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3 20:19:10

第1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

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 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

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兴趣培养不起来,往往会劳而无功。

第2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转眼又是一学期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1、自编儿歌识字法2、动手演示记字法3、辨部首想字义4、拆字、合字游戏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习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次语文考试,我原以为我可以考到95分以上。周四,发语文试卷的时候,我洋洋自得的想我肯定能考到高分。但是,拿到语文试卷的时候,我一下子“僵”住了,卷头触目惊心的红字“93.5”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把我震得呆坐在椅子上,那鲜红的数字仿佛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把我打得晕头转向。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可惜没有后悔药,现在能做的就是反思。

首先,我的失误就是错别字,错别字在卷子上“遍地开花”。

犯了很多不该犯得错误。看拼音写词语,我居然把“覆盖”写成“附盖”,看到诸如此类的错误,我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其次,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作文也扣了2分,这次作文的题目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我把大量的笔墨放在游戏的介绍上,而只字未提自己如何去玩,余老师点评的很深刻“虽然把游戏介绍的很清楚,但无法让别人知道游戏有多有趣”,整个作文缺乏生动性,让看得人觉得很乏味。究其原因是审题不清,提笔过于急躁。哎,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针对这次考试的失误,我觉得利用寒假好好练下字,多多阅读提高写作技巧。激流勇进,越是困境,我越努力,希望这次教训能使我发愤图强。

第4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开学伊始,学生从各个学校各个班级而来,知识、能力、基础、习惯存在的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让学生尽快步入正轨,就成了开学第一周迫切解决的问题。

教了几年的毕业班,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来。所以我上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先让学生知道如何学语文。读书时要手不离笔,标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喜欢的语句,内心的初步感受,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读中悟,逐步由浅入深,由一开始的只写两三句到后来的写一段话,由只写课文内容扩展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知从何下笔,跟我预想的一样,学生在第一课《长江之歌》时就出现了各种问题:A.重复原文,没有自己的想法。B.感受同课文脱节。C.从长江联系实际时由长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D.写的句子空。如长江你多伟大,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开始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这时候不能训他们,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小组交流,让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找出较好的,全班发言,教师点评,让学生知道批注该怎么写,学生再改,小组评议,再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不能一个标准,优生和中等生要语句生动,感情真挚,而学困生只要能写一两句自己的话就行。这样的练习,用时长,难度大,教师一个人指导忙不过来,所以在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助手,领头兵,成立学习小组,以点带面,让学生教学生、指导学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五彩池》又进行了练习,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写的符合要求了。中信来的学生写的稍好一点儿。但感受少,重复原文,空洞,戴高帽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练习的机会,只要常抓不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阅读就要强化读的训练。农村来的孩子朗读差,但没想到六年级的孩子朗读会是这样的水平,读起来有气无力,丢字加字,一个调儿,没有重音和停顿。范读、领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检查读、指导读,以为这样可以放手了,学生读读,一听,又变味儿了。没办法,再练习,一节课的时间大多用在了朗读指导上,学生总算有点感情了,可这是齐读呀,如果一个个检查,存在的问题会更多,在以后的教学中给朗读的时间要多些了。

读悟写感受,读写结合写片断,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学完《长江之歌》模仿结构写《教师之歌》。初次练习,为了降低难度,小组写一篇即可。虽存在许多问题,但也不乏精彩之处:“你用满腹的才华,教育祖国的花朵;你用温暖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您从办公室走来,和蔼可亲是你的风采;您向教室奔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您细心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您用您宝贵的时间,换来了我们的茁壮成长”重点说好句子,让学生找到感觉,有成就感,提高对练笔的兴趣。《五彩池》主要侧重练习排比、比喻的句式,让学生写家乡的田野、果园,了解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小组评改,教师指导,教给评改的步骤,重点放在改上。小组长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上语文课的效果,下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助手,让他们逐渐胜任自己的工作。

除了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积累语言的训练。如《五彩池》课文中几个“有的”让人感受了五彩池各式各样的形状。我就让学生加以想象,模仿文中比喻句进行说话训练,五彩池玲珑多姿,有的( )有的( )有的( )。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云朵、扇子、奔驰的骏马、顽皮的猴子……想象奇妙:当学生从“柠檬黄”“天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我便让学生用上这种“物+色”式的方法,学生便想出桃红、葡萄紫、橘黄……更能感受出五彩池瑰丽多彩的颜色。

第5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次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就本次我班的考试情况做以下分析和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学生成绩稳中求进,再上一个新台阶!

