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众所周知,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其前提条件在于课前精心地备课。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备课,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近期,通过对《科学备课》一书的研习,深觉科学备课应该由理性备课和感性备课两方面着手。 教师们经常从事的备课历程应该只属于理性备课的范畴,我们一贯只强调所备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所在,于是教师们多是对实际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出相应的任务模式以供学生一步步地按照自己设定的步骤来走。就拿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吧,每堂课都会预先将其定位在英语教学的某个方面,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还是语法词汇教学,虽然使用新教材了,但感觉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实,这在无形之中也消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知识体系,任谁也都会产生倦怠情绪了!如果能够适时地调整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就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充分体验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理性备课的同时也兼顾感性备课了。 所谓的感性备课也就是要在课前准备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渗入对教师自身和所授学生的全面思量。作为教师自身,首先要做一次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学生,面对新的一课,你想要知道什么,你对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或是你已经懂得了哪些知识点,不希望老师再把时间浪费在一味的絮絮叨叨上,若是真能做到这些,相信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获取授课效果的信息反馈。实践证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差异,教师应在其教学设计中考虑进这个重要因素,从而为他们创造出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认知优势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另外,现在也比较注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们的情感教育渗透。当代的学生多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待人接物处事方面多有缺憾,常有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之感,因此,在学校接受知识传授期间也有必要接受情感教育。教师们在进行备课的'同时就要拓展思维空间,思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可以传授其做人的道理,这让我想到最近学习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在学习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坎坷的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学会了他遇事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这无疑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观。 总之,科学合理地结合理性备课和感性备课,不单纯局限于设计教材内容,尝试着去评估自己预测学生,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备课的宗旨所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2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是由教育出版集团社组织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和科学教育工作者联合编写的,是美国目前广受欢迎的小学科学课教师用书。教育专家们围绕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和物质世界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展开一定深度的探索活动,使孩子们获得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信心,并能够充满创造力地独立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所显示的教学目标是:
1.为积极自主的发现提供环境。
2.促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能。
3.培养优秀的科学问题解决者的气质。
4.提高学生们对科学、数学以及技术领域的意识和关注。
5.通过努力纠正学生们反科学的偏见,提高他们坚定的科学信心。
6.扩展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是孩子们清楚、准确地认识世界万物根本,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减少孩子们接受错误概念,扫清他们今后掌握更多、更复杂科学知识时所面临的障碍。从教学目标看,美国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为什么没有具体化呢?我的思考是为了给教师提高教学内容、方法的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学生,从而更能实现因材施教。
再看《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课程的内容设置,共有八大主题,分别是:
一、成长与变化
二、水的奇迹;
三、木头和石头;
四、声音的秘密;
五、神奇的光;
六、动物的家;
七、环境与人;
八、关爱地球。
第3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我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并且把它介绍给其他的科学教师,大家争相传阅,一致认为这本书凝结了省内小学科学学科资深专家和科学教学权威教师的心血,是一本帮助和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是科学教师的好帮手,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推动剂,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福音,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阅读完该书后,我深感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该书不仅阐述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还系统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该书紧扣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全书编入80个经典实验教学的案例,介绍了34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21种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案例和自制教具部分对许多实验和教具制作尽可能的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说“一册实验教学指导在手,小学科学教学就不用愁”。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后来我阅读了指导书上《二十六、磁铁实验》案例后,根据案例且吸取以前上这一课的经验我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学生反响良好,让一堂原本上得索然无味的课变得有滋有味。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表格中列出的有: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
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掌握了这个起点,接下去的验证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分组领取以上器材实验,亲自试一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教学效果自然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同一堂课二次上而效果迥异的事例引起我深深地反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识理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大作用。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给我指明了路,是它的功劳。
第4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和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第5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课程改革》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学习科学应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过程,应以探究为中心。
