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23 10:02:46

第1篇:荆棘鸟读后感

麦琪看着丹尼一天天长大,心中很是欣慰,她认为丹尼是她从拉尔夫那偷来的,从上帝那偷来的。在丹尼十三岁时,拉尔夫终于有时间到德洛耶达去探望麦琪,他早已升为红衣大主教了。他没有对外人说他要回去,他悄悄的开车回到德洛耶达,见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丹尼,也许是血缘关系,两人一见如故,都彼此喜欢对方。但纯洁的拉尔夫从没仔细的看过自己,丹尼长的如此像他,他都没有看出来,都没有想过丹尼是他的孩子。相聚了几天,他又匆匆走了,但没想到他此行给丹尼留下一生都无法磨灭的影响,丹尼立志要做传教士,当麦琪听到长大的'丹尼这麽说时,麦琪震惊了,她伤心的大哭起来,说是上帝的惩罚,她从上帝那偷来丹尼,现在又要将丹尼送回去,为上帝效劳。但是麦琪答应了丹尼,决定将丹尼送到罗马,让拉尔夫来照顾他,丹尼非常高兴,拉尔夫见到丹尼也非常高兴,但他们都不明真相。

丹尼在神学院学了八年,终于毕业了,正式任命为一名教士,同时也放了两个月的假期,他打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去旅游,后一个月回德洛耶达,因为在他任命时,所有的舅舅都来了,姐姐也来了,但是母亲没有来,他知道母亲很伤心,所以决定要回去好好安慰母亲。但是发生了一件谁也没预料到的事情,当丹尼旅游到雅典时,在克里特海滩游泳时,为了救两名溺水的德国女人,他失去了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两个女人的生命。那时雅典正在打仗,在他的护照上有他姐姐的电话,警方通知了他姐姐,他姐姐又通知了母亲,麦琪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无法用悲痛来形容麦琪,那叫心裂,撕心裂肺,她立刻飞向罗马,想让拉尔夫利用权利把丹尼从雅典运回来,见到拉尔夫,告诉了事实真相,当拉尔夫得知丹尼是自己的孩子,现在又不在人世了,拉尔夫大声痛哭,哭声就像是走过地狱大门的灵魂发出的呼唤···

拉尔夫获得特权,和麦琪一起坐着一架私人飞机,到雅典把丹尼接了回来,回到德洛耶达,亲自为丹尼做安魂弥撒,回罗马后没多久,拉尔夫也去世了,但麦琪还是顽强的活着···

这之后还有好多故事,主要是贾斯丁的故事,一个唯一的继承人的故事。

看这部书时,我为她喜,为她忧,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虽说是一部家世传奇,但我更多的是被他们的爱情而感动,沉浸在爱的苦海中···

爱的辛苦,爱得痛苦!

第2篇:荆棘鸟读后感

“希腊人说,众神认为不可理喻地爱某个东西,是一种有违常情的事。你记得吗?他们说,当有人这样爱的时候,众神就会变得嫉妒起来,而且会在这爱的对象开出怒放的花朵时,将它摧折。梅吉,这里面有一种教训。爱得太深,是亵渎神明的。”

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常常缺乏耐心,但是大二的时候从一堆文学小说中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破旧残损的《荆棘鸟》,泛黄的书脊、卷边的书页,证明它曾被无数次翻阅,我花了两个整天读完了这部小说。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情泛滥的人,泪点也比较高,我不爱看综艺,不爱看煽情温馨类的电影,也不喜欢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可是在这部小说中,我却摸索到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文字原来也可以触动人身体中那根最敏锐的神经,堪破却无法道破,真切体会到了李宗盛的那句歌词:“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我想我可以把它改成:“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读后感,表达千万分之一…”

站在一个男性的角度,我是对梅吉充满同情与怜爱的.,而对于拉尔夫,我亦有理解之意,男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宗教力量远远强于世俗权力,人的欲望被压制,作为有理想的人,如果在爱情上栽了跟头,怎么说好像都说不通。

在这场漫长而荒诞的爱情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什么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或许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是诗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每个人生来就知道怎样去爱,只是爱的深浅不一罢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知道寻求母亲的吻与怀抱,动物亦能有回馈爱的天性,束皙在《补亡诗》中说:“嗷嗷林鸟,受哺于子”。

