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19 13:58:15

第1篇:三字经读后感

《古人读书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人可以读书,但读书要得法,应该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了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自己规定每天读300个字。读完后,又规定每天背诵150个字。这样,他总共用了十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每日定量计字,同样能学到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知道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吕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背课文、三字经、古诗文以及成语接龙等,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让我们能出口成章。古人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这学期,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早上,洗漱完毕后,我大声朗读课文、三字经等;晚上,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我要复习今天所做的练习、预习明天所讲的内容。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词时,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子,通过查找资料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要进一步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2篇:三字经读后感

刚进朝阳外国语校园老师就布置作业,让我们背诵《三字经》。透过阅读、默记我体会到《三字经》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大致可分为五部分:一、劝教;二、必备知识;三、读书;四、习史;五、劝学。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读了《三字经》我清楚的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我明白了我们中国以前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读了仁、义、礼、智、信我坚信它对我们现代21世纪的学生同样适用;《三字经》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与经过几千年不断流传下来的美德,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那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来北京读书,调换工作并不辞辛苦寻找好的校园,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如今早已将《三字经》熟记在胸的我,每当回顾这篇流传700多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章时,仍有启迪心智的感悟,让我百读不厌,收益非浅。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第3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寒假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本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些简洁又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小时候,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哭丧的语言与动作。于是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他们做买卖的样子。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边,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除了良好的环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犹如一块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写完作业去楼下玩儿,玩了几天后,妈妈就不让我下去了。我说:“为啥不让我下去玩儿了,妈妈?”“我不想让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妈妈说。“又为什么?”“他们会骂人,知道吧。妈妈发现你也有一点了。”“那怎么办呀?”“你在家里多停几天就好了。”在家里不下去玩一个星期后,我果然不骂人了。

我从《三字经》里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收获的。

第4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小百科全书。这不,我最近读了这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如:名人类(孟母)、人生类季节类等等多种类型。

一篇三字经都有翻译文,原文,故事等。在这中,我也学会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对,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新的都一样,到后来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再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这六句话说得就是无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个故事,叫《孟母三迁》这句话说明了我们读书要认真,要有优良的环境,如与旁边的小朋友玩来玩去的话,那么学习肯定不好。这让我想起诸葛亮说过的“非淡泊以无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

三字经真让人受益匪浅。

第5篇:三字经读后感

人们常说:“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好朋友。”经典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经典往往能改变人得一生,而执着于看书和爱书的我,到今天读过的经典已经不计其数了,使我受益无穷。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风轻轻地吹着,朦胧的月色,手中捧着《唐诗三百首》惬意的渐渐沉入梦乡。小时候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从此,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旷神怡,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的憧憬。

我带着对李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也对它更多了一份期望。我深深的沉入了经典里,畅游在这知识里,其乐无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贮藏更多的智慧……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做龙的传人。

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哲理,经典与我有约。经典是我成长的好朋友,它不断的孕育着我的心灵。

第6篇:三字经读后感

前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其中有一本带释义的《三字经》,这是一部国家启蒙读物,内容丰富,含义无穷,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我认真地读了一遍,真的不大懂。我去请教妈妈,妈妈说那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一边看释义,一边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慢慢就理解了。

我又重新读起来。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步,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说东汉的黄香,九岁的时候能替父亲暖被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给哥哥吃,而自己拿最小的那一个。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自己的爱心,友善他人。

想想自己经常对父母发脾气,和弟妹争宠,都觉得脸红。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做一个好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和弟妹分享家庭中的天伦之乐。

第7篇:三字经读后感

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许多的故事和道理。从“孟母三迁”到“黄香温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昔孟母,择邻处”,让我更加了解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也懂得了妈妈对我的爱。还记得,一年级下期半期考试前,我在厕所里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裂开了一条口,鲜血直流,当时痛得我哇哇大哭!老师知道后,急忙给我妈妈打电话。过一会儿,妈妈急匆匆赶来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伤口要缝针。妈妈身体直打抖,担心缝针会留下伤疤,不得已还是答应了。在缝针的时候,妈妈闭着眼睛不敢看。我知道,妈妈心里很难受,妈妈非常爱我!“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妈妈对我的爱还有很多……

“香九龄,能温席”,让我懂得了要尊敬、关爱自己的父母。还记得,妈妈的腰一直疼,我劝她早点看医生,妈妈一有空,我就给她捶捶背、揉揉肩。妈妈下班累了,我帮妈妈拿拖鞋。妈妈口渴了,我给妈妈递饮料。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我逗妈妈乐呵呵……

“孟母三迁”让我感动,“黄香温席”让我行动。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爱我的妈妈!

