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9 12:06:11

第1篇:教育读后感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篇文章。它虽然语句平淡、事例普通,但是每一件事都扣人心弦、激荡人心,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那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其中“意外的事件”最令我感动。勇敢的罗贝蒂他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不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地冲向了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则被马车撞伤了腿。

他这一出乎人之意料的举动不仅仅使在场的人惊呆了,也令我震撼,他自己也是个孩子啊!他这勇敢的举动,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的确,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爱,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等。

曾记得在湖南、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生了洪灾泛滥,几百名都奋力相助,为了百姓的安全,官兵们三天三夜住在大坝边。又记得去年非典的非常时刻,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少医务工作者忘我工作,才打赢了这场特殊的战争。

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如此地奉献自己?是“爱”,是这个如空气般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是,如今的社会上,也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面对凶狠的歹徒抢击行凶,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安全,竟无动于衷。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爱的力量,都是爱创造出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因此,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第2篇:教育读后感

我很喜欢李跃儿,一个很有温暖、有智慧的幼教工作者,她把自己十几年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经典课程通过《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进行了呈现,作为幼教人需要读这本书,它打开了我们看待幼教和孩子更加细腻、宽广、深邃的视角。

感受力:感受力是人感受世界的能力。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要提高感受力,去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感受孩子看待世界的视角。要提高家长的感受力,很多活动让家长参与,如戏剧表演,各种节日,各种仪式活动等,都在让家长感受每一个当下。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孩子,是因为成人的感受力太低了,不能和孩子同频感受。

尊重: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有生命力的物品,为孩子提供有生命力的物质环境,提供像家一样人文的环境。尊重孩子,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每一个课程的开展都尊重孩子的发展和需要。虽然每个园办园方式不同,但尊重孩子这一点一定是一样的'。

芭学园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片神秘的乐园,我对他们活动的开展充满了兴趣,也有许多疑惑,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可以为孩子和老师开展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在芭学园里看到老师的角度更多的从引导者出发,去真正的了解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在他们的环境和课程中我们借鉴到了许多自身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读书过程中也发现平时所忽略的,让孩子更多地主动感受生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

捧着这本书细细品读,就好像看到了我们自己跟孩子们的点点滴滴。所有巴学园的课程、活动、环境都是从他们的教育理念出发,教育者是小树的土壤和肥料,而不是修剪树枝的人。我们要为孩子做一双适合他们自己的鞋子,而这个做鞋的过程是漫长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的去解读孩子不同的人生。记得一位专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我们让孩子如何做好一个社会人,更好的与社会同行,与自然相融,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毫不谦虚的说,我园的教育理念与之基本吻合,让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代替无意义的说教,我们一直走在做鞋的路上,远处有更好的风景,宝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3篇:教育读后感

《追寻无痕教育》整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1、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2、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可能。3、 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价值。4、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策略。看了整本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大点,每个章节他都是通过事例,来说明有的教师教三年后就不是新手教师了,而有的教师教二十年后还是新手教师,区别在于教什么?勉励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退,敢于进。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是进到认知结构、数学本质、思维深处;勉励我们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教学艺术。最后徐斌老师用他的教育哲学与我们共勉: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做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对于无痕教育我的理解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不露痕迹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们都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育本源的追寻,我想,您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将是集智慧和艺术于一体的知识旅程。

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演绎,都说要深挖教材,那深挖教材该怎么挖?要把握一个怎样的度呢?其实,这个度就体现在“进”与“退”的智慧中,进退之间体现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节奏。善于退,要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激发学生思维的过渡性特点。敢于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点点知识连成串儿;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使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形成“思维合力”;进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充满无限魅力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理想的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无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历是充实快乐的,学习结果是充分有效地,学习过程是充满智慧的。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无声无息,无缝无形,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无痕,是教育的自然和谐。

第4篇:教育读后感

爱像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爱像雨露,滋润了美丽的花苞;爱像空气,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得到……是因为爱,我们人世间才变得温暖。读了《爱的教育》,我更感受到爱的重要。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塑造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卖菜的妇女、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小说通过他们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爱。

小马尔可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用双脚走出了万里长路;马利奥为了让同伴活下去,把唯一求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伴,而自己却随船沉入海底;小小少年跳入湍急的河流中,不畏惧自己被冲走,救上落水孩子;还有一位小鼓手,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拖着满是子弹的腿,爬到友军基地,报告情况,打退奥军……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