记得刚进学校广播台工作时,台里有一位很喜欢读书的学姐,她的父亲是一名诗人,记得那时候我刚大一,身边的

梅吉对拉尔夫的爱,总是一场空欢喜,在她以为梦寐以求的爱就要触手可及的时候,幸福总会化作虚空。

爱到极致却又不可得,这份爱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鲜吗?热烈的爱情得不到回应,时间久了,就会像失去水分的玫瑰一样腐败枯萎。梅吉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她嫁给了与拉尔夫外貌相似的卢克,可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丈夫毕竟不是拉尔夫,拉尔夫是无法取代的,于是她希望有孩子,让孩子填充自己的孤独人生,谁知道,拉尔夫再次忽然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出现在她人生的麦特劳克岛,后来她有了戴恩,那是她从拉尔夫偷来的,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儿子,她却觉得自己这一次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虽然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经 蜉蝣》

第3篇:荆棘鸟读后感

以前曾经无数次的告诉自己,看完一本书要马上忘记它。否则它就会影响到自己,可有些东西是深入肺腑的,那么的叫人难以忘记。就如这本书《荆棘鸟》。近来我又重新细细品味了一遍。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主人公的爱情虽然是个悲剧,但是是凄美的。这种爱就像这么一只鸟儿,只有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才能放出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的歌声,曲终而命竭??用响遏行云的歌声来终结自己的生命让整个世界都在倾听爱让我们苦楚。

爱让我们清醒——文章以十分悲切的结局来收尾或许这也使这本书成功的原因吧细腻的笔风描绘一个疆驰万里的澳洲的风光人情。

克利里一家的人生都是值得品味的,中心是拉尔夫和梅吉跨越时光和生死的爱恋。无论是菲,梅吉,朱丝婷三代女人,还是好斗弗兰克,温存的帕迪,或是双生子,早逝的斯图尔特和迪恩,都让人无限想象感叹,感叹人丑陋的欲望,感叹那种不顾一切的真实。斯图和戴恩的死都让我感到很震撼,很悲哀,怎么就是那样的结果,遗憾!遗憾!

拉尔夫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没有理想又无比自私的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心爱的人厮守终生,可又能怎样,又有那个女人愿意陪他长久热烈。此时此刻也就想起了爱默生的那句话“不管你的爱人在你的心里有多沉重都不要被她占据你的全部”。可又有些同情拉尔夫,他一生只爱梅吉一个女人,爱到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可梅吉也知道痛苦都使自己造成的。

只是任性的'不想放弃,哪就只有吧荆棘刺入胸膛,唱世界上最动人的歌曲为了爱情,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那个所负于自己的人。可悲!可悲!

戴恩一个更为悲伤之人,只是感到十分的惋惜。他终于还是安详的走了。,安详的在另外一个世界追寻他无比深刻的梦。幸亏梅吉的女儿朱丝婷不象她的妈妈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爱情也象妈妈和外祖母那样,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爱了不该爱的人。若命运就这么不停地轮回着转,从起点到终点,再由终点到起点,我或许会疯掉的。还好,尽管朱丝婷的爱情经历的时间漫长,可还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是一场凄美绝伦又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或许我们的周围也有类似的故事吧。我相信爱情,相信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的,或许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爱一个人为她痛苦着,折磨着,也幸福着,只是这种遗憾让读者有点承受不起,不过这也正是此书的吸引人之处。

第4篇:荆棘鸟读后感

如果说高中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理性以及历史的看待事物。

《荆棘鸟》不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言情小说,更多的守于那遥远而又广袤的生活的展现,守于那段历史的记叙。遥远异国的别样风情始终比那爱情更吸引人。每一页都陌生又异彩纷呈,仿佛自己亲身流连于澳大利雁阔的地界。而更有趣的守于人们,关于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关于那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们的爱情的。

生活,一种截然不同却与千万种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总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胜,面对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从容不迫的向着某种神秘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无法接受的是书中人物面对生活时那种毫无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断忍受其痛苦却难以用力挣扎的态度,就像荆棘鸟,莫名的陷入命运可悲的'轮回无法挣脱改变。无法接受的是人物们对女性的态度和女人们自己一手造就的命运。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在文章的开篇就已显现,作者怜悯同时敬佩的着力描绘着她们,栩栩如生。

可是这么多令人冷颤的无奈,它们显得是那么的真实,正是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历史才有机会造就出那样一批人来,才让这个绝望的悲剧触地生根,叫人怜悯,警醒人们切勿回头。