(1)语文:本次二年级语文试卷共四大题,整个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试卷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联系生活的原则。

1、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试题主要从字词句、按课文内容填空等方面来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课文理解,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来考查。因此试卷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因此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2、看图写话重生活性。

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学习最终服务于生活。本次看图写话清楚明了,选材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写作起来比较容易。

3、试卷得分数据分析

此科目学生的成绩如下,平均分:85.31(排名6)。及格人数:24,及格率92%(排名10)。优秀人数19,优秀率73%(排名4)。总名次:第7。

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是很扎实的,例如学生的看拼音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按原文填空、连线题做题情况良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此次阅读理解题短文篇幅不长,也教容易,学生做题情况较好。另外学生看图写话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4、学生失分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本次考试,有部分同学在做题时出现错别字,因错别字而扣了分。

(3)第二题第2小题整理句子顺序,并加上标点这题全部做对的同学不多,有不少同学因为忘记加标点而失分,有些同学不清楚句子词语的正确搭配。

今后的改进措施: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看来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

2、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

要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狠抓后进生。

要采用多种方法帮辅,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4、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平时要督促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外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学

会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2)数学:这次数学试卷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2、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3%以上,优秀率在61%左右。 在基础知识中,填空题、选择题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此次计算题的考试,大部分学生做题情况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失误而丢分。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大部分学生能自己读懂题意,正确分析题意并解答。但是。部分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失了分,太可惜了。

今后的改进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 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对学困生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

(3)品德:合格率89%以上,优秀率是57%。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尤其是判断题正确率很高。填空题有部分同学因出现错别字而丢分。对于简答题,有学生书写不够工整、干净,写得很乱,因而得不上高分。简答题第2题有两个题目,不少同学因粗心漏答题目而丢分。

今后的改进措施:注重基础知识的读写背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训练题目;注重学生的书写,力求工整、干净、美观。另外,对学困生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做题的习惯。

第6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家——在孩子们的心中无疑是最温暖的,有了家,我们就会很幸福,这也正是散文诗《找家》的内涵所在。本文通过甜甜找到的一个个美丽的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散文诗传达的温情;最后一句诗,通过设问,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家在中国,让幼儿萌发爱家爱国的情感。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先找家,然后引导孩子创编诗歌,最后游戏复习巩固等教育策略,来突破活动中的重点——初步理解家的意义,活动中的难点,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叠词等词语扩展简单句,我通过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先学习诗歌,然后分解诗歌的格式,紧接着对孩子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让孩子自己创编生活中的诗歌,加上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复习巩固,采用逐渐增加难度的方法,做到水到渠成。有效化解活动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不同的色彩,构画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多姿多彩的“家”。呈现诗歌所表达的美景,让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诗。将景物与语言结合,让幼儿形象地感知家的美丽,家的可爱,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有层次地朗读中,把枯燥的语言转化成生动的情境,让幼儿真正感悟散文诗的内涵。在随后,我又引导幼儿创编散文诗,展现自己的爱心。当幼儿的回答不尽人意时,我能及时加以引导,如:有的幼儿说老虎的家在山洞,我不是急于否定幼儿的回答,而是让幼儿想想还能不能给老虎找个更大的家,就有多位幼儿说老虎的家在森林,我带头给他最热烈的掌声。可以说在创编这个环节,幼儿的思维很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展现。

本活动最突出的亮点是情景教学氛围浓厚,能照顾到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材是孩子熟悉的、生活中的内容;活动过程游戏化,孩子非常喜欢,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7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1班和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1班是理科实验班,6班是理科普通班。虽然两个班的层次不太一样,但在语文学习方面,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

回顾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感慨多多,收获多多,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传统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教学过程,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重视文言文教学。

