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自控力》有感
我得承认,我的自控力不强,很多事情做起来总是拖到无法再拖,直到最后期限才迅速完成。我很明白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想要改变自己,比如看一些励志类的书,将自己要做的事写一张纸条放在显眼处,或是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制定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措施总是在开始的时候实施的相当顺利,但也就三分钟的热度,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的身上依然存在着拖拖拉拉的毛病。这到底是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是性格上有缺陷?想来,亏自己还常常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竖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可一大把年纪了,还在跟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这让我有点沮丧,很有些挫败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这好像成了我的.一场持久战。思来想去,若想打赢这场仗,就得弄清楚,缺乏自控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样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我来说,寻找答案与方法的途径还得是书。
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有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学习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开设这门课程的凯利麦格尼格尔便是《自控力》一书的作者。《自控力》一书首先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过实际的案例解释了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控力,作者综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不同类型的自控力缺乏症进行具体地分析,每段章节终了,都会有一个意志力实验,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将此付之于实践,对于提高意志力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意志力做完这些实验。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为什么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率性而活不是更好?更自由?好吧,这句话其实是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是我每每败给自己的惰性的借口。正如这本书所说,我混淆了自由与放纵的概念,我把欲望当成了渴望。当欲望盖过内心的渴望时,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欲望便会用一个你能接受的理由伪装自己,就像放弃减肥时常用的借口“自由,不亏待自己”那样。这本书在帮助人们提高意志力的同时,还教人们认清自己的需求,教人们戳破自己的谎言,我觉得,这正是这本最具价值的地方,它不鼓吹自控力能让你怎样地成为人上之人,它只让你明白,什么才是你最想要的,怎样才能越过障碍,过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2篇:读《自控力》有感
《自控力》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和我们曾经经历过有关自控力的事,同时又对我们为什么会失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作者在书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意志力实际上包括“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它们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意志力不但区分了人和动物,也区分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有些人的意志力更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人,相对就能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
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解决产品中的各种问题,以使我们广电的产品为更多客户所接受和认同。不论是老年群体还是年轻群体,他们对于服务品质的需求大同小异,他们都希望购买到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产品。当产品出现问题时,我们能够迅速帮助他们解决,让他们深切感受到“顾客是上帝”的安心感。
当然,面对用户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时,我们也会觉得委屈。但是,自控力使我们冷静下来,因为“我要做”的并不是与客户争论,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争论只会让问题更糟糕。“我不要”让情绪干扰自己,负面情绪只会起负面作用。“我想要”明确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为客户服务,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而不是被不重要的争论遮住我们工作的目的。这样一想,便能迅速控制情绪,专注于问题的`解决。
自控力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可能会觉得诱惑和麻烦来自外部世界,其实是我们的思想、情绪和冲动带来了问题。自控力和压力一样都是生理指标,当我们需要自控的时候,大脑和身体的内部都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帮助我们抵抗诱惑、克服自我毁灭和冲动。这些变化就是“三思而后行”反应,这个反应使得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时本能会促使我们做出一些错误决定,但是“三思而后行”反应可以让我们慢下来,大脑和身体做出反应,帮助我们放慢速度、抑制冲动。
自知之明是自控力的基础。当我们需要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时,就需要很好的自控力,而自控力就像是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就好像当运动员的身体第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其实他们还远远没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只要有足够的动力,他们就能挺过去,向前迈出一步。同样,自控力也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增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强化自控力和“我想要”的力量,努力为客户尽心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3篇:读《自控力》有感
你相信身体里有两个自我吗?
