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这是一篇莫泊桑著名的的短篇小说。故事很简单:发生在法国西北一个拮据家庭中的小插曲。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于勒还有若瑟夫——也就是文中的“我”。文章经过“我”和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的途中偶遇于勒的经过和菲利普夫妇在发现于勒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阔绰的反应,深刻地揭示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纯粹的金钱关系。
让我们看看故事是如何发展的。首先作者写了主人公一家的拮据生活。“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这闲闲的两笔让读者深刻的了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景。等读者了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景,作者笔锋一转:“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从而巧妙的引出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于勒。于勒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开始他“行为不正、糟蹋钱”,“不仅仅把自我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于是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到美洲去。请注意,那里作者用了“惯例”一词,这暗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普遍的金钱关系。之后呢?于勒来信说他赚了点钱,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每一天都在盼望着于勒归来。前后比较之强烈,人们之间以金钱维系的亲情可见一斑。再之后,因为二姐的婚事,一家人要到哲尔赛岛游玩。作者写一家人很自然的上船、很自然的想吃牡蛎,在“自然”中一步一步慢慢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父亲发现那个穷苦的卖牡蛎的年老水手竟然是他们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于勒!读到那里,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惊讶。可是,这种结果既是意料之外
,也是情理之中的。最终,“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盼”、“赞”立即转为“怕”、“躲”,让人读来又增添一丝失落和对当时人们金钱关系的失望。
这篇文章没有深奥的主题、复杂的情节,而是用平淡、自然地语言叙述简单的故事。可是其中一些看似简单的细节描述却尖锐的讽刺了人们的金钱关系。例如:当于勒据说赚了大钱的时候,菲利普太太说“这个好心的于勒”,“他真是个有办法的人”;当他又成了穷光蛋的时候,这位太太立刻把他说成了“这个东西”,“这个贼”,“有办法的人”立刻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在情节发展方面,作者的笔调也是平淡的,不慌不忙地慢慢展开叙述,丝毫不见刻意的铺垫,却让读者的心无法平静下来,必须要一口气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这两点,是我最为欣赏的。
总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平淡而极精巧的、值得玩味的文章。
第2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它又有趣又感人,写了“我”的家人对待叔叔于勒的故事。
故事写了,“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爸爸妈妈的收入都很少,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于勒叔叔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他本来是爱赌博的坏人,但后来他就改邪归正了。他出去了好长时间也没回来,说他在外国发了财,所以我们看到一艘艘轮船开来时都希望于勒叔叔能在船上。后来,我们出去旅游,在一艘船上吃牡蛎。卖牡蛎的人浑身脏脏的,衣服都破了,当爸爸妈妈发现并确认他是于勒叔叔时,爸爸妈妈就感到害怕,怕他会拖累我们,我们就躲开了他。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于勒叔叔了。
故事告诉我们,对弱者要关爱,人们要有亲情和友情。不能像“我”的家人一样看待有钱的亲人就很期盼他来,看待身无分文的亲人却躲的远远的。
我觉得他们家的人都很可怜,特别是于勒叔叔,竟被家人抛弃了,我们不应该对亲人冷漠。
小说描述的故事是菲利普夫妇面对自己的弟弟于勒(妇女的小叔)的不同态度。一直以来叔叔于勒都是一个不务正业,总是花钱,而且还花掉了哥哥的那一部分财产。因为这样,本来不富裕的菲利普夫妇的家庭就更难过了。后来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了。菲利普夫妇有2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若瑟夫。日子过得很拮据。有一天,接到叔叔于勒的来信,说是在外面发财了,有时间会回去看他们的。这样,菲利普夫妇有了盼望,总是盼望叔叔于勒的归来。正因为这样,姐姐也有了未婚夫。可是当一家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于勒竟然已经落魄了,在船上买杜蜊。菲利普夫妇的盼望变成失望了。恐怖又回来了,没有敢认于勒。当若瑟夫给杜蜊钱的时候,还给了于勒一些小费。
