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演讲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1-31 15:46:11

第1篇:随心演讲稿

人生像爬山,如果你走在平地上,一辈子不用花力气,但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从出生的第一天到死亡,每一天过的日子都是一样。因为你没有付出努力,所以就没有意料中的收获。我们也许可以说gre、gmat获得了高分的学员有可能智商高,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努力,他们具有专心致志不认输的精神,不断努力直到考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智商很高,我就不至于考三年才考上北大,也不至于在每次考试前还要比其他同学多学很长时间。我在小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我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家在长江边的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江边上看江里的船来船往。当一个人有了向往远方的心的时候,他的脚一定会向远方迈去,于是就有了我这样的贫困孩子一年一年地考北大的故事。虽然在北大以全班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毕业,但我努力地将新东方办成了全中国最大的英语培训学校。

我始终相信人的梦想和激情会带领你走向远方。我到美国大使馆一次一次被拒签的时候,也曾灰心丧气过,觉得世界上可能除了阿富汗再也不会有别的国家给我签证了。不过我现在的护照上有十多个国家,美国给我的是有效期十年的商务签证。生命中抱怨是没有用的,你一出生可能就跟别人有很多的差距,从一辈子的角度来说这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你是出生在农民的家庭还是部长的家庭都没有关系。从你出生开始,你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只要有一粒种子,就可以承受雨露阳光去成长。能不能成长一方面要看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种子。

在座的同学未来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你现在的状态,而在于你有没有那种心态,把抱怨的心态转化为自己主动奋斗的心态。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切成功与否、心情的快乐与否、收获与否都来自于你自己,来自于你心中的种子。永远不在于你碰上了什么样的老师、家长或者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人都能找出激励自己奋斗的经历和精神来。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都是一样的,一个伟大的人是自己创造出生存的天地,并且扩展它。而不是说你进入一个现成的生存天地以后去抱怨。

面对未来的发展,留学毫无疑问是一种很好的扩展方式。当然我们不能说不留学在中国就干不出事情来,否则我也没有资格站在这儿讲话。马云、史玉柱、柳传志和我都没有留过学,但做了很多成功的事情。这个世界总是有成功的人和伟大的人在不断地成长,不管什么样的土壤都可以长出美好的植物来。综合来说,如果我们的生命可以扩展的话,最需要扩展的是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世界。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高中阶段就可以留学读书了。为了省钱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留学,也就是本科的时候把gre或者是gmat考完。研究生不留学,工作以后依然要不断地寻找开阔自己眼光的机会。未来,世界舞台上中国的分量一定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世界上最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中西方文化融合、语言、科技、传统的人才。大家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做事方式已经十分了解,已经天然对中国的文化有反应。但是现在即使你的英语能力十分优秀,即使你gre考了满分,对西方世界仍然存在隔阂。中国出去的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最大的问题是,出国以后只搞研究和自己的专业但不融入美国社会。比如说不跟美国人打交道,甚至不跟美国的同学打交道,只是做实验和研究。最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太多,表面上拿到了美国的学位,从思维上依然是一个土鳖。从研究生阶段出去留学,不光是学课程,而且是利用这个时间真正地变成一个对中西方文化和语言以及其他的科技方面能全部兼容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未来才有舞台,不管是在西方的'舞台上还是在中国的舞台上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我现在碰到的人都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中国给我一块平台我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中国。中国现在的平台很大,中国的国力表明了中国未来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回国进行专心研究的科学家环境与待遇不会亚于美国,这样大量的科技人才会回国。

我为什么鼓励留学,这不仅仅是改变知识结构和生存状态,而是你们肩负着改变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责任,所以我认为留学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2篇:随心演讲稿

20xx年6月,我登上了从昆明开往惠州的火车,行驶了20多个小时以后,清爽的昆明替换成了闷热的惠州,一下火车,我就感觉热浪把我打晕了。也许就是这个夏天让我的脑子有点烧糊涂了,我就一直从2009年待到现在,中间两次试图离开惠州,但都失败了。

