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2 09:47:13

第1篇:文学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写成的科学百科《昆虫记》,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三遍。科学百科《昆虫记》不仅让我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精神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没有动脑就去问妈妈;特别是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于我的马虎、粗心,数学成绩拖了班级后腿,使我懊悔不已。以后在生活、学习中,我要学习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科学百科《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科学百科《昆虫记》就会被大自然的神秘吸引,快来看看吧!

第2篇:文学读后感

我们等待福楼拜的书信太久了。这样一位众星捧月的大家,一生最让同行钦佩的书信,一直没有在国内出版,实在是文坛一大憾事。

时而自负时而自卑的福楼拜直到暮年临终,都没有意识到他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没有想到他会对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至深,更没有料到他的书信是十九世纪作家中最有价值的书简作品。

但是历史终会给人以最高的评价,当高尔基、昆德拉、略萨一批接一批的人都在公开承认自己是福楼拜学生的时候,这位文坛之父是否会在九泉之下笑呵呵的说一句,这群臭小子,还算有良心。

这本书信集里,包含了福楼拜与一大批文坛巨匠的私人信件,雨果、左拉、莫泊桑、屠格涅夫、波德莱尔,以及和他走的近女人乔治桑、鲁伊丝·高莱等。让人一听就有一种忍不住有一种窥视的欲望。

福楼拜没有辜负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有思想、有文学,有女人,有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宝库里拿走些什么。

福楼拜比左拉年长十九岁,应该是左拉的长辈,但他大器晚成,成名作《包法利夫人》,比左拉的成名作《苔蕾丝·拉甘》只早了十年,但不管怎么说福楼拜比左拉,从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来看,要高出许多,从小说史上起的作用来讲更是重要得无可比拟,所以左拉颇有自知之明,他和同辈作家都拜福楼拜为师,左拉称福楼拜为“文坛巨子”。但福楼拜除接纳左拉之外,对一群搞所谓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运动的作家,虽然时不时见见面,甚至定期搞聚会,但在文学艺术上是排斥的,瞧不起的.,不屑成为他们的门派掌门人。

福楼拜对莫泊桑却另眼相看,视为弟子。不仅因为他们有远方亲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福楼拜认为莫泊桑有写作天赋,能成大才。所以真心诚意扶植他。比如他给《新杂志》创办人的推荐函中写道:“首先,我相信莫泊桑在文学上有伟大前程;其次,我深情关注莫泊桑,他是我好友(阿尔弗雷德)的侄子,我曾把《圣安东的诱惑》题献给那位亡友。”原来他推荐的是著名的中篇小说《羊脂球》(一八八○),出版后,他给卡罗琳的信中写道:“《羊脂球》是篇杰作,我保留这个说法,从构思、机趣、观察等方面而论,堪称杰作。”

就是这样的一个福楼拜,就是这样一个书信集,让我们等了整整一个世纪。

第3篇:文学读后感

科学百科《昆虫记》是法布尔通过自己努力的观察而凝聚成的一本历史名著。里面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丰富而真实,将昆虫栩栩如生的摆在你的面前。这本书中昆虫种类繁多,我觉得最有趣的昆虫是众所周知的萤火虫,我一开始以为萤火虫的发光点在额头上,看了书后我明白了,萤火虫的发光点在它的小屁股上。此外,我还认识了金步甲,黑步甲,天牛,松毛虫和黑胡蜂等等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步甲。金步甲是一种十分凶悍的昆虫,速度很快,在敌人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勇气可嘉。令我万分敬佩,我们学习也不要这样吗?遇到难题不会不要气馁,拿起笔来算,就会得到丰厚的战利品。法布尔凭着他的执着,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界中,用毕生的.心血细微的观察着昆虫,才将他的努力写成了一本科学百科《昆虫记》。法布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你就会有所发现。

