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21 21:09:15

第1篇:《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是看每一部连续剧、每一部电影最先想得出的答案。而每部剧到最后也是如我们所想所盼的,好人终究会成功,坏人最终必定改邪归正或者被杀。

而今,当我们带着这样的一把衡量好人坏人的尺子跨入社会,才知道事实往往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除了白,除了黑,还有一个中介点“灰”。

《我不是教你诈2》写的是“人”,内容大多关于商业化社会的技巧和工作伦理方面。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反思,它并不是一部教你做人技巧的书,但它确能让人知道如何去处理事情,对待人生。因为它会引起人的思考。

1、春风得意时千万不能骄傲,更要懂得反思。

如果过速成功的是你,便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犯了“自以为神”的毛病,因为这常是造成人“富不过三年”或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2、要坚持住自己的原则。

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最好都说在前面。人情归人情,但在工作上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操守。

3、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交浅而言深,既为君子所忌,亦为小人所薄。"每个人在对你说出他的秘密之后,都可能不心安。因为他不敢确定,你是不是会把他的秘密说出去。于是,他也要求你说出你的秘密。不论对别人说自己的秘密,或去听别人的秘密,那没什么好处,何况在秘密传递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如果你不幸听到别人的秘密,对方在这世上只告诉了你,又叮嘱你不能说,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说"!

4、要懂得表现自己,但也要懂得什么时候不适合表现。永远都要有谦虚的心态。 书中,刘庸谈到他得工作伦理的结论是:“是主管或部属,永远要记得:遵守职业道德,维护顾客的权益。严守职位的分际,在什么职位,做什么主、说什么。尽忠守职,维护工作岗位和工作伙伴的权益,千万别吃里爬外。通奸资敌。唯有人人遵守工作的伦理,事业才能有共荣,社会才能有进步。”虽然从小的课本上教我们的是要勇于表现自己,但在这个社会中,还要学会的是,要在适当的机会,适当的情况下表现自己,不然反而会收到反效果,得不偿失。谨记的是,永远要有谦虚的心态。

5、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当一个人不再贡献力量,不再付出爱心,只是混日子的时候,就是在“等死”了。你会发现那些衣食无虑,又不为子孙操劳的人,就好象站在人生的大道上,前面一片平坦,没山岗也无树林的阻挡,他一眼望去,大道的那头正有个可怕的东西在等他——死亡。常常想到死亡在等着自己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要有责任,活着才有意义!

6、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工作学习,而是为了自己。

有些人在完成任务或学习上,会经常说“我就不为他做!”,“我偏不给他学!”。这世界上有许多具有才华的年轻朋友,只因为不满意学校,不满意老师,而放弃自己、埋没了才华。这样的人没有报复到任何人,真正欺骗的只是自己,我们要知道知识是自己的,技术是自己的。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也不要因为对领导或上级的不满意而影响工作,因为他们也希望你优秀的。

“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人性,不可因为他们的好,忘记了他们的坏;不要因为他们的恶,忘记他们的善。”_____刘墉

第2篇:《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有人说:刘墉的作品过于悲观,过于被动。过于教会人”明哲保身”。可我却认为他的文字是那么的真实,一种深入社会的历练,一种人情练达的哲思……我深深的被他犀利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所吸引,《我不是教你诈》更是把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讲述的是将一些妇孺皆知的成语演绎成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注意的平常故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被想到,如“越俎代庖”、“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三思后行”等等。经过刘墉先生的解析,它们竟然变得字字珠玑,深深铭刻进脑海里。仔细想想,几乎每个故事中的角色,都可能是身边的人或我们自己。刘墉在书中提到这个世界上,很难说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敌人。当原来的“互利”变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冲突,则原来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当原来的“敌对”变成“共荣”,在利益上可以结合,则原来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同时教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正所谓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一天,你也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那时你就会了解对方的苦衷,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当我们处于进退维谷的时候,怎样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又不触犯他人利益和抵触他人的无理请求。书中还提到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谴,打听天机的人,易招人怨。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当“哥儿们”有一天当上了警察,原来的哥儿们就不再容易是哥儿们了。跟主子穿一条裤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个被杀掉。当别人叫你往前站的时候,先看看是不是正有子弹飞来。这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悲哀!