由马尔可,我想到了自己,爸爸妈妈、家人和老师对我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爸爸妈妈为了我能掌握一门乐器,放弃休息,风里来、雨里去,背着沉重的乐器,和我一起学习;下雨天,年迈的奶奶为了不让我淋雨,不顾体弱多病,到学校给我送伞;我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平时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点点滴滴都体现出他们对我无私的爱!由马利奥,我想到了“生命的壮歌”中的老羚羊们,它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年轻羚羊,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由见义勇为的小少年,我想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怕牺牲……

我们不能只是接受,我们也要给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世间最美好的就是爱。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生命中美好的篇章。让我们珍惜爱这个无价之宝吧!

第5篇: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匪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 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

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献祝福,祝福网

《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第6篇:教育读后感

本身对于战争就有那么一点兴趣的我,在暑假里对于那个饱受后人批评的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作了一些粗略的研究。

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一个认识,那就是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是因为他才让整个世界陷入战争的泥潭。这当然没有错,的确,二战是希特勒一手挑起的,这并没有错。但是,没有人愿意陷入任何一场武装冲突。希特勒也好,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进行战斗。然后,又有许多人会说,可希特勒他是个疯子,他就是那么做了。没错,我承认他也的确是个疯子。但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怪罪他,因为他的生活中却了一样东西,他缺少爱。所以,他会屠杀犹太人;所以,他会毫无人性,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希特勒希望成为是一名画家》。因为,他缺少爱。

和我们一样,希特勒有着自己的理想,他想当一名画家。可惜,生不逢时,他经历了一战,那时的他是一名纯正的军人,军人只有服从。可是,当一战结束,种种不公平的条约使得德国人民的生活并不好。当美国人在大西洋的那一端造冰箱的时候,德国人还在为温饱而努力奋斗着。因为,他没有感受到这个世界应有的爱,他看到的只是为了利益而想着不断压榨战败国的那些列强。因为,他们的胜利者。他们不会来同情、关心、帮助失败者。就像这个社会不会有人去帮助弱者一样。然后,希特勒疯了。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他成立了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转折点的政党。积极扩军备战,想着实现德意志利益最大化。因为,他缺少爱。在他心中,要想让德意志真正获得发展,不是靠别人的帮助,而是实现自己的称霸。希特勒有罪,而且是罪无可赦,可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画家。他希望自己是在山水之间手提画笔,而不是在国会大厦的阳台上高举手臂行纳粹礼。

缺少爱,世界依然会陷入混乱。人类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爱。倘若有一天,当一个国家,一个种族,一个世界不知爱为何物是,恐怕人人都会是希特勒。

我们不会怪自己,因为我们原来只想成为一名画家。

第7篇: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用小学生童真的语言和视角写成的日记体小说,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很多很多年来,一直都是各国读者争相阅读的作品。这本书里,并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豪言壮语,所有人说的话都是贴近生活的,但那些朴素的话语里,处处闪烁着爱的光彩。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他从四年级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经历,他的每一天,都记录着那些校园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小故事,体现着父母、老师、同学的爱和情谊,让人深深感到,因为爱,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啊!

在这些小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卡隆的母亲》这一篇。卡隆是安利柯的同学,也是他们班上最令人尊敬、最受欢迎的一个很好的同学。卡隆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一向开朗的卡隆非常伤心,变得沉默寡言,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儿了。老师和同学们很关心他。但是,他们并没有强迫卡隆振作精神,而是给了他足够的包容和理解。他们不去打扰卡隆,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给他支持和鼓励。安利柯的母亲也是这样。她来接安利柯回家的时候,见到安利柯扑过来想要抱住自己,却把他给推开了。安利柯一开始并没有明白母亲的用意,但很快他就想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自己的母亲是怕卡隆看到母子相拥的场景而更加难过。她是多么善解人意啊。如果不是因为心中有对卡隆这个孩子的爱,她又怎么会这样做呢?如果不是因为对卡隆情真意切,安利柯又怎么能立刻就懂得了母亲的心意呢?这个故事,难道不是最清楚不过地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吗?

《爱的教育》里,几乎每一篇都围绕着爱的主题,当我们把这些故事都一一读完,自然就能更加理解冰心奶奶说过的那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是啊!有了爱,我们的品德会更高尚,我们对别人会更关心、更爱护,我们会变成更好的人、更有爱心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更有爱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变成更有爱心的世界的。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无比幸福了!