第4篇:文学读后感

细细品读,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虽然仅仅是匆忙一瞥,但依然被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所折服,似乎这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凝聚无数经验教训而成的处世哲学,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从而自我完善,使我能够更美好的经营自己的生活。

“真诚地欣赏与赞美他人”是我读完此书最深的感触。这本书,读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须多读几遍,用心去体会其含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个了解对方更了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在书中,作者谈到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学会真诚的赞赏他人。卡耐基说:“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给他想要的东西。”“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友谊小火花会燃烧友谊的火焰,是啊!卡耐基说:“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也许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而且经常用到,只是我们将其作了少的改动而已,改动之后就变成了,“他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看似细微的差别,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语道破人了这一劣根性。我们总是喜欢高高在上,谈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为什么就不能对照他们,审视一下自己呢?别人做的不好时,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无暇呢?当你认识到自己也会犯错误的时候,你又会上升到一个高度,总结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究竟病源是因为人们之间缺少理解和宽容。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这不仅仅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更是对人性的细细剖析。认清人性的弱点,正视人性的弱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或许古人所谓的:“知耻而后勇”,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5篇:文学读后感

没有好看的电视,在网上也没情绪,就找一些旧书翻看。

翻一本04年的《世界文学》,看到了叙利亚作家扎·塔米尔,老实说去读他的作品不是冲着他的名字,而是因为他的主打短篇名为《啊,被忘掉了的樱桃》,当时我手里正拿着一粒樱桃,当然就挑了这篇读下去。

一读才发觉扎·塔米尔短篇写得很不错。

《樱桃》这篇是两条线交叉来写,开头是说一位在村里教过书的老师当上了政府部长。全篇是在这个点上展开来写的,一条是写老师在教书时如何地真诚和热爱农民、不恃权贵,另一条线是农民知道他当部长后要派代表选礼物去看他。最后大家选德高望重的老人拿了一篮他以前最爱吃的樱桃去看望他。结尾是老人拎着那篮樱桃回来了,告诉大家说“他死了”。

小说的结构很好,不只是有双线交叉叙述,而且老人去会见部长的那部分是空白,写了老人拎着樱桃回来的情节,足可以让大家对这位当年一腔正气的教师现状想象得出了。

另一篇《第十天的老虎》,用的是寓言式的叙述,写的是一位聪明的驯虎师教育徒弟只要用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勇猛、强壮的'老虎训练成驯服听话的老虎。

驯虎师的诀巧是:对手的胃是你们首要的目标。他的方法首先是不给老虎吃东西,然后是有条件地给它吃东西。最后老虎为了想吃东西,就给驯虎师学猫叫,给发言者鼓掌。

结尾很有意思,可以录下来给大家一读:“第十天,驯虎师、他的徒弟、老虎和笼子全部都消失了。老虎变成了一个公民,笼子变成了一座城市。”

《男子汉》是一篇有点幽默的小说,类似于我们这里丈夫躲在床下喊:“不出来就是不出来”那样的笑话。

小说写的是一位男人色厉内荏,他发誓不让老婆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如果不听,就休了她,可老婆就是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他又发誓,如和别的男人一起后肚子大了,就休了她,但她的肚子还真大了;他又发誓,如生出的是女孩就就休了她,可她生出的就是女孩;他又发誓,如再生一个就休了她……后来老婆在一次烧菜时忘了放盐,他终于有了充足的理由休了老婆。

扎·塔米尔的小说很有生活哲理,也有深度,结构处理比较巧,确是不错。

第6篇:文学读后感

一本好书,凝萃着一个作家多少天的呕心沥血;一堂好课,留给我们的又是多么悠长连绵的印象!在莫言入木三分的笔触下,一缕情绪如墨花落入水中般展开:是甜么?是涩么?只有那磨墨的人知道。