历史确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当悲剧通过血液一代代相传时,那些异乎寻常的倔强奇迹也在悄然开放,哪怕衷心屈服顺从于命运,哪怕生活局限的令人困于自己的精神牢笼,也还是有美丽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强的成长。从弗兰克失败的尝试到朱丝幸福的结局,以及可以预见未来更为现代更为自由的人的诞生,简直让人在玫瑰灰烬中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启蒙意识,女主角纷纷不同凡世的小说,《荆棘鸟》只是描述了真实广大的女性,以悲剧警醒人们,又在绝望中开出一朵花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伟大时代终于来临了。

这本书更多的让我想到《活着》,对于苦难的承受,几乎相似的命运,窒息般的绝望。只是《荆棘鸟》最后是带着希望以及对田园生活结束的讴歌结尾,《活着》就只是活着了。当然他们都没有机会跳出社会鸿沟,看一眼痛苦的源泉,他们勇敢却无力看透支配其命运的巨大社会,可是大多数生活就是这样啊。小说最后,朱丝终于与雷恩结合,这是幸福圆满的,但在朱丝的故事里她或雷恩拼命挣扎,还是让人感到那窒息般的所谓命运始终无法摆脱。这就是从古至今每个仓皇伟大的时代里的故事,生活里不自由的必然性简直叫人绝望,不过没关系,我们始终抱有希望,正直独立即可谓无所不能。

第5篇:荆棘鸟读后感

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让人的心情处于悲凉的状态。拉夫尔和梅吉注定无法相守,一边是事业,一边是爱情,拉夫尔注定要为事业风险一生,而梅吉注定要为守护心中的爱情孤苦一生。在事业上,拉夫尔是成功的,为了他的上帝,为了他的信仰,他毅然远离梅吉,但是心中却永远充满了内疚与痛苦,他爱梅吉,但是他又无法冲破世俗的束缚,他心中的思念,怜惜,落寞,纠结,梅吉又何尝不知。梅吉对拉夫尔的爱由始至终从没有改变过,她和一个外表酷似拉夫尔的男人结婚,她把他当成自己的心爱之人,就算得不到拉夫尔,也要和他相似的人结婚,那个男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他享受吃苦受累的过程,他是一个无情,贪婪,自私自利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可怜之人。

梅吉借丈夫之名与拉夫尔私通,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拉夫尔的一部分,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的儿子戴恩,他是她的希望,她的动力。没有拉夫尔在身边,她有他们的儿子,即使她与现任丈夫有一个女儿。有了拉夫尔的儿子,她毅然回到德罗海庄园,回到她的亲人们身边,在那里,她可以尽情的享受属于她的时光。

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像拉夫尔一样,戴恩信仰上帝,他不想结婚,他是一个活脱脱的拉夫尔翻版。梅吉把他送到拉夫尔身边,成全他的梦想。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戴恩是拉夫尔的儿子,而拉夫尔却至始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儿子,而且就在他身边。戴恩在希腊救了两个女子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就突然离开了人世。

拉夫尔知道了自己有儿子,而且还是戴恩,但是他却永远见不到他了。他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这就是命运,他忠于上帝又欺骗了上帝,上帝用他的儿子惩罚了他。在戴恩下葬后的'几个小时后,他在梅吉的怀里永远的离开了她,他终于忘了梅吉,他没有死于上帝的怀里,在上帝的光辉下,他死于他最爱之人怀里,他解脱了,这份爱太沉重,太绵长,太痛苦,太纠结了。

荆棘鸟的传说: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第6篇:荆棘鸟读后感

提起书,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少女,她一头红橙色的发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坐在玫瑰丛中显得那么的和谐。一只小鸟儿飞上了枝头,她冲着它甜甜的笑:“喔,朋友,你在干什么呢?”鸟儿不理会她,却把一束荆棘刺入喉咙,开始歌唱那天籁……而那位少女怎么也想不到,她也会像那鸟儿一般:飞蛾扑火却是心甘情愿。

梅格安坐在椅子上,满头的白发中掺杂着几根红橙色的发,她的脸上满布皱纹,嘴角扬起平和的笑,像个孩子一般天真烂漫,不难看出,这位老妇人年轻时是何等惊艳!她眼角带着几滴浑浊的泪,如呓语一般的说:“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呢!”

