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话题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3-06 18:21:10

第1篇:中考话题作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题记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道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的芳香!人生也如沏茶,人的成长也需要经过反复的磨炼,只有在磨炼中才能找到成功最真实的含义。磨炼中,雄鹰翱翔于长空;磨炼中,梅花迎雪怒放;

磨炼中,虫蛹破茧成蝶;磨炼中,战舰冲破激流的漩涡。纵观历史长廊,无数人在磨砺之后取得成功。居里夫人,她在丈夫辞世后毅然坚定对科学的信念,坚持走完科学之路,最终成为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巨人;饱受宫刑的司马迁,毅然矢志不渝,一部巨作《史记》让他的名字刻印在我们心中;贫困潦倒的梵高,没有放弃对美术的执着,最终登上了美术史的高峰; 这一连串的事迹,无不教育着我们,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见到彩虹。没有人的成功是轻松的,愉快的,都有一番坎坷,但这番坎坷,却是成功的垫脚石。有人在一连串的失败中,退缩了;同样还是一连串的失败,有人站了起来,磨炼让我们懂得成功并不像我们想的一样轻而易举,但,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抗挫能力,成功属于你!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刮很急的风才能知道草的坚韧,烧的很旺的火才能练出真金。经历寒霜的洗礼,哪来香气扑鼻?锋利是磨砺而出的,玉是雕琢而成的。人不勤学苦练,哪来的精深的技艺?磨练就是这样在经历了数次的坎坷之后,站了起来,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也许这便是对磨炼的最好诠释,我将在磨炼中长大成人!

第2篇:中考话题作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太阳东升西落;如歌,如画,如梦……若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奥妙。

——题记

我欣赏紫藤萝,它伴有细细一缕芳香。这芳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我欣赏梅花,她是女中豪杰,不畏严寒,它的花仿佛是专门为严冬而盛开的!

我亦欣赏白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不禁让我联想到守卫着我们家乡的哨兵。

弱水三千,只取着一瓢饮——我偏爱叶。纵然它没有紫藤萝的梦幻,没有梅的一身傲骨,亦没有白杨那挺拔的身躯,但它犹如那姹紫嫣红中的一抹清丽,让人情至深处,不能自已。

冬日里,当你走在径直的小路上,望着挺立在寒冬中的树木。你不会瞧到它的身影。或许那时它正在土中被一个个微小的细菌所逐渐分解成营养物质,供给正在抵抗严寒的大树。

当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际。地中的嫩芽全都萌发探出头来,露出一抹绿。这时你若再次踏上那条小路,或许你便能看到曾经一颗颗光秃秃的树干上已然有了他们的身影。

炎炎的夏日里,它们再也不躲躲藏藏,我们亦无需再寻寻觅觅。他们随着暖风而摇摆着自己的身躯,为大树抵挡酷热的折磨,同样也为我们创造了天然的纳凉之地。

春华秋实在秋。它们在这个特别的季节尽情展现着他们身上朴质,不凡的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是丰收之际,同样也是一个容易让人忆起往昔的季节。在这时候,满树的金黄秋叶尽显灿烂。大雁则在这美丽的背景下排成“人”字队伍,一同飞往南方。而我在这细数不尽的.日子里,踩在铺满秋叶的路上蹦蹦跳跳,走走停停,听落叶发出干脆的响声,便也不再觉得孤单了。

或许,平日里。我们并不会留意到这大千世界中细微而又平凡的它们,它是默默无闻的,是舍己为人的,是朴质又平凡的,是不计付出,不言回报的……

平凡与伟大是相辅相成的,而却并非相对。正是那无数的平凡造就了伟大。若无平凡的经历,怎会有伟大的身影呢?

春风秋雨,朝阳晚霞,雪山飞泉不及你,全都不及你。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时时感动着我们,给我们以心灵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

一叶之秋,叶落知否?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全然不及你的朴质与淡然。

第3篇:中考话题作文

与杨丽萍演绎的《雀之灵》不同,聋哑艺术家邰丽华创造的是一只清丽、温婉,总在不经意间为人们绽放无比绚烂之后又在刹那间将一切归于平淡的人间之鸟。

这位年仅25的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动人神韵的。舞蹈,对于她来说,是儿时的嬉戏,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码。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它时间都在舞蹈。音乐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用心去伴奏,她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引起轰动。

第4篇:中考话题作文

考场作文若能写出新意便能得高分,而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关键取决于考生能否做到构思出新。面话题,若按传统的思维方式构思,则很有可能陷入平庸,难以写出创新佳作。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话题作文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xx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

则构思很难出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

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问的。如江西省20xx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

这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

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xx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第5篇:中考话题作文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种子,那可种子在等到成长完毕的时候,就会绽放成花朵,有些人明白了道理,心中的花朵就会绽放,有些人学会了感恩,心中的花朵就会绽放,而卧,却是经历了挫折,心中的花朵才会因此绽放。

