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19 12:10:37

第1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有心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及时赶到;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实,不能推迟;父母教你的时候,必须静静地听;父母责骂你的时候,必须顺着他们的意思。是呀,父母是把我们生出来。他给予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爱,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

在我看来,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怎么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进代屡遭浩劫,它在中国大地上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容易,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教诲贯穿到生活中,落实在一言一语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和谐,变成和平的世界。

我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使我悟出了幸福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为过去的幼稚而感到无知羞愧,它还为我改变了思考方法;把我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带入知识的海洋;让我成功地取得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让我知道如何来处理自己所处充满文化的环境。

第2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3篇:《弟子规》读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第4篇:《弟子规》读后感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万达指导教师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第5篇:《弟子规》读后感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弟子规》,对我的心灵震撼很大,感触很深。我感觉它既提升了我的语文素养,又清洗了我的灵魂。

弟子规中的两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第一句:首孝悌,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家里我是独生女,父母爱我我当做是理所当然,父母疼我我还对父母颐气指使。现在我深深地意识到我错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忤逆父母是天理难容。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夫妻嫌出去干活累,整天在家玩,让年老的父亲养活,更让人气愤的是问父亲要还没发到手的拆迁款,父亲没钱给就上电视评理。看到这,我的内心无比悲愤,天下怎么还有这么无耻的儿女。听了节目主持人的批评和心理学家的剖析,我明白了不孝顺父母将来一事无成。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读弟子规,学弟子规,以弟子规为行为准则,相信这样的社会渣滓就会消失。以后在家里我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孩子。

第二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以前每当父母责备我的时候,我总是和父母顶嘴,把父母气得骂不得,打不得。读了弟子规我知道是我错了。有一个微视频应证了弟子规的魅力:有一个男生就是不学好,整天打架斗殴,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没技能没工作,过着父母厌邻居躲的日子,有一天母亲给他了一本书,就是弟子规,他读了以后就想改变自己,从零做起,他来到一家养老院做义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开始是咬牙坚持,后来和老人们有了感情就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养老院一位奶奶的儿子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份工作,终于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过上了普通人过的幸福生活。

再想想我自己,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感觉要从孝敬父母开始。父母给我定的时间表我要遵循,回家认真写作业,刻苦钻研白天没学会的知识。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热心帮助同学。遇到需要我帮助的邻居爷爷奶奶我会热心帮助,做一个学习出类拔萃,品德优秀的好学生。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第6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李毓秀的作品。李毓秀是山西绛州人,一生中只考过秀才,而他的职业是教师。

《弟子规》是一本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书。书中讲述一个孩子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该怎样学习孝顺长辈,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它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除此之外,《弟子规》还是一本很好理解的书,比如,有一段:“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看到这里,我就用手把讲解意思蒙住,开始猜它的意思:穿衣服贵在洁净,不必要有多么华丽,要想想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场合,还要符合家庭的经济情况吧!我心中这么想着,把手挪开一看,果然,我猜对了——这让我产生了继续往下读的欲望,也为我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感到愉快。

当然,它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体会到了做事情太匆忙的坏处,懂得了做事情要不怕困难,勇敢前进,即使是做的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认认真真的去做的道理。“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让我懂得了要从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中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那就尽快改掉,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再接再厉。

《弟子规》还帮助我认识自己,不断成长。有一天,一个同学夸奖我学习成绩好,我很开心;而另一个同学却指出了我的缺点,说我的字写得不够好,我当时很反感,就不和那个同学玩了。后来,我突然想起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见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开心,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来到你身边,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与你交往,想到这些,我决定要克服我的这个缺点。慢慢地,我身边也有了很多对我有益的朋友。

《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推荐大家阅读。

第7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一直是我们实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之一。现在社会,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使他们容易产生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弟子规》中这样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在通过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因此,我们可以寓德于乐。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集体意识,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首先要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其次,要适时给予随机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要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在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较小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稍大一点的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

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到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多角度出发,多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信任与尊重。幼儿建立强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建立平等、自由、合作的环境,萌发孩子们爱集体的情感,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要加强与家长的思想沟通,使双方加强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这样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尽快养成。

第8篇:《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传统诵读经典《弟子规》,获益良多。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诚信要占第一位,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巧语的方法和欺骗手段,就更不能使用。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着边际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刚刚起床,朋友们就一起过来找我,我惊讶地问道:“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早来找我了,往日你们都是中午才有空来找我玩的呀?”小洁说:“我们今天想找你一起去种黄豆。因为我们几个家里都没有黄豆了,想看看你家有没有。”我恍然大悟,赶紧进厨房去找,发现家里有些黄豆,便拿了出来给大家分。小静说:“我们只要六颗就够了,每人种两颗。你一定要记得用清水泡一下黄豆,我们下午四点半再过来找你一起种,好吗?”我开心地说:“好啊!”

送走了她们,我刚想找杯子泡黄豆,家里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妈妈打电话回来说,让我送点水到田里给她喝。我赶紧盛好水送去后,回来就打开电视看喜欢的节目,把泡黄豆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当小洁、小静她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才想起来黄豆还没有泡。小洁生气地说:“我们不是约定好了的吗?你怎么能不守信用,不讲诚信呢?你让我们怎么跟你做朋友?我们不喜欢跟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我羞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用心记住这件事,我以后一定好好改正,不会出现不讲诚信的事了。请大家原谅我!”

