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10 19:27:44

第1篇:《好妈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和孩子一起读完的,说实话,孩子对这本书的体会和感受比我要深刻得多。

这本书好多内容在理论上我都非常赞同和欣赏,可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际行动中,往往不能坚持,一遇上孩子不听话和不顺心的事,就容易急躁、发脾气,这时,宇辰就会跟我说:“妈妈,你看书中的好妈妈是如何和圆圆姐姐一起沟通、一起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孩子,难免会犯错,需要最多的就是妈妈的耐心和温柔。”孩子的话提醒了我,给我的`感触最深。现在再遇到这样的情形时,我会尽量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孩子也比以往更愿意和我讲一些在学校发生的和自己生活中认为有趣的事。多交流、多沟通,这是孩子和家长之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现在宇辰在很多方面也总拿自己和圆圆姐姐做比较,他经常对我说自己能够和姐姐一样坚持阅读各类书籍,上课专心听讲,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懂礼貌,长大争取像姐姐一样优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是本好书,不光当父母的要看,也值得孩子读一读。

第2篇:《好妈妈》读后感

读过一遍这本书,今天又听了一篇作者尹建莉自己的解读,是目前在亲子教育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价值都喜欢给宝宝喂饭,其实孩子只要2岁以后就可以自己吃饭。这方面我之前一直和家人没沟通好。儿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家人认为孩子还太小,担心他自己吃不饱。今年春节放假,自己带儿子,把儿子吃饭的习惯培养起来了,今天发现他自己找水喝。经常在外面发现3岁以后的孩子吃饭还需要家长喂食,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本质上还是对孩子缺乏信任,不相信他可以自己做到。吃饭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ICPS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作为父母,需要真正放到心里面。家长要勇于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最简单的`比如不希望孩子边看电视变吃饭,你自己就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反思自己之前因为家里面的事情和家人吼叫,感觉孩子非常害怕。虽然不是针对他,但对他还是有影响的。作为家长,同时也是孩子的老师,每天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第3篇:《好妈妈》读后感

《好妈妈》是收录在《冰心青少年文库》小说卷第二部《小桔灯》里的一篇小小说。暑假里我有幸读了一读。

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小琴早上起床,发现今天下午过队日要穿的校服还没有洗,其实是自己昨晚忘记告诉妈妈了,但她却埋怨妈妈做事没计划。看见书桌很乱,妨碍了她做作业,她又埋怨妈妈没有隔壁的李大娘勤快。心情糟糕的小琴去李大娘家写作业,才发现李大娘的女儿永瑛和永珍都帮着李大娘做家务,还让李大娘李大叔放心地去看电影。李大娘还告诉小琴,自己的'妈妈不但要忙家务,还要去街道开会。小琴听了非常惭愧,因为她懂得了李大娘家的井井有条是全家人共同的努力,回家后小琴主动帮助妈妈做起了家务。

这篇小小说虽然很短,但是读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到小琴,好像看到了我自己。我的妈妈平时也很忙,既要上班又要买菜做饭做家务,我一有事情也只会开口叫妈妈。“妈妈!我今天穿什么?”“妈妈!晚饭做好了吗?”“妈妈!我的东西在哪儿?”有时候还会埋怨妈妈衣服忘拿了,晚饭做晚了,东西忘带了……

我也有一个好妈妈,从今以后,我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妈妈做好家里的事情,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

第4篇:《好妈妈》读后感

第三本读完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我在孩子近3岁之时,读过的关于儿童的第三本书。

如果说《郑玉巧育儿经》《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分别是我在胎儿婴儿阶段遇到问题时的基础探索,这本则是我在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时,发现孩子出现很多问题的深入拷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阅读和反思,我发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常常是简单粗暴的,没能很好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本书可以说是个工具书,针对孩子为人处世、心里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课业等方面都通过作者与自己家孩子的相处,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参考的做法。“有心而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感认同;家长学会控制脾气、教给孩子善良、培养学习习惯等内容,都让人获益匪浅。

