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5-28 09:12:10

第1篇:老子的名言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2篇:老子的名言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9、治人事天,莫若啬。

3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7、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4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8、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8、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7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9、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1、治大国,若烹小鲜。

8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6、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8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5、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0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第3篇:老子的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8、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1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5、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1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17、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长夜未央,寂寞成殇。

1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美之为美,皆恶已;善之为善,皆不善已。

第4篇:老子的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3、要痊愈的病人不辞热痛的针灸,要上进的读者也决不怕恶辣的书。

4、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5、烦躁的你向它诉说,快乐的你和它分享。日记是我的忠实伙伴。

6、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7、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8、绝无三聚氢胺,不含防腐剂,绝对健康。

9、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12、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13、书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挥发它那诱人的香味。

14、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

1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6、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17、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桥梁,而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

18、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

1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0、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

21、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

22、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5、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26、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学习而快乐。

27、书,读起来!

28、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29、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3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1、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32、读书是至乐的事。

33、书就像雨后的彩虹,阴天的太阳,黑夜的灯光。

34、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

35、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3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7、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38、书香伴我成长,阅读圆我梦想。

39、书是指引我们走上成功之路的明灯。

40、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41、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4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43、读书是学习。

44、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45、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46、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47、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48、读书吧,它会使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49、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5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52、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

53、沐浴书香,与书为友,快乐成长。

5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5、好书如同好友,一生相伴,可鉴,可勉。

5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7、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58、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59、踏着进步的阶梯,迈向心灵的彼岸。

60、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61、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62、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63、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

64、读书使人快乐,使人高尚,使人优雅。

6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66、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67、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68、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69、失败是常有的,如果你能站起来,成功就在眼前。

7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72、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愿能与书一生为伴。

73、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74、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飞翔;我读书,我陶醉。

7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6、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77、我读书,我优秀;我读书,我快乐。

78、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79、书香萦绕,情满外校。

80、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81、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8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83、书是生命之源,可让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84、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

85、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86、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87、汲取知识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88、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89、书是智慧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90、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91、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

92、运动的能量来自食物,思想的光辉来自书本。

93、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94、品读人文社会,开启书香生活。

95、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96、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第5篇:老子的名言

1、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3、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者,以其善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5、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第6篇:老子的名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第7篇:老子的名言

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4、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1、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4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6、治大国,若烹小鲜。

4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5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7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0、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9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94、治人事天,莫若啬。

9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8篇:老子的名言

孔子名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9篇:老子的名言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10篇:老子的名言

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2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2、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3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11篇:老子的名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第12篇:老子的名言

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2、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10、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5、“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1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1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18、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老子《道德经》

1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0、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2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2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2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2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0、你热,我便清凉,决不激化你的沸腾;

3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老子《道德经》

3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36、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3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3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39、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4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4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4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4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44、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4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4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47、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48、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4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可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5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5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5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5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55、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56、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5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58、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5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6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6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6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63、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64、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6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66、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68、强行者有志——老子

6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70、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7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7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7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74、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7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7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7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7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79、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8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8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8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8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84、大巧若拙——老子

85、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8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8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8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8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9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91、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

92、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

9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9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9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9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97、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老子《道德经》

9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第13篇:老子的名言

1、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5、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3、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6、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1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0、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21、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2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25、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2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2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2、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33、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34、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3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3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38、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39、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4、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5、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52、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第14篇:老子的名言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15篇:老子的名言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