这本由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爷爷的诸多作品荟萃而成。这不仅是一堂精彩的作品赏析课,更多的.却让我感觉到了莫言小时候的“欢乐”童年——仿佛能透过空气接触的到般——那样的生动,却又不免令人感到些许心疼。那虫声喁喁的荷塘,那喜气腾腾的年,那傍晚与九叔一同捉蟹的奇遇……这一笔一划的,却仿佛都像被抹上了色彩似的,在我心中绽放开向往的花。莫言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带有着乡村田园的自然气息。总能用自己独有的画笔,为空洞的白纸染上真实自然的色彩。但看她在《食草家族》一文中对“云”的描写:“云的间隙里,大块的天空被车轮般大的血红夕阳洇染成渐远渐淡的胭脂色。”一读完,那漾着萧瑟气息的“晚霞落日图”便如画卷般在脑海展开,山坡上,一个不甚大的孩子托着腮,心中却如这翻江倒海的云雾一般伤感。再一细品,便会发现在这“天空”“夕阳”以及“天空的颜色”里,每一个“景物”都用了两个形容词来勾勒修饰。若是没有这“观落日”的独特经历,又怎能炼得此般精华!

莫言爷爷在序言中就为我们写了一段话,告诉我们在他执笔写作时,仍感觉自己年轻时在田野里牧牛割草。这又是多么令人惊奇的忘我状态啊!回想自己过去执笔伏案,半晌也毫无思绪,甚至为了滥竽充数捏造一些“莫须有”的事件参差其中。这样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令别人读了又何尝不感觉“如同嚼蜡”!这样一来,之后面对作文时,不就会慌里慌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了么?

再次合上书本,品味莫言爷爷那几乎能称为“巧夺天工”的文段,真可谓是字字珠玑。是呵!就像那序言里的最后一句:如果文学里没有作家的童心,文学就没有意思了。

第7篇:文学读后感

晚年的孙犁看到刚出版的孙犁文集八卷珍藏本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不是一部书,而是我的骨灰盒。我所有的,我的一生,都在这个不大的盒子里。”

福楼拜在谈到《包法利夫人》时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不同的时空,两个不同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作品时,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存在与幻灭。孙犁的幻灭感,源于自己一生的坎坷之后,在生命的晚年看到了这沉甸甸的八卷本,亦悲亦喜,恍然大悟;福楼拜的存在感,在于对自己作品的感同身受,也许是女性的人格隐藏在他男性皮囊下,也许他男性的人格本身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一面镜子。

可是,到最后,我们都会发现:一生所书写的.,真的只是自己的骨灰。

有多久不曾写信了?如果死后,有人捧着我曾写给她的信,记忆着我,回想着我,是不是像捧着骨灰盒,追忆着人生前的点滴?有人把骨灰撒向大海,有人把骨灰撒向雪山,有人把骨灰一字字写在纸上,供你我抚摸。

我仍然记得我写的第一封情书,我对那个笑起来干干静静的女生说:“我永远喜欢你。”

我也记得第一次给一位长辈写信,开头就是一句:“敬爱的某某爷爷”。

还记得大学时写给恋人的信,结尾是两个字:“传奇”。

我在想,不论一个人体型如何,什么种族,烧成灰之后,重量大概不会差太多。但是,这灰一片片撒在纸上,有的从法兰西一路走来,深入骨髓,未来仍会有人铭记;有的风一吹就散了,落入泥土,重新开始物质的轮回。

有多少回忆被写成了骨灰?在死前,我们都能看到自己。有的在眼前,有的在天边。

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张洪雷发来了《福楼拜文学书简》的电子版,我用鼠标往下一拉,拉到了这样一句话:“……可怜的姑娘在哭泣,而另一位却在高唱《马赛曲》。——致莫泊桑”。

这真是一个戏剧性的结尾!

