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16 15:42:40

第1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城南旧事》,看似平凡的一本书,却讲述了一个悲惨且又意味深厚的故事。

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那双童稚的眼睛,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与单纯,却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纠纷。

文章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

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

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去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后来,英子有一次听妈妈说原来那天晚上秀贞和妞儿被压在了火车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

本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童年而写的吧。

第2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最近,我再一次翻开这本林海音所著的《城南旧事》,又再一次细读了文中的各种优美的语言。但同时,我也由品读中获得了两个感受,思考与疑惑。

这本书是林海音的著名之作,为什么会成为著作呢?我觉得,就是因为文中的各种不同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林海音对童年的回忆,所以使得我们这些读者去愿意读,书中有幽默搞笑的语句,比如:当英子与妞儿在玩小鸡时唱的那首滑稽的歌,让人们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好的。然而,让人们情绪一落千丈的段落也不再其数,又如;秀贞与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让我感到了无限的惋惜。同样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与疑惑:秀贞只是和离别多年的亲人妞儿去寻找女儿的父亲,又为什么会双双惨死呢?我认为,林海音没有直接通过直接的`段落来写出,也是不想让自己再次勾起那痛苦的回忆。因为,妞儿与秀贞都是她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她陪秀贞一起说笑,善良的英子还几度想让人们改变对秀贞的看法,英子还与妞儿在一起玩乐,妞儿是英子的好朋友。

对于英子的童年,在她自己看来,是充满疑惑与天真的。英子在搬家后认识的那个年轻人,同样是因为世间的各种原因,才迫不得已的偷东西。我想,这不就是因为世间的各种不好的因素成就的结果吗?自己身旁的亲人不断的离自己而去,再也不复返,如果变成在我身边,是永远接受不了的。这说明了一点,英子的童年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想象的那样如此美好。

当然,这本书就好似一本记录现实的笔记本,为每个年纪还轻的年轻人展现了许多不同的道理:世间上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将会离我们而去,而所有不美好的事物也终将会来到我们的身旁。童年,就是如英子的感受一样,是天真的,童年,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它更有了新的认识,去珍惜童年,珍惜时间,勇于面对残酷的现实吧!

这本书是林海音写的,写的是自己童年时的回忆录,里面写了《安惠馆》、《兰姨娘》、《东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我最喜欢的要数《安惠馆》了,里面讲了作者英子小时候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妞儿,可她却是一个孤儿,她的父母都是养父养母。后来英子和安惠馆中的“疯子”——秀贞也结成了朋友。可秀贞的孩子小桂子在很久以前就丢了,她的孩子脖子后面有青胎记,英子想帮她,但她的好朋友妞儿却因为在英子家玩的太久了被养父挨了一顿揍。在一次偶然中,英子发了烧,她神志不清,突然她脑海里闪现出妞儿就是小桂子。终于,她看到了妞儿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胎记

她终于明白了:妞儿就是小桂子。

在英子的帮助下,小桂子和秀贞母女团聚,然后一起去找小桂子的父亲去了。英子却因为发烧而晕倒在路旁。

在这一章告诉我,一位真正的母亲,不管孩子在那也要找到他,也一定要保护他。英子是个乐于帮助别人、乐观、善良的人。

第3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透过这朴实纯真的文字,我看到了小英子,一个活泼俏皮的小英子,俊秀可爱的小英子,聪明伶俐的小英子,温婉善良的小英子,坚毅自强的小英子,那个眉眼弯弯,嘴角带笑的小姑娘,就这样活脱脱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弯弯仄仄的胡同里,吱吱扭扭的辘轳慢吞吞地哼唱着,清凉的井水缓缓流进巨大的石头水槽,嘈杂的吆喝声中,走来了那个善良温婉的小英子,别人都避而不及的疯子秀贞,成了她忘年的好友,她用最纯美无邪的心来感受秀贞的喜怒哀乐,听她讲述那些美好而忧伤的颠三倒四的故事,因了她的陪伴,秀贞的生活中多了欢乐。那个梳着大辫子,倚门而望的秀贞,那个会吊嗓子,能唱小曲的妞儿,那些叽叽喳喳的小油鸡,高高晃起的秋千,清脆如铜铃的笑声,就这样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而秀贞和妞儿的悲惨结局,更是让我心酸不已,唏嘘不已,旧社会中,又有着多少这样的秀贞和妞儿,有着多少辛酸和无奈,真实的故事中,有着小英子看不懂也想不通的黑暗。

