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山海经》读后感
每天两三个小时,花了2周时间终于把书看完了,故事确实很精彩。
背景是夏商更替,人物是神话人物的后裔,小说内不时穿插着如“夸父逐日”“羿射九日”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并且加入了作者对这些传说的另一番解读,还要不时被召唤出现的“龙”“凤凰”“毕方”等神兽,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主人公有莘不破作为成汤的储君,渴望自由的生活偷偷溜出王宫,路上遇见了江离、羿令符、雒灵等一众的好友,期间发生的故事精彩绝伦,让人拍案。(PS怎么感觉有点像绿野仙踪。)但是最终还是逃不开命运的安排,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或死,或走。而他自己也是一步步被推向王位。而最初追求自由,浪迹天涯的愿望也宣告失败。
小说里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血有肉。即便是一些小人物也都有不错的描写和笔墨。好人有阴暗的一面,坏人也有可爱之处。相比之下反而主人公的特点显得有些苍白。说是直爽,其实太冲动,不动脑。好友江离说他静下来的话应该也能考虑的清楚,但从头到尾也没看到他有很认真的`思考过什么。
虽然是追求自由,但自由不代表胡作非为,不代表动不动就是杀。如若不是顾念着好基友江离的感受,那更加肆无忌惮了。一路走来,队友们即长武力又长智力,就他一个感觉是只长肉不长脑,依旧保持那个冲动的形式风格。如果不是众好友以及前辈的帮忙,以及主角光环的加持,估计老早就挂了。
抛开个人对主角人物的个性有些许介怀以外,这部小说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把山海经里的各种奇珍异果飞禽走兽融入到里面,又赋予它们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形象跃然纸上。而在说到四宗的理念时,作者又将对时间空间已经生命的哲学思考相结合,让读者不仅仅是对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涌动,也会放下书(手)本(机)对生命对永生等这些无定论的话题有所思考。
第2篇:《山海经》读后感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儿童版《山海经》,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经典,也是汇聚了多个领域知识的上古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很多奇灵异兽,让我大开眼界,恨不得能钻进书中所写的蛮荒世界,一饱眼福。
《山海经》语言简洁凝练,无论是对山川河流,还是对传说故事的描述都言简意赅,有时一篇文章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情节十分精彩。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最爱读的是《夸父追日》。夸父一心想为人们驯服太阳,在追赶太阳的路途中,他一刻也不愿停歇,最终又累又渴,体力不支,气绝而亡。虽然《夸父逐日》只是一篇神话故事,但夸父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对后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光明的引领。倒下的夸父的身体,化作一座大山,这不就是为了让那些人生路上迷茫困顿的`人得到明灯般的指引吗?他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桃林,这不就是为了给那些追求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更加奋勇地前行吗?
《山海经》中还有许多神奇的、令人着迷的生物,比如烛阴、天吴、竖亥等。每每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更多的古代历史、地理、民俗、神话等内容。虽然《山海经》中记载的怪物和神话大部分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古人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写成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自然的勇气,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我们,追寻着先贤的足迹,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蛟龙”入海,“嫦娥”奔月,数千年前的神话故事,如今已成为了现实。这既彰显了我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让《山海经》中更多的奇闻异事,奇思妙想,照进现实。一想到这里,怎能不令人精神振奋呢?