经过我的真诚道歉,朋友们虽然原谅了我,但是这件事却像警钟一样长鸣在我的心里。读了《弟子规》后,我更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懂得了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往原则,懂得了“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它会一直成为我人生的信条和座右铭,鞭策我前行!

第9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第10篇:《弟子规》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第11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话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在于多;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反而令人讨厌。尖刻挖苦和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坚决戒除。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话说的很多,一点依据也没有,让我的同学很讨厌,当别的同学和我吵架时,我也曾经说过很多脏话,不但没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学完弟子规后,我严格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不冷静,而是尽量想办法和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同学们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使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学习篇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专注,专注才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思,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嘴读啊读,背啊背,就是背不过,就是因为我都没用心去读。学习<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所以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从此,我学习时都是提前做好预习,做到心眼口合一,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成绩明显提高了,我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记得我原来读书时,经常是囫囵吞枣,读一篇文章,眼睛在那看着,读了好几遍不知道文章说的什么,要不就是老师让背诵的东西我在那弟子规,就像浩瀚海洋中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它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一直践行弟子规,让文明时刻伴随我成长!

第12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朗朗的读书声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学校这片求学的土地;浇灌着同学们幼小的心灵;孕育着一代代青少年儿童。每天清晨,,当我踏进校门时,一阵阵百灵鸟似的的读书声使人引人入胜,一个个道理便铭刻在了心中。

《弟子规》就像一片装面了细想道德的大海洋,我们便每天遨游在了这篇海洋中,快乐地寻找着只是,摸索着道理,吸取着精华。《弟子规》使我们学会了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有爱兄弟姐妹,而且要讲诚信,守信用,更要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慨万千!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次谨信”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诚信,便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宝藏,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身边的人就会疏远他,他将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每当我读到“次谨信”时,一件往事不禁涌上了心头,使我羞愧不已。那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星期一下午。英语老师说要a单词,这是,我下一子慌了,“哎呀,糟了,昨天晚上忙于小课题的事,而把a单词的事情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啊?”正当我心急如焚时,旁边的同学提醒了我,“他平时a单词时,都把英语书放在腿上,我何不也来效仿一下呢?”由于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吧,心里老是觉得不舒服,东张西望的,生怕有人会看见。才抄了一个,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向四周扫视了一番,我觉得好像同学们的目光全都凝视着我,仿佛在说:“竺立群,我们那么信任你,你却……咳,太不应该了!”“你身为大队委员,还这样,真丢脸!”这时,我感觉身边的空气都凝结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诚信。”当英语老师报“诚信”这个单词时,我的腿不禁颤动了一下,书差点掉在了地上,“竺立群,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赶快把书放进去,笨蛋!”我心里不禁会很起来,于是,我赶紧把书放了进去。这时,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总算落地了。虽然这次单词没默出,但我心中仍然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信。

从这件事中,我更加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弟子规》中“次谨信”的道理。只有做到了诚信,你才能坦然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摸索《弟子规》中的道理吧,它将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导航灯!

第13篇:《弟子规》读后感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本,有励志向学、劝人向善的《三字经》,有教人做人与感恩的《弟子规》等等。每本都是各朝代的名人之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书中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方面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起初,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每天只是摇头晃脑地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地,我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主要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该马上回答,不能慢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叫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面去,当我们做错事情,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从这里我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我常拿这些规矩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前父母要我帮忙做一些家务或额外出一些题给我做时,我不是推托就是不理或是顶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非常后悔。是啊,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我实践知识,教我如何独立,教我如何做人;这是父母在课外时间辅导我学习,给我灌输理论知识,让我头脑更加丰富。而我不但不感谢父母,反而做出上述之举,我这种行为就是不孝的行为,就是没有细心感受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缺少了感恩的心。现在,无论在哪里,我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校,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帮助别人,遵守校纪校规,遇到同学之间打架现象,我会马上上前去制止;在家里,我常常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辅导我学习,我很乐意地接受。例如:有一次我父母都外出,我一个人在家,等他们回来时,我已经将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了桌上,父母见了都夸我长大了,会体贴人了;在外面,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会主动地给他们提供帮助。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中山,中途上来了一位老大爷,车上又没有座位,见此,我就赶快站起来给他让座。……

《弟子规》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一读。

第14篇:《弟子规》读后感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小妹妹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最后终于上了车,一个阿姨让了座埋头走了。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读完《弟子规》,我以为当日的儿童最需要奠基的为人处世之本,敦厚纯良之性,其原因有一:一是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二是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庭对儿童的期望过高、溺爱有加,几乎达到“众星拱月”的地步,这同样不利于儿童文明习惯的形成。三是影视作品对文明礼仪缺失的漠视,镜头里充斥了儿童大呼小叫、哭闹纠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场面。我想,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大概也与其传统文化有关吧。因为韩剧的情景画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小处着眼,从小儿着手。

第15篇:《弟子规》读后感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