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28 22:35:44

第1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本书讲了美国的一名社会学教授——莫里,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则是藏礼。老师谢世时,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同样也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开始思考人生,并从中反省自己,学会正确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在莫里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给这位学生上了十四节课,课的内容是: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目睹了疾病带给莫里的一切痛苦,但深深震撼我的是莫里的——乐观、豁达、对事业的挚爱、对社会的奉献、对生命的诠释,对后人的人生指引。这不愧是一位终生的教师。

第2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言简意赅,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属于莫里与米奇的人生课,更是我们应必修的一门课。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莫理的老教授,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他把他的学生米奇叫来,在他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给米奇上了最后的课程,相约在星期二上课,他们谈论的话题有很多:有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降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这是米奇在莫里临终前几天提到的问题。对于我们,可能要回答:“当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懒觉。”而莫里的回答让人们无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论他们的问题,谈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现在我明白了,莫里为什么能在最后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种降向上,乐观的`心态,通过他的回答,我已明了。

而我们,能否向莫里学习。不要对自己的得失那么关心,不要对金钱那么在意,当我们仍沉溺于追梦的幻想中时,多少时光偷偷的从我们身旁溜走,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那样:“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能够仔细地思考一下现在,努力把握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而莫里与米奇谈论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人生话题需我们仔细思考……

第3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掌教坛一辈子的大学教授,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岁月中,不是在感慨命运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约的形式,讲给一位曾经教授过的学生,那里没有繁琐的公式,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变遭,但他仍然关注外界,他会为远在他国的难民的困难而忧虑,而伤心落泪,那时他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怜悯之心的老者;他从不自怨自艾,他会因为由于他的开导使他人舒展眉头而快乐,从而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他身边的所有人,当大家都阴沉着脸给他举行葬礼时,他会说:到时不要烧过头了哦。他就是这么一位乐观,豁达,超脱的老人。我认为的超脱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超然脱俗的感觉,其实呢,不然,是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谓的.挫折,困难,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从身边悄然而逝。有时老是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指间溜走,从发丝间飞过,增加了我们的年轮,亲吻了我们的脸颊,触碰了我们的额头,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有时总是回忆那美好的青葱岁月,不想让时间在脸上留下痕迹,()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时间已飞驰而过,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关爱亲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未出现,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赐……

在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花开静好的心境,追求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爱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4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为他人做一点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就足以让你的生命绽放华彩!一位临死的老人,应该是智者,他教会了我这一道理,并且还远远不止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所在,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的地位,因为你同样重要,或许你自己并不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价值,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像现在的我,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不是最优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着我的小角色,一部完整的戏也用样需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这样才能使这部戏更加的完美!

我们总是斤斤计较那些小利益,不肯让自己吃亏,如果把心胸放宽,多谦让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心情也一定会得到释然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因为这些小事所生气,破坏了一天的心情,为何不看开些,调整姿态,用微笑去面对晨光呢?!

死亡——一个人们永远忌讳的话题,我想只有在这位即将离去的老人面前,有着深厚人生阅历的老人面前,才能够得到破解,他的坦荡,他的豁达,令任何一个人惊叹!是呀,何必那么惧怕死亡二字呢,这是每个人都必经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问题,我们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如果说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如果说每一秒都是最后一秒……这样我们会怎样度过呢?!

这只是我看完整本书的感想,或许因为人生阅历的关系,有些问题还不是看得太透彻,但是我想我现在所领悟到的这一切,就足够使我受益终身!

第5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在韩国电影《奇怪的她》里面,有个老人咖啡厅,一位老奶奶总是悉心打扮,努力表现自己,要赢得一位老爷爷的欢心,而那位老爷爷,一直默默呵护、追求着另一位奶奶,他也不会在女儿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听结束美国游学的朋友讲述她的体悟,最难忘的是她说见到一位“烈焰红唇”的时髦老人,自信地从她身旁走过。在日本旅行,我常常会有“偷拍”的欲望,那种时刻通常在我遇见一位穿着浅色系衬衫或裙装、抹着口红、描着淡眉的老奶奶时发生,“偷拍”不成,我就乘坐车的时候,仔细端详她们,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老者可以如此赏心悦目。

这些关于“美丽老人”的场景与认识在我以前的见闻里是未曾出现的,在我们的文化里,“老”通常是“年老色衰”,是“累赘”,是“恐惧”,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俗语也不常听人提起。想想等到自己到了黄发之年,如果也被视为“负担”,或是自怨自艾,等着生命逝去,甚是悲凉。年轻时努力善待自己的'我,如何善待年老的我?

试着享受做婴儿的过程吧,试着告别二十二岁的浅薄,享受衰老带来的成熟吧。《相约星期二》的莫里教授用他一生的阅历,在死亡将至时,优雅地展示出一位长者的智慧。因为知死,所以懂生,因为想要看到六十五时丰盈的自己,所以才在年轻时认真过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渡边淳一在耄耋之年时疾呼:请将经历了漫长人生和岁月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为——“白金一代”!并喊出白金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赏自爱,优雅洒脱有点“坏”!他自己便是“优雅老去,爱到一百岁”的践行者,77岁时仍在恋爱。

不以年老为桎梏,不因年老生偏见,生命之火未熄灭,生活的权利就不该被丢弃。诚然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白金一代”的价值体现有其经济依托。我们的社会“恐老”也是在恐“养老”。但我还是相信,如果不想象另一种可能,怎么能让今天有所改变,哪怕只是变好一点点呢?

