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读后感(一)
在拿到《教书匠》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了,因为之前听过有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于是马上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虽只看了一小节,但还是很有感触地。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有时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但在看完短短的第一小节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我在想如果拿我自己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难来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觉得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在书中,他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学中的启示,他鼓励老师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他用那颗火热的心,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迈考特先生走上教书这条岗位,三十年在教学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并不容易的走了过来,尽管我们没有面对相同的学生,相同的教育环境,但课堂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样的。我有一些感同身受的地方。
作为老师,你不能只有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经历,或者是人生经验,他们不需要你重复书上已经有的文字。他们能阅读和思考,他们需要的是你的观点。
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质,当你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时,回报你的是他们对你的喜欢,你也能从中得到很多幸福,并且开始热爱工作,我真实体会到过这样的感觉。当我觉得自己心情舒畅面对他们,并且喜欢他们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好。
如果你在乎学生对你课堂,对你人品的看法,你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对不能对着他们大面积的咆哮,否则就象作者说的,如果你咆哮和厉声责骂,你会失去他们,他们会用沉默还击,他们会对你怒目而视,他们会用一种最不情愿的,厌烦的厌恶的态度对待你的课堂,他们的眼睛会对你充满蔑视和仇恨,他们对你充满敌意,那时候你就完了,你的课堂将无法进行下去,绝对不能让整个班级和你形成对立。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结局,即使当你忍无可忍,不得不责骂和咆哮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你的用意,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如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你还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对你的问题感兴趣。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想有了点点收获,我会更加认真拜读这本书的,而且我会把我的“感动”化成有效的“行动”的。
教书匠读后感(二)
“在开始教书的前两天,我两度差点被开除,此外,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毫无引人注目之处。我常常拿不准自己是否应该做教师。后来,我想知道,自己是如何做了那么久。我只是个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
篇首的题语摘自《教书匠》一书的篇首,最初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心里毫无任何想法,只是觉得作者的文字毫无引人入胜之处,完全不像书本封面的宣传语说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普利策奖得主”那般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使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一度想把它弃掉,决定不再读下去。该书是我在看《史航读书》这个节目时,听到主持人推荐的一本书,随即将其买来,打算好好读一遍,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还算不上教书匠。只是没成想刚开到篇首,就觉得作者的文字这般质朴,貌似也无引人入胜的地方,只是耐不住寂寞,加上自己喜欢看书,就带着鸡肋的心情坚持读了下去,当读完整本书时,完全被作者30多年来的苦涩与甘甜所感动,回头再去看这段话时,觉得作者能够坚持毫无引人注目的三十年教育生涯,能够天天同那些顽劣不驯,调皮捣蛋的孩子周旋三十年,真是不容易,不由得佩服作者的不平凡的闪光,最终成就了他事业的伟大。前两天和一名同事在去食堂的路途中聊天,谈到我们要做35年的教师,就不由得心里唏嘘,我手执教鞭才刚满一年,还有30多年的时光在等待着我,幸好,相比迈考特先生教育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孩子充满灵性,而且由于家教良好,在此之前都是一等一的好孩子,我就觉得心里非常高兴,由此前提,难道还会去为自己将后要做的事情心生畏惧而踌躇不前吗?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一笑,是啊,一年过去了,想起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想起自己管理班级过程中的严苛与温馨,随即内心有了一个决定,也许我也会像迈考特先生一样,把今后三十年的琐屑小事串起来,编织一串美丽的珍珠,也许年老之时,那将是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怀着教育的梦想登上三尺讲台的,也不是所有的教育者在工作伊始就洋溢着奉献的热情。但是,只有你从中找到了快乐,体会了教育本身背后的亮色,敞开心扉去拥抱学生,那才是你真正明白教育真谛的时候。
“有那么些日子,我希望从这走出去。使劲关上身后的门,让校长自己来干这份该死的工作。”——弗兰克·迈考特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我们内心深处往往有着美好的期待。我们渴望与孩子们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我们渴望看到他们会心的微笑,会意的点头;我们希望听到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抢答……总之,我们急迫的想要感受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与热情。毫无疑问,我们渴望被肯定。有的时候,我们更加贪婪,甚至渴望鲜花与掌声,渴望仰慕与推崇……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忽略不掉的距离。就像费兰克﹒迈考特说的那样“你要谨慎小心,老师,不要让自己成为难题,他们会把你撂倒。”教书是一门艺术,不是体力活。我反复记着入职之初学校安排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所讲过的这句话。的确如此,如果你没有真正体会过教书生涯,是无法感受这句话的魅力的。曾经一度在选择教育行业之时,觉得教书很简单,像家庭教师那样,告诉他答案的过程;像灌肠师傅那般,把各种食料调味品一股脑儿全部灌进要制作的灌肠中;像放鸭倌一样,无论他上不上架,全部把他赶上去,即使鸡飞狗跳,也在所不惜。真正的当自己手执教鞭站在讲台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和自己原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学生有渴望获取知识的心理,也有质疑老师声音的逆反,无论你是顺毛理还是逆鳞刮都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教书还真就是一门艺术,连技巧这个字眼都觉得无法表达这一行。我们的教学少了几分精致与儒雅,而更多的则是琐碎与嘈杂,甚至是声嘶力竭与歇斯底里,他们架空了我们美好的想象,我们如此狼狈不堪。如果你仅仅是亦步亦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许你会在“三十岁之前就会头发花白”,也许你会深深感受到职业倦怠带给你的失意与不满,也许你有一天会这样感叹,“天呐,我这么会去做了一名教师?”然而从我们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你的命运就已注定,你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所以你要学会去艺术地处理,智慧地胜任。
“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注定孤独无处凭依的的灵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弗兰克·迈考特
读到这段文字时,非常有感触。现在的社会很是浮躁,我们许多人都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同行的攀比,周围人的关注都会使我们的内心染上灰尘。在这样的现实里,你如何坚守梦想,如何耐住寂寞,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去调试自己的工作心理,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对于我们今后将继续教育的青年人来说意义重大。而文章中弗兰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含义。他被评为“全美最佳教师”。他靠的是勇气,智慧,恒心,还有——持久而深沉的爱。的确,置身教学生活中。我们没有办法不被感动。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被孩子们征服。我们抗拒不了他们纯真无暇的眼神,向善若水的心灵,诚实勇敢的品质……之于他们,这一切似乎与生俱来,在他们身上自然地流淌,不得不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命的馈赠”吧。于是,我们应该去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这群可爱的天使,去扞卫他们身上承载着的这份厚重的“生命的馈赠”,去挖掘他们身上无尽的潜能……于是,在教学中,我突然意识到,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徜徉其中,且歌且舞地前行。
“我将一路前行”——弗兰克·迈考特
这是很喜欢的一句话,我将一路前行,我将去坚守这份事业。或许,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在他们的记忆里越来越模糊,直至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又或许,他们从来也不会记起,在梦想启程的地方,曾经有过我们。但是,我们依然在,而且将一路前行。因为那里,有我们最坚固的位置,和来自心底的声音。这或许不是我们最初的期待,却渐渐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在这里,我们站稳了脚跟。
教书匠读后感(三)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问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本文标题:教书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