宋妈是一个厚道朴实能干的农村妇女,她在小英子的童年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可是她的命运却也是悲惨的,令人同情的。小英子不能理解为什么宋妈不抚养自己的小栓子和丫头子,却来了自己家,宋妈唯有苦笑,在旧社会,妇女的'地位就是如此低下,即使是儿子死了,女儿被卖了,她也只能把眼泪咽到肚子里,然后被黄板牙的小毛驴驮走,会是新生活的开始吗?当然不是,是开始她又一轮的苦难而已,踢踢踏踏的小毛驴渐渐远去,带走的是英子小小的心中淡淡的离愁。

因为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所以林海音的文字很容易地就引起了我情感的共鸣,我在宋妈的忧伤中忧伤,在厚嘴唇的无奈中感慨,为兰姨娘能够冲破世俗有了美好的结局而赞叹,为小英子爸爸的早逝而扼腕叹息,这就是平凡真实的生活,也只有透过这样童真的小英子,也只有这样最平凡的小英子,看到了真实的历史,那个黑暗而无奈的旧社会。

叮叮咚咚的驼铃声中,走来了那个俏皮灵动的小英子,她就那样安静地站在骆驼面前,用她童稚无邪的眼光看着那些巨大安详的动物,看它们慢慢地咀嚼,嘴角不自觉地也跟着动起来,每次读到这里,沉闷的心情总会一扫而光,我的嘴角也不由得上扬,这个聪明伶俐的小英子啊,就这样轻易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更走进了我的心,一本薄薄的《城南旧事》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安静祥和的夜,清脆的驼铃声就那样响起,可爱的小英子就那样笑意盈盈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我慢慢地读,慢慢地品,我在故事中行走,故事在我的心中浮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越的童声合唱又在耳边响起,小英子纯真的笑容又一次在我的眼前绽放……

第4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惬意的午后,一扇窗,一张台,一本《城南旧事》缓缓打开我的心门,拨动我的心弦。

当读到最后一篇文章《爸爸的花落了》,我不禁泪水涟涟。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完成了六年前爸爸的愿望,在毕业时上台代表全校同学领取毕业证书。那一天来了,可爸爸病倒了,不能陪英子去学校了。在英子临走前,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第一次做主持人的那天,南方六月的天气十分闷热,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马上就会下一场瓢泼大雨。上场前我站在台下紧张万分,努力回想着平时练习的情景,希望上台时不要出错。

不一会儿,音乐停了。我便和搭档慌张地走上演讲台。由于太紧张,上台时竞走成了顺拐。台下发出一阵不小的哄笑声。我抬眼一看,台下两千多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吓得我腿直打哆嗦,手也不听使唤地直颤抖。我的思绪非常乱。直到我的搭档说:“尊敬的老师”时,才猛然把我的思绪拉回演讲台。我赶紧想起应该接下句了,可我就像在冰窟窿蹲了一个世纪似的。“亲......爱.....的同学们。”好不容易吐完这句话。我那发颤的声音让我有些害怕:“天哪!要是坚持不下去怎么办?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声,辅导员老师的叹息声......

天气像个顽皮的小孩,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又艳阳高照。这会儿太阳正好照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像是坐在火炉里炙烤一样的难受。我斜视了一下我的搭档,他投来的是疑惑和责备的目光,台前的'辅导员老师十分失望地摇了摇头。此时,我好想跑下舞台,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面对台下两千多双眼睛我该怎么办?

我本来就是一个主持的新手,房漏偏遇阴雨天。接下来是:唱国歌班级介绍班级情况,那个同学在介绍班级情况时,开始还自信满满的,可到了后面她竟忘词了。(也可能是因为跟我一样第一次上台紧张的原因吧)可他没说完,我却要接她最后一句话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他愣在哪里看着我,我也盯着她,一时不知怎么办好。这时我的搭档悄悄地拉了我一下,我便立刻大声喊道:“全体立正!”咦?声音为什么这么小?台下辅导员老师示意我看话筒。原来是我由于太紧张,话筒竟然拿反了。

“ 不要怕,无轮做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激励英子的话在我耳边萦绕。于是,我鼓起勇气大声说道:“下面请值周老师做值周总结。 ”此时我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响亮;那么的甜美!我真的硬着头皮闯过来啦!我终于战胜了胆怯,找回了往日的自信!