梅格安第一次见到教父时,她才刚刚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一切都让它倍感新奇,比如眼前这个温和儒雅的教父,教父牵起了她的手,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教父叫他骑马,耐心的解答她的'所有问题,带她跳第一支舞……他如她的哥哥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可是爱情的种子却悄悄种下了。这在当时是有违道德伦理的!是世人所不容的!可爱情的种子却生根发芽,占据了她全部的心。

这是我最美好的时光了,梅格安想,后来呢?她勾起了苦涩的笑容,白发似乎又白上了几分。

后来教父被调走,她心灰意冷,嫁给了一个男人——一个工人,他长的极像教父,可他并不爱梅格安,或者说他更爱她的钱,在梅格安生女儿时,他竟然看都没来看一眼,梅格安又一次在爱情上受挫(虽说她也并不爱那个男人)这时,教父来看望梅格安,这次他们冲破了世人的舆论与道德伦理编织的那张大网,梅格安与教父依旧没有结婚,可却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也算结局圆满。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的儿子夭折了。梅格安的希望再一次的破灭。她自知与教父再无可能,便把所有一切都告诉了教父。不久后,教父去世,梅格安在庄园里慢慢变老,看着故人一个又一个的逝去……

记忆的闸门缓缓关闭,梅格安想:我这一生在苦苦追寻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得到,我这一生有意义吗?她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纵使没有得到,我也已努力过,去追寻过。与其一生平平淡淡的和我不爱的人度过,这样的结局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荆棘丛中,有的人放弃抵抗,在荆棘丛中慢慢死去,最终埋没在泥里,而有的人却选择从丛中挣脱,纵使只有一线生机,纵使满身伤痕也无所畏惧,只为了飞向湛蓝的天空,登上高高的云端。

而我想做第二种人,我不愿一生碌碌无为,我要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我相信所有的苦与累,所有的伤痕都将会化成翅膀,带我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成为我心目中最期待的自己;我要坚强,不被任何的困难所打倒;我要怀着美好的希望,在书海中度过每一天……

第7篇:荆棘鸟读后感

这本书慕名已久,读后确实觉得名副其实。如果说要评价,便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想,希望做个成功的安利吧。

书的主线是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禁爱”。作为神父,拉尔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无法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对权势的追求。汲汲于名利,本该是多么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尔夫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玛丽,这个精明富有的“老蜘蛛”(作者三番五次地这样写,真是刻薄又贴切的比喻……)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平步青云的机会中选择一个。拉尔夫选择了前途,选择了继承“老蜘蛛”巨额的遗产,这是第一次转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与拉尔夫在一起无望后,选择嫁给和拉尔夫容貌相似的.卢克。后来的事实证明卢克只是贪图她的财产,甚至让她陷入糟糕的境遇里。

作者在写到卢克与拉尔夫相似的容貌时,我就在想:“不会吧,不会这么狗血吧……”后续的发展果然是梅吉用了点小手段让这个拉尔夫的孩子名正言顺。她在离开卢克时说:“你使我想呕吐!卢克.奥尼尔,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钱不值!”我读到此处,实在叹服,有古诗文里与君长诀的气度。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梅吉从拉尔夫那“偷”来的戴恩,选择去做神父,并死于营救溺水者。她希望让拉尔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续下去,但这样的愿望也随着戴恩的死亡而告终。

到最后,德罗海达只留下了迟暮的克利里一家和他们的朋友们。拉尔夫,菲都相继去世,梅吉继续平静地生活,用余生去回味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种意义上荡气回肠的爱情。

书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丝婷和雷纳,似乎都不得善终。无论是菲和她年轻时爱着的那个男人,还是帕迪对菲几近虔诚的爱,或是梅吉和拉尔夫这一主线,都带着悲剧性的求不得,不可说。书里的人物就像书名“荆棘鸟”一样,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为爱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无奈又甘之如饴的事了吧。

德罗海达的几代人,经历了战争,却没有在战争中死去,而死于一个个意外,也是天命无常。

这本书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飘》。同样有战争,同样写爱情,但是《飘》的斯嘉丽形象更加丰满,让人又爱又恨,而《荆棘鸟》不如它出彩。

不过总会都是一句话,爱太苦了,却又心甘情愿。

第8篇:荆棘鸟读后感

我是在春节期间读的《荆棘鸟》,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一方面是世俗热气腾腾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挣扎与涅盘的痛苦。当我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时,我一边跟亲人闲谈说笑,一边在想着德罗海达牧场的玫瑰。当我坐在觥筹交错的饭桌前,我一边嬉笑喧腾,一边在心中回味着拉尔夫的矛盾与痛苦。——这,是不是一种很美妙的状态?