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庄子》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四.及时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我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高考热身、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据此随时调整教学。

五.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本学期,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评比。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素质,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每周,我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并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七.教学反思。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这些方面多加改进。

1.在课堂上还要要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

2.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和理解能力。

4.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特别是给学生强调一种意识,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要多读多记多写,切莫想一口吃个胖子。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第8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已经14年了,还从没有做过整体的回顾与反思,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以前也反思过只是过于片面,只看眼前了。

回想这十几年的教学,自己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就应该是尊重学生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教学中的一贯思想。所以,无论教学什么内容,无论什么时期,我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在一二年级时,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是主要教学内容,那么我就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时除了遵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外,请学生想办法识记——猜谜语,编故事,做字卡,配图画……只要孩子感兴趣,只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和字打交道,我就给他们鼓励;写字时,孩子感觉又枯燥又累,这时我就引导他们比赛,看谁是小书法家,把好的写字本贴上墙;读课文时,同桌读,小组读,赛读,全班开火车接龙读,录像读,总之我想了许许多多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负担感自然就少了。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绝不是仅仅教了识字、朗读就可以的,到了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令人迷惘,我唯一感到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抓住了年段训练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中年段培养学生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词典等工具书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把一段话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高年级时提高要求,不仅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立意,从而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表达方法等等。但也有问题,总觉得自己把握的还是有些片面,总觉得自己的教学中缺点什么,却又找不出答案。

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一方面当属习作教学了,经历了两个多循环的教学,我觉得自己也算是有一些经验,尤其是刚刚毕业的这批学生,个个不怕写作文,应该说个个会写作文了,有的甚至喜欢写作文。回想自己这几年来的做法,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丰富习作形式,培养习作兴趣。

,不仅写看图写话,也表演写话,观察写话,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察作文比赛。学校把获奖孩子的作文结集成册作为奖励,虽说算不上是什么经典大作,但孩子们都很自豪。所以,还没有正式写作文,他们就已经喜欢上作文课了。

二、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素材,绝对不做无米之炊。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我每次都会给孩子很长搜集素材,选择素材的时间。也许是因为自己本身性格慢的原因,孩子们没准备好我就继续等,有的时候竟等得有些孩子着急了,非得先把草稿给我看一看。其实我是想告诉孩子们,作文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如果没得写那就不写也不要抄别人的文章,重复别人的生活。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无论自己作文写得怎样,都不会有一个人去成篇抄别人的文章,去背别人的作文。

这学期我们有篇习作是写“生活的启示”,开始我对这次习作也有些懵,要发现生活的启示,就要求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高度,挺难的,怎么让孩子联系以往的生活,提高认识呢?我认真备课上课后,只有几个孩子很快从自己的记忆中寻到素材,可是孩子都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这件事给他们的是什么启示?我知道孩子们能感受到事件中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欠缺的是用恰当的语言来概括、提升。当我给他们一点指导后,他们豁然开朗的那种兴奋溢于言表。就这样,这一次习作我整整上了一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教每个孩子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最终,当我们班二十多个孩子作文全部完成时,他们的选材几乎没有重样的,有的即使对象相同,描写的角度也不同。在这里,我感觉到,指导习作也要从时间上分出层次,不同的孩子给不同的时间。

三、不要求孩子的习作多完美。

每次看习作草稿,我就能给孩子的习作分出层次,可是,我从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更完美或打高分而费大力气去修改,我只做到在他的草稿基础上使字写准确,句子通顺即可。这样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他会感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和信任。否则,虽然我们改出了一篇篇自己满意的作文,但满纸的红字、修改符号,无疑是对孩子自身的否定,不会让孩子有多大自信去面对新的习作的。慢慢地,孩子会形成一种想法:反正老师会给我改,对付一下就行了。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结合课内教学,推荐孩子读相应的书籍,让学生同伴之间交换课外读物,给学生展示阅读内容的机会,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

其实仔细想想,小学的习作无非就是培养孩子的表达兴趣,孩子不怕写作文,愿意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就可以了。我做到了这一点,我感到幸福。