当我说完最后一个演讲词,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下演讲台。第一次主持的工作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啊!这时的天真蓝;云真白;花真艳。大自然的一切仿佛都在笑。

《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在我们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退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 要有“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的勇气 。任何困难就像我们脚下的一颗小小的泥丸一样。

一本书,一片光;一本书,一段思……

第5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城南旧事》讲述了小女孩英子的童年故事,从6岁到13岁,正好是上小学前一年到小学毕业。英子的童年在北京城南度过,那是1920年代的北京。小孩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朋友,书中写了6个朋友的5段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疯子”。似乎每个父母的必备技能,就是拿十里八村的疯子来吓唬孩子。秀贞就是这样一个“疯子”。她是惠安会馆门房的女儿,爱上了借住在会馆的大学生思康。后来,思康被家人叫回惠安老家,从此再也没回来。秀贞未婚生下了思康的女儿小桂子。在那个年代,这种事绝对会不容于亲族,于是秀贞父母把孩子遗弃在了城墙根。从此以后,秀贞就“疯了”,她苦苦等待思康,想要找回脖子上有胎记的女儿。英子发现好朋友妞儿的脖子上就有这么一块胎记,而且妞的确是捡来的孩子。一个雨夜,秀贞带着妞儿一起走了,要去找思康,英子没有追上她们。后来,英子的爸妈搬了家,她失去了两个朋友。

第二个贵的主角是一个“小偷”。英子新家附近,有一个废弃的宅院,院子里长满了草。英子无意间闯入,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人。他是一个小偷,这片荒草地是他窝藏赃物的地方。他行窃,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有一天,英子无意间在这个宅院里捡到一个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将小偷捉拿归案。英子的心中,充满了失去朋友的伤感。

第三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老头的“小老婆”。年轻貌美的兰姨娘,忍受不了丈夫的打骂,离家出走,借住在英子家。虽然还不懂人事,但英子感到了父亲和兰姨娘之间的暧昧。也孩子的心像最敏感的`雷达,也许不谙世事,但她能捕捉到最微妙的情感变化。每年中高考后,都会有离婚潮出现,很多家长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离婚,其实孩子早已感知到。作家池莉为了避免女儿受到伤害,离婚后每周末都按时回家,给女儿营造家庭和睦的表象。等到女儿考上高中后,她才将埋藏了4年的秘密揭晓。女儿却告诉她,早已知道。

难以置信,但事实是,英子撮合了兰姨娘和另外一个在她家借住的男人。兰姨娘就像出走的娜拉,最终还是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从此淡出了英子的生活。

第四个故事的主角是“奶妈”。丈夫不中用,宋妈生完第二个孩子,就来到了英子家做奶妈。她远离一双儿女,4年没回过家,只为了赚钱让他们活下去。然而,她发现,儿子在放羊时早已溺水死了,女儿在襁褓中时就被丈夫送给了一个赶驴车的人。满怀伤心,宋妈回了家。

第五个故事的主角是英子的爸爸。小学毕业那天,英子作为第一名,骄傲地代表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发言,但她盼望的爸爸却没有到场。在医院,她等来了爸爸去世的噩耗。从此,英子的童年结束了。在她脑海里的,是爸爸最后说的那句话:不要怕,不管多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就闯过去了。

所有的故事,主题都是离别。秀贞和妞儿不知所踪,“小偷”被逮捕,兰姨娘、宋妈离开,爸爸去世……所谓成长,就是一场场离别,在离别中,我们渐渐长大。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走,一路丢。直到有一天,观照当下的自己,也许会被吓一大跳:这是我吗?我们该时常回童年旅行,看看曾经的自己。

《城南旧事》就像一个童年主题公园,保留了童年的纯真,让人得以时常回去,看看童年的自己。

第6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仿佛走进了二十世纪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条胡同,仿佛又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

几十年前,六岁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中,他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他从不在自己心灵的世界中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结识了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儿小桂子被家人遗弃,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帮助下,认出小伙伴妞儿就是秀珍离散六年的女儿小桂子,但在她们回家途中惨死在火车轮下,母女俩惨痛的经历在后来英子人生中成为了无法忘却而又时常浮现在脑海中的噩梦。

而后,英子乔迁到新帘子胡同,她认识到了一个以偷盗为工作的年轻人,他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窃。英子觉得她很善良,命运本不该如此。动荡岁月的背景下,这位年轻人在英子充满童稚的眼中,既伟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他被英子无意揭发,并因此行窃中被抓,从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时的英子眼中闪烁的泪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后悔的心灵。

还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妈——宋妈。英子一直对宋妈丢下自己的家庭,来照顾别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难料,在英子九岁那年,宋妈得知儿子去世,女儿被丈夫卖掉,父亲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绝。然后便随丈夫回家,留给英子的是长久的孤独,留给宋妈的是无尽的落寞。曾经的依依不舍,曾经的朝夕相伴,在离别时都悄然随风逝去,往日的悲欢离合,往日的阴晴冷暖,在失去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终埋地下。这是她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毕竟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这给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忆,父亲的音容犹在,暮然回首却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黄土,雨泪纷纷;一方石碑,红叶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法重来的童年,无法倒流的时光,无法改变的.岁月。缠绕往复的悲剧轮回解释了黑暗的社会与美好祝愿之间的强烈反差。《城南旧事》这本书以小英子的经历为背景,这就给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剧,也会使心中漾起一丝温暖。

