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4 12:45:09

第1篇: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近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青山不墨》,以巍峨群山、浩瀚森林的磅礴气魄,满腔的澎湃激情和巨大的历史纵深感,展现了新中国林业战线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支援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生态保护、转型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新时代林区的党员干部要继承老一辈林业英模们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践行初心使命。

奉献坚守情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三代林业人传好接力棒,历经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不同历史阶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奉献与坚守,创造了将茫茫林海建成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的“人间奇迹”,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靠的是无私奉献,靠的是永不放弃,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作为新时代林区的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衷心,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面对复杂局面复杂问题时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求实创新理念。生产建设时期,马永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通过“四季挫锯法”“流水作业法”等多项发明创造,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国家任务;改革开放时期,马永祥勇于突破、大胆改革,“计件工资”“营林承包”击碎落后体制,带领林区闯出一条新路。意识到错误后,马永祥等人停下过度开采的步伐,自愿成为护林员,日复一日地保护山区的树木,并且亲自将自己砍伐的树木一棵棵补上。手机版经过半个世纪的悉心培育,山区又一次变得郁郁葱葱起来。我们作为新时代林区的党员干部更要学习这种求实创新精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并从创新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成绩。

艰苦奋斗作风。一方面,我们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任务艰巨,国家建设需要大幅度提高木材生产产量,生产任务一再加码,困难一波又一波,粮食不够,工作条件艰苦,锯子作为基本的原始的伐木工具都不够用;另一方面,环境十分恶劣,人们讲话嘴里呼出白气,眉毛挂着冰渣,房屋屋檐挂着冰帘,林中还有熊瞎子、老虎、狼等猛兽出没。在这样的环境下伐木生产和生活,可想而知林业工人有多艰难。但是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战天斗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生产指标。我们作为新时代林区的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林业精神血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马永顺、张子良等林业英模把青春献给了深爱的祖国,他们有担当,不求回报,只要祖国有需要,干什么都愿意,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吾辈要以林业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持“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敢无畏,奋力走好新时代林区绿色化转型发展的赶考之路!

第2篇: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近日,以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悲欢、与共和国同成长为主题的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剧《青山不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剧中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这水有灵、山有灵、树有灵、人是灵中之灵,水走弯道、山走起伏,这树跟树得在一个林子里,它才能长高长直溜了。人哪,也是这样。

《青山不墨》以伊春林业战线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林区三代人英模事迹为主要素材,艺术再现了伊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青山不墨》的播出,让我慢慢走进了那个时代,“渴饮雪、饥啃馍”,见证了林业工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战风雪、斗严寒,为共和国建设、为保护生态做出的贡献,付出的艰苦努力,更为林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有担当,不求回报,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这片黑土地上谱写多姿多彩的人生乐章,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发展的基石、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美劳动者。

作为一名林场职工,我一定牢记嘱托接力奋进,绿色崛起勇毅前行,让英模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为新林区的发展改革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要教导我的孩子继承和弘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让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在林区新一代青年人身上发扬光大,以林业英雄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更好地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3篇: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跟随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剧《青山不墨》的观看,伐木工人一次次喊山“顺山倒”震撼了我的心灵。剧中的环境、场景、人物、情节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熟悉。我是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伊春市美溪林业局的,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就是在这些故事的情节中长大的,就是这些平凡的林区伐木工人工作生活,一旦融汇到中国故事这部大书中,就引起了无比的心灵震撼。

剧中通过伊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三个历史阶段,充分展示了林业工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精神和林区人红色基因的传承,谱写了林区人弘扬马永顺精神、红松精神,守护大森林的赞歌。演绎了林业工人由大肚子锯、弯把子锯伐木到油锯伐木,由人工和牛马牵引原木到集材50的使用;由利用河水的流送到小火车和汽车的运材,由采伐到种树以及天保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阶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马永顺是全国劳动模范,我是听着他的事迹长大的,可以说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老幼皆知,通过观看《青山不墨》我又重新感悟他的事迹,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14次接见,他一个人为国家伐木36500棵树,退休后主动义务造林,直到晚年实现了向大山“还债”的夙愿。