这些看起来是小说中让人觉得很正常的一些事情发展与改变,可是它也揭示了当时资产阶级改革后的法国人民的思想,每个人都充满着金钱利益。菲利普夫妇因为金钱的关系从厌恶于勒到盼望于勒到对于勒失望,都是因为金钱,但是因为于勒的贫与富。而小说中姐姐的未婚夫也是因为看了于勒给菲利普夫妇的那封说他发财了并且会回去的信,才会和姐姐在一起的,这不是也为了金钱吗?那时候的人们的心灵仿佛除了金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当若瑟夫给了于勒杜蜊钱的时候还给了他一些小费。或许在当时的社会,只有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他还是很在乎亲情的,对于他来说还没有金钱利益的这个概念。
现实中有句话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是的,谁不需要钱呢,没有钱能做的了什么呢?说实话,我确实也很喜欢有钱的生活,有了钱,可以做N-1件事。对于金钱虽然喜爱,但我绝不敢丢下良心,那是万万不能的。把钱看淡一些,毕竟金钱能做的,是N-1件事,而不是所有事。希望在现在的人中,金钱利益少一些,多学学小孩的纯洁善良。不要因为金钱而对别人改变看法。没有什么东西,是比良心更重要的。少一些菲利普夫妇,多一些若瑟夫。
第3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写透了亲情关系的凉薄。在一些人身上,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于勒年轻时败光了父母留给他的微薄的家产,还拖累了哥哥菲利普一家,他是该受到诅咒的。于勒接受了惩罚,被正义的人们驱逐出境,送上去美洲大陆的船。于勒在美洲做生意发达后,就给哥哥菲利普写信,说要用他赚的钱帮助哥哥一家过上富裕的日子。这说明于勒还是有良心的。后来于勒生意失败,又回归贫穷。他觉得惭愧无比,没有脸见哥哥一家,就在游船上卖牡蛎为生。“我”看到于勒叔叔的时候,他衣衫破烂,一脸愁容,一双水手的手上布满皱纹。于勒叔叔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让“我”心酸,但“我”又无能为力。“我”多给了他十个子作为小费,还被妈妈训斥了一顿。
菲利普夫妇自从接到于勒那封让他们倍受鼓舞的信后,已经盼于勒回来盼了十年了。他们计划着用于勒的钱换一栋大房子,添置家居物件,让自己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当他们再次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后,美好的计划落空了,他们便像躲瘟神一样悄悄地躲开了。
亲情淡薄至此,让人产生诸多慨叹和悲凉之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到,亲戚是一种很庸俗的关系,你有钱的时候,所谓的亲戚们就想方设法又理所当然地沾你的光,你倒霉了,一无所有了,他们除了看笑话,就是躲你远远的。孙少平去黄原打工投靠的远方亲戚让他寒透了心。
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也不少见。朋友小娟给大哥拜年,大哥大嫂冷眼对之,连顿饭都没管,因为有钱的二妹那天没来。大哥大嫂经常区别对待她们姊妹,她心里极不舒服。小娟念及亲情,不给大哥拜年又觉得心里过意不去。那次以后,不管二妹在不在,他和丈夫放下礼品就走,再不争吃那一顿饭。今天,小娟丈夫的生意有了起色,日子越过越好,大哥大嫂见了他们,脸上立马堆上了笑容。小娟跟他们仍是不远不近,礼节走到就行。
凯瑞的舅舅,姨母们过去因为他家穷,多有慢待。现在他们求凯瑞帮忙,凯瑞妈妈以牙还牙,开始不让帮,后来拗不过凯瑞,就对她兄弟姊妹一顿痛斥。有的姊妹自尊心强,听姐姐说话难听,转身就走,忙也不让帮了。凯瑞给他二舅帮了忙,他二舅就乖乖地听她姐训斥了半天。
有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一个人只有经营好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不仅仅指金钱,金钱不能没有,道德同样重要。虽有俗语说没有钱道德一文不值,但有德之人少受辱。对于人们来说,修德是首要的。一个人若能做到有才又有德,有钱又有德,有地位又有德,才能受到别人永久的爱戴与尊重。孔子的整部《论语》都是告诉人们要首先修德,可见修德的重要性。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有德之人,只要我们一直在为仁的道路上努力,相信这个社会就会少一些凉薄,多几重温暖。
第4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名篇。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于勒·达勿朗诗因为用完了自己所得的遗产,并且损害了哥哥的利益,逃到了美洲打拼。不久,传回消息,说他工作很好,希望不久后能发财回家,与哥哥家一起过日子。这个消息使生活并不宽裕的哥哥一家大受鼓舞。他们计划着于勒回来后的生活,甚至打算买一幢小别墅,家中待嫁的二女儿也因此确定了婚事。谁知在办喜事的那天,他们在船上见到了于勒,一个兜售牡蛎的小贩。随后,哥哥一家急忙避开,生怕自己被于勒认出。