第8篇:文学读后感

列那狐是谁?大家大概都有所耳闻,列那狐传奇读后感。列那狐可是一只聪明伶俐.大智大勇的狐狸。它的一些事迹可是平常狐狸没有经历过的。是那样精彩,那样有趣无比。

比如,一年冬天,列那狐的一家,饿着肚子。列那狐的妻子让列那狐去觅食。聪明的列那狐闻到了一股鱼腥味,那股鱼腥味把它带到了一条公路前。原来是一辆大卡车正开了过来,那一股鱼腥味就是从大卡车上传过来的。列那狐见车上堆满了数不胜数的带鱼,它非常高兴,可又为难。因为它吃不到。可是不到一会,聪明的它就想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它高兴坏了。心想:“这下好了!可以吃鱼肉了,哈哈,妻子和孩子们就不用挨饿了!哈!”它立刻躺在地上装死,让车上的.司机以为它死了。便把它抬上了车子。这下可好了,真是羊入虎口。那些鱼肉被列那狐穿成了项链,一条有一条得挂在脖子上,准备下车。在它准备跳下车时,它也还不忘饱餐一顿。就这样它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它家里传出了烧烤鱼的味道。

就这样,它们一家子这个冬天不在为食物烦恼!不愁吃不愁穿!

哈哈,怎么样,列那狐聪明吧,这可不是吹的啊!想必大家看了上面列那狐的经历,也一定觉的它很聪明吧!是的!列那狐的聪明,说不定是连人都不可媲美的埃它比一部分人都要聪明,要厉害,要有责任感。它能在危机时刻逃脱。它懂怎么样放长线钓大鱼,而不像一部分人只因为钓到了几条“小鱼”而就知足,没有一定的野心,怎么成为成功的人。就如同一位大富翁说的话:“为什么穷人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摆脱贫穷,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定的野心!”列那狐是机智的!

我喜欢列那狐,它不仅可爱,而且聪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要仅仅以为它只是一只狐狸,但它却有人类没有的智慧,所以要向它学习。取长补短!

第9篇:文学读后感

一开始,鲁滨逊背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只船出海了,不幸的是在一次风雨中,他们的船遇难了,他孤身一人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长时间,最后被海水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遇难船上的一只狗和两只猫与他相伴。他企图向来往的船只求救,却发现那只船上的人是海盗。他用身边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座“房子”,后来又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枪弹等等,就这样,开始了长达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生涯。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他不仅要战胜寂寞和恐惧,还要与饥饿和疾病作斗争,更不能让海上的强盗发现他。他总是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一切,把握每一个可以让他求生的机会。在困难面前,他也有过害怕和逃避,但他每次都战胜了自己,从而获得了生的希望。

读完这篇小说,我真的被鲁滨逊坚韧的品质所折服。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毅力,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的孤岛生活,不管条件如何艰辛,始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并最终获得成功。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选择勇敢面对还是选择逃避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我不是想办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难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数学难题,试了几遍,始终没有做出来,如果我要弄明白这道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别的小朋友又等着我玩,我想这个题目考试未必会考到,于是我心安理得的放弃了。碰巧的是在一次考试中我又遇到了这个题目,结果还是没有做起来。我好后悔,我虽然暂时的“绕”开了这个问题,但问题最终还是回避不了。

我们今天在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和鲁滨逊比起来,还算是困难吗?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毛病,遇到困难不能再“绕”着走,而是要像鲁滨逊一样,勇敢地和困难作斗争。

朋友,你看过这本书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看看,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有所启发的!

第10篇:文学读后感

和《三国演义》一样,《西游记》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记得小时候,每年寒暑假,都能看到电视剧《西游记》的身影,很小的时候,就几乎看遍了每一集,甚至很多集都看了很多遍,但是这个暑假,我还是静下心来又看了一遍书,发现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

说起《西游记》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陌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贪睡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僧,有异性吸引力的唐僧,会吐火的红孩儿,脾气暴躁的牛魔王,善解人意的观音菩萨,威风凛凛额托塔李天王,脚踏风火轮的哪咂,一个个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在我的眼前,上演着一步步好戏。

