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孟子的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
9、人不能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4、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能够践形。
1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2、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仁则荣,不仁则辱。
31、养心莫善于寡欲。
3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3、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6、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3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4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0、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5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52、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53、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第2篇:孟子的名言
1、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9、 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0、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 其进锐者,其退速。
1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20、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21、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2、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23、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6、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7、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8、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9、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0、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3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2、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3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4、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8、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9、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4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2、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3、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4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5、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7、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8、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4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50、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51、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2、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 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54、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5、 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56、 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57、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9、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1、 仁者无敌。
62、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3、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64、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6、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67、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8、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6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0、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1、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72、 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7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4、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7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6、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7、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78、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第3篇:孟子的名言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4篇:孟子的名言
1、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4、仁人无敌于天下。
5、天下殆哉,岌岌乎。
6、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仁者无敌。
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0、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居移气,养移体。
17、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8、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4、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30、国人皆曰可杀。
3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5、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3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0、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4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4、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第5篇:孟子的名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6篇:孟子的名言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7篇:孟子的名言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2.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8.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1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1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15.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7.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1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8篇:孟子的名言
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4.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0.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12.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粱惠王下》
1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16.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19.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腾文公上》
第9篇:孟子的名言
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关于孟子的名言
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养心莫善于寡欲。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9、人皆可以为尧舜。
3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8、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9、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尽信书,不如无书。
4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50、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第10篇:孟子的名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 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24.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阅读答案
23.孟子(1分)
24.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
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们为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
第11篇:孟子的名言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第12篇:孟子的名言
1、争地以战,人盈野;争城以战,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第13篇:孟子的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离娄下)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第14篇:孟子的名言
1、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原典大意: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反思: 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培养出高尚思想的社会公民,而是造就了大批汲汲于名利的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教育者甚至文 化精英阶层的“功利”观念密切相关。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人才,而不只是赚钱的机器。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把“明人伦”作为教育之首要,真是一针见血。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原典大意: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反思:今天,许多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却表现出对儿童的厌恶,所以,体罚、责骂甚至侮辱学生的事件屡屡出现。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典大意: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反思:孟 夫子的这句教育名言被国人严重误读了!在很多人眼里,高分生就是“英才”。于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金抢夺高分生成为公开的秘密。可悲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进入学校,便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渐渐丧失远大理想。难怪有人戏谑地说,我们的教育是“得天下英 才而愚昧之”。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原典大意: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反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甚至大学教授无心钻研业务,满足于“参考书就是这样说的”,或从网上直接下载资料。因而,在课堂上“避难就易”“照本宣科”或者“随意发挥”成为常见现象。造成的后果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原典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反思: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物质优裕的时代。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精神世界充斥着浅薄的搞笑娱乐。他们稍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便使性子,甚至做出出走、自杀 等极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培养其自立节俭的好习惯。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磨难意识的教育,适时组织开展野外生存体验等活动,提高 其磨难承受力。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原典大意:远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反思:教师,尤其是名师,名在学识、情操、道德、人格,而非金钱权位、功名利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人师者若具备了这些高尚的理想人格,校园才会成为真正的净土,才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继而优化社会风气。
第15篇:孟子的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9、养心莫善于寡欲。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人皆可以为尧舜。
1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5、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3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8、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
3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4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4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7、长幼有序。——孟子
48、其进锐者,其退速。
4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2、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5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5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6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6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6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6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7、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6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0、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7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7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本文标题:孟子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