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的通俗造句:
1、国民党反动派倾巢而出,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2、在残酷的敌人的围剿下,我军用排山倒海之势突破了重重围困,最终取得了胜利。
3、九运动是在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4、在我军的围剿下,敌人终于挂起白旗示意投降。
5、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6、在几次围剿中,尽管反动派奉行什么杀光、烧光和斩尽杀绝的“清剿”政策,但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7、日军大部队出外围剿,游击队乘虚而入,一举端了日军老窝。
“围剿”造句摘选:
1、毛泽东在发言中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这次“围剿”的条件比第一次反“围剿”还要好,胜利的可能性更大。
2、陈文攻陷金华,清军围剿失败,以及王江被俘的消息已经传来,一时间鲁监国君臣相顾无言。
3、红一方面军还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的作战经验,开展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
4、此时此刻,于南昌一府,抚标副将如今在吉安协助,或者说是监督当地绿营围剿云霄山抗清义军残部。
5、老百姓苦不甘言,十里八村的人联合起来进山围剿,不但伤不到老虎,反而被老虎咬死咬伤了好多人。
6、第三次反“围剿”,是在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突然发动进攻而红军正分散在远离原根据地的闽西而又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的。
7、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华北,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帝高潮,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陕北苏区的有利条件。
8、二月初,他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统一指挥湘、鄂、赣、闽四省“围剿”部队。
9、日军大部队出外围剿,游击队乘虚而入,一举端了日军老窝。
10、王爷,故东南经略在杭州接到反贼黄宗羲等人聚众大兰山的消息时,在出兵围剿的策略上就已经提及了要求大军南下助剿。
11、从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到第三次“围剿”开始,中间只相隔一个月,比以前短促得多。
12、如果不从根上清除匪患,只一味地围剿,土匪势必像割野草一样,割完一茬又长出新的一茬来。
13、峡防团务局成立后,几度围剿匪患,收效甚微,民怨沸腾。郑东琴和卢作孚深知,峡防局缺一个脚踏实地的领导者。
14、两队枪兵们争先恐后的冲过去,对剩于不满半队的老鼠人进行围剿。
15、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抗清武装,满清只得抽调福建、江西、南赣两省三地绿营围剿。
16、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的胜利,是中国红军建立三年以来对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最巨大的胜利,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
17、当然,粉碎敌人“围剿”还需要有好的领导。
18、第一次大规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感到震惊。
19、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文以孤师光复金华府,击溃了清军的大规模围剿,确实称得上是极为难得的了。
20、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一个战斗首战告捷,给以后的连续作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满清在东南四省已经没有重兵集团存在了,想围剿就须得有兵,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22、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最紧迫的问题还是要确定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
23、这些部署,为打破新的“围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4、永历二年,清军围剿刚刚攻陷上虞的王翊所部义军。
25、至于那个什么冯老大人,鲁监国的兵部右侍郎,应该就是那个清军围剿四明山时被部将出卖殉国的冯京第吧。
26、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27、在五天内,红一方面军连续打了龙冈、东韶两个大胜仗,共歼“围剿”军一个半师一万五千多人,缴枪一万二千余支,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28、眼下虽说是击退了清军的大规模围剿,但是面临的处境依旧很困难。
29、清军围剿在即,这时候进攻台、温即便胜了收获也不大,反倒是会消耗自身的元气。
30、可是随着昨天的事情的发生,他已经决定在粉碎清军的围剿之后帅军独走。
31、鞑子议定,今年九月,最晚不超过十月集结大军围剿四明山地区的王师。
32、这次讨论没有取得结果,未能就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作出决定。
33、尾追固非善策,围剿亦难奏功,言念及此,忧心如焚。
34、会上,许多红军高级干部发言,坚决主张在根据地内打破敌军的第二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