书中多讲职场上的明争暗斗,教会你如何来看清世事,如何处理才算圆满!如果想在职场发光发热,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还有性格、情商、社交等许多隐藏着却影响自己走向成功的能力。专业技能,只有在你初入职场的时候是你的有利竞争条件,在日后的工作中,真正能让你存活,发展的能力其实是:智能。考验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专业技术过人,工作脚踏实地,又不惹事生非,总有一天会得到领导赏识的,但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专业技能并不是升迁的唯一标准。在职场的人际关系里你可以不兴风作浪、但必须保持消息灵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踏上社会的青年,更具有指导意义。学校里有许多老师教我们作学问,却少有老师指导我们处世的学问。

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语的却没有说错,问题是等到我们真正能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我们的生命恐怕已剩下不到一半了。所以把人世的艰难和人性的弱点呈现出来并不可怕,那只会使我们更看清世界、更了解人性、更反省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给我们一些智慧,使我们更圆融、更成熟、更坚强,并在见到人生的各种怪现象时,更能冷静地面对。在生活上,面对人情事故时,这本书也是不错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认识人性的弱点。的却,人性生来就是善良的,但是通过后天不段的变更生活的环境,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以,适当的保持着防人之心是必要的!不是在教你诈,只能告诉你:你可以不丑恶,但你一定要知道丑恶!同时,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情多方面的去考虑!我们应该保持心态的单纯但心思一定不可单纯!因为人生无时无刻在发生着变幻,有时会让人措手不及。可贵的不是你如何能去预知这变幻,而是你能及时的去应付这突如其来的变幻。

第3篇:《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一个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刘墉在他的作品《我不是教你诈》里如是说。

人性可以去谅解,诈术则要去应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后天被慢慢熏染成了与他人的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此这般,社会也就复杂了起来。人要明白身边都是些什么人,自己又是什么人,而不能如行尸走肉般混日子。读刘墉此书,相信很多走入迷途或正在迷途而不知的人都会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们需要明白生活要怎么活,活着要怎么活,自己要怎么活,别人会怎么活。

《我不是教你诈》是一本开头结尾都很短而正文很长很长的书。它有着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原是小说,却不像一般小说般每每悬念迭起或者长叹爱恨情仇;它有着教书育人的内涵,堪比教科书,却比教科书教授得更深入骨髓。它之中的每一小节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每一个道理都以一两个形象的故事情节暗示明示。故事本身皆来自生活,就好比故事里的演员们都来自我们身边,甚至自己本身可能就是其中一人。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语言平实,毫无华丽的辞藻——那种种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令人反感的语句,自然也挑不出一个多余的字。

书是一本幽默诙谐的书。书是一本用生活教会生活的书。书是一本超越了小说和学堂的书。血迹斑斑的残忍的现实,才是我们所在的真正的社会。书里的文字的确是直白露骨,诚然已经触碰到了你所不知道的黑暗,但是又为了你不使你失去信心,书把道理讲得十分委婉。书是一本书,书里的'人却不是一个人。每一个活跃在字里行间的参与者都有着自己的品行素质,有着真情实感,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的无情,有的博爱,有的豪放,有的内敛,有的自私,有的慷慨,有的真,有的假。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些自小在成长中已经接触并无法避免,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于是亿万万的人的言行就形成了规律,而教刘墉写成了这篇引导大家认识世界的社会教科书。

或者有时会感觉生活很累。别人很假,自己很真,则觉得吃亏;别人很假,自己也很假,则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会探求生活的人都是性情中人,而性情中人最是无奈。你与我的相处,我与他的相处,说不定会坦诚相对,也说不定会仇深似海,乃至冤冤相报,这都是人活着导致的。活,即便是活着,也得活得明明白白不是?有人说糊糊涂涂好过人生,我却认为不然。

我觉得人活着就要知道自己因何而活,因谁而活,而不能活得迷茫;人死前必须明白谁对你好,谁不待见你。你从他人的言行里了解了他意欲何为,你便能进退自如,而不会觉得生命好无奈,同样的,你也不得不学习认识自己,操控自己,掌握交际规律,如此,何愁不能摆脱厌世情怀的折磨?

书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至上;书说,一个负责的和尚,即使中午要还俗,早上也不会误了该他敲响的钟;书说,不能贪小便宜,小心因小失大。书说,人人都爱戴高帽子,其实你也不例外。书说,这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别人的人性,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

书说了很多,目的却只有一个。书从表面上看,都是令人挫折令人心酸的事,或解剖了人生的一些诈术,但背面探讨的,却皆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由始至终,书其实只设问了一个问题:我们要明白我们怎么活。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