上一次萌发要离开惠州的想法是去年的11月份,我从上一家公司辞职之后,思索自己要去哪里,刚毕业时候要去闯一闯大城市也一直没去实践过,老家在村里,大学在昆明,毕业后工作在惠州,都是悠闲悠哉的地方。不少朋友和领导说我的工作和我的性格适合去大城市闯闯,尤其是我找对象的问题,去大城市找到合适的对象几率会高一点,冲着后面这条,我动了去大城市的心思。

经过前后比较,我决定去上海看一看,那里第三产业发达,那里有我的发小,那里离我老家近,说一不二,动身。揣着看看大都市的想法,我开启了乘地铁找工作的生活模式,黄浦江边的江风我也吹了,东方明珠我也合影了,陆家嘴的金融中心我也见识了,张江高科的出租房我也住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打道回府了。

我意识到:是习惯毁了我原始的冲动。是的,6年多的惠州生活已经让我离不开她了,6年多内心的安逸让我已经没有办法再接受重新习惯新的地方,正如我发小所说,上海在怎么难待,但她习惯了,不愿去别的地方了。

第二个故事

最近,刚认识一个近90后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长相偏北方,个儿高声音洪亮,性格也是大咧豪爽,见面不多,但我们挺聊得来。上周末,她送我回家的路上,就聊到了一个很刺激我的事情。

2012年,也就是她刚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对工作产生了疲乏,一颗不安分的心早就“躁动不安”了。大概是由于家庭条件挺好的吧,她看到了一个让她很心动的活动,立马就辞了工作,跟着一帮人,锻炼了一个月,5月1日从广州骑自行车出发,6月2日到了北京,整整一个月,骑自行车,风吹日晒,一个姑娘,如何受得了,我一下子被刺激到了。但没想到,还有后面更精彩的,在北京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于6月20日飞伦敦,接着从英国伦敦出发,骑行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安特卫普、鹿特丹、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米兰和法国巴黎。

我彻底被震惊了。

原来他们的活动是“骑车去伦敦看奥运”,有的时候你的真狠感慨,这世界上就是有各种各样的疯子,在做着各种让你张大嘴巴吃惊的事情。

我有问她,为何会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她一边开车一边笑笑说:我也不知道吧,反正就是工作烦了,刚好看到这个活动,就挺冲动想去的。放到现在,估计我也没有这样的勇气了。

我一下子懂了,没错,就是身体里脑子里有一根冲动的神经,在她一下子就出发了,没有回转的余地,就成就了这样一个值得自己可以回味一辈子的事情。据说有出版社联系他们,让他们出书了,我想我身边是不是要涌现一个网红了。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吗?

之前小霞分享了一篇《该干嘛就去干嘛》,当时就有几位感慨了,要是能想干嘛就干嘛该多好?然而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所以这个该干嘛想干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冲动我想在场的各位也都有吧,我们常常想:唉,我也好想出去闯闯,我好想去一趟沙漠,我好想去一下西藏的,但大部分人都止步于“好想”,以至于基本一辈子都在“好想”这件事。

因此当有人想做一件事问我的建议的时候,我会说,你想要什么,你想去哪里,你考虑了一些大的事情,觉得没什么问题你就去做,正如刚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想着我先去一个地方待着,先找一份工作做着,再调整。也许有些人后面可以有幸再转到合适的地方和合适的工作中,但大部分人已经在当初随便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是我们不愿意不顾一切,而是越是到后面,你可能就越是“习惯”你固有的模式,也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主观的客观的事情在束缚着你。

“不忘初心”的另种解答

一直都很火的“不忘初心”,我的理解是与其在多年后回想以前的理想,回到以前的理想,不如在最开始有那个初心的时候就按你的初心去做,想干嘛就去干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