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为徒,他们师徒四人,齐心协力,一路上斩妖除魔,历尽千辛万苦,踏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一路上打打杀杀,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从中,我看到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武功高超的孙大圣。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身手敏捷,正义大胆,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是我羡慕不已。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妖怪们都怕它。沙师弟虽然不怎么抢风头,但我却很喜欢他,他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不仅是师傅的好徒弟,也是徒弟们的好搭档,一路上都是他扛行李,从不喊累。

西天之路,长途漫漫。师徒四人就是靠着这一份坚持,这一份团结,这一份勇敢,这一份顽强,才取得真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一开始总是十分艰难,但只要树立勇气和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从中我们要认识到不要第一次遇到挫折就放弃,而是应该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第11篇:文学读后感

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用了8天一口气看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同时摘抄了一些精辟的语句,十来页笔记。感动还是感动。

陈丹青在后记中说:“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

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一个恳切的生命用一生所感受到的。在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研读过程中,木心在艺术的陪伴下度过了他的一生,从艺术中获得生命的救赎。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或是瞬间的。对于一个人的自身,生命是个人全部意义的依托。

木心讲:“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现实中为艺术的牺牲更加沉重一些。真理就在那里,无法实现。或如书里所述:真理不存在,宇宙虚空。

看到最后几课,特别是后记,充满悲情、怜惜和感动。木心像一种植物,在宇宙中静静的生动开放。

我想他的一生是圆满的,他认真的对待自己,毕生与艺术为伴,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得,有所乐。

艺术家必须真诚的面对艺术。如果一个人追求真,自然能多看清一些事,少上一些当,多识破些骗局,少受些迷惑。无论对错,我赞同认识真,真的东西有意义,假的东西没有意义,宅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实中说真话的朋友极少,人们不愿意谈论思想,观点,目标,理想,梦想。木心提到“后门通,前门不通”。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木心逃到自己的.世界里。

木心提倡做“文艺复兴的个体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心存希望,不枉此行。我想世界上有无数的木心,至少在人生的一些阶段。

新年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木心回忆录》上下册,读到这么多真话,人生的警句,痛快!想来,在海外,木心对着一群中国画家讲世界文学史,历时5年,也是一种奇迹。人的一生中总有些经历,那些照亮生命的片段宛如奇迹。希望每个人都能抓住生命中偶然发生的奇迹,或者能将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些事视为奇迹,那是一种奇妙力量。

第12篇:文学读后感

深夜食堂,很多人的概念不是停留在荧幕屏上类似深夜温情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大晚上约几个好友徘徊在龙虾、啤酒、烧烤之间的路边烟雾缭绕大排档。

汪曾祺的《吃食与文学》,给那些既对深夜撸串无喜爱无实践,同时对中国版《深夜食堂》深表遗憾的人,带去了一场饕餮盛宴。

汪老用生活所感、所见记录其生活中有关吃的几件小事,有啼笑皆非的'汤圆加辣椒事件,也有尴尬的语言发音乖面(这边)事件。

就挑其中一件买牛肉小事来分享吧:汪老前去市场买牛肉,一中年妇女问如何烹饪牛肉,汪老与其攀谈,了解到该妇女从不做牛羊肉,这次做牛肉但是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外地生活习惯。热情的汪老将妇女拉至一边,对她讲了一通关于牛肉的做法,从家常的红烧、清炖到难度系数颇高的广东耗油炒牛肉、四川水煮牛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作为人之根本的饮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因为其习惯性自然存在,容易被忽视,但是吧又善用诱惑的手段勾起我们对其的向往。汪老用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用一颗感悟生活点滴的心,以朴实、真诚、平淡的语言把食物的本真写进文字。

