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09 15:48:08

第1篇:高中优秀作文

病房里,输液瓶被护士又换了一瓶。液水缓缓的流进女人的身体里。男人用诺大的手拉着女儿软软的、胖乎乎的小手站在女人的床前。女人是这个村的村长,一生都在为这个村奉献着。但他自己却得了脑瘤,只能在病床上静静的等着死神的到来。两天前,女人突然昏迷,到现在这对妇女和村民已经在这里守了两个夜晚了。病房里只有人们期待的呼吸声和刺鼻的消毒水味。清晨,太阳悄悄的从云中露出了俏皮的脑袋。一缕缕美好晨曦之光照在女人的脸上。女人的脸蜡黄,没有生机。像一张放久了的纸一样只剩下憔悴。在这美好的晨曦之光中,女人缓缓的睁开眼。

人们都走向前。她把女儿拉到身边告诉她:“萱萱,妈妈要去另一个地方,那里是天堂,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萱萱如果想妈妈了就种下一棵树告诉他你想对妈妈说的话,树会替你送信给妈妈的。”女儿握着妈妈风干的手重重的点了头。病房里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无声的眼泪。每一次他想起母亲时父亲都会和她种下一棵树。她在树下十指相扣对它说着自己相对母亲说的话。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母亲不给他回信呢?父亲对她说:“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母亲的回信。”长大后,她知道了树根本无法传信给母亲。但她还是会在想母亲时种下一棵树。这些小树和他一起慢慢成长。

陪她度个了那些没有母爱的日子待这些树长成树林她给它们起名为“忆林”。是回忆母亲也是回忆过去。她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树是有味道的。树的味道像母亲的手,是满满的温暖;树的味道像母亲的叮咛,是满满的幸福;树的味道像母亲为自己做的一顿饭,是浓浓的爱意;树的味道像母亲的'眼神,是永远的鼓励。上中学后在地理课上老师讲到了她生活的这个地方。沟壑纵横的地面,满眼的黄土倒不如说更像黄沙。严重的水土流失让她的家乡显得那么虚弱。整片黄土之上只有那几片绿色装点才使它有点活力。当然植树种草是保护她的家乡的最好办法。听完这些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她跑出教室来到这片树林。她站在这片树林前,望不到尽头。

午后的阳光照在每一片叶子上,风吹过,掀起了一片绿浪,满眼的绿色像流动着的星光,空气中弥漫着叶子的清香。

第2篇:高中优秀作文

想起了我在QQ上建的一个群。群名称就叫“笑傲青春”。

进群的人都说群资料写得有些狂妄。而我,却不以为然。一直固执地认为,青春就是资本,年少就不怕输——

“我们踏着好奇与雄辩,凭着青春潮动的热血,在野外芳草地,把太阳羞下去,把月亮吸收出来!”

这句话我一直很喜欢。喜爱着它流露出来的青春活力与放荡不羁。然后萦起一丝微弱的自豪感,有种众生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或许是年少轻狂,或许是心高气傲。尽管我知道,红颜弹指易老。

但哪怕是昙花一现,霎那芳华,至少它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美丽的。至少我认为。

听说新来的语文老师姓修,很早就想一睹其风采雅望,至今才得见庐山真面。果然是才华横溢,气宇不凡。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间都散溢着很强的文学气息。清新、质朴,很是感染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学这座神圣高雅的殿堂的追求与信心。

第一堂语文课上,修老师很流利地向我们朗读了他的数篇佳作,语速很快,我更加仔细地听,生怕因为听漏错过了精彩之处而抱憾。我发现修老师文章中出现了颇多句式排列工整的骈句,而且文章中还尽量换用不同的词语形式达到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巧妙地避免了由于词语的雷同与单一而造成的文章形式的死板和枯燥。没有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想做到这一点是不易的。可敬可慕。

一直以为骈句过多就难免有堆砌词藻、舞文显才之疑的我如今对骈句又有了新的看法。能拜读修老师如此佳作美文,令我至今仍满口噙香,实为一幸。听者动容,台下的我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修老师还提到全国有些地区高中语文仅学《红楼梦》一书,让我颇感惊讶。对于高中语文仅学《红楼梦》的利弊,我不敢置可否。

但我也是一红迷,也曾为这个“令人痛彻心肺,荡气回肠的故事”而落泪潸潸,为“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中的薄命女儿而感喟愁肠。葬花的黛玉、扑蝶的宝钗,从不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湘云……曹雪芹用她们的泪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暗含文中的点点寓意,字字珠玑无不令人惊叹折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诗《敕勒歌》几乎尽人皆知。但修老师却告诉我们,“盖四野”中的“野(yě)”应该读作“野(yǎ)”, “笼盖四野”原应为“盖四野”,是后世传抄的错误。听君一席话,让我认识了眼前这位令我豁然一亮的教师是一个不人云亦云,观点鲜明且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人。

