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读后感(一)
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非常非常认真地许下的每一个愿望。我那时认为,许愿是一件非常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或者随便乱许愿,就破坏了“愿望成真”的神圣感,就破坏了愿望。我对美好愿望的期许曾至真至切。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愿望的理解似乎也有所变化。生活开了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开”的玩笑后,我渐渐不像儿时那么认真地相信许愿了,过生日许愿时,有时简直想不出来,闭上眼睛胡思乱想几下就蒙混过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点自暴自弃了自己那对美好愿望的期许。
这本书翻着翻着,竟然唤起我的“神圣感”,关于许愿的冲动、敬畏。我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尊重“愿望成真”的神圣感。一种愿意尊重愿望的美好,愿意相信愿望可以成真的激动。我也好像能隐隐感到其中现实无奈的一面,面对许愿这么美好的动作时,有点点慌张的心情。
几米说这是一本歌颂许愿美好的书,说他受创作的恶魔驱使,伪装成天真无邪的小孩试图诉说关于“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的一切。我想,几米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融合了他儿时与当下的感受,也得出了不放弃对愿望期许,可爱的一次次“结论”。
有一幅图给我的印象很深,是阿拉丁躺在一棵悬空的树干上。画面的冲击力在于:树干是给人感觉最稳定的生物,但是这棵书却不是竖直扎根在地下,它是平行地面悬空着的。这给人一种踏实和漂浮杂糅的感受。而躺在树上的阿拉丁,也许就是几米心中那个小孩性格的外化。也好像几米对美好愿望本身的诠释——脚踏实地的追求飞翔。如此的张力在书中的表现还有:黑白灰与明亮彩色的混搭,文字部分现实与想象的穿插,都给人带来矛盾感的同时也有新奇的美感。
在这个故事里,几米延续了他一贯的辩证立场,温暖动人但不离地气。以前我们想要达到的愿望好像很多很多,后来随着时间的历练,我们是不是遗失了什么而未发觉?那么现在,如果许愿的机会真正来临,你许的会是哪一个?
读完这本书,我只想说,愿望能不能成真固然无法确定,但还是要许个愿望放在心里才好。也许你也愿意读读这个故事,试着放下大城市久以来带给自己的寂寞、麻木和失望,好好为自己许一个愿望,然后鼓起勇气,一点一点努力去实现它!
你知道,这是勇敢,不是虚妄。
《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读后感(二)
每个人看到大茶壶都以为它是神灯,于是许下愿望;当发现不能实现时,人人都不再喜欢它,不再期望拥有它。
只有小男孩,单纯地因为喜欢它而喜欢它,完全不介意它是大茶壶还是神灯。为了拥有它,怕妈妈不许自己随便捡东西回家的小男孩,想出的唯一办法,就是撒谎说——这是神灯,它可以使人愿望成真,所以请允许我拥有它。
可是当看尽那么多愿望,小男孩却对如果自己拥有的竟然真的是神灯而不是普通大茶壶这件事心生畏惧。
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我只希望自己能拥有这个大茶壶。它不用是真的神灯,以免自己为了保有它而粉身碎骨。
多么矛盾,不是神灯就不能拥有,是神灯又会被万人追逐害自己保有它要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粉身碎骨。
当你发现,愿望有违初衷,你会为了当初最本真的愿望,而放弃已经拥有的华服美衣、香车宝马吗?你会为了最初的梦,允许愿望止步在此,不再继续膨胀以获取更多的荣誉、名利吗?
想起我的叔叔,三十年前,他决定下海经商,因为他也有一个愿望:要挣够5万元,然后就可以背着画夹,去各地画画。
十几年前,他开着自己的轿车,()已经拥有了差不多100个5万元的身家,却必须每天穿越大半个城市,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地奔走于自己经营着的十来家店铺,披星戴月,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因为“只要有一天不去巡店,没有去的那家店就一定会赔钱”。即便这样,仍然摆脱不了再多开一家店就一定会有一家经营不善倒掉的困局。
今天,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的他,终于看清现实将所有生意做个了结,却发现辛劳一生,自己的人生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最初的那个原点——一无所有——所幸,一双可爱的儿女已经长大。
多希望故事的结局是:已经长大的儿女再不是羁绊和牵挂,他乐呵呵地背着画夹,和相伴半生的婶婶一起,去寻找、目睹、描绘一路的风景——只可惜,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今天晚上,不会像书里美好的明天那般如期而至。
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我希望,我的愿望永远不要长大,永远只是我当初许下它时的摸样,不会膨胀,到此为止,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