盼望天再冷一些,以便人们更需要炭取暖而尽快卖出炭,卖个大价钱。“可怜”表现了诗人对老翁深切的同情。

〔写作特点〕

1.用叙事的手法突显主题。

这首诗写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诗中描述了老人伐薪烧炭的艰辛,细致地刻画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这是本诗的主题。

2.通过形象来表现主题。

这首诗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结构完整。诗人没有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爱憎,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本身显示立场。对老翁的极端穷困,诗人没有出面向读者作介绍,而是采用外貌刻画的方式,让人读了后自然得出结论。

3.语言朴实、通通俗。

白居易诗歌大多语言朴实、通俗,有很强的音乐性。语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用词平实无华,朴实易懂。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新课导入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于我们人类的进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也和书有关,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出示课题:这是英国的作家尤安艾肯写的,看了题目,大家知道作者把书当作什么?板书:伴侣。看到伴侣,你自然会想到哪些词语?作者把书当作他的伴侣,和它形影不离,如影相随,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读书啊!带着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觉得有难度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第一第二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交流:

板书:原因方法

3、过渡:

课文不长,但是我们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课文的1~3自然段中有一个词把他对读书的喜爱非常好的表现出来了,你能读出来吗?

三、体会“毫不犹豫”

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喜爱读书的词语。

课件出示: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你能给毫不犹豫换一个词吗?

2、大家知道,环球旅行需要多少年吗?猜猜看。

出示课件:

那么同学们,如果是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同样的问题问一问你的同桌,让我们听听大家会选择什么?

3、指名演示对话。

4、一个人独自驾舟旅行那该多么寂寞啊。但是作者却毫不犹豫地回答:引导学生接:我会选择一本书。再肯定一点好吗?

5、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你为什么还要选择一本书呢?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之所以选择一本书的原因吗?

四、研读喜爱读书的原因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出示: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请问你一本书最多看过几遍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那就请你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3、在作者的心中,书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呢?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4、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看到朋友,家使你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哪些词儿?多么温馨,多么亲切,请你读出这份感觉来好吗。

5、对作者来说,家和朋友还有着更深的内涵。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你能慢慢体会出来吗?出示:你已经见过你的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光线怎么那么美!”

指导朗读:

是啊,真想不到啊!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你带着惊奇再来读好吗?光线怎么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光线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哦,使一份前所未有的发现,真让人喜悦啊?你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好吗?仅仅是惊奇和喜悦吗?

日日相见的朋友,每天都回的家,也常常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新的喜悦,新的'自豪,这真是常见常新啊!

板书:常见常新。

6、读好反问句:

出示: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难怪作者会做出这样的回答。

引读:难怪作者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7、小结:

对作者来说书和家和朋友都是一样的啊。你常常都读它,它也总能带给你新的发现,新的惊喜,读上一百遍也不厌倦。这就叫百读不厌啊。

板书:百读不厌。

大家真会读书,把作者喜爱读书的原因读成了8个字。

一起读:常见常新百读不厌。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要求,作者把书比作朋友他和家,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在你的生活中,书还像什么呢?请大家动笔来写一写。

2、指导读好。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喜爱读书的原因,下节课作者还将和我们继续探讨关于读书方法的话题,请大家把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常见常新百读不厌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