去年九月,我从初二的学习生活中转到了初三,面对初三的学习氛围,我充满了期待。

刚刚步入初三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成绩不高不低的中层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感到了无尽的压力,但我还是会克服压力,勇往直前,但我所前进的方向是错误的,有些时候老师讲课的内容难度非常的大,而且速度也是初二时候的一倍左右,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老师就已经讲到了另一个内容这种事情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事情,因为这个缘故,我也不敢在下课去问老师的缘故,我的各科科目的听课效率低了很多,就这样,持续了很久。每次考试的时候,我都会害怕,害怕自己考得不好,害怕考试会出到我不会的题目,直到考试结束后出来成绩之后才送了一口气,然后又是因为自己成绩极低而引起的忧愁。初三上学期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次考试,这一次次的考试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可是我却没有及时的改正,以至于一错再错,最终我的成绩退步了很多。

每次考试差的时候,老师都会找我谈话,问我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可是我每次都找出相同的错误地区,是因为,我在考差了之后,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改正,只是心情不好一整子,就任由那些错误留在那里,让那些不明白的地方积聚下去。

有很多次,我想认真的查看自己的错误的原因,可是,只要一回到家里面,我就会忍不住的拿起了手机,在无尽的游戏时间之中忘掉了一切,最后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之后打消掉查看错误的想法。这也是我一次次成绩考差的主要原因。因为我总是在我回家之后没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会导致现在的结果。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记得老师说够:“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否则的话,你永远都是一坨烂泥。”

也就是那一句话,让我心中的种子绽放,绽放出心中的花朵,让我改变了自己。

第6篇:中考话题作文

伤疤,激励我们在痛苦中立志,在屈辱中奋斗。高大的石柱,裂开着疼痛的伤口,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目光凝望圆明园。荒草蔓蔓,透过荒凉看到了丝竹飘飘,锦衣如织的盛景。透过横躺在地上的残垣,看到那些所谓文明人的贪婪嘴脸。英法联军来了,携带着枪炮,抢走了珍宝,夺去了无数善良中国人的生命……别以为那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冲刷的毫无踪迹。圆明园就是美与恶的见证者,它就像一位老者用伤痕向后人娓娓道来。于是来的人记起了辉煌,记起了伤痛,更记起了我们的责任——重现辉煌的文明,保卫我们的文明。

伤疤,让我们的心灵接受爱的抚慰,在痛苦中幸福。房屋在无情的颤动,与生命赛跑一时间展开决逐。倾刻间好像天崩地陷,房屋倒了,全倒了,那里淹没了多少生的希望,刹那间化作尘土,卷入天空。解放军来,他们在危险中,争分夺秒,发现一个又一个生存着,给了他们第二生命。温总理也来了,他慈祥的面孔出现在人群,他的手与受灾群众紧紧的握在一起,那是情的牵手,那是爱的牵手。

很快很快,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群众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展开爱心捐款。他们流泪了,灾难给他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伤疤,但他们获得最多的是痛苦中的幸福。

面对伤疤,有的人可以它当作生活的动力,奋斗的目标,在痛苦和屈辱中,找回我们的尊严,在痛苦中感受爱的抚摸,在痛苦中重拾昔日的辉煌。但有的人则不以为然,面对伤疤,这也许是对他的致命打击,时常选择逃避,在往事面前选择低头,选择放弃,就好像有负重山,永远选择低头。

伤疤,不仅仅是为了铭记,也不仅仅是,也不单单是那段痛苦的回忆,它留给我们的也有痛苦中的幸福,屈辱中的激励,让我们去体会,去感受那段历史。

第7篇:中考话题作文

按照常理,人们只会观察到大变化。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中的天气变化,与环境变化。而我要说的是变化中的小变化!

在20xx年的1月1日下午时,我与我的朋友去了我们的校园附近玩儿。玩着玩着,我一不小心被一个雪块绊倒了。“啊!”随着我的一声尖叫,我紧闭着双眼,两只胳膊放在了我的额头的前上方。可没过一会儿,我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上,这个东西啊宽宽的很硬。顿时,我的胳膊就疼了起来。我睁眼一看。哦!原来是一棵大树啊!我的心立刻就从嗓子眼儿垂到了肚子里真是吓死我了!”我叫道。我的朋友们听见我的叫声立刻就跑到了我的面前,那速度真是太快了!好像是我的眼睛眨之前没有看见她们,眨完眼就看见她们了似的!她们问道:“你怎么样?没事吧!”“没事儿。”我答道。就在我起身的这一瞬间,我突然发现了,我撞到的这棵树已经很老了。而且这棵树也遭受了人们的伤害了。因为,我在这棵树的身上看到了坑坑洼洼的窟窿。还有人们用斧头砍着这棵粗壮的大树的痕迹,它们像伤疤一样永久的烙印在了这棵大树身上,我想这棵大树也不会原谅看它们的人的。