其实,吃食和文学正是因为中间个体的差异,才导致两者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这一句话就是最佳印证。很多人自诩为“吃货”,这个吃货属性,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就应是会吃,学会品其味、知其源、懂其髓。文学,暂且不论其周延,只框架于读书范畴内,世事洞明皆学问,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吃食学会更多搭配岂不妙哉。有时候,文学和读书更直接的关系体现于两者见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活所感的差距:不读书,遇见土豆煮牛肉,顶多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心中更不会油然而生出“还有吃的,土豆煮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第13篇:文学读后感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小说,它告诉人们一个人生的真谛。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生存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且深深爱上了她。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虽然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简爱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就像是一杯冰水,净化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第14篇:文学读后感

摘要:爱上周萍的繁漪,爱上四凤的周冲,爱上周萍的四凤和爱上四凤的周萍,还有恨上周朴园的侍萍、繁漪和鲁大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情感之网。这张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夏日里被无情地撕破。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也随之暴露无遗……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绝对权威的长者形象――脸上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显示出他平日的专横和倔强。这,就是周朴园。

爱上周萍的繁漪,爱上四凤的周冲,爱上周萍的四凤和爱上四凤的周萍,还有恨上周朴园的侍萍、繁漪和鲁大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情感之网。这张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夏日里被无情地撕破。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也随之暴露无遗。

看过《雷雨》的人,都在痛斥着周朴园,痛斥他对侍萍的无情与冷漠,痛斥他金钱至上的贪婪与自私。

然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没有一丝的感情吗?

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屋内一直摆设着三十年前侍萍最爱的红木书桌和带有镜台的柜子?如果没有,他为何会向人打听侍萍的消息?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搬家之时还不忘带上侍萍年轻时的照片?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客厅时,命令儿子周萍向自己的生母下跪?

其实,周朴园年轻时也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呀接触婚姻自由、爱情自主的新观念,因而才会大胆地追求爱情、享受爱情,和美丽善良的下人侍萍陷入爱河。然而,他终究不能与自己的出生阶级彻底决裂――这不是琼瑶小说,最终又回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作为资产阶级,他在“吃人”,然而作为他自己,他又何尝不在被人“吃”?

一道不可逾越的阶级壁垒,把他们双双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注定了这个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大家庭的悲惨命运。

由曾经豪华一时的周家大宅改成了的医院里,是由麻木生存到最后死寂般沉默的、神志不清的侍萍。

远方,传来一阵衰弱的咳嗽声,他,怀着忏悔的心情,迈着蹒跚的步子,悄然来到她的身边……

第15篇:文学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共约两百年间的名士言行录,它描写魏晋名士的才能秉赋,道德修养,情感个性,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不但文字简约,典雅有味,而且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虽写古人古事,今天读来依然好像在看电影一般。

譬如:其中写一个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捅,没有捅到,大发脾气,举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没踩中,他更加光火,捡起蛋来放进嘴里,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读了忍不住要笑。三言两语描写得多生动啊。此外,还有很多的.成语都由此书中来,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东床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胜枚举。此书共分三十六门,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任诞……到仇隙。其中“贤媛”篇,记写几位女性,特有现代感,似乎女性主义思想在魏晋时代就已存在。

譬如:许允新媳妇长得很难看,行完交拜礼后,许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许允就说:女人应有四德,你有几德?新娘子说: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后反问他:读书人应有的品行,你有几样?许允说:我全有。新娘说:读书人以德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从此小两口遂相敬重。

还有一则:赵飞燕诬陷班婕妤,说她在神明前诅咒汉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坏事还希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不会接受奸人的诅咒,如果鬼神无知,诅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这种事。

此外,相对于王戎的吝啬,在“汰侈”篇中记石崇的奢侈,令人发指之处亦叫人读之难忘。但是,我最感到惊讶的是:它对于魏晋名士的荒诞放达,着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条,表现出的时代趣味竟然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嬉皮(西痞)一族颇为类似。西痞族标榜超脱,崇尚虚无,旷达任性,而魏晋名士派的个人主义作风,尤其竹林七贤那种“散发裸身饮酒纵欲”的生活态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辙。原来好的文学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还能中外有共识,《世说新语》真是最好的证明。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