尽管小英子的童年历尽艰辛,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遇事难遂人意,人生终难完美。一生中的缺憾会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许有天真,也有疑惑。可这毕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时光。这本书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变迁,也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看完这本书后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该如此,她对生活的思索从未停止,也曾经不谙事理,对大人世界充满疑惑。但仔细回想,英子的童年经历却并不意外,城南旧事只是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童年的沉重经历是她情感深处酝酿过的一坛陈年老酒,往事辛辣而干涩,但仔细回味,就能体会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间真情。

第7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城里一点小事,泛起点点温情,当年的城南小院,是英子心中抹不去的一点柔情,发生了许多的人和事,令她怀念,于是《城南旧事》出版了。

寒假时日,手捧一本散发淡淡纸香的书,靠在沙发上,静静的拜读这本文学经典。所谓经典的前身,亦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只不过,像退潮后仍能留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样,能留下,印在人们心中的,才是好书。才是经典!这是经得起考验的存在。

其实,从客观上来讲,城南旧事就是一本故事书,写的都是英子小时候身边的事,许多鲜活的人物,英子,秀贞,宋妈,兰姨娘……英子小时候经历过一些奇人异事,像自己的好朋友小桂子是另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的亲骨肉,自己捡到小铜佛却被误解抓进警察局,还有许多虽然平凡却值得回味的.事。书中没有章节标题,好像在叙述往事一般,更添一分真实感。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会身临其境,隐约自己就是英子,经历这一切的是自己,又或是从俯视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的发生,有时,看到一处,忍不住伤心落泪,甚至想修改其情节,落笔处却又虚无缥缈,不知从何写起,令人产生一种无力感。这,毕竟不属于我……

读了这本书前后,会让人察觉到一种明显的蜕变,像经历了风雨,变得成熟了一般,也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平静,更祥和。读这样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场人生一样,体验一个时代的世态,进化另一种人格。

英子的童年与我们太遥远,我们身处的幸福与她所历的悲苦无可比之处。我们的童年中,青梅竹马,举家三代至亲都环绕在身边,就像一个小皇帝,而英子的童年中,亲人们却都因为各种事情最终远离她而去,她幼小的心灵不断受到冲击,他的心灵也在这种刺激下越发成熟。相比而言,我们就是象牙塔中的幼童,不谙世事,年岁大了,心智却不成熟,仅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有所不足之处。这让人觉得悲哀,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令人今后的处世态度发生极大的转变。

英子,就是一面镜子,坐在镜子对面的,就是林海音本人,如果不是本人的切身体悟,又怎能描述的如此极致,如此通透,说到底,她本人就是通过英子的眼睛来“看”曾经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城南旧事”,听着让人感到苍凉,却也是她心中那一抹悲凉与温柔同存的地方。

当合上最后一页的刹那,我有种眩晕的感觉,就像从遥远的过去回到现代一样,英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的生活仍要继续,或许,从书中我们无法学习到知识,但获得的却是心灵的进化,这是纯粹的知识积累所无法拟补的。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没错,小说的主角就是她,或是说,童年的她。为什么最后提及,因为这样在了解后重新审视一个人才会有最深的体悟。出生于日本的她幼年举家迁至北京,她的成长岁月于大半的20世纪50年代的作者相同,都经历了文化变革,富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的作品也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拜读。所以,每个经历过幸福童年的温室花朵都应该关注她和她的作品,为成长“沉淀”。

“城南旧事”就像迷蒙江南烟雨,不清新,不真实,却仍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无可磨灭的神秘烙印。

第8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一天英子的爸爸、妈妈带英子去看骆驼队,打头的骆驼,总会有一个铃铛,英子问爸爸:“为什么打头的骆驼都会有一个铃铛呢?”爸爸说:“要是骆驼们碰见远处的狼,铃铛在响,狼就知道是有人在保护着骆驼呢。”英子说:“不对,爸爸,是因为打头的骆驼太寂寞了,所以才用铃铛的'。”

一天,她们家的奶妈--宋妈要去买菜,英子跟着一起去了。走到惠安馆,她们看见了一个疯子。这个疯子是个女的,她总是站在门口整理她的麻花辫,她的名字叫秀贞。秀贞是因为她的孩子小桂子丢了,才疯的。英子看呆了,疯子招手叫她过去,她就顺着疯子的手势,慢慢地过去。这时宋妈说:“孩子,快走啊!”