喜欢读这本书,甚至舍不得看完这本书。广袤美丽而又多灾多难的德罗海达牧场,性情各异而又同样倔强的克利里家族,表面平静实则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纠结缠绕而又苦苦追寻的复杂人性……细细品味,不忍释卷。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书的结尾这样写,我的头脑中出现祖孙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

菲奥娜本为贵族之女,因为爱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给巡回剪羊毛工帕迪,然后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纯洁、高贵、隐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发现帕迪是个值得爱的人时,帕迪却在大火中丧生了。

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相爱,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认的爱。拉尔夫在“上帝”与梅吉之间选择了前者,但是内心却又难以割舍梅吉。梅吉为了保全拉尔夫和这份感情,跟相貌与拉尔夫相似的卢克结婚了,卢克却一心只念着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攒钱,不懂爱与生活。

朱丝婷是梅吉与卢克的女儿,相貌与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却有着同样的倔强。因为卢克的原因,梅吉对这个女儿有着复杂的感情:又爱又恨。因而两人总是不能融合。而紧接着出生的儿子戴恩因为是梅吉和拉尔夫爱情的结晶,获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视了朱丝婷。朱丝婷自立自强,有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追求,她不想一辈子待在德罗海达牧场。做一个演员,她这样想,也这样做,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在爱的能力上,她还是像一只刺猬,一探头便警惕地缩回去,用浓密的刺将自己包裹起来。她与雷纳的相处就是这样,深爱着却一直在逃避着,因为怀疑自己的爱的能力。

第9篇:荆棘鸟读后感

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林,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我读完了荆棘鸟,尽管是厚厚的一本,但所有的情节都在我脑海中一一闪过,就这样被这个极美的传说深深打动……

在那个怡人的大草原上,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相爱了。原本这该是个温馨的故事,正如无数平凡的恋人一般,他们本该有属于自己的刻骨铭心。但是拉尔夫把罗马教庭的权力看成了世上至高无上的美好事情,他可以为了成为红衣主教而生生摧毁梅吉的爱,于是爱变成了巨痛,梅吉用自己的一生时间去等待,试图从上帝手中抢过自己爱的人。

拉尔夫是成功的,因为他最终得到了他醉心一生的权力;然而他更是失败的,因为即便在他虔诚地捧着圣经时,圣经里却夹着梅吉赠予他的白玫瑰,不管他以何种身份回到大草原上,他第一个问起的总是他朝思暮想的情人。在多年后见到万分憔悴的梅吉后,最终还是违背了主的信条……他输得很彻底,对主不能忠诚,对爱人不能坦白,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也不敢相认。于是在他亲自为和自己如出一辙的独生子做完告别仪式后,便怀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梅吉的大半生都很不幸,他用自己最纯洁的爱与上帝的权力抗争着。一次次的痛苦却使他更怀念拉尔夫。她是如此执着,如此不悔。在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后,她欣慰了,以为自己战胜了主,至少自己全部拥有了拉尔夫。然而结局是那么出乎意料。也许是上帝的惩罚,孩子长大后不仅和自己的父亲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也迷恋着罗马教廷。梅吉感到失落了,尤其当儿子为了救人而溺水身亡时,她终于绝望:原来自己根本斗不过上帝,一切都是注定的。

掩卷回味,不禁感慨万端。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创巨痛来换取。荆棘鸟就是在最美的歌声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那样的铭心刻骨。也许痛苦是活着的证明,没有它就不懂何为隽永。美丽的荆棘鸟告诉我们,要敢于直面人生,不管是挫折还是困难,那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你人生乐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荆棘鸟的歌声如此凄惋悲凉,但若能同它一样耗尽一生去唱最美的歌,我想,一定值得。

第10篇:荆棘鸟读后感

我用了两天所有的空闲时间,不玩电脑、不看电视。把《荆棘鸟》这部书重读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时看过一遍,那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忘却,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作者是澳大利亚人,名为科林·麦卡洛。这部家世传奇出版后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这部书是以澳大利亚的一个名为德洛耶达牧场为基地,描述牧场主一家人颠沛流离、曲折离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麦琪,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爱上一个不能谈爱的教士,一个爱她却不敢承认的教士。男主人公——拉尔夫,一个完美与智慧的结合体,一个全身心都奉献给上帝的男人,却是麦琪一生都爱的男人。

