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大地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7-01 14:26:56

摩挲大地读后感(一)

读《摩挲大地》,不仅仅是同余秋雨共同审视一个地方,更是在挖掘千年的文化和亘古的生命。每个地方都见证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都拥有自身独有的文化气息和特质。在敦煌的艺术中,充分显现出北魏的奔放,唐时的壮丽,宋时灰暗却不乏雅丽,用历史展现伟人的豪迈或卑微小人物的悲凉;在苏州的双重面影中,体味到她的兼容、包含和侠骨柔肠。

他的文字触摸到中华文化的DNA,每一种感情似乎都能引起共鸣。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才能在文字中洋溢着如此沉痛的悲哀和感悟,敬佩和赞颂。

我们所渴求的是怎样的高度,又是怎样的人生?作者在攀登沙山时,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既然它总在的,那看又何益?我们所能做的只能一直得向上爬、向上爬,不断伫立在自己的顶点,浮动的顶点,未曾后退的顶端。当竭尽全力爬上所谓的高峰时,却可能发现高处不胜寒,那不是能长久驻足的地方,匆匆而下,仅是一瞬。或许我们真正渴求的都熨帖着大地,我们最终回到的,还是大地的怀抱。追逐向上,仅为生命的一个过程,何须过分看中;贪恋权欲,不过是迷失本性,何苦自己为难自己?

历史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铭记伤痛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正如他在道士塔所描述的感情,他好恨,我们又何尝不是,可是纵然那么的恨, 回到过去又能如何,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 哭声,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嗥叫。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我们终究是活在现在并将活在未来的人,谨记历史,却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在大道之中,却不能言明,大道蕴含在天地万物之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秘密。最能体现悟道的应算是都江堰了,余秋雨说:“道教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人之道、长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由看水、寻道到悟道,深刻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山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都江堰,比宏伟的、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更加含蓄,却一直在这里,使干涝无常的四川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庇护和濡养和中华儿女。

读他的文字,会置身在茫茫天地中,悠长文化中,体味悲凉、博大、感恩和希望。

摩挲大地读后感(二)

在《摩挲大地》中,作者看的是一处处的古迹,作者用双手摩挲着岁月给大地留下的痕迹,站在古迹前,让人想起了岁月掀起的一番番旧梦,虽然故事没有亲眼所见那么清晰,但是却多了一缕历史的沧桑,就此而言,我更加喜欢这本《摩挲大地》。

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各处古迹给我带来的感受也不相同,开篇第一篇《道士塔》,看着无知的王道士用自己的双手破坏莫高窟的古迹, 又带着贪婪的侵略者掠夺经书,中国翻译也为虎作伥,让这些经书一件件的消失,希望保护,而沿途的官员又中饱私囊,为防止点数不符,还把长卷撕碎来凑数,这让人深深感到历史的悲哀;而在其中一篇《都江堰》中,看着都江堰的川流不息,如作者所说“一位算不清年岁的老祖宗,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做饭,变成了中国的另一座万里长城”,读者的内心又会感到震撼;不只是这些景观,最大的古迹是我们脚下的大地,文中也有散文描写的是这片大地,《天涯的眼神》中,作者描写的古迹是海南岛,中国领土最南端的一块陆地,这块陆地也是一个古迹,它看着冼太夫人对大陆投去的盈盈秋波,看着孙权派人登陆时的金戈铁马,看着黄道婆带去大陆的一针一线,看着苏轼“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的豁达;到现在,门外都有纪念冼太夫人的“军坡”,从这些古迹中,虽未能亲眼目睹,但是仍可感受到当年的情景。

书中也并不只是地理古迹,长久以来存在的人和事也是一种“古迹”,一篇《十万进士》,道出了多年来书生的悲欢,既让人看到登科考生的得意忘形,也看到落榜者的落寞,有时也存在文化被它践踏的现象,有时又确实能选出国家栋梁,这种矛盾让人深思;《处处有他们》中,描绘了一种贯穿历史,却又被众人厌恶的“古迹”——小人;《抱愧山西》讲诉了晋商创业的艰难历程;《蚩尤的后人》讲诉了苗寨的“美丽生存”,这些都是中华大地的美丽,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美丽的基因”。