孙海军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林业工人的责任和担当,他是育林功臣,所经历的整地刨穴、植树造林、打带抚育的活我也做过,感同身受。他清醒地认识到山采伐秃了,林区的根就没了,他栽的树如果按照两米的株距计算的话,可以绕地球一圈,这样的事迹又一次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这是一部跨越70年的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他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可我却觉得他就是那么的平凡。如今,重新回顾那段历史,真是处处平凡衬托的就是伟大,处处微小彰显的就是丰碑。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汇聚了老一辈林业工人的英雄群体,为了全国的开发建设,用鲜血和生命贡献了巨大力量。“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在剧中我看到了我的父亲和外公的身影。我父亲上世纪70年代来到伊春,就在林场小队当工人,起早贪黑,冬季伐木季节还有农村来的牛马套子的亲属住在我家,和我父亲一起去林场伐木运材。我的外公也是老一辈林业工人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在上班,几乎我见不到他。每天早上我醒来时他已经上班了,每天晚上我睡觉了他还没回来,尤其是冬季他更是顶着星星上班,披着月亮下班。上林场,去小队,同工人一样,战斗在伐木的第一线。那时的我对外公是敬畏的,现在通过观看这部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剧《青山不墨》,我才了解外公当时的生活和工作,从心底升起了对外公的敬仰,外公也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这部波澜壮阔的电视连续剧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沿着时间的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林业三代工人的历史使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真实的展现了老一辈林业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面对森林的过度采伐,林业工人陷入思考,进行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探索和变革,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理念。

这部电视剧质朴、纯真、自然、清新,语言诙谐幽默,东北话贯穿全剧,配合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东北人纯朴豪放的性格,像大山一样厚重、像冰雪一样纯净、像红松一样挺拔,面向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无私的奉献;面向死亡,不畏惧,不退缩,冲锋在前。这种品格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承载着光辉的岁月,遗传着老一辈林业工人的基因,激励着林业工人的后代,脉脉传承、永无停息。

让我们用不负绿水青山的使命,来描绘“青山不墨千秋画”,谱写“绿水无弦万古琴”。踏着老一代林业人的足迹,为“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贡献力量!

第4篇: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电视剧《青山不墨》在蒸汽机车铿锵有力的“全面的行进声中拉开序幕,满目洁白、千山漫雪的兴安山脉,坚毅朴实、高门大嗓的伊春林业人以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歌声扑面而来,宛如一泓巨大的漩流瞬间把时光溯回到建国初期那个激昂的年代。

敢于奋斗、坚持艰苦创业。林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冗繁,作为林业工作者更应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伊春林业人喝雪水睡冰窟窿,在爬冰卧雪中弘扬乐观主义情怀,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展现了黑龙江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悲欢、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壮美画卷。作为在伊春工作生活的我来说,观看这部剧另有一种别样而独特的感受,剧中的场景如同儿时的往事一般一幕幕扑面而来。在观看过程中,被新中国成立之初林业工人身上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改革创新的“林业精神”所震撼。深刻感悟老一辈林业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新时代引导我回望历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为林区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积极投身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带头用积极的行动引领广大职工开展美化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为建设美丽伊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5篇: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近日,一部讲述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以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等为代表的林业英雄模范历经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等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的电视剧《青山不墨》在央视一套播出,通过观看,使我感触颇深。

该剧以伊春林区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事件为线索,记录并展现了伊春林业工人将茫茫林海建成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的“人间奇迹”,体现了林区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剧中弘扬了马永顺精神和红松精神,热情讴歌了几代林业人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担当,充分反映了几代林业人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保护森林生态、守护绿水青山的追求和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林业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每一位林业工人对青山、对家园的保护令人动容,他们的命运走向和价值追求所传达的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励着观众,同时也激励着林区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投身到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一名80后的新时代林业一线工作者,看到反映林区生产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心情非常激动。还记得200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当时的碧仓库林场工作,第一次走进大山,第一次住工棚,第一次睡通铺,第一次植树造林,第一次穿上防火服,第一次参与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第一次┈┈┄这许许多的第一次累积起来就是20个春秋冬夏。在这20个年头里我看到了林业工人为国家经济建设默默的付出,做出了很多很多的贡献。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林业后代更不会忘记,森工人几代拼搏、积攒下的那蓝天碧水、莽莽林海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作为新一代林业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立足岗位,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日常工作中,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不断培育发展内生动力,宣传好一代又一代林业英模们的光荣事迹,弘扬和继承好林业英模的不怕艰苦、吃苦耐劳、不记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伊春林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林业人为之奋斗的绿色中国梦作出自已的贡献。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