她们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让人留恋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麦琪和拉尔夫的爱情故事中。拉尔夫第一次见麦琪时,麦琪只有十岁,但见第一眼时,拉尔夫的`心就被麦琪俘虏了,虽然那时麦琪并不懂得爱情是什么,只知道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祷告,听他做弥撒,一起骑马,一起散步。直到麦琪长大,懂得了爱情,但拉尔夫拒绝了她,拉尔夫是不能结婚的,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麦琪心冷了,到后来遇到了卢克,一个长得非常象拉尔夫的男人,一个处心积虑骗财骗色的大骗子,一个心里只有钱的守财奴。麦琪和她结婚后的那一段日子,是麦琪一生中的地狱生活,没有丈夫的呵护、没有丈夫的陪伴,就连怀孕分娩时,丈夫都没有回来看一眼,幸好有一对好心的夫妇——路第、安妮,一直守护着,照顾着,让麦琪度过艰难的日子。

麦琪结婚没有告诉拉尔夫,也不让家人通知他。她想彻底的忘记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没有想到卢克是一个守财如命的吝啬鬼,婚后麦琪心灰意冷。随后拉尔夫通过麦琪家人,找到了麦琪,在一个度假村里,她们终于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尔夫终于短暂的抛弃了上帝,麦琪因此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但麦琪并没有告诉他,麦琪离开了卢克,回到了德洛耶达,回到了自己的家。当她和卢克的孩子——贾斯丁(女孩)满十六个月时,她为拉尔夫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为是卢克的孩子。都没有多想,只有麦琪的母亲——菲,一个心细而又美丽的母亲。当孩子一生下来,她就看出了是拉尔夫的孩子,尽管麦琪从未提起过见过拉尔夫,她还是看出来了,但是没有对任何人说,包括麦琪。

第11篇:荆棘鸟读后感

时隔八年再一次读这本书,用了十小时二十分钟。

奇怪的是这个女主角梅吉和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善良智慧无私”的“傻白甜”都不一样,她们至少是看起来“高大上”的。而她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她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家庭主妇,有一些家具让她除去灰尘、有一个丈夫、有一些孩子。

这是有原因的。梅吉的母亲,一共有九个孩子。可是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儿子弗兰克。剩下的孩子包括她的丈夫都只能感受到她的不苟言笑、郁闷和漠不关心。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一个几乎没有爱的家庭长大。不,梅吉的父亲和大哥弗兰克是爱她的,可是他们陪她的时间非常少。

所以的,只有拉尔夫了。梅吉从小女孩到少女情窦初开的过程,都是有拉尔夫精心关怀的,梅吉对他的感情也由一种对于兄长家长的依恋之情,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牧场环境里,在梅吉周围比较亲近的人当中,还有谁能取代拉尔夫吗?拉尔夫对梅吉温柔、体贴、情感上关怀备至,思想和知识上又是梅吉的老师。拉尔夫必然成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终于确定拉尔夫不能和她厮守的时候,梅吉选择嫁给和拉尔夫极为相像的卢克。然而卢克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畜生,一个守财奴,一个外表魁伟内在猥琐狭小的人。这就和拉尔夫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梅吉最终决定返回德罗海达,再也没有嫁给他人的念头。只是,她和她母亲一样,更加偏爱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而相比之下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这一点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亲更高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狭隘和厌恶。但是这毕竟就是人性,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谅她吧。

而拉尔夫呢。拉尔夫是一个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际,能赢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纳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学也不错,该黑时黑,该厚时厚,所以能步步登天。

这些都是他强势的一面。但他却守着内心的折磨,那就是身为一个男人,对正常感情、对爱情的渴求。而这段爱情甚至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

拉尔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从此内心被这个女人所俘虏,再也没有逃出。他外表刚强,内心其实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近乎于在绝望中挣扎的痛苦。

直到当他得知戴恩其实是他自己的儿子,亲自给戴尔举行完葬礼仪式后,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生的折磨和打击,阖然去世。

第12篇:荆棘鸟读后感

非常感谢苏童的推荐,使我看了《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我看了三遍,明白了我于写作不过是个小学生。又非常感谢网友MOMO对《荆棘鸟》的力荐,使我一字不落地读完了这本家世传奇。

绝大多数读者都是从爱情的角度来分析这本书的,也分析得很透彻,我就不多说了。我最受震撼的还有一点:即伟大的澳大利亚精神。也许在女人的角度来看,她们要的只不过是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可是那些男人连这点也给不了她们,他们全身心投入地工作,工作,还是工作!女人们骂他们都该死,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澳大利亚人的精神支柱。不论是克利里家的男人们那股不结婚只工作的执着劲儿,还是卢克那种想尽一切办法要尊严要干活要赚钱的意志,事实上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如果我们对于开荒者的这种精神无动于衷的话,那我们又如何了解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事实?