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去砍树,而不是去爱护树木。人们不保护环境,让赖以生存的世界换上了丑陋的一面。也许,十几年以后,这个让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就会消失,到时候,人类也将受到大自然的处置。正所谓“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人类啊,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啊

第8篇:中考话题作文

我们老家有两个院子,院子的中间隔着一条有着历史香气的泥路,这两院子里如水载舟般载满了我的童年记忆,唯恐它越飘越远

自从六岁那年离开老家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几次路过也都是擦肩而过,放眼望去,看着那天蓝色的门上那些稚嫩的子和褪色的老对联,心里猛地难过,它就像一个被我们遗弃的孩子,却依然不回头的等待着,盼望着。

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同意了带我回老家,回去的路途上,总觉得过得很慢很慢,心里慌得不得了,终于在几拐下,来到了那个久违的城堡,依然的那么美丽却失去了几分光泽,费劲的打开蓝色大铁门上面那把生锈的大铁锁,记得在小时候那把大铁索被摩擦的光亮,如今。进了院子,院子时四合院的形式,排列的整整齐齐,因为没有人去打理,整个院子里都长满了参差不齐的草和满地的枯黄的落叶,院子好似历尽了沧桑,从一个精神抖擞的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映住了妈妈的那句话“院子里面一旦不住人,就会毁的特别快,进了屋子,眼睛猛地一亮,里面竟然还遗留着三岁那年的小自行车,小时候这辆车子成了奢侈品,整天和它形影不离,不知从何时起,便被我抛弃了。

走出屋子,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家里的大坑,每年下雪,可里面就会积满雪,那时候妈妈总会拿出我们的“宝贝”只是一个盆罢了,却带给我不少的乐子,把盆倒扣在雪里面,就变成了一个个雪白的“蛋糕”,每个蛋糕都晶莹剔透,各有各的形态。

看着便想到了现在,再也没有过年前奶奶在厨房的切菜声,再也不会飘出刚出锅的包子的香味,再也不会有一个个蛋糕摆满院子。

可人啊,毕竟会长大,时间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刻,只能面对现实,,把小时候的记忆小心的收藏好,留作以后的回忆,回首过去,心里的五味瓶也尝了个遍。

第9篇:中考话题作文

在我的右手上,有一道伤疤。这是在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中留下的。也给了我一次教训。事情是这样的:

十一国庆节的一天,我们班的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小倩家玩。等我到的时候,大家都到了。男同学们都在房间里打游戏机。而女同学在看电视。我们发现电视没什么好看的,便到阳台上去聊天。聊着聊着,天气凉了,我们想去房里玩。谁知他们男同学横行霸道,不让我们进去。说什么有我们在旁边打不好游戏。我们硬是要推门进去,他们男同学也不甘示弱,堵在门口就是不让。为了捍卫我们的权利,我们决定所有女同学一起上,和他们男同学比比力气,看谁比不过谁?

小倩家的门上半部分是玻璃,下半部分是铁做的。我见其他女同学都往铁门上推,自己便往玻璃上推。我们两边一起用力,势均力敌,谁也不让谁。因为门的下面受两边的力量,门的上边只有一边的力量,玻璃承受不住,便随着“碰”的一声碎了,而我的手也被划破了,血慢慢流淌下来。男同学也不敢再推了。

小倩扶我坐到沙发上,为我贴上邦迪。马上送我去医院。结果缝了两针,一个星期不能写字。等针拆了后,就留下了一条疤。

每次我看见这条伤疤,便会想起这件事,这次教训。这件本不应该发生的事。

这让我明白: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后果会是严重的。

第10篇:中考话题作文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同学们会有所启示。

1、大题小作显真情

作文内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大题小作”,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习作《一碗面条》里有这样的情节:

每次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妈妈的身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变换着式样。品尝着面条,户外带来的寒气顿时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一种家庭的温馨便渐渐地从心头升起。

本文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从一碗面条里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关爱。又如,晚上看书时,父亲送来一杯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由于把事件提炼得真实深入,这篇题为《一杯热茶》的文章,发表后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像《一碗面条》、《一杯热茶》这类文章,采用的都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立意方式,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2、变换角度见新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诠释话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立意“高人一等”。比如,面对中考作文话题“关心”,绝大部分同学写的是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有些聪明的考生偏偏转换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从而写出了新意。有写申奥的:一位考生把“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烦躁,描写得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对楼上楼下邻居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正在跳动的爱国心。有写环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通过古今比照,写出了她正在遭受的严重破坏,表现出当代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极大关注和对自然的无比热爱。还有写动物的:有考生将青蛙拟人化,用寓言的文学样式,对社会上残害生灵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地抨击。虽是同一话题,切入角度各有特色,读来让人倍感新颖。

3、反面着笔求深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新颖而深刻。比如就话题“关心”而写的满分作文《这个名字最贱》,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亲朋戚友给一个百日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为他取名“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响声,原来,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瘦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里吐出了几句话:“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这位考生从反面落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今社会上某些人漠视老人的不良现象。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