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30 16:35:34

第1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就是我的母亲》。

“刘义然,回老家看看吧?”两年前的暑假中,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回你自己回!”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回家乡看奶奶的情景:我们睡在底矮的茅屋里,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回家乡看看,看看你还认得奶奶的村庄、奶奶的屋吗?。”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罗山彭新乡下,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一排排地拔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奶奶家,哇,两层的楼房,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如同粉装玉砌。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饭了,都换成沼气炉,方便快捷……和奶奶住在一起的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桌上的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弹钢琴一般。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家乡人也在展望未来,放眼世界。吃过午饭,我悠闲地在村边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楼房、电话、手机、电脑,城里人有的,他们也都有了。是什么魔力带来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我问奶奶,奶奶笑着说:“还是党的政策好,村村通公路这个目标实现了,农业税免交了,学生上学不交费了,人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了,你说我们还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吗”。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祖国的功劳哇!

同学们,你能不为我家乡的变化感到惊叹吗?你能不为我们祖国的伟大而感动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高声喊:“祖国,我们的母亲,我们永远爱您!”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2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而我却实在不好意思完成那就是对父母说三个字:我爱你!

放学后,我回到家,一会儿便做完了作业,姐姐不敢相信,问:“这么快就做完了?”“还有项作业实在不想干”我回答道。“什么事啊?”“对两个人说三个字。你自己猜吧。”没想到姐姐一下就猜中了:“对父母说我爱你?”见瞒不过去,我只好如实招来,向姐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来龙去脉,他笑着说:“那快去说啊!还愣着干吗?”我说:“如果是你,你好意思吗?”她故意刁难我:“当然了!”我非常生气,冲她嚷到:“你好意思,我可不好意思啊!”姐姐笑着说:“你真没出息!不就是说三个字吗?至于这样扭扭捏捏吗?”“当然…”我停顿了一下,“不至于了。”“好了快去说吧!”姐姐提醒我。我还是放心不下,说:“不去就不去!烦死了!”姐姐说:“要不我替你说?或陪你去说?这总行了吧?”我想了想:反正说不说都一样,我还是去说吧!我说:“好,我去!拼了!”在姐姐的催促下,我来到了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决定向他们说那三个字。

爸爸妈妈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电视,我很想说那三个字,可嘴巴好象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怎么也说不出那三个字。我心想:当我说了我爱你后,爸爸妈妈会怎样想呢?是激动还是不以为然,继续看电视?突然,爸爸问我:“有什么事吗?”我一时不知所措,突然来了“灵感”,便说道:“给我42元,老师明天要退钱。”爸爸给我42元之后,我立即“逃跑”了。

现在想想真后悔,父母曾经给我多少爱?而我呢?现在居然连一句我爱你也说不出口,太惭愧了!太不应该了!

唉,说出爱真的有那么难吗?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我却迟迟说不出口呢?前几天的那个说出爱的机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却没有珍惜、利用,如果上天能借我一分胆量的话,我一定会对父母说我没说出口的那三个字:我爱你!

第3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我们的国歌,也是我们在心中歌颂的,不论身在何方,不论身在何地,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这个词人们都说过,人们都听过,人们评论过!也许有些人觉得祖国母亲很偏心,她给了自己是痛苦,带给别人的却是幸福!不,如果你这样认为你就真正的错了!你想过自己,但是你有体会过祖国母亲吗?她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劳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她辛苦的哺育我们,她曾经那漂亮的脸蛋、细腻的双手、美丽的双脚,现在已经变成了苍白的脸蛋、粗糙的双手、难看的双脚!这是为什么?有人说祖国母亲是因为老了、才会变成这个样子!不,并不是,祖国母亲是为了我们这些中华儿女操劳过度、日夜奔波而变成这样的。她把什么都给予我们,她就像一盏灯,熄灭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日日夜夜躺在她的怀抱里,而自己却不知道!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却这样对待她,这样侮辱她,这样破坏她!她会变成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她为了我们日夜奔波、还是因为我们破坏她、羞辱她。没有人体会过祖国母亲的感受,没有人想过她将来会变成怎么样?没有人愿意报答她对我们给予的爱。

朋友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人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也许有的人懂得报答,也许有的人不懂!但是,当你在做错每一件事时,你一定要想到祖国母亲对我们的忠告:一定不要做错每一件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国家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报答自己最亲爱的母亲!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有的孩子说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赚钱、一滴血一滴汗的得来的,也有的成人说是他们自己打拼出来的!不,不仅仅是这些,还要靠祖国母亲哺育了你,养育了你,教育了你!你才会有这样出人头地的时刻!懂得报答的人是最美的人,但是觉得只有自己命最苦的人他们对人生只明白了一小部分!对报答这份知识也只明白了一小部分,他们并不是真的很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像被他们当作了一张纸,但是他们只刺破了这张纸的一个小小的孔!他们并没有完全的了解这份知识!