幼年时期的我们,会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产生抢这种行为。在那个年龄,没有太多的思想控制我们的行为,喜欢就想要得到,讨厌就远离。我们称之为天性,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无所谓好坏,正如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天性使然的年龄里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内心的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天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判断,控制和选择,再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脑的思想会告诉自己,要不要得到它,怎么得到它。这时候便会出现两个自我,“要”还是“不要”的博弈。其实不仅仅是遇到喜欢的东西,在任何出现选择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两个自我的博弈,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今天要不要出门,要不要带伞等等。
万幸的是,从小到大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从来不会因为早起而责备自己,却会因为多吃肉而良心不安。我们能出现这种想法得益于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是个极其发达的器官,它可以控制我们的思想,思想会引导我们的行为,从而做出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但我们不是一个机器,大脑也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程序,它是植根于天性,在后天的经验上慢慢发展的,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喜怒哀乐,我们也会对未知的情况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是正常的。我们之所以会在选择上失败,是因为在自我博弈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经验,被天性占据了思想。大多数的失败就因为如此。
但天性不一定是错误的,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上,天性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在远古时代,我们为了使交流更方便,产生了语言,为了使经验得到传承,发明了文字,在没有经验可寻的远古时代,这都是天性发挥了作用。天性使我们进步的阶梯,而经验是我们不会走向毁灭的保障。
中国是一向推崇儒家思想的,我个人也是推崇儒家思想的精华,比如“六德”、“六行”。这使得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忍耐力、毅力和判断力,在没有经验的选择上,会控制自己不会走向天性的毁灭。在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里,很多人抵制儒家思想,这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
在有经验可循的选择上选择经验,在没有经验可循的选择上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追寻天性,这是在自我博弈过程中不败的方法。
第4篇:读《自控力》有感
上周刚读过一本书,《自控力》,这本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我去书店的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它。
“自控力”这种东西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但是把自控力的概念搬到现实中去讲一讲,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完全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呢?
我想,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也就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做法,和可以控制自己的能力了吧。可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自控力都不一样,所以自控力不仅区分了人和动物,也区分了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自控力,可以决定他的工作(学习)效率,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得分成绩,甚至可以决定他将来的人生。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工具,也许别人花一个小时就能干完的事,到你那里却需要一整天。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也许在他眼中,要先把这一件事做好,做快,让自己聚精会神地做完这一件事,他就可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而你心里,却总是不着急,认为还没到最后,没必要那么赶。这就是最常见的两种人的不同思维。相比之下,前一个人给大家的感觉就会很轻松,有很多空余时间,也从来没有耽误过自己的工作。而后一个人会让大家认为,是工作太多,或是有其他各种事情耽误了时间。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自控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现在这个电子产品“满天飞”的时代,几乎是人手一个电子产品。公交上,地铁上,马路上,凡是你能看到的,甚至是正在走路的大部分人们,不论是青年或是学生,都拿着手机。他们有的是在工作,有的是在学习,然而这样的人只占了不到一半。剩下的大部分人,要么是在打游戏,要么是在翻看手机的社交软件。也许那些人还会和别人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或者只是忍不住想看一看,可那些只是借口。你明明有能力管住自己,把时间用在学习或工作上,但是你却没有这么做。试想一下,在这同一个时间段,你在用手机玩,别人是在用手机学习,甚至还有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整日对着电脑工作的公司员工,自己又怎么好意思说是时间不够用?相比之下,你又比别人浪费了多少时间?