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做的事,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在科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以不同方法对所作解释进行测试,与他人交流想法。“主动的过程”既有动手的活动,也有动脑的活动,仅有动手活动是不够的。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使他们与教师和同学一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生需要将他们目前具有的知识同多渠道获取的知识联系起来;要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他们要参与解决问题、计划、决策、小组讨论;他们还要经历与主动的学习途径相配合的考核。强调主动的科学学习意味着不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知识传授及课题覆盖上,教材包揽一切题目、词汇和信息的做法直接有背于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学习科学知识的这个中心目标。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取决于学生对教育过程是否参与、怎样参与以及参与了多少。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育过程比作婴儿出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助产士,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所以,科学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它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补充课堂教学所授知识的不足;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和思路,培养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各科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需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专家咨询、社区活动中心等。
学习科学的途经应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相适应。“学校课程应是切合实际的和有所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课程都应与学生本身的经验相联系,并应引出这些知识的应用及在成人生活中的延续价值。教什么及怎么教都应与每个学生的能力及素质相适应。人从一生下来就是各不相同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差异会越来越大。这些差异形成了每个人的“个性”。教育必须承认个性,只有承认个性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才能都是从个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使接受同样的教育,最终结果也总是不一样的。所以,学校不可能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个要求标准,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教育的本性所在。设立适当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克服个别和群体学生在学习和评估中的障碍。并允许同一年龄的学生可达到不同级别的要求,这样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保持兴趣和信心。
第6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我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并且把它介绍给其他的科学教师,家争相传阅,一致认为这本书凝结了省内小学科学学科资深专家和科学教学权威教师的心血,是一本助和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是科学教师的好手,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推动剂,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福音,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阅读完该书后,我深感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该书不仅阐述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还系统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该书紧扣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全书编入80个经典实验教学的案例,介绍了34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21种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案例和自制教具部分对许多实验和教具制作尽可能的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说一册实验教学指导在手,小学科学教学就不用愁。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后来我阅读了指导书上《二十六、磁铁实验》案例后,根据案例且吸取以前上这一课的经验我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学生响良好,让一堂原本上得索然无味的课变得有滋有味。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
表格中列出的有: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掌握了这个起点,接下去的验证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分组领取以上器材实验,亲自试一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教学效果自然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同一堂课二次上而效果迥异的事例引起我深深地思,给了我很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薯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作用。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其实是《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指导》给我指明了路,是它的功劳。
第7篇: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一本好书,一本好杂志,可以给人以启迪;可以发人深思;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来说,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把它应用于课堂,这样才体现了阅读的实效性,比如今年我订阅的科学教育类杂志《科学课》。 通过《科学课》让我明白了在课堂中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喜欢科学,抱着认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主动的像一个科学家那样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我曾经在课堂中有不少困惑: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除了课本上有的知识外,其余知道的很少。这在很大程度阻碍了科学课的课改进度。因此我利用了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个大好机会把我们的科学教育作为研究的子课题,通过不同渠道对学生进行课外科普宣传,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学生为点,带动家长这个面,形成一个全社会科普宣传的良好局面。
我从20xx年进入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我是一名新手,在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通过《科学课》上各位名师们发表的教学总结的发表以及新理念的.传递,使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科学课》杂志指导我开展教学研究,使我走上教学研究之路的。它是一份很有理,有情,有用的刊物,所谓“有理”,就是有理论色彩,像每期论坛,网上沙龙邀请了专家撰写有深度,有指导性,有创新的文章;所谓“有情”,在教师百花园里,推出了一批批教坛精英,尤其在关注课改里,能广纳读者的意见;所谓“有用”,教学实录里能够帮助教师的教,贴近教学贴近学生。
记得我上《食物的营养》这课时,在教材的处理上有些疑惑,我翻开以前的杂志,在里面还真有这课的教学设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教材上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观察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而杂志上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三种方法来探究自己所带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样的设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对如何灵活处理教材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一点直到今天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现在不论是平时讲课还是外出上公开课,我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一下教材,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
对一个教师来说,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是接受专家引领、与同伴切磋交流的一条最顺畅、最便捷的通道。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一样,《科学课》也并不完美,但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我能够从这份杂志中读到她扎根于课堂、贴近教学、走近“教育原野”的务实姿态,读到她理论联系实际、让老师们操作借鉴与理论提升并重的内容安排,读到她科学简洁的表达形式,读到她与广大一线教师畅通交流、心手相连的和谐关系。成长的道路上有《科学课》杂志相伴,我是幸运的、快乐的、也是满足的。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