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有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2-09-06 11:44:46

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把《传习录》读完。这本书是王阳明先生的弟子,在他去世之后,为弘扬先生学说,更好地传播心学,而多次编撰的。里面收录了王阳明先生写给弟子的信件,以及先生与弟子之间的谈话等等,整个结构形式与《论语》很像。书是读完了,可是脑袋中空空如也。无法理解书本的精髓,为什么无法理解呢?看不懂,看不透。比如王阳明先生对“惟精惟一”的解释,对“格物”的解释,对“性善性恶”的解释,对“未发之中”的解释,我对字面的意思都是一知半解,文字背后的道理更是不得要领,不得所悟。因为我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程朱理学。没有读过这些书,要想把《传习录》看明白,对我而言很难。因为文章中,有部分是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词语的解释,有部分是对程朱理学观点的驳斥。没有读过原文,没有理解原文的意思,没有体会原文的用意,要想理解《传习录》这本书,真是难上加难。

我真的很想追根溯源,但又怕实现不了,只能慢慢谋划,一步步来。不过,在读完《传习录》后,确实是找到了那么一点感觉,不是很明确,想抓又抓不住,这种感觉很是奇妙,值得自己去品味。就是,不管各家学说各有不同,最终还是会回归“良知”。而“致良知”不是静坐,不是静思,而是需要事上练,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任何学说,离开了实践都是空谈。而心学,却着重强调实践的重要。良知指导实践,实践体现良知;良知是内,实践是外。“致良知”的关键是在“致”,也就是实践。因为“良知”,与生俱来,天然存在,无需格物便已存在天地之间。没有实践,“良知”即不是“良知”。“良知”的完美体现,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良知”与行动(实践)的高度统一。行随心发,心随行动,一切顺其自然。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儿上“致良知”,事事体察反省,时时体察反省,感悟“良知”,只因世间万物皆是“良知”。

现在人,看过很多道理,说起时头头是道,做起时一无是处,能够做到最后的更是少之又少。多数人只是把这些道理当做心灵鸡汤,阅读时心潮澎湃,气质超然;阅读后一声叹息,回归本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羡慕别人的成功,嫉妒别人的拥有,却又吃不下奋斗的苦。知道奋斗必有所获,依然窝在一处,我行我素,表现的满不在乎。甚至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观点来麻痹自己。这样的我们不是在奋斗,而是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极端,懒惰与逃避。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混吃等死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就是生与死,没有人能够逃脱;每个人的人生又是不一样的,就是生与死之间,有个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代表着生命,代表着人生,也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个答案,需要自己用一生去回答。《传习录》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现阶段的我,更多的是需要行动,需要实践。先行动起来,实践起来,自己的“良知”才会显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