这篇小说的主题在文中没有出现,但读完全文后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当时的小资产者大都十分爱慕虚荣,追逐名利。整篇小说几乎都在为此主题服务:达勿朗诗一家明明不是很宽裕,一家人走路去码头准备坐船旅游时,却都“挺直了脊梁,伸直了腿,郑重地走,仿佛一桩极其重要的事件要靠着他们的这种态度才能完成一样”;母亲原本十分厌恶于勒,但当她听说于勒发了财后,却说:“将来好心眼的于勒回来后,我们的景况自然不同了。那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在得知于勒就是那小贩时,她又说:“我一向怀疑这个扒手做不成一点好事,并且有一天他又会落在我们脊梁上来的!()一个姓达勿朗诗的怎能够指望在他的身上盼望一点什么!”……然而,在文末,这个家庭又似乎有些可恨了:都已明确知道那忧怨肃索、衰老可怜、生活窘困的小贩就是于勒后,达勿朗诗一家却不上前与之相认,还生怕于勒认出自己,当初的“福星”变成了“衰神”。他们在回程时乘了另一艘游轮,就只是怕自己有这样一个穷兄弟的消息被人知道,或多了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不需要冗长的介绍,不需要明确指出,一个十分虚荣,在旁人看来可笑的小资产家庭就出现了。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像达勿朗诗先生一样,爱慕虚荣,这样的人是很可恶的。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年少时师从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福楼拜当初教给他的主要是写作要肯吃苦,勤练习,善于发现。从这篇作品来看,莫泊桑的确做到了:比如,在文中有这样一句很短小的话:“为了我失落了钮扣和撕破了裤子,他们就对我大嚷大闹。”文中的“我”便是于勒的侄子。这对于一名儿童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可以说只是一个细节,但莫泊桑却把它写了下来,并借此一下突出了达勿朗诗夫妇超乎一般的爱慕虚荣而又并不富裕;还有,文中达勿朗诗先生知道那小贩就是于勒后,连说话都“面无人色了,哑着嗓,瞪着眼睛,一个字一个字慢吞吞地说”,这样的姿态一般人是不大会有的,由此又突出了达勿朗诗先生非同一般的虚荣心。这样的句子还有许多。
莫泊桑构思的精巧、肯吃苦、勤练习、关于发现的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人与海英文读后感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关于《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第5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它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于勒花光了自己所得的财产,并且大大地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部分时,他们视之为混蛋、无赖;当于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赚了点钱时,人们立即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每个星期天都去海滩上等候于勒的回来:但当发现于勒没有成为富人,反而沦落为靠卖牡蛎过日子的小贩时,他们的真面目暴露无遗,连我出于同情多给了于勒十个铜子,也要遭到斥骂: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这篇小说通过于勒贫穷时被赶走与发财时被夸赞,以及菲利普夫妇望眼欲穿地盼望于勒归来与见到穷困潦倒的于勒躲之惟恐不及的两组对比,揭示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庸俗等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在当今社会中,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依然有所存在目中惟有金钱。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一种关注内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质主义者。我想,我们更该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清丽的双眼凝眸世界,用爱与责任铸造生命的意义,谱写新世纪的辉煌。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由此可见,拥有亲情、友情才是最重要、最幸福的。
所以我们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在亲情和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的叔叔于勒》讲的是叔叔于勒的故事。叔叔于勒生活在一个小职员的家中。他想生活在上层社会。想创业。但是都失败了。这些经历形成了菲利普夫妇面对自己的弟弟于勒的不同态度。
一直以来,于勒在菲利普夫妇眼中都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总是花钱。还花掉了哥哥的那一份钱。这在本来就不富裕的家中简直是一个打击。菲利普夫妇没给于勒好脸色看。最好竟然把于勒赶了出去。
我觉得文中的菲利普夫妇真的是很势利眼,一开始于勒很穷的时候,就叫他坏蛋,流氓,在于勒有钱了之后又变成好心的人,当在船上看见了变成穷光蛋的于勒,又骂他是讨饭的,流氓。他们夫妇的种种举动真的很让人厌恶。他们竟然连亲弟弟都不认,他能冷血到什么地步,他还是人吗?连动物都知道保护自己的家人,而菲利普夫妇看见了于勒,不但不去认于勒,反而走开。可见菲利普夫妇是多么的冷血,无情,六亲不认而且爱慕虚荣。
在当今社会中,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依然存在。只知道金钱,没了金钱就什么也不是。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拥有亲情、友情……才是最重要的,才会是最幸福的。