想想那些有名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自控力差的。他们经常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只是因为他们控制住了自己做其它事的欲望,合理地安排好了自己的时间,使自己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了最高的工作效率,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晚上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别人在拿书复习,整理资料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认为工作时间已经结束了,应该休息了,于是就习惯性的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翻看起来。注意我说的,是“习惯”。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着同样的事,这就变成了你的习惯。也就是说,你每天都会在睡觉之前把手机拿出来看,甚至越看越上瘾,一个本来可以拥有充足睡眠的晚上成为了“不眠之夜”,导致你第二天所做的事的效率下降,日复一日,你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一天比不如一天,却还天真的认为是“工作的问题”。说实话,之前的我就是这类人。只不过后来仔细想想,说不定你可以控制住自己伸向手机的“小魔爪”,改掉这个“坏习惯”,比别人多出一点时间呢。哪怕是早点睡觉也好啊,最起码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而不是一味地浪费时间。
之前也听到不少同学说自己时间不够用,听的时候还是挺赞同的,特别是上了初中以来,总觉得要复习的东西太多,背不过来。又想起来班主任说过的:“我接触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在高中,包括追过的剧和听过的歌。”当时还很吃惊,高中明明是一个所有人都认为很紧张的时期,因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相当于人生的转折点,老师怎么还能有时间干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呢?直到现在才明白,自控力和规划时间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也喜欢玩手机,以前是纯属一点自控力也没有的那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的手机都被家长送去了天堂。不过小学的几个同学彻底改变了我对手机的看法。
我身边的那几名同学,就是像学渣一般的学神。每次出去玩几乎是随叫随到,微信QQ上找他们都是秒回,有事还会因为不写作业被老师批评。看似我和他们走的很近,吃饭一起,写作业一起,玩也在一起,可是人家一考试就考全班前几名,而我自己……说多了都是泪啊。而他们又是怎么控制自己的时间的呢?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利用了在家的时间。因为他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甚至比我还疯狂,比我还能玩。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写了同样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家里的时间如果利用好了,也会有很大转变。可能是这群朋友带给我了力量吧,那段时间开始,我才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决定要努力成为向他们一样的人。开始控制自己每天的电子产品使用量,以及增加自己阅读的时间。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在努力改正,最起码在“自控”这方面已经好了很多。
这正好是我需要的《自控力》,也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事实上都离不开自控。这是一个和肌肉一样有极限的东西,却又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控制住你的欲望,让你冷静下来,思考出更棒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本书,可以当作你的引导,教会你如何锻炼自己,成为一个自控的人,就像我的那群学神朋友一样,在它的引导下,你会渐渐地成为,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刻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5篇:读《自控力》有感
我自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自控力还不错的人,但在极少数情况也会有失控的状况,所以看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好像有一种——嗯,就它了的感觉。我之前对于心理学的书看的也是比较少的,这一本可以说是在我看来没有我想象中心理学那么的乏味,书中通俗易懂的解释结合案例让我能很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能够自身去实际体验,让人理解的越发透彻,不得不说作者是煞费苦心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如何改变坏习惯,克服拖延,管理压力,抵挡诱惑等等,提高自控力,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拖延症,我觉得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至少我是有的,我们经常会趋于安逸和诱惑,把让自己难受痛苦或麻烦的东西尽量往后拖,结果往往就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轻松的浪费了大量时间,然后边自责边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做完,等到下一次又陷入重复循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书中的‘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欲望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它将我们引向哪个方向,以及我们是否明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听从欲望的声音,试着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会对我们原先的目标产生反面效果,所以我们应学会把‘我不要’改成‘我想要,告诉自己现在我在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比起强制自己不该做什么,告诉自己长期目标更能使自己清醒,堵不如疏,人真是一个奇怪的生物,越是抑制自己的欲望,最后越是想要,所以一个明确的、现实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候当我们面临压力过大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放纵自己,或者是失控的情况,在书中讲到了‘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当一个人承受巨大压力而情绪低落时会更容受到外界诱惑。这主要是因为人脑的自我调节功能在作怪,当大脑觉得你承受的压力超过负荷时会指引你缓解压力和情绪低落,这时各种诱惑就会放大,大多数人这种时候就会屈从本能的支配,从而失去理性放纵自己,所以这只是大脑的一种调节机制,而不是真的诱惑有多大,所以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自身压力的`缓解从而不让自己意志力被压力击垮,如运动或者听音乐来发泄、消解压力,并且不要期望所有的事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精力顾全所有,应以大局为重,逃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也是善待自己一种表现。