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从神话时代就开始了,然而,它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顾一切地拼搏与付出代价才是最可歌可泣的。在读此书之前,我深受海明威所展示的美国精神打动(源于他的几部小说,尤其是代表作《老人与海》),真心认为一个作家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塑造出一个民族的灵魂来,并且被本民族看作是他们的精神所在,那是多么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啊!

另外,在麦卡洛的祖国除了玛丽·卡森是个恶毒的老妇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值得敬爱或同情的。从家庭成员到邻居到牧工到仆人到流浪汉,没有一个坏心肠的人。如帕迪对多米尼克太太说:在这儿,你从来没见过一个需要帮助的男人、女人或小孩会被置之不顾,可是在城里,同样是这些娇宠爱畜的人却对一个人求助的哭喊不闻不问。 菲说:他说得对,多米尼克太太。不管是什么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这里羊多,城里人多。……流浪者中坏人很少。坏人宁愿呆在大城市和乡间大镇。对于坏人来说,赶路的生活太纯洁、太寂寞,缺少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当大火燃烧及帕迪和斯图蒙难时,各个牧场通力合作;当战争需要男人们上战场或提供物资时,他们个个勇于牺牲或任劳任怨地付出。这些被流放到这座荒岛的欧洲人的后裔,如此爱家爱国爱土地,爱阅读,忍寂寞,团结一致,永不放弃……

总之,几乎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有爱心或肯吃苦,个个顾全大局,人与人之间是那么和睦。这在中国的小说里是绝没有的事,描写中国的社会现实,如果不写出窝里斗,那就太虚伪了;如果写不出窝里斗,那就太缺乏洞察力了。

第13篇:荆棘鸟读后感

虽说是一部克利里家族史,却不如说是克利里家的女人史,三代女人的命运在爱情里浮沉。菲,以沉默隐忍守护着自己的爱情,封闭自己拒绝关爱,忽略了孩子冷淡了丈夫,唯一钟爱的长子弗兰克确因为没有归宿感没有自信从而温柔又暴戾。梅吉的命运在来到德罗海达那天变决定了,她的母亲沉浸在过去无法正式现实,父亲虽然待她亲厚却带有那个年代父亲专制严厉的特点,梅吉的周围只有兄弟,没有姐妹,她的心事她的喜怒哀乐只有拉尔夫关心并愿意倾听,甚至女孩子的隐秘事也是由拉尔夫的指点才把她拉回正规,所以她人生中的异性从始至终只能是拉尔夫,梅吉努力过却适得其反。朱丝婷是幸运的一代,她有着更广阔的世界可以作为,有着更有耐心更尊重他的男人愿意等她,克利里家的女人宿命般的为爱情守墓,在她身上打破了,与此同时,德罗海达也将不复存在。

作为一部女性视角的的作品,这里的男子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帕迪对菲的深爱只埋藏在心里以与她一次次生孩子作为方式,虽然他的不幸唤醒了菲对他早已萌芽的爱,但是他永远不能享受到来自妻子的爱了,他爱的太小心翼翼太卑微。拉尔夫就自私幸福的多,从德罗海达的所有权到在教会的步步高升,从对梅吉的.爱到最终在梅吉怀里死去,他的一生顺风顺水,那些小小的烦恼痛苦在笔直的人生道路上只是小插曲。自私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他渴望更高的职位,所以把本应属于克利里的德罗海达纳入怀中,对梅吉的伤害他以丰厚的金钱来回报。因为放不下梅吉,他便可以驱车前往梅吉婚后定居的所在,毫不尴尬的表达他的爱。还可以与梅吉相处几日后,头也不回的离去,并且在误以为戴恩是卢克的儿子时,愤怒嫉妒的那么理所应当。戴恩的死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他爱的上帝却让他没有痛苦几日便死去在爱了他一辈子的梅吉怀中。后期的雷恩,有担当有耐心懂进退,反而是他发迹之前于寡妇的婚姻,虽然他以不菲的待遇与之离婚,却还是成为他的黑点,好在他努力给自己洗白。女人是感情动物,可是时至今日来看,这些死抱着无望的爱情的女人,难道不是推开了无数种可以获得幸福的方法吗?德罗海达其他的男人,梅吉的兄弟们,是一种被淡化了男性特征的背景,为了这三个女人,他们成了单一的生物,也许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点也不必爱情逊色,可是作者着墨太少,不得不为爱情让路。