第3篇:《山海经》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这本书是在那年热播的《轩辕剑》里,里面的角色“书香”是“书妖”原型就是《山海经》这本古籍,当时看到就觉得很惊奇,书香什么都知道,后来上网查了《山海经》才知道这是一本这样神奇的书,后来,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没机会。又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
全书共分有四个部分,依次是《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文字晦涩难懂,记录一个事物往往只用两行字,却要你用很久的时间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五个字中三个都不认识。不过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山海经》也就只是《山海经》,没有人可以证实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谬的,这种神物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少有人去深究,却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不过即使验证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经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显的夸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图画中去尝试窥视古人生活的情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科学……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即使是这样,有些人的生平却会被我弄的一团糟,会不停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过质疑归质疑,我自己无法解释。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间中,去用心来看他们用心书写的图画,那种钦佩感会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种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让我感到吃惊,这大概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所谓的创新吧!可是时间确实改变了一切,我们那些美好的东西却被遗失在了那里。
《山海经》是古人智慧的凝结,这本看似平凡的书却一点也不平凡,它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传承。它怪,它奇,它内容天马行空。但又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似乎被我们遗弃了,中国的古老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山海经》这本经典怎么能消失呢》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去读一读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
第4篇:《山海经》读后感
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绘本实在太美了,种草了好久,封面就是里面其中一个人物:西王母的形象。虽然整本书文字很少,但图真的可以用奇幻瑰丽来形容。
看这本书之前我是知道山海经的,也看过山海经部分故事。山海经讲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巫术、医药、宗教等等内容,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这种古人留下的财富是让人着迷,又难以探索穷尽的。
“古文之美在于能为想象留白,尤其是《山海经》这样吊诡的古老传说,包罗了山川河流,奇珍异兽,民俗物产等丰富的内容。画师用细腻的黑色线条适当以红色点缀,极具创造力地通过绘本呈现出自己脑海中的上古神怪世界”。
山海经算是童年记忆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奇文作品,第一次是在看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开始好奇的,这书里的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本山海经继承了古书的原文字,标注了音译,亮点则是每翻开一页,就有一副精美的插图。或优美,或精致,或妖媚,或奇异……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完整的装饰画作品,带有古风的作品,文字时而规矩平行,时而波浪起伏,创意藏在不经意的细节当中,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感觉。
神人神兽,无论是否切实存在,都足够彰显先人想象力上的智慧。很多大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山海经的'影子,比如热的几部影视作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轩辕剑》等。
“精卫衔微木,将以镇沧海”。这幅图讲的就是人尽皆知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了。
书中的山神们都很有特色,有着浓郁的东方神话风格。在这里真的要为作者欢呼,每幅图都画出了你印象中山神的风格,这也就是它可读性超强的原因。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这本书只能说是入门级,并不是说山海经就这些内容了。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书,也看完了整篇故事。这是一本不会丢掉的书,时时翻翻,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第5篇:《山海经》读后感
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之后我发现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鲁迅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我从“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这里我想为什么“老妈子”不会吓晕过去呢?最有意思的是“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这让我捧腹大笑。
我希望大家像长妈妈一样用关怀,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是个胖而矮、爱唠叨的老妈子。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让我觉得这故事很真实。
长妈妈的有些习惯确实很烦人,比如说那“大”字型的睡姿,想想被那粗笨的大腿压在身上的感觉,简直让人嫌弃到怀疑人生!说实话,整篇文章并没有很多篇幅说长妈妈的好,但慢慢的,她开始让我心生喜欢了。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长妈妈买来了《山海经》那一段,作者并没有写一个根本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是怎么买到这本书的:她问了多少人?走了多少路?去了多少店?她把“山海经”都念成“三哼经”了,她又是如何向别人打听的?期间曲折。文中并没有答案。
第6篇:《山海经》读后感
前阵子信手翻开《山海经》读读,谁知道生僻字太多,须得一边查字典一边慢慢地读。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有些字字典里都查不到,就真的是无可奈何了。故有点读不下去,奈已经开了头,必须得收了尾。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看个一篇,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也不翻一下,拖拖拉拉直到昨天算是看完了。虽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这真真是不求甚解的过分了。囫囵吞枣看完,好比猪八戒吃人生果一点味道也不晓得。可若让我重翻一遍,实在又读不下去,只能这么敷衍了事。
据了解,《山海经》是一部鸿篇巨制,让我这么随便一番算是糟蹋了。合上书页,我还记得啥?无非是些大家都知道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或者偶尔在电视里出现的一些山名,比如说著名的长留山、昆仑虚、狐岐山、青丘等。话说回来,翻一遍《山海经》起码知道一些神话剧里的仙山国家人物并非凭空捏造,也是有据可循的。
除此之外,有意思的是在书中看到一些海外国家描写的时候,会发现在其他小说中也有类似的国家,一样的奇风异俗,才恍然这部书真是一切志怪仙侠小说的鼻祖。奈我耐心有限,已经不打算再读第二遍。话说回来,起意读一读《山海经》原是因为之前读唐七的小说,知作者创作的灵感源于《山海经》。如此看来,读书的差距也是十万八千里,人家读几遍便写了那么多精彩的`小说,我翻一遍什么也没有留下,唯独感叹认字太少!
