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约》读后感(一)
陈鲁豫,来自北京,一位深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曾访问过的无数名人,另外在重大的新闻直播节目中也有显着的业绩。
《陈鲁豫心相约》讲的是鲁豫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她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她与名人有约,而这本书也就是鲁豫与读者有约,讲的是她的人生中的一小段故事。
以前很少看电视,特别像“鲁豫有约”这类主持名人谈话的节目,会让我觉的无聊。但随着岁月的推移,成熟一点了,开始有了更高的品味尝试,开始关注这类话题。一开始对鲁豫的了解也只是一个很瘦很有气质的女主持人,但后来看了她所着的《鲁豫心相约》这本书后大有感触,她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真的要像她这样为梦想而快乐的活着那才叫人生。
这本书确实带给我的不少震撼,为此自己也对比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一切。
梦想不是一天两天的幻想,是一直都在我们心中慢慢燃烧起来的。鲁豫似是与生俱来对生活对自己的勇气让我佩服。或许应该感激她有这么一个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背景,爸妈都是属于有知识层面的人,为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或许这些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但最让人感动向往的不是她的家庭背景,而是她用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勇气使她在向梦想进步。13岁的她,身高1.50米,梳着马尾辫,身穿花布连衣裙,怎么看都是个小孩。可她不怯场,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语向大街上英语角的每一个人做自我介绍。自信满满满的让身边的人信服的敬佩起来,她的敢于出口练习,让她感受到了成就感,并提升了她的信心。成为了当时英语角的“小权威”。我就在想13岁的我是什么一个样子,缺乏的决不是对梦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而少的就是她这种勇气,敢于尝试的信心。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通往梦想的阶梯,每成功一小步就为梦想的蓝图添加了一笔。在她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绝没有一步就能到达的乐果,是在她不断努力尝试的结果中胜出的。她的勇气让我对生活中的挑战有了更深一层的勇气。
果断的决定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本书里,我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对梦想的追求。“我平常是个做事急噪,爱冲动的人。惟独对工作,我相信水到渠成的道理”这是鲁豫对自己的评价。当1994年的夏天鲁豫在电视上看到奥普拉之后,便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做一个谈话类的日播节目,带着这个愿望,在1995年初她便回到了中国,与“凤凰”签了约,成为了以为节目主持人,但是命运始终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让她实现自己的梦,十年过去了,这个梦也伴着鲁豫过了十年,直到2004年的一天,鲁豫终于向公司的高层主管说出了她的梦,也正是这个梦使她现在的身价过亿。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向她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种对梦想挚爱和执着的心,就算是一个现在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要坚持,不要放弃,只要你努力去追求,总有一天,上帝便会眷顾你,就算你知道这一天可能很久很久才能来到,你也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执着与坚韧,只要我们不相信命运,与它抗争,总有一天会成功!
《心相约》读后感(二)
在同学那看到鲁豫写的一本《心相约》,拿到手上爱不释手。其实很早之前在北京一个哥们那都见到过这本书——陈鲁豫去到他们学校演讲时签售得到的——但当时也没有怎么看过。最近可能是实在无聊,不想看跟专业和毕设有关的东西,但自己的能量还是要释放出去,另外加之些许有点“书非借而不能读也”的感觉,从昨天下午到刚才,居然只用了累计不到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书里面鲁豫讲了自己大学和在凤凰工作的一些故事,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虽然我很喜欢凤凰,对他们的一些当家花旦也有了解。让我比较羡慕的是她描写的一些去国外工作的经历,真实的工作会不会是很辛苦的我不清楚,但在鲁豫的笔下描绘的一些细节让人读了就有一种完全按照她所描述的情境去体验一次的冲动。毫无疑问,她是非常成功的,至少在她所耕耘的领域。
但是她在写大学最后阶段准备TOFLE考试的一段也向我们展示了她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点滴:每天就泡在英语单词和TOFLE的题海中,中午随便吃点东西,也不睡觉,马上又去做题,下午累了吃个苹果又接着看书。成功总是很耀眼的,而且成功者对于他们追寻成功的道路描绘起来也往往是轻描淡写的,以至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只能对他们的成功敬而远之,躲在远远的地方偷偷的羡慕,却不知道该去如何做自己的梦,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我们也应当理解他们,很难想象一个成功者能够完全回复到他往日奋斗时的艰辛的状态,并将这种状态非常真实的传达给他的听众——我们自己不也常常在回想起一些当时感觉很难的事情时非常轻松并且发现没有办法再真切的体会当时的那种困窘、急切或是无助吗?所以,要想复制他们的成功,就要去读懂他们,读懂他们的艰辛,读懂他们的不懈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受着他们眼下的光芒,因此成功很简单,成功又很难。