人的意志是有限的,但人的意志也是可以锻炼的。要锻炼自控力,面临最大的就是遇到的诱惑、阻碍太多,我们的一生中无数次的决定,无数次的面对诱惑,自控力和诱惑的斗争中总是有胜有负,而取胜的关键就是让自己意志力变得强大。我看到有说每天十分钟的冥想可以提升自控力,但我往往是睡前尝试的,然后在不知道是否冥想完成就进入梦想,可能是选择的时间段不对,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我每天睡觉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相对于以前越玩手机越兴奋的状态这应该是从侧面帮助自己自控了吧。而且足够的睡眠也让我生活更加的规律,自控带来的好处会慢慢影响自身,而这也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直坚持下去。
第6篇:读《自控力》有感
人的一生犹如一张储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驱使人们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构成了灵魂深处的永恒的矛盾冲突。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须要经历挫折、失败、疼痛,必须要承受孤独、委屈、隐忍,这就要很强的自制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失去自控力的人,将在欲望的沼泽中永远无法自拔。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本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本书是邢一麟写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心理学课程》。
《自控力》这本书主要写了十一个内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沦为欲望动物。4、大脑的弥天大谎。5、习惯成自然。6、气场的秘密。7、天堂与地狱的抉择。8、熬出来的胜利。9、累到无力抵抗。10、谁偷走了你的时间。11、自控力的传染。
《自控力》一书首先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过实际的案例解释了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控力,作者综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不同类型的自控力缺乏症进行具体地分析,每段章节终了,都会有一个意志力实验,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将此付之于实践,对于提高意志力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意志力做完这些实验。
“不”,是孩子们最容易学会的字。但又是成年人最难说出口的字。“不”代表生命的尊严和永远的幸福。传统哲学与现代智慧,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面对诱惑,敢说“不”。无论是谁,只要下定决心,决心就会为他的自制行为给他提供力量与后援。能够支配自我,控制情绪、欲望和恐惧心理的人会比国王更伟大、更幸福。否则,不可能会取得有价值的进步。
第7篇:读《自控力》有感
有自控力的人左右生活,没有自控力的人被生活左右。
今天我从姐姐的书柜里找出了一本书,叫《自控力》。富兰克林说过:“我从未见过一个自制、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的不好,拥有良好品格,优良习惯,坚强意志力的人是不会被命运击败的。”
这本书主要就是举列讲一些篇章里的内容,比如说“情绪失控,意味着一切失控。”讲的是一个人到海上油田钻井队求职,然后领班让他把一个盒子交给在几十米高的钻井架顶层的主管,主管签了名后,让他给领班,领班签了名,又让他给主管。第三次他把盒子交给主管的时候,主管让他把盒子打开泡咖啡,那人终于控制不住愤怒,把盒子摔在地上,说:“我不干啦!”这时主管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步你没有喝到自己泡的咖啡,现在你可以走啦。”一位哲人说:“气便是别人吐出来的那种东西,你若接到口里吞下,便会反胃,你若视而不见,他便会消散。”生气时,如果不小心控制怒火,不仅伤害身心,还可能导致其他后果。
这本书就是这样,它先以故事的形式来反映他要说的道理,然后再告诉我们要控制自己,不要被情绪、欲望和压力左右,要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8篇:读《自控力》有感
《自控力》书中提到一个科学实验,对我影响最大!
实验是这样的:
话说有两位年轻科学家,在做一个小白鼠实验。他们将电极插入到小白鼠的大脑中,因为他们技术不过关,插错位置了,原本小白鼠应该非常害怕电击的,变得非常喜欢电击。他们将之称之为“快感中心”——意思如果使用电击大脑的这个位置,就会非常快乐。
后来,又有科学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他们设计一个杠杆,使得小白鼠通过学习之后,能自己控制这个电击,小白鼠很快就学到这个技能。科学家惊人地发现,小白鼠每隔5秒就要进行一次电击。
再后来,小白鼠饿死了——科学家将食物放在另一头,以测试是否小白鼠会在饥饿的情况下,跑到另一侧去吃东西而停止电击,结果是小白鼠不愿意放过每一次电击的机会。
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就像这只小白鼠,一遍遍刷新博客,一次次游戏结束又点下“开始”——特别是在周末的时候。在上午的时候,告诉自己玩到中午就结束;在中午的时候,错过了吃饭时间,又继续到下午——有时,一天都只能吃上一顿饭(如此也必然会导致暴饮暴食)。
我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为什么行为还是不受控制呢?如同实验的小白鼠一样。
最终科学上的结论是:“多巴胺”!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获得某种快乐之后,大脑就会把这种快乐给记下来——大脑的一项目标之一就是愉悦自己。