说起《山海经》,又想起前阵子看过一部同名电视剧,完全没有了原著的影子,成了一部言情剧,可惜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说起来,那么多山山水水,那么多异兽神怪,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国家,也真没有法子一一去还原。
本想提笔写几个读后感,却发现实在是写不出来啥,那么,对不起了,就此搁笔吧!
第7篇:《山海经》读后感
一开始,文章讲述了作者保姆“长妈妈”的种种“不好”:迂腐的习俗,睡时的不雅,且还踩死了自己最爱的隐鼠。这些,都让作者对她非常的不满意、不喜欢。故事的转折,是阿长买来了作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他非常高兴,从而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章的情感表达十分的曲折、细腻:作者一开始不喜欢阿长,后因长毛的故事又对她产生了敬意,再因踩死隐鼠而讨厌、憎恶她,最后又因买来《山海经》而对她充满由衷的敬意。
鲁迅翻见了《山海经》,对,就是那奇异的上古神兽,说竟有彩绘插在其中!正心向往之,鲁迅却话锋一转,没了——也是,那《山海经》在那时是不多见的。
后来,长妈妈讲着“长毛”,鲁迅说着“神力”,我是看得无聊,寻思:……本是无意提起,长妈妈也不是文人,说了只当是随口——大概如此。
暗忖“神力”这意思,却觉得是鲁迅的孩子心吧。正无趣,忽的一句“三哼经”,竟也让我震悚起来——
那若是我,也真会觉得是一声霹雳!多不可思议!鲁迅那感受我是最清楚不过,那喜悦,简直如瀑布坠于高崖,让人心掀巨浪!随之袭来的,便是鲁迅的感恩,及我的感动——我仿佛看到的不是长妈妈,分明却是我那欲笑却嗔、口非心是的母亲!
我很喜欢阿长,她又矮又胖的体型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从鲁迅对她的情感变化中,阿长的形象也在我心中一点一点放大。她虽然迷信流俗,但一直十分善良,善解人意。她的很多唠叨,其实都是对孩子的耐心管教。这也许有点烦人,但从中都能看出她对鲁迅的疼爱和照顾。这些,慢慢得,让她有了一种“母亲”的形象。而鲁迅,当时因为年纪小,并没有懂得阿长对他的爱,只是莫名觉得她有一种特殊的神力——别人做不到的事,她都能做到。等人到中年,经历诸多,才对阿长的“神力”有了更为真切、深刻的体味,从而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阿长深深的思念和感谢。
第8篇:《山海经》读后感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长妈妈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劳动妇女。虽然粗俗、没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奇迹般的给小鲁迅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文中鲁迅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至极,以至于一坐下就想起,长妈妈来问了,“我”也只是随便对她说说,阿长她不是学者啊。可是没想到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竟然在一年中仅有的几天告假时间里给小鲁迅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于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那四本小小的书本,“我”渴慕已久的书,里面画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长妈妈故去了这么久,她却依然让鲁迅又爱又恨,又敬又畏。在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妈妈整天这样的爱护我、疼着我难道我不应该报答吗?
第9篇:《山海经》读后感
看了《山海经》后,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奇书!它有5大特点:1、它与其他书不同,是一本述图之书;2、书中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3、《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密切关系;4、该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山经》与《海经》;5、《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这本书上记载的,远比现在的地理书细密,能将中国的大部分江河山川融入在内,确实值得我们敬佩它的精确,也让我懂得了做事要仔细,平日里要观察周围的变化,虽谈不上洞悉一切,起码也要略知一些。但是一直有个问题萦绕着我,如此脍炙人口的《山海经》它的作者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难道真的是巫师吗?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
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个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
《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山海经》真是给予了我们不少啊!