说着,就拉起了英子的手。走到一口井边,她看见一个叫妞儿的小朋友,她刚打完水,一些坏孩子说:“唱个歌,才让你走。”妞儿哭了,英子忍不住大叫:“你们为什么要欺负她?”从此以后,妞儿和英子成了好朋友。一天,妞儿告诉她:“我的爸妈都不是亲的,他们老是打我。”

妞儿一笑,总是有一个泪坑,英子看见秀贞脸上也有一个泪坑,她怀疑妞儿是不是秀贞的孩子。有一次,妞儿走到横胡同,后面跟着高高的男人,那是妞儿的爸爸啦,英子看见妞儿来,她很高兴,可是妞儿并不高兴。她还拿手把英子推走。第二天,妞儿到她家,撩起裤腿,给英子看她爸爸给她打的伤,妞儿的肩膀也被她爸爸打肿了。

一天,英子偷偷溜出门,到惠安馆去找秀贞,秀贞拿了一件还没缝完的衣服,在英子的身上左比右比,还托英子帮她找齐化门的小桂子。英子最后帮她找到了妞儿,原来妞儿就是小桂子。

英子生病住院了,刚可以下床,她爸爸就把她接回新家了。英子就上学了。有天,她爸爸睡着了,刘平他们在墙上踢球,踢的乒乒乓乓响,英子的妈妈说:“英子,下去让他们到空房子那边踢,告诉他们你爸爸在睡觉。”刘平他们把球踢到了草丛里,他们请英子去捡球,英子没说话,只是拨开草,往草丛里走去。

英子左翻右翻都翻不到,她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堆东西,后来她知道这些东西是一个小偷的。这个小偷跟她是好朋友,有一天,刚下完雨,她到草丛里去看那里的东西还在不在,她看到那个人还在那里,可始那个人低着头,仿佛没有看见英子一样,英子走过来,他才看见。那个人说:“我不能在这儿长呆了,你快回家吧。”后来,那个人被抓住了。英子很伤心,她抱在妈妈怀里,想哭一通。

英子是六年级的同学了,今天她该毕业了。是她代表大家去领毕业证书,英子想请爸爸去参加。可是,叔叔被日本人害死了,爸爸急得吐了血,住在医院不能下床。领了毕业证书,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她看见夹竹桃都谢了,几个妹妹在玩土,她就说:“是谁把爸爸的花都给摘下来了?我要告诉爸爸。”

这时,老高过来说:“英子,你快去医院吧,去安慰安慰你妈妈。你爸爸他……”说到这儿,他再也说不下去了。英子从来没有这么镇定过,她说:“好,我去医院。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第9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薄薄的一本书,之前读了一遍,假期又花了两个多小时读了一遍。五个小故事串联成一个中篇小说,故事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描述了英子眼中见到,耳中听到,心中感悟到的那个悲欢离合的社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在《城南旧事》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一年级时,一次是毕业时,意味着从童年的开始到童年的结束。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英子历经了很多人,文中写到了“疯子”、“小偷”、德先叔、兰阿姨、宋妈等,每一个人都使英子成长。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日莫徘徊”,这句歌词意味着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作品中英子身边的人一个个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走了,她终于告别了童年。父亲的离世也是英子人生路途上的一个节点,让她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去承担生活中的`责任。小院里夹竹桃的散落暗示着爸爸的逝世,然而英子却在刹那间成长起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她已不再是孩子。这与爸爸对他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慈爱却又严格。“闯练”一词,一直回响在我耳旁,的确,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总会闯过去的。我也能明白爸爸对我的严格和无情了,这只是希望我能尽早地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本书在介绍英子的童年时光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贫困生活,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秀贞和兰姨同为女性,但秀贞在世俗的礼教下,孩子没了,自己也疯了。兰姨却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敢于跳出火坑,并且最终和德先叔走在了起,焕然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女子,一个知识女性。这就是作品中守旧和革新的不同命运吧,读书总是好的,兰姨走之前不也教育英子要好好读书,还有宋妈也是这么说的。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全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英子结成了朋友,又一个个悄然离开。作者在写分别时一反常态,没有更多地写分别时的痛苦,而是从侧面的问答体现了英子的成长,对离别的认识以及对离别的态度。这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离别,看似很快就忘了,其实总会有伤感,一个个回忆的故事不就是抒发了英子那淡淡的哀伤吗?我又想到那么句话:离别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是离别后的回忆。然而长大后的英子也会是坚强的,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次次的分别不是造就了英子最后的坚强吗?人生本就聚散无常,留住相聚时的美好片段就够了。