在得到快乐之前,为了保证人有动力去做这件事,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刺激自己的身体细胞去做这件事。
刷新博客,有时能看到新鲜有趣的东西,有时却不能——这是奖励的`不确定性(玩游戏也如此,有时能胜利,有时不能),但是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却不会停止,他总是告诉你“继续,继续,下一次就能得到奖励”。
如果人没有能从这种大脑的指令中醒悟过来,而是任由大脑自由控制的话,那我们很可能深陷于这种错觉中——以为玩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得到快乐——但实际情况是,玩的时间越长,错过吃饭,浪费时间,拖延真正该做的事情,获得的负疚感越强烈。
只有意识到,这是大脑在分泌“多巴胺”,其实我并不需要玩那么长时间的游戏来获得快乐,你才有可能停止下来。
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是否有过量饮食的情况——总觉得不吃到那块肉,心里就不过瘾?胖子为什么越吃越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从饮食中获得快乐,以为会越吃越快乐;
是否花费大量时间看综艺节目?是不是在想,如果每天都有《快乐大本营》的话,那该有多好?相信我,如果天天有《快乐大本营》,你也不会真的比一星期一期更快乐——只是你觉得会更快乐而已;
电视剧/小说是不是总是熬到半夜,一次性看完?同样,这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你的耐心变得极差——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耗完之后,注意力会分散,显得极没有耐心。
任何让你上瘾、过度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件事情那么好玩、有趣,也许是大脑在分泌了“多巴胺”而已。
总结:
如果你沉迷在某个事情里,提醒自己这是大脑在分泌“多巴胺”而已。
第9篇:读《自控力》有感
我读的书名叫《自控力》,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麦格尼格尔教授。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面临着许多压力。看完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自己的新习惯。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技巧和我的心得,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意志力是有变化曲线的。意志力的变化从早晨到晚上逐渐降低减弱,所以,早晨起来是每个人意志力最强的时候,提倡大家都要做一个“晨型人”。早晨起来,可以早点起床,思考一下一天的工作,可以准备一个“晨间日记本”,将一天需要做的`任务记录下来,排一下顺序,同时思考一下最近的生活状态,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无好的方法?做了哪些决定,有无后悔?这样每日提前做好自我工作的管理,一天就能很快地进入状态。
同时,压力对人的意志力损伤很大,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或产生低迷的情绪。此时,跑步、按摩都有助于减压。
五分钟冥想训练是个好办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训练自己的大脑活动,提高自控力。简单来说,就是坐在凳子上或者盘腿,停止身体,把手放在双膝上,闭上眼睛,在心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呼气、吸气。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头脑清醒,做事效率也会提高。每天的定时训练也能够帮助人们戒烟、减肥、戒毒、保持清醒。
十分钟法则也是个特别好的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当你特别想去做一件事情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十分钟的缓冲时间,十分钟后便可以去做这件事情,但当你坚持十分钟后便能发现,此事对你的吸引力就没有这么大了。同理,如果一件事必须要去做可又想要拖延,那就坚持做十分钟,十分钟后便可以停下来,但往往一开始你就想继续做下去。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就会逐渐增强,做事情也越来越有条理性了。
其实,自控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锻炼,每天五分钟以上的锻炼,就能让人的身体动起来,享受生活的每一秒。
第10篇:读《自控力》有感
最近看了这本老外的书,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噢,又看完了一本,如果非要做个总结,我想应该是它告诉了我如何面对压力,抵挡诱惑,什么才是有效地放松,为什么我制定的计划总不能有效的执行,一些坏习惯为什么屡禁不止,随着罪恶感的升温而加剧。作为程序猿一枚,我们都配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那互联网形形色色的内容更在时刻考验着我们的自控力。我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如果你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也还是看一看吧,因为看一眼又不会怀孕。
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些压力,压力过大,我们的心情就想找个地方释放下,这时你的大脑就会指引你去做它以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而往往这些“快乐”(压力勾起欲望)的事情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是我们误把渴望的感觉当作了快乐的.保证,实则不然。
那我们该如何减缓压力,提高自控力,增强意志力呢?
书中给的答案是锻炼。你如果想快速减压的话,你可以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把呼吸放慢加深,让自己放松下来,会能很快的调整当前的心情。当然最有效的解压方式还包括阅读、外出散步、冥想、与家人或朋友相处、做瑜伽、祈祷(这个似乎不大适合缺乏信仰的我们)。再来看看最无效的缓解压力的方式,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上网、花两个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你有没有中招呢)。
曾经我制定过很多次目标计划,但没有一次完完整整的执行成功过。有的腹死胎中,但很多情况下是,取得了一点小进步就沾沾自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每次不能完成计划,内疚感会很强,为了避免这种讨厌的感觉,索性就不再跟自己制定计划。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避免?