可是教学中依然是迷惑重重,语文教学到底该像王崧舟、窦桂梅老师那样诗情画意、激情昂扬,还是要像管建刚老师那样目的明确,为写而读;到底是要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扶放,还是要像韩兴娥老师那样实行海量阅读;到底要一篇课文一种方式,还是像杜郎口学校那样固定了模式?当我们跟着这些排头兵走走看看时,其实是自己心中依然有许多的迷茫之处:语文的课堂教学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该怎么教?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却也是一直以来的难题。语文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运用,可我们的孩子在考试前依然在背指定的课后题,这算是运用吗?语文课标中始终强调改变学习方式,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替换以往的“填鸭式”,可我们在许多课堂上欣赏的依然是老师的美妙设计,情节环环相扣,言辞精美绝伦,这算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吗?大家一直在研究要用教材来教,而不要教教材,可是这个点该怎样才能一下抓住?也就是课内的教学如何能更好地为运用服务?倒不如语文教材也变成数学那样吧:有要掌握的问题,然后有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在语文里就是两段话或者两篇课文式,免得有的老师不会教,到小学六年了,孩子还只是写写生字组组词,背背课后题,坑人。

在我看来,当孩子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的,我们就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做到它才行。

第9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区别。大约十年前,我也是一名学生,我记得我和我的同学都是乖孩子,特别是小学到初中,老师在讲台上讲什么,我们都在侧着耳朵认真听,生怕听错了,听不明白,不会做题,高中的时候,有些同学稍微厌学了,但是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听,去记一些笔记,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会违反课堂纪律。现在的学生不能吃苦,一遇到难懂知识就不愿意去钻研,一谈到背书就主动退缩,学习的主动性差多了。

深圳的学生和内地的学生有很大不同。深圳学生的家庭条件好,特别是深圳本地的学生,在这所学校里,他们根本缺乏读书的概念,观念里似乎觉得没有必要读书学习,读书是老师在强迫他们,他们觉得自己不读书将来同样能够生活得很好。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稍微受到老师的一点点批评,就可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自残或是与老师对着干都会令老师十分难堪。学生的不诚实,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违反纪律等不读书的表现找理由,并觉得自己很聪明。

在深圳做老师和在内地做老师有很大的区别。深圳的老师处在高风险之中,他时刻受到学生的攻击,随时可能飞来横祸,学生非常无视纪律,而且学生违反任何纪律,老师似乎都不能对他惩罚,而更多的是多多表扬学生。我想,一味地表扬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呢,岂不存在助长学生错误的嫌疑?

在社会上,人们犯了错误会受到法律的之制裁,学生在校园内,当然也得接受校纪班规的规范。任何一个环境中,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此环境中人的行为。如果校园只有包容和表扬,没有批评,岂不是不符合社会对人的法制规范,学生走出校园,是不是也会像对待校园环境那样对待社会环境呢?

不过无论学生怎样,老师都必须尽职尽责。做老师非常需要耐心,学生还是不成熟的,老师可以试着以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心态,熟悉他们的心理活动。最可怕的是老师一见到学生犯了错误就立即动怒,这样反而不能解决问题。老师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多的需要与学生在课后交流,课堂很难解决问题,在课堂稍微制止学生的不良表现之后,课后再进一步解决。

耐心的根基是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态,包容他人也是包容自己。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立即动怒,在课后也不能大发雷霆,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火无助于解决问题。当老师要发火的时候,一定要强制自己尽快冷静下来,不冷静的时候不要讲话。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和心态上思考学生的违纪行为,找到他们不听课不遵守纪律的原因,老师才能针对问题更好地给予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包容是相对的,有爱的包容才能让包容变得有力可行。因为高一(19)班有不少十分顽皮的孩子,第一次月考之后,有一次我和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还争吵起来,起因是那位学生在课堂上大吵大闹,破坏了课堂学习的环境。从此我就立即警觉起来,丧失了对这个班的教学动力,对教学课堂纪律有点放松,结果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差,变得不听课不交作业了。我的不管理态度在光高是不可行的,我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我心中的爱心渐渐冷却了。我曾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尽力而为了,甚至已经因为学生的违反纪律而与学生争吵起来,这已经超过了我作为一名老师尽力的极限,我想我做的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进一步成熟了,增多了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怀着对孩子们学习的关爱,整治他们的不良行为,我能够进一步放低自己的姿态,争取利用好更多的机会与学生聊天,了解同学们心中的困惑。虽然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讲课的语言变得柔和多了,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了。加上孩子们内心还是希望学一些东西的,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希望自己期末能够把语文成绩考得好一点,最后的这些天来,整个班的课堂学习氛围又开始慢慢好转了,作业完成情况也好多了,也让我增加了对他们的信心。如果我没有爱心的支持,尽管我也做到了包容,包容了学生的违纪行为,但是不能更正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扭转语文学习的现状。