《城南旧事》读完了,匆匆两遍,我也要与它离别了,故事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也会刻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匆匆的相逢,又充满了匆匆的别离,但珍惜拥有时的欢愉也就足够了。用着善良去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

第10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我不曾去过北京,更没有见过故宫和长城。即使早已看过各种图片,却总有一些微微的遗憾。但我在一本绿白皮的书里,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看《城南旧事》,是在母亲的威逼下读完的。唯一记得的只有里面的驴打滚儿和挂落枣,是很好吃的。每一次看到这儿?家流一次口水,仿佛已经吃到了似的。至于其他?故事早已忘了,甚至都读不懂,只囫囵吞枣的过了一遍。

第二次看《城南旧事》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吧,这是的我依旧流连与驴打滚儿中,但也能稍稍读懂疯子秀贞和妞儿的事,可却仍不明白为什么她们就死了,至于兰姨娘,那就跟读天书一样,拆开的字我都认识,但一合起来就云里雾里了。

第三次看当属这次了。这一次我终于明白了她笔下的北京城南。

惠安馆里有个疯子叫秀贞,为什么她疯了?因为她的孩子小桂子被抱走了。“我”在井窝子认识的妞儿,总是挨爸爸的打。

当我读到“秀贞的脸上有两个浅浅的泪窝儿,好像也有个人,像极了她。”这类似的话语时,我总会想起妞儿,那个文中也有着泪窝儿的女孩。

再翻过几十页,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验证。妞儿,果然就是小桂子,她是秀贞的女儿!

可是朦胧间,妈妈和宋妈的话让我感到一阵寒意:妞儿,不,小桂子和秀贞死了,她们怎么就死了呢?

再后来,我们搬家了,搬到了新帘子胡同。我发现了兰姨娘和爸爸、妈妈的复杂关系,也朦胧间懂得了什么。于是,我总是跟在兰姨娘身后,撺掇他和德先叔……

还有,还有爸爸的`夹竹桃所引出的一系列事。

一本好书,情感是事例根基,而表达方式就是上面的花瓣。《城南旧事》总能吊起我的胃口,牵引着我的情感。让我因它哭或笑,也许这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每当我下笔写时,我总能想起《城南旧事》,事例是干枯的,但语言的表达让它生动感情为它增色。18世纪19世纪的城南在那时并不奇怪,匆忙的人们不会注意街边的驴打滚儿,但当那浓郁的京城风味儿,放到现在却总能让人驻足。

如果你现在空闲着,就拿起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看法去记下这一件件事,这一件件关于自己的事。

若要说起“旧”这个字,什么东西旧的反而更值得怀念呢?想来想去,却在一本散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它。

包着黑糖的黄米面做成的驴打滚儿,还有一捧烤的倍儿干的挂落枣,都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京城味儿。我来到了这里——20年代末时的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

走过惠安馆,我看到了英子和那个疯女人秀贞。秀贞的脸尖尖小小的,明明亮亮的,很讨人喜欢,可为什么那张脸上总是布满忧郁?是因为小桂子吧,刚生下来就不见了踪影,真叫人怜惜。

来到西房,油亮的小鸡正在啄着米粒。妞儿?我喊了一声,没人应我,想必是在井窝儿吧……

提着兰姨娘做的西瓜灯,漫步在这京城的街道里,这就是——

第11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童年就像一颗糖,放入嘴中慢慢咀嚼,你会发现原来童年那么甜,那么直入人心。即使吃完了,那甜甜的味道会在你嘴之间回荡,久久难忘。

——题记

在上个世纪的老北京,不时响起小贩叫卖声的胡同、种着夹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着热气的暖炉、佛照楼的八珍梅、……书中的小主人英子被这些充满温情的事物包围着,又被慈祥而严厉的爸爸、操持着家务的妈妈、善良的宋妈等人宠爱着,再加上几乎每年都会新加一个的弟弟或妹妹……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仿佛一场韵味十足的大戏。

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通过主人公英子的双眼,观看大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将北京城南的风光融入字里行间。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它,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色时光。童年趣事是童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六岁时的冬天。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她的一个朋友家做客,那个朋友很热情地带我去公园玩,还帮我买了一支雪白雪白的棉花糖,一看到好吃的我就眼睛一亮,一口气吃完了,可是贪吃的我还想再吃一支,但妈妈是不会允许我吃太多甜食的`,我也只好忍住了。可我才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呢!走着走着,突然一个“妙计”浮上心头……

回到家时,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摸摸地走到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把棉被搬出来,打开拉链使劲抓出了一大团棉花,按照那只棉花糖的形状,把棉花揉成了一个大圆圈。