为什么会胎死腹中,因为我们有时候以为我们只要制定了目标计划,就以为这个目标将来会实现。这就是我们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成目标本身了。同时我们总是把进步当作放松的借口,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停止了思维进程,而这个进程正是你追求目标的关键,然后那个放纵自我的声音就会响起来……我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从而做出了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避免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要谨记避免关注进步,要专注实现目标本身,常预想实现目标后的喜悦感,同时我们最好可以公开自己的目标。
我现在喜欢把自己的计划量化,用图形的方式拆分成很多小步,每完成一小步就把代表每一步的圆圈涂满标注下,毕竟一小步的快乐很容易。
再者你有没有一些坏习惯,你一直想避免?但反而愈陷愈深。
书中讲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当你又一次责备自己屈服于诱惑的时候,往往会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来想逃避的事。那我们应该如何做?自我谅解,而不是罪恶感,才能重回正轨。当你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去接受它,认识到它是正常的,反而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外在行为。我们要想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对内呢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为。
最后,声明下整本书的诸多结论,都是通过一些实验和一些调查研究得出的,我们不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但它适合大众。如果你觉着自己很另类,那就可以省下三十来块的书钱了。这里只是书中一部分观点,还有更多适合你的观点在等待你去挖掘。
第11篇:读《自控力》有感
有段时间买了不少书,竟然有部分一直没有开封。上周打开了其中一本,是《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
这本书不算烧脑,作为心理学书籍,书本中有很多心理实验作为结论的支撑。我大概花了3天时间阅读完。对于我来说,留下深刻印象并认同的想法有以下部分:
一、对待压力的看法对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
这样结论让我想到了佛教的说法:境由心转。通常大家对压力是什么看法?可能相信压力有害的负面的描述会多一些。比如压力会让人感到焦虑,紧张,压力会让人生病。没有人会直觉认为压力是有益的,亚历山大这个网络新词基本上反映了大家对压力的看法。
这本书中实验的结论是:你认为压力有害,那它就有害,会伤害你的身体,影响你的健康,让你更加失败。如果你认为压力有益,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待压力,那么压力会使你更加健康和幸福。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待压力的看法,改变对待压力的思维模式。这个结论很奇葩,而且似乎也有些像悖论。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你是对的。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么压力真的会伤害到你,你认为压力有害的念头会导致自毁行为,你会逃避挑战,隐藏问题,无视反馈等等。
如果你相信它,那也是对的。因为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得到更积极的结果。书中的案例表明,积极对待压力的信念超越了安慰剂效应;表明乐观看待变老的人,得心脏病的概率低80%;对变老持积极态度和观点平均增加寿命8年。这太有吸引力了。
当然,你不能简单说我相信,就够了。作者认为是持积极和乐观态度的人更愿意采取积极措施,因此得以更多的机会改变结果。
上帝说,信我得永生。佛说,境由心转。颜回说,回也不改其乐。在我看来,这个论点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工作中压力无处不在,生活中也会和家人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以负面的情绪对待压力,回避问题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会无形中产生抱怨的心态,抵触行动。事情永远得不到解决。
反之,如果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断的寻找方法去解决,事情就会逐步的好转。
二、成长性思维: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
其实,这本书在成长性思维着墨并不是很多,但是我联想到去年阅读的那本英文书《succeed 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这本书中也一直强调要抱有成长性思维,而不是固定性思维模式。抱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为了避免负面评价,会本能地逃避挑战。而抱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并不害怕失败。失败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想,面对压力的挑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上看。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这或许是每个人能够成长的生物基础。
三、压力是有益的,甚至在某个方面来说,那是上天的馈赠
这个世界有些古怪,因为凡是有意义的事情,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是有压力的。人活着必须寻找意义,否则容易发生抑郁症。你的生活有意义,那你的生活就有压力。压力是你履行职责,追求意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比如为人父母,为人儿女,为人配偶,完成工作,保持健康,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是你存在的意义,也是你幸福的源泉。
很多人都幻想,有足够的金钱,不愁吃,不愁喝,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没有丝毫压力的幸福生活。实际上,这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不是说有足够多的钱是糟糕的,而是没有压力,没有值得追求的意义的生活很糟糕)。《反脆弱》一书中指出,人类作为有机体,是能够从挫折中,从压力获取收益变得更加强大的。反之,对小孩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达尔文曾经发现,野生动物的部分大脑区域要比圈养的家畜的大百分之十五到三十。这是因为野生动物有着求存的压力,必须不断保持敏锐的学习状态才能存活,而圈养的家畜过上的是不愁吃不愁喝多无忧无虑的生活。
