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未完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2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有效教师》一书,我立即被“有效”两个字所吸引,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读完《有效教师》一书,我感触颇深,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所以,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老师有自尊心,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一旦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信心,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老师的爱心、宽容心和耐心,也是保护孩子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宽容。因为,一些在老师眼里的所谓“问题生”、“差生”,他们的自尊心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最缺少也就是老师的关爱。我们的老师在教育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苦口婆心。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教师都想把每一位学生教好,所以一些教师不太能容忍学习成绩差又不下功夫的学生。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在当今社会就是一句屁话,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谁也无法使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层次。由于爱好与智力基础及人生目标的不同,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把所有的学生带到同一个地方。故而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一些教师对学生期望太高,故而失望也多,烦恼也多。其实,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每一位学生,因势利导使其得到应有的发展即可,千万不要太过苛求!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如果离开了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过程。心灵的沟通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班主任,就更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投入真挚的爱,达到心灵的沟通,才会收获感情的回报。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所以上课没有意思。比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
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第3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再读《有效教师》这本书,又一次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收获颇多。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总是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中不断反思,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相信大家都喜欢听别人表扬,哪怕明明知道那不是诚心的。我特别喜欢表扬成绩不好的孩子,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表扬他,因为他成绩不好,就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第4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
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
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我不懈的追求。
第5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分享关于《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这本书的心得感悟,虽诚惶诚恐却也感到十分荣幸。从去年八月底一直到现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新手,我收获了太多身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和感动。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难。每每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习惯向领导和身边优秀老师请教,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后来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从翻看目录时我就发现除了向前辈虚心请教之外,原来,阅读此类教育专著也能找到解决教育教学上众多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开始向书本请教,希望从字里行间能找到良方和诀窍。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从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所说的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技巧和教育之道。让我茅塞顿开的一句话是这样的:"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很多道理可以不讲,但要积极思考处理眼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确实,很多时候,老师喜欢对着出现问题的孩子说一大堆看上去特别有道理的话,反问孩子为什么要犯错,为什么不懂这些道理,为什么不能听话不能乖一点……很多时候说完这些话感动到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小孩只是沉默着,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听进去了。我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开学第二天才来报到的,见到他的第一眼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走路有点驼背,眼睛习惯看着地面,说话声音特别小,看上去胆小内向。果然,接触以后发现他在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开学考试只考了四十分。一开始我利用课间空闲时间耐心的给他辅导,从音标开始,单词开始,可效果一点不明显,他不愿意张开嘴去拼去读,成绩一直上不来。终于有一次在批改完他乱码似的听写后,我生气极了,把他拉到办公室严厉的批评了一顿,我说:"为什么老师家长都这么为你着急,你自己却一点不急,一点都没有上进心,你为什么就是不能张开嘴大声朗读,你看某某某同学,明明成绩已经那么好了,却仍然刻苦勤奋……"。我噼里啪啦说完之后,他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里,一个字都没说,用沉默不语来应对我的批评。当时的我有些后悔,会不会这样的指责让他更不愿意开口读英语,他会不会更加排斥这门课程。我突然想到在翻看这本书的目录时有这样一个章节,学生沉默不语,怎样说才有效。