第8篇:教育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令我深有感悟,这本书当然非《爱的教育》莫属了!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乐于助人;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屈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在这本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爱呢?母爱、友爱、真爱、父爱……谁也不会真正知道爱的意义,因为爱是无限的。在电视里、报纸里,有多少条爸爸妈妈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幸被塌落的房板砸死的新闻,这不就是世间最平凡无私的爱吗?

“爱”是一个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细心教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这些小事可能我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观察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爱,那么就像一盘菜里没有加盐一样,淡淡无味。

爱是什么?永远没有答案。爱可能是在失落时的一声声安慰,在成功时的一句句祝福,在发脾气时的一次次包容……爱每天都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有时发现不了它,但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能在你眼里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温暖。当你做了一件善事,相信你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付出的话,那快乐就会和你失之交臂。爱在哪里?没错,爱看不见,摸不着,好像空气,围绕在我们四周,我们却没有察觉。

其实,爱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爱,就永远陪伴着我们。

第9篇:教育读后感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读书人,尤其是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只有坚持读书,并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从《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这部书中,我了解了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这充实了我们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书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他指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他通过“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详细的阅读后我知道了,创造力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民主的关系。由此我也明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因材施教。如果对受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人,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

书中还阐述了蒙台梭利教幼儿自由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外国幼儿教育家的杰出理论,照亮了我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内心获得了充实,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

第10篇:教育读后感

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幼儿教育技艺》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妹妹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贝贝来园不哭了”中到启发,用拍照的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亲香宝宝”转化为“让我闻闻你香香的手”来激励我班幼儿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幼儿教育技艺》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第11篇:教育读后感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1、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相关书籍,使我受益匪浅,现在简单地谈谈我读这些书后的感受。

《有效教学方法》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做的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4、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第12篇: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第13篇: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在上个学期读过的,这本书虽然没有其他书装帧那么华丽,但是,它里面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价值观念却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回忆与难忘的追寻。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让人动容的瞬间,我记忆犹新的一则是这样的:一位烧炭工的儿子在学校与一位同学发生了矛盾,那位同学就像雄狮一般毫不相让!说那位烧炭工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乞丐!”烧炭工的儿子非常不服气,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老师,老师连忙叫来了双方的家长。那位那个好斗的孩子家长却是一位绅士,他非常有礼貌地与这位父亲握手,并且庄重地告诉她的儿子:“你去他的父亲诚恳的道歉!”他的儿子也不得不听从照做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在与平的在温馨的环境中解决了,而这位老师却说,‘这是本学年上的最精彩的一节课。’

其实,这是对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家长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有些孩子闹了矛盾,家长却大打出手,甚至恶语相加,而文中的家长彬彬有礼,具有绅士风度,这何尝又不是我们学习的呢?其实在人与人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宽容,宽容犹如大海宽容水滴,才能汇成浩瀚的汪洋,宽容在人们的世界中而占据着一个不可多得的角色,他是人们的关系紧密,世界更加与谐,生活更加美好。宽容的力量在于能把别人的不足看作一场微微的波澜。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美好的品质。

还有一则事例:几个孩子玩雪球时,一个孩子一不小心失手把一个老者的.眼睛砸伤了,路人赶忙报了警。那位警察气急败坏的问:“是谁干的?站出来!”那个失手的孩子吓得哆哆嗦嗦躲在人群里不敢出声,而他的好朋友就在他的旁边站着。他的朋友语重心长的说:“你一定要勇敢的承认错误,只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能得到应有的宽恕。”他照做了,结果老人非但不怪,反而却热心地给他买了一盒巧克力来表扬他这种勇气,这种勇敢,这种信心。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要学习他这种诚实善良的品质,在犯了错之后就要勇于承认,做一个正人君子。

生活在世界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应该培养许多美好的品质。如同《爱的教育》一样,将爱与真情播撒到世界。

第14篇: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育》虽然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与形式却是丰富多彩的,在寒假里看完一期《幼儿教育》,感触甚深,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教育研究专辑”、真诚的“教育经验”、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和优秀的“点题征文”等等,每种内容形式都写得很深动,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在我们开展每个活动时都应提升每次活动教学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并适时激发或引导幼儿合作、分享、探讨甚至争论。例如有这么一篇文章大致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角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被破坏的现象,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想想自己班的孩子,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学习的。

第15篇: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好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是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好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好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