第10篇:《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一本在书柜上静静躺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旧书——书页泛黄、潮湿而厚重。可不论何时,当我翻开书,听着书页“哗哗”地翻动,仿佛闭上眼就能听到在雨中御风而行的烛龙与帝江冷冽的咆哮、惊雷一炸后水麒麟震耳欲聋的低喝……好像不经意间,便要触及另一个世界似的。
它,带我领略上古的异兽奇木,领略中国的创世史诗;它,论四海八荒,成中华经典。
一本《山海经》校注,一册白话译本,就着一本有些破烂的字典,用引人入胜的玄幻传说充实我的整个下午。故事从那条雄浑刚劲的黄河而起,黄河母亲的脚边,是人间的美丽传说,是华夏文明的孕育。黄河母亲奔涌的河水,沧桑而温柔,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人民,也养育了《山海经》中异形异禀的异兽国民。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常羲生月,应龙治水——世界于神迹中被创造开辟。赤如丹火的神鸟帝江于混沌中歌舞;身兼德义礼仁信的凤凰于丹山信步;豹尾虎齿的西王母于昆仑庇护众生……
一个个充满奇思的神话传说,都展现出上古人民瑰丽的想象,都充满人民对英雄赫赫战功的.歌颂与敬仰。这一个个故事,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诉说着用拼搏改变苦难的可敬精神。
读《山海经》,并不是只有颇有趣味的神话传说,更是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并非荒诞不经,而是真实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史书,更是一场想象雄奇的国风盛宴。精美的异兽与神话插图多为古版插图,或是先人留下的壁画:《后羿射白龙》气势壮丽,《蓬莱仙境图》中山川湖海更如吞吐日月,在天海云雾的围绕中令人称奇。它们无不展现古代人民大胆的想象——而这仅仅是窥豹一斑。由黄河而起的文明,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其路线经考证均为于春秋西汉所形成的真实地理位置,不禁让人回味起混沌中的山峦起伏,一道惊雷擦亮半边天,不知从何响起的鸟兽长鸣、空中划过叫不出名字的珍奇异兽……这一切,都令《山海经》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地理著作。
合上书和字典,指尖尚有一丝潮气。我深吸一口气,耳边又隐隐传来黄河的激荡水声,令人回味无穷。《山海经》,是记录山川大海,是记录异兽奇木;更论四海八荒,成中华经典。
第11篇:《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经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阿长,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的名字,她仅有这个名字,我不明白她还拥有什么,哦,还有那颗淳朴、善良的心。
——题记
读了这篇文章,明白了阿长长的什么样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当是一个很温柔的、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长妈妈有些习惯却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样怎样好,呈此刻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样买这本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明白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如果写了,恐怕就不能到达这种效果了吧。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阿长与《山海经》之间到底有多少故事,那是个不能说的秘密,因为“山海经”不存在于阿长的世界,那显得太过复杂,阿长的世界中,仅有她与“三哼经”的回忆。
第12篇:《山海经》读后感
前段时间整理书柜,我看到了那本被我一直珍藏的《山海经》,这是我很久以前买的一本书,一直没有去读,原因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总想着要有一个长的空闲的时间,然后心无杂念地坐在书桌前品读这本旷世奇书。
《山海经》是我国前秦古书,这本书包罗万象、涉猎繁多,内容涵盖了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民俗、民族等,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两千多年前,我肩上背着竹篓,手持竹杖,正跟随着远古先祖们展开了一场奇特的游历。我们徒步行走在莽原之上,一路见到了各种奇花异草,金石土块;越过莽原,来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那里生活着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外形奇特的野兽,林间流淌着汩汩的水流。先祖们边走边讨论给这朵花起什么名字,给那只野兽定什么称号,这株青草有什么药用价值,那块金石可以怎样开采等等,不时用笔记录下来。
在这次游历中,我看到了身材高大、力大无穷的夸父,为了让光明永留人间,他徒步万里追赶太阳,直至最后渴死在路上,化为一片桃林为后人解渴;我见到了每日衔取石子树枝誓要把东海填平,不再让波涛再吞噬更多生命的小精卫鸟;我还见到了那偷吃仙丹升仙,却整日在月宫中饮泣悔恨的嫦娥……
我跟随着他们,脚步越行越远,眼前出现的景象越来神奇古怪。我时而坐在山顶俯瞰远处风景,时而又站立在江流边听那波涛阵阵,所到之处,景色皆不相同;所看之景,皆各有其特色。我不禁讶异于祖国山川之大,物产之多,种类之繁,更暗叹先祖们这种勇往直前、不懈探索的精神。在那里,没有舟车,只有双腿;没有旅店酒馆,只有风餐露宿;遇到猛兽侵袭,只有躲闪藏身。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执着前行,用双脚丈量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用笔记载下所见到的每一处奇景,用心观察想象、精心记录,为后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环境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现在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待有大的空闲,我会继续读下去,去领略祖国山水之奇,去探寻书中更多奥妙,去擦亮中华文化史上这一璀璨的明珠,让它散发出更亮的光芒!