第10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由于这个学期我们高一的语文老师依然是采用以”导学案”为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我的教学反思主要就从”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实施运用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编写上,有些”导学案”问题的设置显得或者琐碎,繁杂。或者机械,呆板。

”导学案”实施运用成不成功,有不有效,关键取决于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而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又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置是否精当,巧妙。这一认识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已经形成了共识。上完一堂课后,我们经常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导学案”里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对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如果”导学案”从头至尾都没有一个真正让学生感兴趣,非常想去探究的问题,那这节课又将是多么地乏味,甚至有可能比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还要乏味。

问题是,虽然在思想认识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问题设置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编写的过程中,却还是屡屡出现问题设置不当的情况,导致一堂课的失败。这里面固然有好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这一客观情况,但和我们老师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也不无关系。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会遗漏掉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上总是”贪多求全”,想面面俱到,一网打尽。数量上一篇课文的”导学案”就设置了十几个问题,范围上基本涵盖和”教参””目标””示范”有关的所有知识点。这种设计思路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学生确实能学到更多东西。问题是课时够不够?即便够的话,就能保证学生全部学得到吗?实践证明,这种想什么都教给学生的做法往往是什么都没教给学生,想什么都让学生学到往往是什么都没让学生学到。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宁愿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滥,数量上以三——五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七个;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不太重要,可讲可不讲的尽量不讲,把它们留给学生,要相信学生。

与问题设置的琐碎,繁杂相比,机械,呆板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打击恐怕会更大。有些老师受考试和教辅资料的影响,老是用出出正规考题的思维模式设置“导学案”上的问题,不敢求“新”,求“变”,求“异”,设计出的问题往往和“目标”“示范”上的问题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这种资料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如何去激起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尽管我并不否认这有提醒学生注意,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但我还是想说,能不能换种思路?设计出资料上没有但在思考时又不得不利用资料或课本的问题。虽然这样去设计问题肯定要加重老师的负担,但我相信,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实施运用上,主要是评价机制的缺失造成的问题

是不是设计编写的问题处理好了,“导学案”的实施运用就不存在问题了呢?并不一定,除了我在上学期教学反思中提到的老师要加强“导”的作用,提升“导”的艺术外,这个学期我又有了个突出的感受——评价机制的缺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负面影响。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比较起来,外在占主要方面,毕竟在应试环境下真心喜欢学习,爱学习的学生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还是来自于家长、老师的鼓励,同学、朋友的艳羡以及周围人的肯定。高一年级实行“导学案”以来,创造了大量让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板书,写黑板,中心发言,朗诵,表演,质疑,辩驳等,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竞赛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课堂气氛确实比以前活跃得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问题是对那些表现活跃的、精彩的学生我们老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那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学生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果仅仅是口头表扬或批评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或处罚(比如发奖品,加学分或者扣学分),恐怕大多数学生的表现热情或畏惧心理都很难持久,结果是课堂成为少数积极分子的舞台,而大多数人选择成为观众,而这种情况似乎在大多数班级已经普遍存在,有些班级甚至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评价机制,对于大多数渴望从学习中捞取“实惠”的学生,他们究竟有多大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学校试图在学分评定上起到相应的或奖励或处罚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形式化倾向反而导致更多的学生对此更加的不屑一顾。所以,我建议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上就是我这个学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11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第12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工作思路:

以现代化达标为契机,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为原点,以“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研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效,凝练学校特色。

