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孝在我心中》。
我感受最深的是:
汪贵仙的眼睛湿润了。几天后,她将外婆接到了海口。尽管业主免了她的房租,但除了课余时间打工有一些收入外,汪贵仙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艰难。尽管如此,每个星期,汪贵仙总要想办法买点肉给外婆增加营养,而她自己,却总是推说不喜欢吃肉,把好的菜都夹到外婆碗里。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原来连站起来都困难的外婆,现在竟然能稳稳当当地走路了。
为了让外婆开心,汪贵仙再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带外婆到周边走走。她带外婆去过公园,去过热闹的商业区。外婆很高兴,时常在人前说:“我这个外孙女啊,孝顺!”
带着外婆读书,毕竟是很大的负担。有人问汪贵仙对此有什么想法,汪贵仙想也没想就说:“外婆的舐犊之恩深似海,我们一生都难回报。不管自己多苦多累,不管日子有多艰难,我绝对不会让外婆离开我,不会让外婆受委屈。”
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说话逐渐清晰流畅,并开始下床走路。黄来女不时扶着父亲到门口大树下乘凉,给父亲扇扇风、讲讲笑话。同学隔三岔五地到她家来聚餐,大家每次都买很多菜,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阳春三月,樱花正艳。黄来女搀扶父亲一起来看樱花,同学争着相伴,一路谈笑风生。黄来女鼓励父亲说:“爸爸,今年我搀扶你来看樱花,明年你可要争取自己走着来啊!”
黄来女这个愿望,在父女俩的共同努力下,果真实现了。第二年的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黄来女搀扶着父亲走上了樱花大道。武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刘昊同学,为他们义务讲解武大的百年历史。黄爸爸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从樱花大道到理学楼,从人文馆到珞珈山,美丽的校园留下了父女俩的欢声笑语。
父亲得的三种病都是顽疾,需要长期治疗。对此,黄来女早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她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把爸爸的病治好。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和爸爸生活在一起。”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黄来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默默地许下心愿:要照顾好父亲,优秀地完成学业。日后,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我要尽力地去帮助更多的人,永远将爱心传递下去。
夫和婆婆不同意,张建霞不再做声。家人的好意让她觉得自己更应该义无反顾。她瞒着家人,一个人勇敢地去抽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说,她是o型血,而且从各项指标看,可以为公公做肝移植。听到医生的解释,她心里感到很高兴。现在不用再等肝源了,用自己的肝就可以救公公,公公有救了。
可是,当丈夫和婆婆知道她可以为公公做肝移植手术时,并不像她那么高兴。婆婆当时就流了眼泪,她说:“建霞啊,你能有这个心婆婆就知足了,怎么能用你的肝?你爹你娘只有你一个闺女,况且孩子还小,你要有个好歹,咱家可怎么办?你父母怎么办?不行!”公公也坚决地摇头:“不能让儿媳妇捐肝!这病怎么也治不好的,我不治了,回家。”
张建霞动情地劝说道:“爸、妈,别人能捐,我就能捐。我年轻,恢复起来也快,你们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爸不在了,我能给爸捐却没捐,这辈子我也不能心安啊!”说着说着,张建霞流泪了。公公、婆婆、丈夫也都流泪了。
关于孝的读后感(二)
孝!何为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就是做到“孝”。
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在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孝心,一个人的孝心有多少则他就离成功有多近的距离,成功以否都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孝心。
现在社会中有许多有孝心的儿女都有这样一个愿意,希望父母能身体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当我们成就一番事业时,当工作不忙的时候,当儿女成人之后,我们一定会给父母更多物质上的富有,一定会多陪陪我们的父母让父母能开开心心的享受天伦之乐。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也别忘了人生有限,时间的短暂,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而我们双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披上了银发,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当我们认为有时间。有条件尽孝时,“子欲孝而亲不在”。孝敬的大门永远永远地关闭了,这样一来留存在你心中的是无法弥补的悲伤。遗憾和悔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粗心懈怠而错失尽孝的良机,最后万般的伤悲。“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这就提醒我们要记得“忙碌是不能不尽孝的理由和借口,我们作为儿女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挤出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下我们年迈的父母,以表达我们的孝心和报答养育之恩。
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问题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孝心。有钱尽孝固然是很好,但孝子大多都是出自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最多,此所谓“家贫才能出孝子。”虽然说“孝”与金钱有些内在的联系,但是孝心和金钱不能等量的来看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钱的人就拿山珍海味的的来‘孝顺’父母,而生活条件差的人就谈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了,只能从精神上来报答父母了。其实父母并不希望吃什么贵重的食物,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是父母更多的是希望精神上的满足。儿女大了各各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中,这让他们感觉很孤独。很寂寞,他们理解儿女的工作繁忙不能永远地陪在身旁,为此他们多很希望节假日的快快来临,这样就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啊!这就是现代所有母亲的心愿。父母处处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怎么能不为父母着想呢?所以说我们忙是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不忙时“常回家看看”这样也是‘孝’的表现。
‘孝在我心中’光这样说是没有用的,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实际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尽孝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孝顺,如果光说不做那是没有用处的啊!所以说“实践行动才是检验孝顺的为一标准”。在我们父母还年轻的时候,在一切都还来的及的时候好好的孝顺我们亲爱的父母。在此也别忘了时间是残酷的;别忘了人生是短暂的;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是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您将永远无法尽孝,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因为尽孝是不能等候的。
关于孝的读后感(三)
星期一晚上,我读完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孝之道》
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王雪琳的妈妈为了一株山茶花与年长的爷爷吵架,妈妈说那株山茶花是因为长期没有浇水而死的,可爷爷明明每天都坚持浇水,怎么会死掉呢?在一旁的王雪琳走进那株已经枯萎的山茶花,仔细观察起来,发现山茶花的叶子上有虫子的齿印,原来山茶花是被虫蛀死的呀!她不忍心再让爷爷背黑锅,便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山茶花不是没有浇水死的,是……”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去去去,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被妈妈一训,王雪琳那不争气的眼泪便哗哗地掉了下来了。()她哭着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大声喊道:“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什么要骂爷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
是啊!像王雪琳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跑到哪里去了?”“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这些句子不由得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中,我为了一点点的小事便向妈妈斗嘴,伤了妈妈的心;在学校,有时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争辩。为什么孔融四岁便能让梨?为什么黄香九岁便知道为父亲温席?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为什么办不到?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让“孝之道”回到我们身边!
本文标题:关于孝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