祖国母亲是我们必须报答的人,同时我们也要报答自己的父母!朋友们,你们都听过国歌吧!如果你听过,你也来唱一唱吧,鼓起自己的胸腔,鼓起自己对祖国的爱,气势磅礴的唱出来!如果在座的你,还没有听过,就赶紧去翻翻书,去学一学吧!你会感觉到祖国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她对我们的爱是多么的细微,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无私,多么的细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我们的国歌,也是我们在心中歌颂的,不论身在何方,不论身在何地,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第4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满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第5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隐身草棍梗概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小无赖,什么坏事他都干过。大家都拿他没办法。有一位机灵的小孩儿,决定要惩治他一下。

他找到了小无赖,神秘地跟他说,梦中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告诉他:在一棵树上的乌鸦窝里有一根草棍能让人隐身。小无赖一听心中大喜,刚一天黑就偷偷独自一人把乌鸦窝偷回了家。小无赖把乌鸦窝拆开,拿起一根草棍就问老婆:“你能看见我吗?”老婆以为小无赖在跟她开玩笑,就故意说:“看不见。”小无赖大喜过望,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小无赖举着那根草棍来到一家的金银珠宝店,小无赖走进去,先拿了一个金戒指放在眼前看,店员见他手里举着草棍晃荡,不知是怎么回事儿,就不想理他。小无赖以为别人真的都看不见他,就开始往兜里装金银珠宝,店员们这才意识到:有人抢劫!他们抓住小无赖,并把他绑好送给官府治罪。直到这时,他还晃着那根草棍,心想:你们虽然能绑我,但是你们就是看不见我!

唉!这篇故事中的小无赖真愚笨啊!自己被别人捉弄了竟然还不知道,生死关头还以为自己手中的草棍是什么隐身草棍呢!那位小孩儿真聪明,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了惩治这位小无赖。

我们要学习故事中这位小孩儿的机灵,让自己更聪明,不被别人捉弄,当然也不要去捉弄别人。

第6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一年级时,因为在班里的表现优异,我被老师选为了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学生。老师说,红领巾代表着五星红旗的一角,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必须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六年级的大哥哥为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从此,红领巾便成为引领我前进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了我的挚友和诤友。

在我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时,红领巾告诫我要做好自己,遵守规则。我每天都要去泳校参加游泳训练。一次数学课,老师因为有一道题讲解得十分仔细,延迟了五分钟下课。当老师说可以放学时,我丝毫不敢耽搁,立刻收拾好书本,拎起我的游泳书包,急忙往泳校飞奔而去。要知道,我们的游泳教练可是个“魔鬼式教练”,不是一般的严厉!迟到十分钟,就要罚五十个上下蹲;迟到十五分钟,游完三千米后,还得罚跑三千米。我可不想被罚了上下蹲接着还要罚跑步!一边想着我一边加快了脚步,还好学校离泳校不远,跑步前进,五分钟就可以到达。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我跑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不早不迟,居然亮了起来。我不得不紧急刹住我的“11”路车(双脚)。我紧盯着前面的计时器,天呀,90秒!好漫长的时间啊,好不容易过去了10秒,我觉得简直等了几个小时,什么叫“度秒如年”,今天我真的见识到了。正当我心急如焚时,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女儿不顾红灯,冲向了马路对面;我回过头,一位老爷爷也骑着自行车穿过了斑马线。看见这情景,我又左右瞧了瞧,此时旁边既没有交警叔叔,路上又没有别的车经过,我不如也冲一次红灯吧!正当我向前跨一步时,风把我胸前的红领巾吹了起来,红领巾霎时变成了一个小精灵,它张开双臂拦住了我,生气地说:“你不能这样做。”我辩驳说:“我都要迟到了,况且现在马路上又没有车经过,也没有人看见,不走白不走呢!”小精灵依然拦在我面前:“越是没有人监督,越要管好自己。而且平时外公接你放学时,你不也是督促外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吗?”我听了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同时也把迈出的那一只脚收了回来。那天我虽然被教练罚了,但我依然为自己没有闯红灯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我和红领巾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红领巾教会我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在我遇事胆小怯懦时,红领巾鼓励我要勇于尝试;在我做错事想说谎时,它提醒我一定要诚实……

我也非常爱护自己的红领巾。每天放学回家,我就会把它脱下来,用手抚平上面的折痕;有时,折痕比较深,我就请妈妈帮我烫平整,然后整整齐齐地折好,放在书包里。早上,穿好衣服,我第一时间就是戴好红领巾,这时,平时不臭美的我一定会在镜子前转几个圈,看看衣领后的红领巾一角是不是在正中的位置……

第7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刀杆节”是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僳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幕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第8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亲爱的美国朋友玛丽:

你好!

