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制高点》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0 20:11:43

第1篇:《生命制高点》读后感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时,和平常的心情不太一样。在了解到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后,第一念头便是对书中人物的尊敬以及感动,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同样了解到书名为何叫《生命制高点》。生命是令人尊敬的,它就像一个标准的面积一样,虽然它以物理性质存在的长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就如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便是生命所存在的意义。每个人生命的精神层面是不同的,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等等,面对命运的不公平,用自己的努力和精神来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完美。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对书中人物尊敬以及带给我感动的由来。

生命是多么的精彩,只可惜我们无法将它定格在那一刻,成为永恒的瞬间。但也因为无法停留下来,所以才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珍贵的回忆,伴随着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在自己无法改变命运的不公平时,用自己的努力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层面,从而走到“生命制高点”。

《生命制高点》这本书是一本歌颂一群残疾人面对命运的不公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生坎坷的书籍。面对这本书,带着尊敬他们的那种精神去阅读他们那种精神及苦难。

这是由一群残疾人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组成的“心灵之声”艺术团,这是一个十分独特而又特别坚强的大家庭组合,他们从开始建团到逐渐扩大,再渐渐声名显赫,直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是一个非常残缺而又十分完美的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轨迹,也有着和我们非常不同的生存状况,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活坎坷和磨难。这些苦难似乎一颗颗璀璨明亮的珍珠,不怕别的东西的刺激,不怕病痛的折磨,同舟共济、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中间有分裂,也有分离,同样有血,也有泪,但从不放弃对自己生命的那种渴望。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与努力,从来不忘记美好生活的憧憬,最终获得成功,使自己也变得完美起来。《生命制高点》全书是由40个故事连缀写成的,每个故事都记录了一个演员的辛酸苦累与生活的坎坷,这本书里面记载着由这群残疾人组成的“心灵之声”艺术团演员们,面对命运的不公平,面对这种现实的无奈,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他们的双脚遍步大江南北,走到过很多地方,他们精彩熟练的技艺让人感到无懈可击,他们在向世界人民诠释着残缺的身体孕育的艺术依然那么完美无缺,残疾的身体依旧可以做成功,用清纯的微笑告诉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迷茫的心灵,生活的幸福因为苦涩的经历才显得更加甜美。面对这些命运的不公平时,要怀着努力向上的心来证明自己,完善自己。

《生命制高点》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人就是毛国龙,小时候因为一起触电事故,他失去了双臂,年仅7岁的毛国龙不得不面对自己没有双臂生活的各种困难:吃饭、开灯、上厕所等等,这些对于我们非常小的事情却成为了困扰毛国龙的一道道阻碍与困难。但是他仍坚持着,不放弃自己,毛国龙付出了比常人十倍的努力。可是,高考的大门再次向他关闭,因为自己是残疾人的原因被各大高校拒之门外,就在毛国龙为生活迷茫的时候,他积极努力争取,成功加入了艺术团。后来,他也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所吓倒,毛国龙积极刻苦钻研书法,先后写了《曹全碑》《袁安碑》《史晨碑》等等,又重复研究学习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观看了《石鼓文》《西冷八家印谱》《赵之谦印谱》等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练就了好书法,他也可以成功上台表演了。

像毛国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盲人育从小就被自己父母抛弃,然后被穆剑志带到了“心灵之声”艺术团,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盲人许波银原来是特务团的一名排雷士兵,前前后后一共排除了360多枚地雷,最后在一次任务中不小心被地雷炸成重伤,从此以后失去了双眼,现在在“心灵之声”艺术团当一名歌手;还有……

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一些坎坷苦难的,在面对这些坎坷苦难时,要选择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不屈不挠、努力奋斗、奋勇向前,我们要选择坚强起来,怀揣着自己对生活的希望,不断地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也同样使自己获得成功,精神层面不断提高,用自己的不平凡向命运的不公证明自己的能力,达到“生命制高点”。