当晚在睡前我就提前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说道遇到这样的孩子应该首先用有效沟通先打破学生的防御系统,因为学生被老师召见都是因为犯了错误,在见老师之前已经在心理上预设了一层防护网,让老师束手无策。老师应该用幽默亲切的话语营造和谐的气氛,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里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第二,调整语言模式,把为什么语言模式变成怎么办语言模式。为什么引发的是学生的负面情绪,和对过去情景的回顾,怎么办模式指向的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完书的第二天,我又试着找这个孩子谈话,他一个人坐在位子上,一如往常低着头,看到我的出现,眼神里闪着一丝不安,我俯下身,"老师想再跟你谈谈怎么样?"他点点头。"听你妈妈说你喜欢跳街舞是吗?"他听到这头抬起来,似乎不再紧张,"那你还记得你第一次跳舞的样子吗?是不是需要迈出第一步?"他点头。"那老师认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像跳街舞一样,一个完整的舞蹈肯定需要我们迈出第一步,然后不断花时间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对不对?孩子,是不是你也想学好英语?你告诉老师你想要老师怎么帮助你?"他听到这一句眼睛开始发红,他说,单词我就是不会背,别人半小时就背完了,我一个小时也背不掉。我说首先你要会读,然后理解了意思后再背。现在我们从第一模块开始,就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背,如果背不完,你告诉老师背不完你想给自己什么惩罚?他灵机一动,"背不掉就找我家长!"说完他捂着嘴笑了。那晚晚自习之前他很熟练的背完了第一单元的课文,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我说你真棒!你看,你这不是背完了吗?我第一次看见他那么开心骄傲的模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给他制定属于他的学习方案,属于他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让他找到自信,让他觉得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还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勉励引导,然后陪着孩子一起耐心等待进步和收获。教育这条路将是一生的事业,虽然一路荆棘,但我相信掌握说话的艺术,这条路也将会一路花开。
第6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语言很神奇,一句话可以把一个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美丑与否,全在我们自身。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教师和学生怎样对话,就成为他们将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作为一名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上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完全没有办法驾驭语言这把“双刃剑”。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伤害到了学生。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这本书,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作者李进成从LP心理神经语言学的角度与思路出发,力求打通与学生沟通之间的桥梁。他注重的是沟通的效果,而非师者所强调的说教,有道理。更习惯于重视学生的回应,而不是仅仅强调原因,或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只有重视对方心理回应的沟通才会有效果。他更注重从接纳倾听的角度去打开与学生沟通的心锁。他还说到:“一个方法,没得选择,两个方法,左右为难,三个方法才是选择的开始”。这样一种新领域的思路对我而言,启发很大。至少在与学生沟通前,我要从积极有利的一面,尊重学生的内在动机,去容纳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能够促使对话向正面光明的一面去发展。不要总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说教者,道德审判者,这都是曲解沟通的本意。那样只会使沟通充满对抗,背道而驰。只有思索科学而合理的语言才能打开沟通的心锁,使教育充满和谐相长。
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我很欣赏李老师的这句话。过去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时,我的态度与方法都比较的简单粗暴,总是大声呵斥学生,当面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对我也不再信任。我尝试着改变这样的状况。新学期开学大扫除,擦完窗户后,很多同学将报纸丢在了地上。我没有急着批评,而是走到卫生角,拿起扫把来主动扫起这些垃圾。丢的同学看见后主动过来帮忙,我大声地表扬了他们。结果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很自觉地查看了自己课桌边是否还有垃圾并及时清理了。这样的效果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二、置换位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对方内省,自己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
男同学在遵守纪律这方面总是自觉性很差,班级中有这样几位同学在课堂不能保持安静。我多次进行说教,甚至也采取了罚跑,做俯卧撑等惩罚,可效果微乎其微。一次,某位同学在课堂上讲话,做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我让他站到讲台前做一回老师,然后请一位同学模仿他的动作,全班大笑。他脸红了,我问他,你现在是老师,你对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的行为有何看法?他回答:很生气!我再问被嘲笑的同学:被他人嘲笑,你有何想法?他答:很难受,感觉自己像跳梁小丑!我再问那位捣乱的同学:你的行为让你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了吗?该生沉默并摇头。我说:“你的行为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要让你的言行出卖你的人格!”课堂安静。该生的言行规矩了很多,就连班上其他调皮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收敛。
三、体验大于说教,创设情境或者引导学生想象某种结果,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
行为的结果,反过来用结果影响当前的行为。
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我经常会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学生总是沉默以对,心急如焚气急败坏的我就更加情绪不对,最后总是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学生写下检讨书结束,这样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是几乎等于零的。在读了李老师的书后,我改变了方法。开学第一天,就有寄宿生在晚上熄灯后不休息聊天到很晚。我先让他自己陈述了原因——第一天作业太少,见到同学很兴奋睡不着,学生表示知道不睡觉聊天不好。
师:“今天见到同学还兴奋吗?”
生:“不了,而且今天上来课很累,我晚上应该不会睡不着了。”
师:“好的,能够意识到错误只是第一步,你认为自己进入下学期后的学习状态如何呢?”
生:“不太好,我对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就像听天书。”
师:“如果你不想学习,谁也没有办法。但是我看你在上制图课的时候兴致很高嘛。”
生:“因为我很喜欢制图课,而且制图老师教的很好,我喜欢他的教学方法。”
师:“想象一下,你的制图成绩很优秀,你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美……这种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好,很幸福!”
师:“再想象一下,你的其他科目一塌糊涂,每天在补写作业中浪费时间,你的制图成绩也受到了影响。你见到老师如临大敌,见到家长如坐针毡……什么感觉?”
生:“太痛苦了!”
不等我说完,学生就说:“老师,我会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的。”我接着问:“如何调整呢?”学生:“我会制定好计划,把学习安排好。”我指导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真诚地向我表示了谢意。
虽然这本书自己是读完了,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道理是自己要花上很久才能品位的。特别是这里面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更时刻提醒自己语言的褒贬。也将指点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
第7篇:有效教师读后感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本文标题:有效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