我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想了半天终于眼前一亮,还差——糖!于是,我又屁颠屁颠地走到厨房,取了一大把白糖,洒在棉花上面,然后又到客厅取了一根又细又长的牙签插在下面,边插边想:原来做棉花糖这么简单啊,看我做的棉花糖比刚才那支好看多了,以后就不愁没棉花吃了。“棉花糖”已经大功告成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手中的“棉花糖”吃起来,可觉得根本就没有上次吃的甜滋滋的味道,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嚼,使劲一咽,喉咙里好像有一张网被卡住了,心里真像是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一呕、一呛,终于把棉花糖全吐了出来,这东西糊糊的,怎么这么难吃?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正巧被妈妈撞见了,她一边给我讲棉花糖的制作过程,一边哭笑不得地收拾残局。

从此以后,这件事情成了大家的笑柄,给大家带来许多欢乐。童年的短暂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但孩子们的童贞无暇犹如夜间明月总能在照耀在每个人的心田……童年真美好!

童年的笑声是最淳朴的!童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童真无趣,童年无忌,让我们和英子一起,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吧!

第12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很喜欢这本回忆性小说,英子的聪明伶俐,她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在她的世界里,骆驼带铃铛是为了长途跋涉的时候能有一点点声音的陪伴,给拉骆驼的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宋妈口中惠安馆的疯子是一个可爱的大姑娘,偷东西的年轻人的是个善良的人。

英子对什么都好奇,对秀贞,对思康。在大人的眼中,思康是一个不值得爱恋的人,而秀贞却一直在执着的等着他,柜子里还留着六年前思康穿过的大棉袄。在小英子的世界里,只要肯去努力,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后来她也确实让秀贞母女团聚了。英子对于人性天真单纯的认识和书中的大人们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侧面反映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世间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们面对世态变化的无奈。

因为小桂子脖子后头正中间的'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在英子的帮助之下,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了,但是却在去找寻思康的路上,惨死在了火车轮下。这件事也让英子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兰姨娘,在文中是一位风流婉转光彩照人的人物。兰姨娘不仅长得美,心思也特别的细,对人好。可是在兰姨娘三岁时,她的生母亲为了她生病的哥哥在她三岁的时候就把她卖了,而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过着人前欢笑人后落泪的日子。被人赎身后,她敢闯敢拼,敢于与命运抗争,总是把握一切机会去解救自己,最终与德先走到了一起。

而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最后一章,表达出了最深切的情感。小学毕业典礼当天,英子衣襟上别着一朵夹竹桃,夹竹桃是英子爸爸种的,可是爸爸病倒了住在医院里不能来,妈妈就用一朵夹竹桃代表爸爸来陪伴着我。六年前,爸爸参加了学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要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能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而今,英子要完成六年前爸爸的希望了,爸爸却不能到达现场。在毕业典礼开始时,英子满脑子都在回忆爸爸和自己说过的话,教自己做过的事情。大量的环境描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比如爸爸给我送来花夹袄?把爸爸对女儿的爱凸显得淋漓尽致。

毕业典礼结束,英子走进了家门,家里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玩着沙土,而英子却意识到了旁边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去医院看爸爸最后一眼的时候,英子经过院子,对着垂落的夹竹桃,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感慨。

虽不再是小孩了,而她心灵的童年永存了下来。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自由自在,真而无邪。

我佩服小英子的勇敢,无论是对惠安馆里的疯子,妞儿还是和小偷叔叔约定一起去看海。但文章最后说到,他是个小偷,为了生存,为了赡养老人,供养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现实和理想终究有不可逾越的距离,这一段引人深思。

第13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城南旧事》。在日本大阪出生的林海音五岁时来到了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惠安管》了。可爱的英子在惠安管前结识了“疯女人”秀贞,还有满身是伤的妞儿,英子和她们一齐度过了有苦有乐的生活。到最终一次谈话里,明白了小桂花竟是妞儿!她们去了天津,英子亲身经历了离别的痛苦。在英子的童年世界里,有悲痛哭泣、有单纯欢乐......英子的童年虽然有些悲伤,但她的童年是自由的。

从前的老北京是那么宁静、祥和、完美。远离了喧闹,靠近了心中最美的天堂,留下了最深的感受。而在几十年后的今日,一个科技速度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跟上节奏,一步也不能慢。从前的孩子“漫步行走”,此刻的孩子“光速奔跑”。从前的孩子被自由包围,此刻的孩子被作业淹没。从前的孩子,过着一个十分纯洁的童年,此刻的孩子什么都懂。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在考试、补习班……也许,慢慢的,童年就会被一个名词所代替——学习。即使是这样,我觉得我的童年也是欢乐的。以前的孩子过得天真烂漫,可他们没有我们此刻那么幸福,他们也没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