用手去摩挲这片大地吧,或许有的地方已经残缺不全,有的地方阴暗朦胧,有的地方敞亮爽利,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中华大地上“美丽的基因”,去发掘那些被匆匆尘封的故事,这是属于民族的天籁。

摩挲大地读后感(三)

已经很久没有看一本书有这样的感觉,不忍心读的太慢,怕有些情节会感慨良多:又不敢读的太快,生怕恍惚间错过任何一个词语。怀着无限的激动和震撼读完它,我想,这也许作为就是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孙对自己母亲的探读吧!满心期待有满心惶恐,生怕她受一丝一毫的委屈却又为她在逆境中绝处逢生而拍案叫绝,就让我静静描绘揭开她绝美面纱时的惊鸿一瞥吧。

从黄沙连绵,冰雪蔼然的莫高窟,一路穿梭前行。见识过都江堰的急流浩荡,感受过三峡的蜿蜒险峻观赏过贵池傩的淳朴雄健,也倾听了江南的宛转悠扬,终于,在黄州遇见苏东坡,在海南遇见李德裕,在宁古塔中感知天地间自由一种可贵的坚持,在承德避暑山庄窥见盛世一隅,恍恍惚惚,匆匆忙忙,就这样随余秋雨先生走过这片神州大地。

我常常读着读着便热泪盈眶,是感怀于先辈们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却更是折服于一代又一代人对文化的坚守与热忱。遇见黄州,最初的最初我的心猛然疼了一下"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这样一个温润如玉的大文豪却要经受最野蛮的诟辱。何其不幸!但走在黄州曲曲折折的小路上,我看到的却是一种难得的从容,正是怀着对文化最最纯洁的赤子之心,才能在如此逆境中引吭高歌。越是逆境,越是坚守,绝处逢生,方得从容。想想现在,因为一点点不如意就轻言放弃,因为一点点不公正就怨愤社会,我们真应该多回头看看,也许我们在先哲身上能找到一丝从容。

这世间总有友谊,如此山高水长,如此宛转悠扬。"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残阳斜照,阳关路远,从莺莺燕燕的江南到荒无人烟的黑龙江,有多少被流放的人是靠着好友的陪伴一路向前。无论这世间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一旦有朋友相伴也就不觉孤单。现在我们常常把人脉挂在嘴边,其实真正的友谊,不外乎从意气相投到肝胆相照,看似清淡无味其实回味无穷。不妨多放一些时间用在提高自己上,也好让自己有朝一日遇见意气相投的朋友。

所幸,我又遇见苏州,一扫在宁古塔那里感受到的阴霾,的的确确,纷纷扰扰中我已经渐渐将它遗忘。我曾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有机会一定留在最最繁华的帝都,见识一下所谓的大千世界。然而我却忘了,这世上还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活法,它叫苏州。一排排鹅卵石,一阶阶青石板,一座座门庭,那一句句一声声从耳边飘过,似乎在嘲弄世人日日奔波劳碌而不知为何。我想,下次若有机会,还是先去苏州看看,也许一下子就不想走了。

可是文化延绵,却容不得我倦怠停滞。踏上天一阁,是满心满意的感动在心中,一个家族,能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守护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对文化传承怎么样的自觉才能做到的啊。就像是古老的苗寨里的人们生生不息地守护着那一棵棵树木一样,难能可贵,感动之情,无以言表。()

我就随着余秋雨先生的步伐一路跌跌撞撞的走过,感动于先辈们对文化的热忱与坚守,得以在纷扰的世间有一隅休息的地方。起身致敬,向那些用身躯守护自己文化信仰的先哲们。起身前行,跌跌撞撞摸索在繁杂的尘世中。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