第6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令人受益匪浅,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

他们的课堂中,不需要课本,却更好的了解了人生。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课堂上的教授,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舞蹈爱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症,舞蹈戛然而止。不过他依旧豁然,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有任何畏惧。

他也曾说过,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你学会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不过是在一条漫漫长路上前行。沿途便有着不同味道的'丰硕果实。有时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带毒、带刺的。工作、原谅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饱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对于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从得知。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设身处地的设想。他所拥有的是恐慌?漠然?还是,颓废剩下的活着的时光?

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别人那般无措,而是选择安然上课。将他毕生的心得与见闻传授给他的学生。

虽然知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却依旧乐观坚强的活着,直到万不得已静静停止呼吸。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也许,不幸的活着会比死亡更加悲哀。

虽然在死亡面前,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有着千千万万个所谓的“来不及”。不过,在莫里的人生词典中,没有“来不及”三个字。世界不可能为了你而时光倒流,同样也如米奇所说,“也同样不能再生活一次”。

“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过去的自己是定格,改变,只能是现在。

每个周二,一节又一节不用教科书的课。不间断的进行着。不论刮风下雨。

莫里离开的时候,很平静。也只是因为去拿咖啡。那天,星期二。也作为最后一节课亦或是第一节课。

“你说,我听。”

是的,他一直在听,默默的、认真的听。

现在,换你说,我听。

以后的每一个周二。你来说,我来听。

第7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我不喜欢莫里,尽管他那样的人很难得,如果碰到的话我肯定也会为那样的人所触动、引发各样的情绪,被他的魅力所折服。还好书籍给了“离他很远”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距离。他看似完美,因为他正是非常邪恶,他的真诚为目的服务:永生。一个终生的教师,这看起来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总是试图教化他人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人必然会受自己的经历所限,也总有与主流追求的价值观相悖的时刻,“沉迷物欲”与“追求情感”并不总是主流,甚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总是主流。人们在现实里多有掩饰,一个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现出沉迷物欲的样子,说到底用语言将行为道德化分类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着总有人被否定。

这本书让人不安的也在于此:看似你无法否认的真理,又时常显示出对另一些的压迫。而作为拥有话语权的人,他的'声音必然使另一些声音被淹没,即便另一些声音并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类的情感,并且某个时刻表现出不被主流认可的卑劣的人,并不是那个人的全部,他也不应该因为那样的时刻而被予以一种俯视的同情。举个例子大概是:你觉得嫉妒不好,为了幸福我应该避免将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觉得嫉妒不好,我也觉得,但为了幸福我不会选择避免与它接触,而是为拥有这份人类的情感而感到一丝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认它更容易达到幸福还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为什么非得追求幸福”一样,如果将语言用于纯粹分类,而与道德分割开来,一切会不会变得更加容易呢?

第8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个暑假没什么事做,就打算像老师说的开始来沉淀自己。起初,拿到《相约星期二》,应该在必然之中吧,因为它在网上被评为教师必读的书籍之一。

我特意选了星期二来读这本书,早上看了五页就困得要死,于是睡觉了。直到下午,周围安静下来,我又毫无睡意就又拿起这本书来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本讲述人生的书.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毕业以后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也忘了自己在毕业典礼后曾答应莫里教授要保持联络的诺言。在毕业后的十几年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做兼职。直到有一天,在广播里听到曾经熟悉的名字,知道莫里教授的时日不多了。于是前往莫里教授家里探望,两人相约在莫里教授活着的每个星期二,两人见一次面,由莫里教授亲自授课,学生是米奇,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

他们一共度过了十四个星期二,但并不是每个星期二谈论的内容我都有感触,可能是我的经历还不够,未能贴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对死亡的态度真的很让我敬佩。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这美好年纪要怎样面对死亡。如果我离去,没有爱人,没有朋友知道我离开,没有过孩子,没有过努力,甚至可以说我还没有见识到社会就已经离去,是会有遗憾的,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的体会。而书中讲到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然后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我还在羊皮卷里读到过相似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这些智者都选择过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正是很多人都忘了的生活,人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东西,觉得如果没有了追求生活就回归于平淡,就是一种躲避,于是我们没有问问自己这是我们想追求的吗?还是人云亦云?在盲目的追求过程中渐渐地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繁华褪尽,回归真我,原来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第9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是一位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老人,在罹患ALS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生命垂危之际,给他的学生米奇讲授的一堂有关生死、家庭、感情等的人生课。相信,每个读到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而我,最深的感动是在看到书里,学生米奇向莫里老人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现在健健康康,你梦想中完美的一天,你会做些什么?

