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本论有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4-27 13:03:51

读资本论有感(一)

读《资本论》源于不久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尽管我也不甚关心国际形势变化,但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耳闻已久,一直想近距离感受伟人的思想,于是,借着偶然的机会,拜读一下。

这本《资本论》缩译版分为三卷,第一卷为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为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为资本的生产的总过程。主要内容为资本主义经济相关的商品经济、垄断经济等,涉及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剩余价值、资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经济知识。做为一个处于现今中国社会的大学生,我不得不由此引发一次对自己人生、对这个社会现况、对我未来即将面对的社会的思考。

首先关于劳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从经济的方面来看,这是非常正常和合乎逻辑的道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必然是不等同的,雇佣者在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这些可以是通过代代继承得到的或是自己经过劳动得到的或是自己的智慧得到的等,也因此为他们的后代创造了优于被雇佣者后代的条件。而被雇佣者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或是没有原有的积累,因而在教育、智慧和资金方面劣于雇佣者,而他们的后代也只能劣于雇佣者的后代。而劳动分为体力和脑力劳动,在人类的历史上,脑力劳动永远是占优势的,而能够培养这些脑力能力的往往是雇佣者及其后代。在当今社会,做为人应当尽一切力量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

其次关于竞争,马克思着重讲述了垄断经济。其实就人类社会而言,垄断是必然的。这是人与人竞争的后果,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没有竞争,因为在社会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时,人与人的利益是不同的,竞争是必然的,尤其是在一个各种资源都缺乏的社会。至于垄断,那就要看这个社会中的竞争获胜者如何了,可结果必定是支持垄断的力量大于反对垄断的力量,因为那部分力量会极力维护他们的利益。整个人类社会能否有良性的竞争,只能是看这个社会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需要和人的思想境界,但这种思想境界的到达是一个漫漫长长的过程,应该是未知的。当今的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名言不仅适用于自然规律,也适合人类社会残酷的淘汰现实。强者为尊的法则永远不会失效。就看我们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手段”了。

读资本论有感(二)

读完《资本论》后,我发现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么办?不知道。

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

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读资本论有感(三)

提起马克思,就会想起他的举世巨作《资本论》,一直都听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机会阅读。放假前,在图书馆徘徊了很久,不知道要借什么书才好,直到一本厚厚的《资本论》出现在眼前时才停下脚步,不由自主地翻看起来。也许是出于好奇和想挑战它吧,就毫不犹豫地借来阅读了。

一直都听说过《资本论》晦涩难懂,因为觉得它很“恐怖”,“高不可攀”。可现在它成了一项任务,在这面前,我只有硬着头皮读了。可没想到,越读越有滋味。到了大致读完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那么“恐怖”,那么“高不可攀”。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经济学的光辉巨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着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使这门科学革命化。”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方式写成的科学巨着。它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着作。它既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积极偏见、掩饰和谬误;既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又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从《资本论》,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干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无须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更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颗颗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产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的,但照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型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的,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可怕的预言!而马克思给我们指明了出路。“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机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光是一本社会发展的预言书,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着作,其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令人折服。下面就我体会较深的两点粗略谈谈。一:使用价值概念的扩展在《资本论》第一卷第48页,马克思的名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对他的追随者带来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因为这些自以为是的追随者们据此认为使用价值就只能是实物或者物质财富,从而把马克思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改成了封闭而又僵化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于这段话竟然如此限制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马克思肯定是始料不及而又非常悲哀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克思自己并不拘泥于他的这一所谓名言。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着,而且是一部哲学巨着、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工人阶级的圣经”。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