《心相约》读后感(三)
鲁豫早已是家喻户晓,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过关于与她的介绍,说是她自己一个人通过在异乡努力地打拼,吃尽苦头也咬牙坚持,每天不断地学习,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对她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如此。
但到如今重识鲁豫,是在今年暑假期间一页页地翻阅她的书本——《心相约》,看鲁豫在字里行间讲述她的故事。忽然就有了太多太多的感触,余秋雨评价鲁豫平时看似柔弱,但在工作时却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她可以在战火连连的中东勇敢激愤地与伊拉克海关吵架,眼泪汪汪地拥抱在战火中毁家的妇女,她的即兴言行没有任何准备,却总是响亮强烈,如迅雷疾风。在这里,鲁豫展现出的就并不只是她的拼搏与努力,更有着她的勇敢与执着。她的事例告述我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由人及己,联想到我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做着大堆的数学题,在连续卡住两题的时候就扔开笔没有耐心而做下去;做英语时看着一篇短文翻译不出就只能在一旁独自懊恼。总希望作业越少越好,考前也总会抱着“这应该不会考吧”的侥幸心理,虽明白需要脚踏实地却总也做不到。
读着鲁豫的《心相约》,让我记起暑假前不久的一场学科竞赛,在那场学科竞赛的两个星期前,老师就多次提醒我们并让我们做好准备,那时我虽下定了决心,准备在这次的竞赛中努力考出好的成绩,我准备在英语课上听的更仔细,把笔记做的更详细,回到家练一些题将知识巩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俗语是这样说的。在之后的两个星期我也确实是如我预先计划的那般,在上课的时候更加地认真起来,因为不容许自己轻易开小差,我在上课时便要花去比之前更多的精力,常常是觉得四十分钟原来是如此的漫长与难熬。而在下课后的时间,我也把本来花在玩和发呆的时间塞进了作业。要在平时,我会因为一时的懒惰或是时间不够而去别人那儿偷瞄几个答案,轻松还方便。但在眼下,我便不允许这样的事儿再发生,因为每看一个答案便意味着我失去了一个尝试的机会,我便总会很不放心,好像别人会的什么东西我不会了,这样得感觉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要是在考试中偏巧有差不多的题,那我岂不是白白比就别人低了几分,在这样不安的情绪影响下,我总是很认真地去完成每一道题,并在之后弄清这么做的原因。课后也常会去翻一些参考书,看看他们的解题方法,背背他们总结的知识点提纲。
大考前的一些模拟考,这些考试既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大考的一个缩小版,考了几次,我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老师在讲台上分析完卷子,我就把全部仍没听懂的题拿出来请教我的同桌,我的同桌先还是耐心地为我讲解,可时间长了,终被我没完没了得疑问弄得有点不耐烦。但我不厌其烦地打扰她,她不好对我发火,终也只能无奈地对我说就当是给自己复习了。
但我终究是没能在这次学科竞赛中考出好成绩,反而成为了我入学初中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在全考完后我和同学交对答案时,我的心就已凉了大半截,太多的错误让我不敢对这次的考试成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如此努力,却最终也没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英语,我在考前几乎付出了最多的努力,结果却扣掉了将近整张考卷一半的分数。
在事后我想,这次如此差的成绩或许也并不是没有原因。追其原因,觉得是我之前太不努力,太不认真学习,所以成绩掉落太多了。虽然考前如此努力,却最终没能完全弥补。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因为前期的不努力,虽然通过了后期的一些弥补,但成绩终究未能达到之前的预想目标。()
有人说: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在那场考试后我也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人的成功必定有他辛勤付出。在看了鲁豫的自传故事后,我就更加坚定了:每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都有他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没有哪个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想我在无数个闲来无事的夜晚,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打发掉几个小时,但有好多人在教室里背着英语、做着数学难题;在无数个黎明,我赖在床上不肯起床,而好多同学已经手拿英语课本在背着单词;这些都是那些闪闪发亮的人背后所不为人知的光芒。而鲁豫的《心相约》也更让我终于相信:未来要靠我的双手去创造,哪怕一次没有成功,但经过不断的努力、不断地积累,相信坚持这个信念,终能出现一个永恒的光点。
本文标题:《心相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