第6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文中的若瑟夫却是一个正面人物,作者用我的叔叔为题,表达了虽然父母不把穷水手于勒当作亲兄弟看待,但“我”认为这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个题目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也表现了作者的希望之所在。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就是这样的人。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文中作为菲利普亲弟弟的于勒当初是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人。这在穷人家里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于勒成为菲利普一家人的恐惧,菲利普的夫人克拉丽丝,也就是于勒的嫂子更是视他为瘟神,说他是个流氓、坏蛋,甚至不顾亲情把于勒打发到美洲,任其流浪,任其辛苦。然而,于勒到了美洲之后,不久就写信回来告诉菲利普夫妇,说他赚了点钱并希望偿还他们的钱时,菲利普夫妇喜出望外,滔滔不绝地夸赞于勒,说于勒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两年后,当于勒第二封信到来时,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人看,更加欣喜若狂。甚至就连菲利普嫁不出去的女儿也因此而“名花有主”,因为有一天晚上菲利普一家给那个青年看了于勒的信。
而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时却偶遇落魄的于勒,一个又老又脏卖着牡蛎的老水手,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菲利普夫妇失去了之前的“热情”,转瞬间变得更加冷酷,更加无情,“逃之夭夭”,骨肉亲情自此再不相认。恰似一幅对联所述:“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岂念骨肉;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惟有金钱。”该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们精神的堕落。小说行文波澜起伏,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在当今社会中,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依然有所存在——“目中惟有金钱”。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一种关注内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质主义者。我想,我们更该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清丽的双眼凝眸世界,用爱与责任铸造生命的意义,谱写新世纪的辉煌。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由此可见,拥有亲情、友情……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是最幸福的。
第7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一天午后,菲利普一家人刚刚吃完午饭,正和女婿谈论着二姐出嫁的事。一阵疾风吹来,树枝拍打着窗户发出“啪啪”的响声。菲利普忙喊道:“若瑟夫,去把窗户关上!可别让树枝打坏了玻璃!”
“好的,爸爸!”
“嘭嘭嘭,嘭嘭嘭”又一阵响声传了过来。菲利普生气道:“若瑟夫,怎么回事!窗户没关好吗?这可了不得!”
“不,爸爸!是有人在敲门。”
“哦!若瑟夫,去看看是谁?”
若瑟夫打开门,只见一位衣冠楚楚,戴着礼帽的绅士站在门外。
“哦!先生,请问您找谁?”
“请问这是菲利普先生的家吗?我找他!”
“爸爸,有人找你!”
菲利普起身来到门口,把客人让了进来。
“先生,我不认识您呀,请问您是?”
“哥哥,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于勒呀,你的亲弟弟于勒呀!”
父亲的语气明显惊讶了起来:“于勒?是你吗?可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哥哥,我从南美回来了。我正经营着一家航运公司,回来捎上货马上就走了,专程过来看看你们。哦,这是若瑟夫吧,都这么大了,真好!”
若瑟夫不由想起了“特快号”上于勒卖牡蛎的一幕。“这真是我的叔叔吗?可那天船上的又是谁呢?这不可能呀?”
“哎哟,于勒,可把您盼回来了!嫂子就说么,今天怎么没来由的喜上眉梢呢,原来是弟弟回来了!看看,看看,瞧这身装扮,您是阔了吧!真好!好弟弟,这次回来是不是可以把欠你哥哥的钱清一清呀?”
“嫂子,不好意思!我今天来是因为我的货轮在资金周转上遇到了点困难,想请哥哥帮忙周转一下。您放心,我到南美货物出手后,马上就能还上你们所有的钱!”
父亲给母亲打了个眼色,说:“这样呀!于勒,你先坐会,我把手头的活计安排一下,咱们再细说。若瑟夫,赶紧,给叔叔倒杯水!”
父亲和母亲来到里屋。父亲哆嗦着对母亲说:“这怎么回事?我们上次认错人了吗?”
母亲瞥了眼屋外,恶狠狠地说:“这还看不出来!这个无赖又来骗我们了。得想个办法把他赶走,别在女婿面前露出马脚。这个流氓无赖还想像从前一样来骗吃骗喝,做梦吧!多亏我们在“特快号”上知道了他的底细!”
父亲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凄凉的神情,挨着于勒坐了下来。他抓起于勒的一只手,摩挲着。
“粗糙,多茧!这哪是经营大生意的手。这个无赖,果然又来骗吃骗喝了!”父亲心里想着,说道:“于勒呀,是这样,你看你的两个侄女年龄已经大了,但到了现在还没有嫁出去,没有嫁妆呀!这不,你回来了,你看,你是干大生意的,从手指缝里漏一点,让你的两个侄女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怎么样?孩子可是叫你一声叔的呀,您是孩子的亲叔叔呀!”
叔叔嘴唇蠕动着,吞吞吐吐着:“哥哥,这个……也不是不可以,我是孩子的叔叔吗!你看……这样,我出来的匆忙,身上钱不多,我回船上筹一筹!哦,就这样,我走了!”
叔叔挤出一丝歉意的笑容,急匆匆推门离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