“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米奇问莫里,“就这些。”

就这些。

我在那份感动里,脑子里来回飘着的是毛不易唱的《平凡的一天》这首歌,截取一小段歌词:

每个路口花都开在阳光里

小店门前出来好听的恋曲

不用太久就能走到目的地

人来人往满是善意

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

你也想念吗

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

就这样虚度着年华

没牵挂

只有晚风轻拂着脸颊

日落之前斜阳融在小河里

逛了黄昏市场收获很满意

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在等你

见面有聊不完的话题”

人生的话题太过深广,书看过后的感触没多久可能就会被生活的惯性冲淡,但,我们可以牢记睿智的莫里教授告诉我们的临别赠言:生活中从来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都还在改变着自己。

第10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为他人做一点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就足以让你的生命绽放华彩!一位临死的老人,就应是智者,他教会了我这一道理,并且还远远不止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所在,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的地位,正因你同样重要,或许你自己并不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价值,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像此刻的我,在班级这个大群众中,不是最优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着我的小主角,一部完整的戏也用样需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主角,这样才能使这部戏更加的完美!(演好自己的主角!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觉悟了!)

我们总是斤斤计较那些小利益,不肯让自己吃亏,如果把心胸放宽,多谦让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情绪也必须会得到释然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好正因这些小事所生气,破坏了一天的情绪,为何不看开些,调整姿态,用微笑去应对晨光呢?!

死亡----一个人们永远忌讳的话题,我想只有在这位即将离去的老人面前,有着深厚人生阅历的.老人面前,才能够得到破解,他的坦荡,他的豁达,令任何一个人惊叹!是呀,何必那么惧怕死亡二字呢,这是每个人都必经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问题,我们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好处。如果说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如果说每一秒都是最后一秒。这样我们会怎样度过呢?!

这只是我看完整本书的感想,或许正因人生阅历的关联,有些问题还不是看得太透彻,但是我想我此刻所领悟到的这一切,就足够使我受益终身!(值得一生阅读的书!你也能够向你的父母推荐呀!)

第11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然后在他过世后,学生把他的笔记整理出了一本书,就是《相约星期二》。曾想过要看看这本书,不过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时间整理我的书柜时,因为爸爸的`书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买的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映入眼帘,这句话虽然精练却引起我的注意,记忆被回忆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当初没有看成这本书,那就趁寒假好好读读吧!

在书中我面对了一个很乐观,亲切,谈吐幽默的一个老人。他竟然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并且随着每个人给他写的诗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对他自己的萎缩,今天到哪里,明天到哪里?这几乎比死亡更痛苦,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萎缩,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是这位社会学老教授却享受着死亡,并经常和米奇笑谈他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期,有人帮他上厕所,有人帮他擦屁股……

在不同阶段都要享受着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年轻时浪费青春时间,老了之后才开始后悔曾经。我欣赏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羡慕健康人的身体,他只是努力地把这段时间过着充实,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过去,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能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害怕并恐慌死亡,衰老的到来。

不过:“一旦你学会怎么去死,你就学会了怎么去活。”这句话好深奥的……

第12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位身患重病(渐冻症)的社会学教授即将离世,与学生约定每周二再进行一次教学,教学内容是人生,毕业典礼即葬礼。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哪怕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躯体,仍然希望自己有所价值,他希望自己是终身教师。看完全书感动之余也有一些收获。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思索是什么呢?失去生存的能力和依靠?看到老人的回答:“和生活讲和。”觉得自己想的太肤浅,不知道是否该庆幸这份肤浅。的确和生活讲和是最困难的事,如果能完成这个最困难的事,相信也没有难以克服的事了。这是一门毕生的修炼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

我决定活下去——至少尽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样活下去,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第13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书中说的是"一个老人"向"一个年轻人"讲的"一堂人生课。拿来一读,里面的道理还真值得回味……

书中讲的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给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的星期二听他讲课。老教授的谈吐非常亲切,幽默,对自己即将死去毫无忌讳,勇敢的.面对死亡,让人们对死亡消除了恐惧,他讲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堂课讲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是葬礼。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们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们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低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惟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不经常讨论这些问题,但我认为老教授的话很朴实,很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向莫里老教授那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权利,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审视我们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

第14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本书内容不多,一口气看完了,很感动,流了些眼泪。看到时候很心痛,一直被教授感动着,看完之后稍有空虚,因为教授的世界离我太远了,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品读并为止神伤,可是天亮了,伤痛都回来了,教授在天堂里。无论如何,看了还是有很大收获……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让人悲哀,而许多人并不幸福。我们过多的追求物质需要,可他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基础,我们忽视了周围世界。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感动的一本书。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闲暇之余我阅读完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读完之后细细的回味着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余味无穷,感触颇多。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以后,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得知他的恩师的病情之后,便和老教授约定,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人,对于他来说,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啻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震撼着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整个世界。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这和老教授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因为老教授在每个星期二给他的得意门生讲授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他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作为他生活的主要课题,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亡这一过程,他要让自己的死亡有所价值,他让别人去研究他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他要让别人观察在他的身上所发生的一切。而要做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