第13篇:《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细细品读,别有一番滋味,同时,也反应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情感,对长妈妈的怀念、眷恋。
我读到这一章时,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他们身上有着愚昧麻木的一面:长妈妈会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她所做的一切,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死板,但这只是对于当时封建迷信的社会而言。在小小的鲁迅眼中,长妈妈的样子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农村妇女,善良朴实、关心儿童、渴望得到幸福的纯朴女性。
最喜欢这段文字:“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不识几个字的长妈妈,为了“我”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我”十分感动,眼前仿佛能够看见“我”捧着那本书,爱不释手,认真阅读的模样,而鲁迅的描写更加动人——“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一个小小细节,不经意间,写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疼爱,也让鲁迅对阿长变得更加敬佩和爱戴。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就是这平凡人物中的一个。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长妈妈,真的很普通,很平凡,但鲁迅先生却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她,甚至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着力表现,虽有幽默的调侃,但更见真挚的深情,结尾处对她身份的补叙和“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抒情,怀念溢于言表,追忆打动人心。
这便是我眼中的《阿长与山海经》。
第14篇:《山海经》读后感
寒假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怀青少年时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角。其中,让我较有感触的是忆述鲁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情景的《阿长与山海经》,在幼年的鲁迅眼里,长妈妈爽直多嘴,有些迷信,强调很多繁琐的礼节。但是她又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事,譬如买到《山海经》。对于长妈妈的.描写,鲁迅只挑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长妈妈睡觉时伸开手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占领全床;长妈妈切切察察说话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简单的几处描绘,就活画了长妈妈的个性特征。文章开头先是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而后着重写了鲁迅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最初,鲁迅因为她的迷信思想和习惯对她有些反感,后来听了她年轻时的经历,变得有了敬意,也开始理解她的一些习惯。但在知道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鲁迅的这种敬意完全消失了。 再后,鲁迅想要却得不到的《山海经》,长妈妈居然给他买来了,这又使他对长妈妈充满敬意。文中对于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山海经》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粗拙的纸张,低劣的图画。即使如此,却依然让鲁迅记忆犹新,这说明长妈妈对于他的影响之大,他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深。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鲁迅这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不要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再后悔曾经的所作所为。
第15篇:《山海经》读后感
一直就想读读山海经,可是一直都没腾出机会,终于读完一个长篇大作后开始捧起了山海经。第一次听到山海经这个词是在东游记里面说一个怪物,说的什么怪物是忘了。但是山海经这个词是深深的记住了,想着有机会一定要读读,看看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故事。起初我一直以为想金刚经似的,有故事内容,没想到读了几百字就读不下去了,通篇都是流水账内容跟自己幻想的差太远太多。山海经这个书名,并没有宗教背景,主要内容就是讲了几座山,几个海,所以叫山海经,目前我只读了前面五山经,实在忍不住,要码码字发泄一下。通篇内容是这样的。 南 ,XX里 有一座 XX山 阳面有XX 阴面有XX 有X兽 有X禽 有X河 吃了能XX 养了能XX 山神啥样,咋祭祀,再忘哪 , XX里 有一座 XX山 ,阳面有XX 阴面有XX 无限下去了。 要说其特点就是描述有什么动物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组合型的,有一个动物,长着人的脸鹿的身子牛的尾巴什么的翅膀,各种组合。一类是基因突变型的,例如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名称是xx,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感到瞌睡。通篇都是如此好几百座山啊 ,没做山都有这样的内容。真不知道古人看着这书是啥心情,只能当地理书去看了。或者是远古百科全书。试想我们为什么能接受 孙悟空,如来佛 观音菩萨等等这些常识外的事物,是因为我们从小看着大闹天宫,西游记这类的作品长大的。有可能山海经在以前就是他们的西游记。只不过是第三人称叙述类的,而且不只向西游,东南西北中5条大山系都游了。
书中提到了许多到现在仍有的动物,比如野鸡,大象,老虎,豹子,猩猩,乌龟,许都都是现有物种,至于那些复合型的'基因突变型的,要嘛是虚幻出来的,要嘛就是统一进入了另一个我们不为人知的空间。因为我们连化石都没有见到过类似的物种。不过这书一直流传到现在,甚至都不被很多现在人了解过。它也还背负着自己的使命。让后人挖掘出书中的秘密。
本文标题:《山海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