《城南旧事》一书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没有刻意的去修饰。这本书像是给了我一杯清茶,淡而香,越喝越有滋味,十分醉人。似冰心一般婉柔的手法、童心。城南的旧事渐渐浮现眼前。

英子说,长大后要写一本书,把天、海分清楚;好人、坏人分清楚;疯子,贼子分清楚。她终究是写了书,可书里的疯子、贼子却是如此两样、善良,令人喜欢。不明白英子分清楚了没,我倒是迷迷糊糊、辨认不清了。现实的社会永远比书中的难,于是,有了这本书,这些故事,这些童趣、这些旧事。

旧社会的悲哀时时在文中出现,“看杀头”,所有人都拿玩笑般看待,或者怨恨“他”,只是谁又像“小英子”一样,去了解了“他”?关心了一个被人憎恨的`“贼子”。

一个作家的文章,绝不是让人逼迫出来的。“小英子”反抗“妈妈”让她写的文章类型,她拒绝了人心的恶处,只记得一个“约会”:“我们看海去!”一个永不能实现的愿望埋藏在心底,“英子”去台湾,终究能见到海,可是另一个与她“约会”的人,却不能履行这个誓言了。“哥哥的弟弟”在旧社会中,必然是一样忧伤的结尾。

不长大真好,不明白多年后的“英子”,回想这些事,会不会有深深地自责。读者所明白的,仅有:“我们,看海去!”

终是离去,喜爱的与不喜爱的,每个人都会离开,目送或者听闻,留下淡淡的忧伤与不足、轻轻地自责。不复返的童年如梦境般,全部消失在雪中,驴儿的铃声中,“飞入芦花皆不见”。忧伤伴童年,风味独特,却是回悟感伤。旧事。

终是流水过,繁花依旧,旧事回忆梦中留。

第14篇: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要说起《城南旧事》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淡。记录着小时候发生的点滴,碎碎杂杂便也成了一本书。可是细品来看却实为一部好的著作,林海音用清新而隽永的文字记录了小时候的成长故事,那些带着熟悉气息的场景铺面而来,仿佛如同重回童年时的模样一般。平淡,却真切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沉晦涩的词语,淡淡的句子,拼组成了一部牵动我心的书。来到城南的第一站,我去了惠安馆。

树枝呜响的声音犹如浪花一簇簇飘来,带着微微刺骨的寒风和冬日阳光的轻盈来了。那棵树下,英子站在那儿,她静静的看着那个倚着门的大姑娘,那个女孩笑着,两个酒窝衬着明亮的眸珠很是亮眼,那是英子第一次见到秀贞,她的第一个朋友。或许,还可以叫她疯子。秀贞是个疯女孩,胡同里的大人们都不允许自家孩子跟她一起玩耍。英子的父母也不例外,甚至于保姆宋妈也是。而胡同里的大人们却八卦依旧,他们一面严词厉色的教导着孩子们不要与秀贞玩耍,一边却又背地里议论着秀贞。那时的胡同中就是这样,让人寒心。就在那日的下午,依旧是相同的大树,相同的门,秀贞痴痴笑着,依旧那么明亮。她的'嘴中念着:“小桂子,小桂子。”这一次没有宋妈牵走小英子,小英子迎上前去,伸出手握住了秀贞的手。她觉得其实疯子跟正常人一样,一样的体温,还能笑得比正常人更温暖。这就是这个七岁孩子眼中的人间,没有麻木和世故,没有冷漠和鄙夷,只有心。她的眼中滤去了浮世的悲欢,还原成生命的本质的形状,那个人人称之的疯女人,在孩子的眼中不带有任何的烙印,她的眼中只有生命的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世间的。

这就是英子,也就是整个故事的开始,带着她的瞳眸静静地看着人间。

我们苦苦纠结的有关人本的思考,其实早有答案,因为人人生来就有一副纯净的眼眸,只是我们听任它一天天蒙尘而锈蚀了。悲哀么?有点,亦不尽然。敏感如孩子,我们又何以沉浮在这世上?麻木与世故是成长的代价,少有人能逃离这样的宿命,何况大多数是欣欣然的。而英子这个纯真善良的形象在一步一步长大的过程中,却依旧保持着清澈的心,即使再多的大雾笼罩双眼。这才是让人真正羡慕的地方。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惊异:作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己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寿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出过耀眼的光芒。

童年的回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只能听任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别离,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切,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

慵懒地坐在地板上,舒张开手脚,偶尔啜一口香茗,细细地品。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看《城南旧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亲的怀抱了。你想要的,她会给你。

看《城南旧事》,一场浮世清欢的饕餮盛宴。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