推荐指数4颗半星。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无法像书中的妈妈那样永远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也没有那么多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我希望我能让孩子真实感受到爱、尊重和理解,让她自由呼吸,也让自己在和孩子相处中变得更好。

第5篇:《好妈妈》读后感

今天扫读了一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两个地方引人深思。

许多人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 要好好和他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平衡自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脾气不好是家长的毛病,是家长的错误,在要求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也要改正自身的错误,切记,不要冲孩子发火。忍耐忍耐,再忍耐。

1、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2、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3、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4、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这四句关于阅读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引导孩子阅读时,遵循遵循再遵循。

第6篇:《好妈妈》读后感

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忍不住再看了一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家长总是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聆听与观察,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家长要格外关注。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家长独具慧心,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千万不要用通常的标准和对自己的经验去要求孩子。往往我就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正确,总是以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抹杀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自信。对待孩子也没有那么耐心,常常是以自己的情绪来左右了孩子的.想法。

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觉得好多专制的事情都正是我正在做的,我想我要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很大,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比成长。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

用爱的眼光来观察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批评,这才是她成长的坚实基础。

第7篇:《好妈妈》读后感

断断续续间读完了这本书,或许应该说是听完了这本书!最近一段时间读书总是没有耐心,所以,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是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读完!

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何在教育过程中却总是事与愿违!如何教育孩子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学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自己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的很多错误!总是会想当然的用自己的.认知去要求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并不平等!

书中的很多方法对于平时教育孩子都有指导意义,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制定,很多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力而为吧,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教育完美无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只不过是参与其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辅导工作就好!

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多与人交流,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8篇:《好妈妈》读后感

近几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有戚戚焉。尤其是读到教育问题上时,认字包括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教育好像选择了一种最笨,最出力不讨好的方式。如果把生字词放到文章当中去学习,我相信孩子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因为即使他(她)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揣摩个八九不离十。阅读量上去了,识字的数量还有必要担心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多阅读,勤阅读,争取像周武王一样“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每每读到好书,好的'语句段落,每个读书人都会眼前一亮,哦,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这样写!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运用。自然而然的,不用专门背诵生字词。多读之后,不但能掌握生字词,下次还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读书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第9篇:《好妈妈》读后感

作者一直在强调尊重,平等和自由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在强调”家长权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也感觉书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和细节,并不具有搬来就用的普世价值。

没见过几百个孩子,不能称之为育儿专家。一个月嫂都需要带上十来个孩子才能成为好保姆,何况是从襁褓到成年的漫长历程,作者的孩子,毕竟是千万种中的一种。

赞成作者说的,教育是艺术。所有的基础理论只能是基石,抚养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孩子与父母不断磨合与成长的过程,双方的天性和特质,使得这个过程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殊途同归,爱与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能力。

或许作者将自己育儿的点滴写出来,做法不适合照办,但是是对基础理念的体现和强调。真正树立起尊重,平等和自由理念的`父母,自然能发展出具有自己家庭特色,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做法,这也是本书能给出的最好的帮助吧。只是照办作者做法的,难免东施效颦,空抱怨方法不灵而已,毕竟艺术是无法模仿。

第10篇:《好妈妈》读后感

一周时间读完,本书让我觉得受益良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向着“楷模”发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愿意的那个样子发展。成人为孩子设立了太多的标准,认为在标准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功。比如“爱学习”“有礼貌”“守纪律”“多才多艺”等。儿童在这些方面“听话”,按家长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们不听话,在哪一方面达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训斥,严重的会遭到打骂。还有的家长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孩子,把自己的“理想”交给孩子完成。

与其费尽心思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如让自己成为一个‘’听话的家长,俯下身以平等的姿态来倾听孩子真实的需要、内心的声音。不管、不陪是作者倡导的观点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处,不是放纵、放任孩子,而是顺应孩子成长的需求,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正确引导健康人格才是最高的境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