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桅船读后感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我的一位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她那儿,我还得知了不少人都认为舒婷的诗“朦胧”、“看不懂”。正因为如此,我才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它的每一行,都能唤起我心灵的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探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童话牧人》)。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溪水一起溜走了。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生活、书籍与诗》)。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这样来描绘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日夜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风帆,都被波涛秘密地埋葬”(《致大海》)。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恶运冲垮的时候。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在操场上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拼搏的间歇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生活中的日出和夕阳。然而,当我因为批评一位老师“照本宣科”而被批评时,()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朝前走去,就一定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生活,书籍与诗》)。
我开始认真地读各种书。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生活,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的:“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长不到生根的土壤里;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的人的噪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响。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
其实,舒婷的诗一点也不难懂。它是生活的哲理,是搏击者的歌,是向现实和思想中谬误宣战的歌,是向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奋进的歌。它使我坚信:胜利,属于高歌猛进的搏击者!
本文标题:双桅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