在如今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没有身体的残缺与不便,但却没有主人公身上那种面对命运不公时不屈不挠、奋勇向前、努力向上的精神。面对苦难,我们要选择坚持,而不是放弃;面对不公平,我们要选择不屈不挠,而不是屈服;面对失败,我们要选择努力向上,而不是自甘堕落。一群残疾人用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向命运的不公平证明了自己不平凡的能力、不平凡的精神。他们用不平凡的精神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看到他们,我们不禁要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他们走到了“生命制高点”,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而我们呢?生命制高点、精神制高点,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使自己不平凡。我们被他们这种精神所感动着,而他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

第2篇:《生命制高点》读后感

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像一个矩形的面积,生命以物理形式存在的时间长度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生命以精神形式存在的空间长度与广度却从某种方面直接决定了她的意义。

生命何其精彩。只可惜我无法将它定格在一瞬,成为永恒。却也因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永久的记忆。并将伴随我的始终。

当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本歌颂他们一生坎坷旅程的书——《生命制高点》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十分压抑,这和以往读书时候的兴奋之情截然不同。

我不敢一目十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片段或一幕感人的情节。我一字一句细细的品读,甚至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书中并无华丽的词藻与浮夸的篇章。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感人肺腑的至情至爱。

《生命制高点》这本传记讲述的就是由一群残疾人手拉手,心连心组成的“心灵之声”艺术团,这是一个独特而又坚强的大家庭,他们从建团到逐渐壮大,再逐渐显赫,直至家喻户晓;这是一个残缺而又完美的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有着和我们不同的生存状态,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这些苦难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不怕异物的刺激,不怕病理的折磨,同舟共济,风雨无阻,有分裂,有分离,有血,有泪,但从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从不忘记绽放光辉的憧憬,最终结成耀眼的累累硕果。全书由40个故事连缀而成,每个故事记录了一个演员的辛酸苦累,里面记载着这个残疾人组成的“心灵之声”艺术团的演员他们对命运的不公。顽强的奋斗和不屈不挠的拼搏。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精湛的技艺无懈可击,他们在向世界人民诠释残缺的躯体孕育的艺术依然完美无缺,用恬淡的微笑告诉每一颗迷惘的心灵,幸福因为苦涩的经历更显甜美。

副团长穆建新是个患有先天性软骨营养障碍的残疾人,一个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中国第一代残疾人大学生,素有“第二个张海迪”、“轮椅上的歌唱家”之美称,她是“心灵之声”艺术团创建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为这个艺术团披肝沥胆,劳心劳力,倾尽所有,可以说,她把她半辈子的宝贵年华都先献给了这个艺术团。

回想她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哪怕是局外人也无法平心静气的冷眼旁观。她这半辈子似乎是被苦难所俘虏。翻开传记,记载的苦难史比比皆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她一副清甜的好歌喉无用武之地,满腔的豪情壮志只能被埋没在穷乡僻壤,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替她问一下这老天,为什么要对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如此残忍,他既然创造了这个鲜活的生命,为什么不给予她快乐、幸福?然而命运并未停止对她的捉弄与折磨,当她的理想破碎在北京城之后不久,她的父亲就溘然长逝啦,家里的顶梁柱就此垮了,可谓孤陋偏逢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

原以为她这一生要被苦难紧紧包围着,但是“当一个人没有东西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开始获得的时候”,果不其然在全家的帮助下,经过穆建新的努力拼搏,1988年9月7日,穆建新收到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的录取通知书,她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看完了他们的,在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我其实不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害怕失败;我害怕挫折;我害怕前途的'迷茫;我害怕我的人生失去方向。我总是想着如何去逃避,而不是迎难而上。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无地自容,羞愧万分,自惭形秽。曾经我被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至理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感动的泪流满面。现在我的心目中有多了一位女保尔,她将使我获益良多。

读完整本书,一个“爱”字贯穿全书的始终。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并无血缘亲情。但是他们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这种无言的爱,无私的关怀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这小小的一个“心灵之声”艺术团,实现了美好的乌托邦;理想的大同社会。

活着,我们或许不能轰轰烈烈,但可以萧萧洒洒;

活着,我们也许不会惊天动地,但可以脚踏实地;

活着,我们可能不会出人头地,但可以知足常乐;

活着,我们大概不会万人景仰,但可以默默无闻;

生命何其精彩,他使我们明白他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枚音符,想要弹出悠扬的歌曲,只有将自己完美化。我想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让我们站在生命的制高点上,笑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