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读后感
世界史是最宏大的史学着作,它与其它一切历史——政治史、生活史、学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它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在极小的篇幅里面(当然几十万字是必要的)囊括历史的全部经历。也正因为它的野心宏大,所以必须是大线条的挥毫,以一字千钧的笔力凝练出最重要的脉络。
因此世界史有着它独特的特性和构思。首先,他必须关注全部时间。历史是对过去的重构。打个比方,我们回忆小时候的一件事,会有独特的逻辑和体会;如果我们的同龄人回忆起同样的一件事,也会有着他自己的逻辑和体会。如果刚好两人相遇,聊起同样一件事,可能会相互弥补,也可能相互冲突,也很可能幸运的完全一样。但即使是我们能够完整清晰的回忆起一件事,也不能说我们的回忆就是历史存在本身。我们的回忆只是对过去的重构和再发现。而从这方面历史就可以理解成是人类,或者某一国家、民族或者一群人、一个企业的对过去的共同回忆。考古发现以及失传文本的出现就像我们某一天收拾房间的时候找到以前的日记或者是某个有特殊意义的信物,会唤起早已“消失”的某种回忆。当然,历史学的工作是一个高度智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推理和考据支持。
“时间能冲淡一切”似乎是我们共有的经验,越久以前的事情我们的记忆会越模糊,而靠近当前,记忆就会越丰富越细腻也越庞杂。当历史学的眼光碰触到了上古时代,会发现那时的历史只剩下神话传说,而到了今天,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每一个小时都能产生耗尽人的一生都无法读完的历史原始资料。几乎所有的东西的“从无到有”都出现在这个跨度里面。如何用一本书将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内容全部囊括起来,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事业。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依然采用了大时段的划分。全书包括四个部分:
Part I Emergence and Definition of the Major Old World Civilizations to 500 B.C.
Part II Equilibrium Among the Civilizations 500 B.C.—A.D. 1500
Part III The Dominance of the West
Part IV The Onset of Global Cosmopolitanism
前两部分明确表明了时间的截点,而后两部分讲的是公元1500年后的内容,考虑到当时世界交流中错综复杂的线索已经是划一的区分变得困难或者意义不大,()因而题目里面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符号。这简单的四个标题已经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世界史的考察眼光以及写史意志。
时间分段的方法体现在全书的各个章节里面,由于每一章节关注的是某个具体的族群,这一工具的运用显得方便很多。节点往往是大的历史事件,例如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崛起,又如法国大革命。而节点之间的容量则留给历史主体的演变——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这样,整部世界史就被分成一段一段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我们翻开其中一个盒子,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本文标题:世界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