修国富。一个罕见的姓,一个普通的名,一个不俗的人。

我由衷地为有这样一位引领我走进我的高中语文生活,乃至人生文学道路的教师而欣喜与庆幸。

如果语文是一座华美靓丽的殿堂,那我仅仅才迈进了一步;如果语文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图书,那我仅仅才揭开了一页;如果语文是一片茂盛繁密的森林,那我也才仅仅窥见了森林中的一棵小树。我如同一个文学世界里的盲人,在修老师的引领下,才一步一步地朝着文学的大道探索,前进,逐渐开阔的狭隘的视野,看清语文,看清世界,看清人生。

上修老师的课你会发现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种美的熏陶。我闭上眼睛,让修老师带着我与蒲松龄聊斋谈天,与柳宗元柳州看柳,与矛盾子夜觅路,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语文课上,修老师高谈阔论,旁征博引。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绝伦的讲解总是那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大家听得兴趣盎然。谈《三国》、侃《红楼》、论《离骚》,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神奇缤纷而又充满乐趣的语文世界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怀着好奇与驿动的心注视着这浩如烟海,博大而神奇的语文世界,第一次发现她原来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奥妙,那么的博爱。

初读老师。初读语文。初读生活。

在修老师的引领下———

笑傲青春。笑傲语文。笑傲人生。

第3篇:高中优秀作文

写在前面的话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高中生优秀作文点评:《迪拜行记》。”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作品:

迪拜行记

当飞机即将降落到迪拜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城市散发出的耀眼白光,隔着玻璃窗就能感觉到外面的闷热。

对这个城市的一切模糊概念都随着云层的稀薄而变得渐渐清晰:岛屿、沙滩、波浪,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哈利法塔—人类建筑史上距离天际最近的建筑。

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像迦南美地①的地方了,高中作文《高中生优秀作文点评:《迪拜行记》》。上帝一挥手,这里便有源源不断的石油从地底涌出。丰沛的阳光和灼人的熏风形成一种奇妙的混合,仿佛格林笔下的利斯港。整个天空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巨大水晶穹顶,深蓝色的波斯湾静静地卧在一圈又一圈棕榈树里,当微波涌来时,细腻的沙滩上便画出美妙柔和的曲线。我想,若是擅长动人抒情风格的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住在这里,一定能写出很多精美的散文,因为,只有像他那样的大师才能描绘出这里的迷人景色。

固然棕榈树的绿叶,黄灿灿的沙粒和带着咸涩的海风足以使人产生奇妙的不需要酒精的微醉,然而更使人惊奇的,却是它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石头的交响乐,萨格达拉大教堂是水泥的变奏曲,那么这里的建筑就应当被称为奏鸣曲——玻璃的和弦。

霍尔河畔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或近或远地各自矗立着,多半采用全玻璃幕墙结构。间或夹杂的砖制房屋在镜面的反射下黯然失色。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弧形的室内滑雪场、扭曲的迪拜斜塔和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烧焦”的哈利法塔。这个名字起得恰如其分,因为它离太阳实在太近了。一块块玻璃幕墙像一面面蓝宝石镜面,在阳光灼烧下仿佛被融化成流动的瀑布,从遥远的苍穹倾泻而下;又像是腾空而起的烟尘,在瞬间凝固。每到明月当空,迪拜mall②前便会有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喷泉在哈利法塔的背景下和着气势磅礴的乐曲起舞。

飞机渐渐没入云端,远处迪拜塔的尖顶依旧闪着耀人的光芒。曾使人类陷入隔阂与纷乱的“通天高塔”③又一次使人类的智慧凝聚在一起,2600年前古巴比伦的梦想仿佛要在这里逐渐变为现实。远处,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声音像洪钟响彻整个苍穹:“人类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①迦南美地:原出处在《圣经》里。据圣经记载,这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②迪拜mall:迪拜购物中心。

③通天高塔:《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修塔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点评:

精秒选材,精心成思

古语说,“文如其人”,我要说,《迪拜行记》文如其名——博雅。作者博闻强识,典故、名人信手拈来,若用“文雅”形容并不为过。

写游记,最忌罗列景物而无思无感,作者深谙此道,因此在选材上显得格外用心。迪拜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可写的景物不胜枚举,但本文重点只选迄今为止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和音乐喷泉,其余景物或轻描淡写,或一笔带过。特别是那高耸入云的哈利法塔,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圣经》中“通天塔”崩塌的典故给后人警醒和启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澄明的物质世界,在古人建造通天塔的梦想可能逐渐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多么需要雄壮与柔美惊人的融合。文章最后一句,点亮全篇——人类劬劳功烈,是希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文末得神,篇外求意,是也。由上观之,精妙选材,精心成思,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