所以说,压力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上天馈赠。
四、善用压力,应对压力
这部分内容是这本书中最接近应用方法的一部分。当你面对困难,面对压力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消除焦虑。不管是如何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焦虑,甚至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压力还在那里,什么策略都不能消除焦虑,不能阻止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不能阻止心跳的加快。
但是。我们可以转换压力,变紧张为兴奋。
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和心跳的加快,本来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以应对挑战的。当你面对观众要进行演讲的时候,当你面对领导要进行汇报的时候,当你要进行期末考试,乃至于高考的时候,告诉自己很兴奋,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采取这样的思维模式,书中给出的数据是实际表现会提高33%。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经得起推敲。但是很显然,面对高考这样压力巨大的事情,就是有人超常发挥,有人发挥失常。我觉得书中给的建议是非常值得去尝试的。
第12篇:读《自控力》有感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读《自控力》。本书以问题引发思考,再随之论证给予科学性回答。作者麦格尼格尔运用精神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意志力科学"这门课程。很快,这门课程成为学院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教学评价称这门课可以改变人生。本书以科学的见解,使人们信服,有利于改善个人无奈的现状,摆脱烦恼的纠缠。告知你种种行为的原理、失败的原因,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为何发生,认识到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从而更愿意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跟随书中所阐述的理论,有意识地解决自身问题。在此,我就本书发表一下浅薄的见解。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存在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中我也被拖延的毛病深受困扰。有很多人是手机控、电脑控(也称低头族),也有很多人存在酗酒、抽烟等问题,他们有的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害处,有的能够意识到;但难以改变现状。而这本书正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历史上人类心理发展的结论,从本质上解释行为,以及提出周期性建议来改变人的行为。书中部分实验都是理想实验,研究范围太广,人类世界较为复杂,外界影响因素众多。于是难以在人类世界中做这些实验。作者就构造理想模型,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实验,趣味性强,这使我很感兴趣,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引导走,而不是那种自我逼迫的感觉。
有时候道理人们都懂,但是行动起来却很困难,这也是有些人一直处于肥胖状态的原因之一。本书不是像其他心理指导书籍一样——只提供文字引导,鼓舞人们改变;更可以说是一本教材,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学性。虽然它所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它确实是人们用来进一步了解"意志力科学"的素材。对于人们自控力的薄弱,它反对强制疗法,反而支持有效地利用自我欲望,将一些负面情绪转化成实现目标的动力。它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自控力,以及如何运用它,它更是向读者解释:在研究此类问题时,应该采用哪些科学方法;以此帮助读者建立科学思考模式。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在一些事物面前,很多人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冲动。本文通过举例子,提问题来告知人们如何正确且有效地抑制住冲动。正如它所说"自控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偏离目标,又不断把注意力收回来".本书建议通过一些锻炼改善意志力,提升与自控力有关的一切生理指标,提醒人们:要想在需要"说不"的时候"说不",在需要"说好"的时候"说好",你还得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你面对诱惑和拖延症的时候,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
文中提到: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做"、"我想要"这三种力量。这让我想到,人们有时候后悔地说,我错过了许多本应该坐的事情,许多事情令我们叹息的并不是我们没有尝试,而是我们无法坚持到底,"我要做"是一种力量。面对诱惑,我们会给自己找出千百条理由告诉自己不去拒绝,虽然明知道下一秒就会后悔,"我不要做"就是抵御诱惑的法门。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对要做和不要做的事情才有更深的体会。这就是"我想做"的力量
现在我上了大学,站在新起点,我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把兴趣作动力,一点一点完成我想要做的,所以我选择阅读这本书,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想教会我什么,而我又能从其中学会多少。书在最后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那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敢于直面挑战,才能得到主动的自由自在;贪图一时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控制自己才是明智的善待自己。大学生活中同样也有许多诱惑,看完这本书,我相信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能更加明白自己的行为,从而找出个人性格的缺陷;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追求真正的自由!
本文标题:读《自控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