第8篇:三字经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三字经》,这是一本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我看了很受启发。

大家熟悉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惭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给了外公三颗,把剩余的都放了起来,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外公再到我家来,我要全部拿出来给他吃。平时在生活中,我要尊老爱幼,主动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文中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诉我们:勤奋上进一定会有收获,只顾贪玩没有什么好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奋发努力。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努力、主动,遇到难题不退缩,多东脑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家长、老师和同学请教。多阅读,多实践,如果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有用。

《三字经》中的一字一句都讲述了一个个人生的哲理,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来和意义。

第9篇:三字经读后感

我有一本《三字经》,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我还记得那时我还不认识字,每天睡觉前总喜欢缠着妈妈给我讲里面的故事,真是百听不厌,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

我最喜欢的有其中几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讲的是学生受教于家庭和老师,如果主观不努力,致使学业无成,这是不应该的,少年时代学习不努力,日日复年年,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一段讲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读书,以博学问,丰富知识,自然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这一段讲的是夏朝的开创者禹称禹王,商朝的开创者汤则称汤王,加上周朝的文王、武王,史称“三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这一段讲的是狗守夜,鸡报晓,禽畜都有可取之处,而人为万物之灵,岂能碌碌无能。自古圣贤全都学而有成,如果不读书,那么最终必然成为庸人,连鸡犬都不如,又怎能称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这本《三字经》,都让我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里面还有很多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以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次读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第10篇:三字经读后感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教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明白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最终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期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此刻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第11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的原文虽然只有一千余字,但全文的内容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包罗万象。它里面有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等行为美德,同时也包括许多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历史知识。

当我读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时,就想到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给他们提供物质所需,抚养他们长大,却没有好好教育他们做人、做事,这就是父母的过错。同样,老师如果没有在学习上好好教导学生,让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而不好好学习,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这就是老师的过错。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教育有多么的重视呀!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句话是“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画面,蚕正在吐丝将自己包裹,蜜蜂在花丛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蚕能吐丝结茧,供人织成丝帛;蜂能酿造甘甜的蜂蜜给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学习,荒废了功课,没有本领回报社会,那就连小小的昆虫也不如呀!所以,我们学生不能荒废了学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为一个现代的学生,我们应当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世世代代永相传。

第12篇:三字经读后感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背诵《三字经》的作业,刚开始背诵时我觉得特别的难,而且特别枯燥乏味。妈妈告诉我,不要着急背诵,先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再读一读后面相应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它竟然像魔法一样特别的吸引我。

《三字经》简洁明了,每句只有三个字,却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来璀璨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故事到古今圣贤,从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三字经》中有太多经典的小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像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古人好学的故事。“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温舒小时候家境贫寒,放羊时就割沼泽中的蒲草编成“简”,抄写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尚书》。另一个叫公孙弘的人,也因为买不起书,就在竹林间削竹简抄写《春秋》。他们都因为贫穷买不起书,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废学业,一直勤奋苦读着。读到这时,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我的老师和蔼可亲,我有漂亮的课本和丰富的课外书,我有这么优越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三字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启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学习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第13篇:三字经读后感

从这学期开始,老师在早自习时间,要我们朗读“三字经”和朱子治家格言,我们先读三字经,不久许多人就已经可以背到第四段了,但是我连一段也背不起来。

老师说只要每天念一次,自然就会背起来了,没想到我真的可以把三字经背起来,而且我还超过别人得进度,而且,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会背的同学都可以吃冰淇淋,所以我也得到一客香甜美味的香草冰淇淋。读经真好玩,也拿到老师的奖励,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老师每天在班级联络簿抄会抄每日一句三字经,先让我们分组抢答字义或故事理解,只要回答,意思有点接近,就分组加分。所以,每次抄连络簿时,我们就赶快查字典,准备抢答。之后,老师再讲解经文的字意或故事,结合我们的生活故事,大大提高同学读经的兴趣。

全班一起读经时,我们先把排好桌椅,清理桌面,桌上只摆三字经,身体自然端正,一手压书,一手指着经文跟着念。我们只要和老师、同学一起朗读就好了,只要同学的声调、速度一致就好了。

我喜欢读三字经,因为越背越有趣,我已经背完朱子“治家格言”之后,我要挑战“孝经”。

第14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三字经》里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再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第15篇:三字经读后感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虽然读五年级了,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