二、达成途径及目标

⑴ 以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⑵ 以教研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⑶ 以科研先导,凝练学校教学特色。

三、亮点掠影

(一)以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依据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和现代化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梯次管理,引领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重新审视修订第三年个人发展计划。首先立足校本培训,加大培训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培训依托,邀请了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教研员(王小龙、蔡春燕、张薇)来校讲座、听评课,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外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第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论坛、评课、专题教研、师徒结对及示范课等活动,做好各级教师培养、使用和管理;开展的多样的学科技能竞赛如说课、简笔画、朗读、课件制作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第三发挥区域合作联盟和学习共同体优势,拓宽教师学习交流途径,为教师专业提升广开门路,一年里的联盟活动、联盟检测、联盟展示都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第四为确保教师培训、研讨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校规范并创新各项教学的常规管理,将各项培训、技能竞赛、教学活动与教师考评有机结合,通过完善《教师成长记录簿》、《个人成果子集》,整理汇总《教师发展轨迹》等来有效落实教师考评工作,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目前我校共有骨干及以上级教师累计38人,其中首席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6人。

(二)以教研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1、提高教研质效 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层级递进式研讨,分三级实施,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区级指导:结合市、区教研及上级部门下校视导契机,抓住专家面授指导的机会,以学科教研形式扩大指导效果;其次学校推动:开展了多种形式且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凸显教研管理的“严、实、细”的要求,如开展的减负增效的校本教研展示五环节模式:首先进行教师课前自主研究(全组充分准备)——其次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形成思路(以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接着复备课——第四青年教师和相对教学薄弱教师上课——第五研讨评议:组长说课——个人反思——组内及学科大组评课——首席、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整个校本教研模式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梯次管理,既发挥了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锻炼和提高了青年教师和业务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实现了学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第三:教师互动。

学期初,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制订教研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定点定时的集体教研,根据假期重点备课,组织开展自主教研,进行全册教材分析交流;学期中结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邀请区教研员跟踪指导;学期末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撰写心得进行交流。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有力推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提高课堂质效 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校紧抓课堂不放:围绕达标时课堂评价6方面,关注常态课,从新学期的开门课到学期末的复习课,全体行政分年级听课,与及时教师交流并集中反馈,家长开放课、示范课,师徒结对展示课等种种课堂研讨活动以及双优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等赛前培训、演练及展示等活动,使教师在历练中成长。上学期我校有5人获市双优课一二等奖。本学期,我校有1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7人进入滨海新区首届教师三项基本功决赛。

(三)以科研先导,凝练学校教学特色。

我校坚持“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的科研策略,将科研与教学紧密融合,围绕课堂高效展开课题研究。以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为依托,引领教师探索减负高效教学策略。通过搞培训——进行专题指导;找问题——查找课堂教学无效根源;勤实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常反思——开展“高效教学”论坛。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我校“整体建构主题式单元教学”——“以一带多”教学模式初具雏形,并建立了“以单元为整体”单元教学的策略---知识树,该课题成功结题,在教育科研“十二五“开局之年,我校进一步完善课题经验,撰写的《以一带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被批准为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在该课题实验中老师们把积累的宝贵经验以不同成果形式呈现:又自主申请了1项市级一般课题,6项区级课题,本学期有21篇论文案例分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其中国家级4篇,市级14篇论文,区级3篇。王薇薇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天津电教》上发表)

课题延伸的单元特色作业和校本课程成为我校作业改革和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学校致力于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开设了《七彩泥塑画》校本课程,出版了《七彩泥塑画》校本教材,该校本教材在全国教学艺术成果展评中获二等奖,成为塘沽首期区本教材《我爱版画》的实验校,

四、存在问题

问题一:课堂教学效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学五环节管理欠扎实有效——如个别教师有备课不深不透现象;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能力还需增强;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精练”还需深入研究,所以课堂高效有待于从常规管理的扎实有效上下功夫。

问题二:队伍——梯次建设。中年教师已到了高原期,但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恰逢职业倦怠最关键期,如何激发潜能。

问题三:特色未凸现,有待于进一步凝练。

五、今后设想:

(1)坚持“科研和教学有机统一、教研与培训有机融合思路”: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深入研究《以一带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落实各学科校本研修,提高课堂质效;

语文:开展“运用有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校本教研。(结合本年级的阅读重点,总结阅读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以一带多高效课堂阅读训练)

数学:开展“以有效提问促有效课堂”的校本教研。整理汇总本学期“思维拓展训练”。

英语学科开展“以口语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校本教研。

科任学科开展“运用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的校本活动。(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2)创新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监测)。扎实、有效

从教研、备课入手——加大学期初教研落实(假期):备课内容的广度、深度(计划)及落实形式。广度深度:(语、数、英、科任各学科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考点的整理、教学进度、课时分配,梳理知识点、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践,规整学习方法,重点段落、例题,习题及相关的拓展篇目、习题,竞赛、校本课程开发),资源高度共享。下发家长:共同配合与监督指导

(3)教师队伍建设:中年教师:广开渠道,搭建平台,发挥草根效应,让每个教师展示个人的价值,调动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艰巨任务,需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五年成骨干)。

(4) 凸显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以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外延课堂特色作业和校本课程建设,突出校本特色。

第13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识字量大也是造成一年级识字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机械记忆,很多同学会在这期间出现厌学现象。如不写作业,逃学等。最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意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如果长时间反复接触,他们也会失去以往的兴趣。

由此,我提出了“一年级识字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有效进行识字训练,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通过本学期的尝试,运用了多重方法,去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常用字记忆较之前更加牢固,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具体成果如下:

主要结论: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确实能够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能够有效进行识字训练,能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能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初步成效:

(一)趣味识字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字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一系列小测验,与未进行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相比,受到过多重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生字,能够更快学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能够在测验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考试成绩较为理想,尤其是生字拼音组词和造句相关题目得分很理想。

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学随笔、师生交流会、识字公开课、《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教学反思、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

下一阶段计划:

(一)元宵节过后,给同学们猜灯谜来识字,并制作《优秀短篇识字文册子》。

(二)组织运用多种方法的识字比赛:在班级内组织识字比赛,校验学习成果。进行赛果统计和分析,写好研究论文。

(三)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汇编。

经过上学期的尝试,本次期末考试在生字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说明趣味识字法行之有效,是一个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帮助掌握生字、促进学习进步的好方法。在接下来的学期中,要坚持实践计划,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并将趣味识字法汇编成册将之推广,造福更多初入学堂的学生,将我国的方块字牢牢掌握,打好基础,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

第14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绘得情景交融,亦真亦幻,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带学生进入这个神奇的世外桃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小虫、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拿到这样的文章,喜读、乐读。在品读感悟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时,以读代讲。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活动的范围广泛,能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亲近、观察过的小虫,由此产生共鸣,学生心里的声音犹如一股股清泉不断涌现,学生们个个挥笔跃跃欲试,十几分钟过后,学生们那一段段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小虫世界待以之久展现……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世界展现地淋漓尽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够模仿《草虫的村落》文章写作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小练笔反馈而知,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小生灵的热爱,我的目的达到了。

第15篇: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昨天结束了“方法”这个主题单元的开篇课文《他发明了什么》一课的教学。这篇故事性的说明文很有意思,它让学生知道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参上的要点提示中有这么一条:可以将标准化做法与铁匠师傅一件件自己打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来感受标准化的意义。教参上还有一个示范表格。在对比中学习的确实个好方法,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决定选择这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前面的学习孩子们积极性高,教学推进顺利,但当我把对比的表格一出示,活跃的课堂变得沉寂下来,孩子们对于几个分栏并不十分清晰,对要点的归纳也比较困难。幸好此时救命的下课铃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急速思考更改后的教学设计。短短的10分钟后当我重新站在讲台上时,我将对比表格删去,指着教室里的电风扇说:“这风扇的一个螺丝钉坏了,不转了,女同学们都是标准化发明之前的技术工人,你们会怎样做?男同学运用标准化方法又会怎样做?”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很多做法甚至非常有创意。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想,运用对比的方式学习一定要文章的线条比较清晰,尤其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否则,教学显得很硬,容易将文章肢解,学生接纳的信息反而不清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