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3-07 21:55:27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一)

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好汉中,我是最佩服吴用的。他又勇有谋,机智聪慧,在一百零八个英雄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即使是靠武力征服了别人,也很难使人心愿诚服。所以要靠智谋使人心甘情愿。正如“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最终上梁山一样。简而言之就是,智慧胜于武力。

炎炎夏日,酷热难当,杨志这一行人要赶在太师的生日之前,将“生辰纲”送往东京。一路上人们,口渴难耐,见有卖酒的商家,便想买酒,但杨志阻之。见贩枣的商人已买了一桶,并且每桶都舀了一瓢饮之,杨志见并不大碍,便答应买一桶解渴,但他却不知智多星吴用已将迷药搅入酒中,此后众人倒之,“生辰纲”也失之。杨志最终走投无路,聚义梁山。

收人先收心。吴用巧用妙计,杨志聚义梁山,这正是无用智慧绝伦的表现。

现在人类社会已发展经济科技时代,不再依靠战争或殖民掠夺来使经济快速发展,而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判断经济强国。人的智慧具有莫大潜力,我们只有挖取这些潜力,才能成功。

智慧的力量远远高于蛮横的武力,智慧是美丽的,也是强大的。善用我们的智慧,会给你带来预想不到的结果。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二)

《水浒传》里,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智取生辰纲”。

生辰纲是贪官梁中书用自己搜刮老百姓的不义钱财,为他的岳父大奸臣蔡京蔡太师庆贺生日,途中被吴用等人巧妙劫夺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精华就是一个“智”字。先前丢失了花石纲而被罢官的杨志好不容易获得了梁中书的信任,被委托运送生辰纲。有了上一次教训的杨志,这一次是小心翼翼,不但违反常规,不走大路走小路,而且还安排了十几个强壮的官兵保护,全部装扮成运货的普通客商。但由于吴用事先派人多处打听,对杨志的行动了如指掌,得知了杨志要走小路,就在小路上埋伏,并且还叫来了东村的白胜一起来演了一场戏。一开始白胜挑的那两桶酒都是没有毒的,吴用他们先把第一桶酒给买下来喝了,又把第二桶酒喝了半勺,让杨志与官兵相信酒里没有毒,再趁乱下毒,让他们喝下,把杨志一行人迷晕,最后用车运走了生辰纲。

这一次的“智取生辰纲”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吴用的聪明才智。要是真的打一场,抢夺生辰纲,未必能获胜,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也有可能受到官府的追杀。但是吴用足智多谋,利用天气的炎热和杨志与官兵的内讧,用蒙汗药迷晕众人,再劫走生辰纲,可谓是一气呵成。难道大家不羡慕吴用能够想出这么高明的办法吗?

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动动脑,培养自己的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面对问题要能够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哪怕你想出来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但还是要勇敢的去尝试,多多锻炼,相信你也能像吴用那样聪明。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三)

《水浒》的《智取生辰纲》一段中,精明、谨慎的杨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惜还是丢了生辰纲,杨志究竟败在何处?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

为了押送生辰纲的安全,一路上杨志选择炎热难耐的中午走,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这些都能够看出杨志的一番苦心,也是杨志的精明之举。然而,杨志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人的问题。因为事在人为,如果做事情的人心中不愿意,做出的事情效果一定不会好。杨志(暂时)领导着一个都管,两个虞候,十一个军健。一路上,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世上是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如此对待的,于是,“并不敢怨怅”的军健们不愿听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直接导致杨志被孤立,为黄泥冈的中计埋下隐患。在路途的艰难与众人的抱怨声中,杨志一行人终于走到了黄泥冈。对于杨志而言,黄泥冈布满了凶险;可对众人而言,黄泥冈却是被杨志催促、鞭打着走了二十余里之后的极好的栖息之所,烈日下的黄泥冈成为他们休息的最好理由,他们坚决地躺下了,不愿意再走了。看着杨志的依旧鞭打,老都管先是帮军健们说话,后来就变成了直接教训杨志,至此,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发,杨志已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矛盾的当口,对手适时出现了。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在黄泥冈歇凉,实际上是等待杨志,等待生辰纲,等待时机。恰好,杨志集团内部有矛盾,吴用等人便只需迷惑杨志的那些并没有经验的手下人。只要迷惑住了那些人,贩枣人的身份,卖酒人的身份,酒中是否有……这一系列可以引起杨志怀疑的细节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吴用等人的计谋的直接指向杨志手下的众人,果然,众军健顺利上当:众军汉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杨志同意众人买酒;众人的一拥而上加上炎热的天气,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最后,()杨志倒了,倒在地上,倒进吴用等人的圈套里,更是倒入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杨志败在失去了民心,如果说因为他只是一介武夫,败在此处尚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有知识的现代人,如果不知道要为民着想,抓住民心,那又会如何呢?近阶段我国“非典”猖狂,听说国家为无钱治病的人出钱治病,此举深得民心。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