第14篇:荆棘鸟读后感

如果说高中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理性以及历史的看待事物。

《荆棘鸟》不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言情小说,更多的守于那遥远而又广袤的生活的展现,守于那段历史的记叙。遥远异国的别样风情始终比那爱情更吸引人。每一页都陌生又异彩纷呈,仿佛自己亲身流连于澳大利雁阔的地界。而更有趣的守于人们,关于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关于那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们的爱情的。

生活,一种截然不同却与千万种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总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胜,面对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从容不迫的向着某种神秘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无法接受的是书中人物面对生活时那种毫无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断忍受其痛苦却难以用力挣扎的态度,就像荆棘鸟,莫名的陷入命运可悲的轮回无法挣脱改变。无法接受的是人物们对女性的态度和女人们自己一手造就的命运。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在文章的开篇就已显现,作者怜悯同时敬佩的着力描绘着她们,栩栩如生。

可是这么多令人冷颤的无奈,它们显得是那么的'真实,正是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历史才有机会造就出那样一批人来,才让这个绝望的悲剧触地生根,叫人怜悯,警醒人们切勿回头。

历史确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当悲剧通过血液一代代相传时,那些异乎寻常的倔强奇迹也在悄然开放,哪怕衷心屈服顺从于命运,哪怕生活局限的令人困于自己的精神牢笼,也还是有美丽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强的成长。从弗兰克失败的尝试到朱丝幸福的结局,以及可以预见未来更为现代更为自由的人的诞生,简直让人在玫瑰灰烬中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启蒙意识,女主角纷纷不同凡世的小说,《荆棘鸟》只是描述了真实广大的女性,以悲剧警醒人们,又在绝望中开出一朵花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伟大时代终于来临了。

这本书更多的让我想到《活着》,对于苦难的承受,几乎相似的命运,窒息般的绝望。只是《荆棘鸟》最后是带着希望以及对田园生活结束的讴歌结尾,《活着》就只是活着了。当然他们都没有机会跳出社会鸿沟,看一眼痛苦的源泉,他们勇敢却无力看透支配其命运的巨大社会,可是大多数生活就是这样啊。小说最后,朱丝终于与雷恩结合,这是幸福圆满的,但在朱丝的故事里她或雷恩拼命挣扎,还是让人感到那窒息般的所谓命运始终无法摆脱。这就是从古至今每个仓皇伟大的时代里的故事,生活里不自由的必然性简直叫人绝望,不过没关系,我们始终抱有希望,正直独立即可谓无所不能。

第15篇:荆棘鸟读后感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题记

书的开头这样说道: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就是《荆棘鸟》。这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全文对菲奥娜、梅吉与朱丝婷三位女性形象最为深刻。在男性形象中,则是拉尔夫。他们都是一只只荆棘鸟:菲奥娜与梅吉,在人间的爱中痛并快乐着,她们至始至终都没有后悔——菲奥娜与帕克汗的爱情是短暂的,但是她却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对爱情进行诠释,直到她年老时回忆起此事时,仍旧为当时的爱情的感到欣慰,没有半点后悔之意;梅吉也是可怜的,到最后不仅失去了她的情人,也失去了她的儿子,与拉尔夫所生的儿子。然而梅吉也是幸运的,尽管她不能通过法律与拉尔夫结合,但他俩在感情上从未分开过。

有人说,朱丝婷在文中扮演的`是一只另类的荆棘鸟,没有错。他的弟弟戴恩的死,使她无比自责内疚。原本他在看到菲奥娜与梅吉的惨痛经历后,打算终生不嫁。戴恩的死,更使她无比孤傲、冷漠。可雷纳的到来,却唤醒她情感内心深处的一丝丝温暖,在痛苦的悬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梅吉的歌声是最美的,一生只为那一首歌。她的灵魂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说说,书中的独特爱情结构:三代人的爱,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帕迪与菲奥娜潜移默化的爱,梅吉轰轰烈烈却留下终生遗憾爱,而朱丝婷的爱,柔和了爱情的浪漫与时尚,或许,是所有人中结局最好的。

精神上的挫折打击无处不在,但之后的涅槃却是美妙的。愿人人做一只荆棘鸟,为生存,为理想,为爱,奋斗。谱写那一生中最悦耳的瑰丽诗篇。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