玛丽,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它呀,可是与你们的圣诞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洗耳恭听了呢!

我们中国过节可不像你们,拿着刀叉吃火鸡,去教堂祷告。我们追求的可是红火与古典!

在我们这,腊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爷的,别小瞧了它,灶王爷在我们的传说里,可是神灵,每到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禀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恶。我们当然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了,就拿出贡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嘻嘻,有意思吧,当然玛丽,我们的活动还不止这一些呢!

在腊月二十七日,我们还要杀牲畜,赶大集!在过春节时,为了喜庆,我们这的人都要杀点家禽,或赶集买点肉,烧好放在饭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饭桌放满,直到春节结束!

最隆重,最开心,最喜庆的,当然要数属腊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而且,在饭桌上,可不像你们,斯斯文文、安安静静的。我们可是要“喧闹”,越吵越好——大家互相开开玩笑,说说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这一天,我们大家都不能睡觉呵!要守岁,它可是表达了一种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美好寓意呢!

当十二时的钟声敲响时,我们这,顿时成了声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顿时形如白昼,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来了吧,告诉你,这是我们全国,千千万万的烟花,一起燃放的结果,在十二时,仰望着天空,你会发现,无数的花儿在绽放,又悄然离开,正当你伤心时,旁边又有许许多多的“花儿”绽放了。那感受,简直就是无与伦比。

怎么样,玛丽,我们的春节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听了一定怦然心动,想来过一次春节吧!看我耐心给你介绍的,什么时候你也把你们过圣诞节的过程也给我说说!

祝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中国朋友

第9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第10篇: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说起吃来,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乡潮州的小吃,总是让我勾起一个个美好的回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冬节里的一次次关于“吃”的往事。

冬节过小年在我们那里是个大节日,在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过了冬至就预示着旧年即将过去新年又要来临。要办很多东西来庆祝,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吃“甜圆”。“甜圆”可是冬节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户户必须吃,大人对小孩说:吃过“冬节圆”,又长一岁了。

听爸爸说,以前家家户户自己做“圆”。做“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作大概从几天前就开始了。每家每户买来糯米,然后小城里的人就开始忙开了。听说爸爸小时候巷子里只有一台“地臼”——这种臼使用脚踩着臼槌捶谷物的。每当这个时候“地臼”发出的“咚咚”声就响个不停,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带着自家的糯米来到这里捶。直到变成粉末之后,才能把它装回家。

在冬节的前一天晚上,这可是一个有意思的时刻,全家老少必须团聚在一起“搓甜圆”。大家分工合作。首先,大人们对糯米粉“加工处理”,将糯米粉加上温水形成一种粘粘的固体,用手不断的掺和,直到形成一个面团。然后将面团带到餐桌上。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经围坐在餐桌边摩拳擦掌了。之后一家子忙起来了:首先将糯米团捏成一个个“圆”,做法有点像挤牛肉丸。然后将它搓圆。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条工厂流水线。由于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来的“圆”大小也不一样,我们对这方面可有讲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越好,这叫“父子公孙圆”。一个个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家伙被均匀地放在铺着糯米粉的筐里。一锅热腾腾的开水已经在等着它们了。最大的几个圆成为“落汤钱”,是拿来祭祖的,一个个肥肥胖胖的,很可爱。“探完了汤”之后,将它们捞起来,装入另一个锅,边煮边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红色的爆米。之后就可以装入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碗了。大家肯定等不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了,纷纷抢着碗围坐在一起吃起来,小孩子最占便宜了。不一会儿,所有的“甜圆”都被吃个精光,连汤汁都一滴不剩。只有那几个有福气的“落汤钱”还稳端端地屹立在那里。它们先要在冬节里给祖先“吃个饱”,但最终的归宿还是那些子孙们。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大饱口福”啊!

如今冬节里潮州城内到处都有大摊小摊的买“圆”店,我们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圆”了。可是当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团聚在搓“圆”吃“圆”的时光还残留在老一辈的心中。像北方人团聚包饺子吃饺子守岁一样,我们这边过小年做“圆”吃“圆”像是在“守小岁”,其实就是一段团聚的时光和一段美好的记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