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2-11 09:35:49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以下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关于过年放鞭炮的传说1: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因为红色喜庆呀,所以鞭炮也做成红色的。

关于过年放鞭炮的传说2: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蹋她,糟蹋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的箭术厉害,就连他养的那条狗也非常凶猛,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着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下山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七郎想,这个镇子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于是,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正好被七郎堵上。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面打得热闹,手里的东西敲得更响。两下夹击,“夕”有点支撑不住,它想逃跑,可是后腿却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农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鞭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