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后感(一)
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困难也大量存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这些“难题”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困惑着我们的思想,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耐力。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又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直面现实,应对挑战,勇敢回答了这些关注度高、挑战大、难度系数大的问题,体现了勇立潮头的理论胆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这本书紧扣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对于大学生来讲,这本书堪称理论宣传普及的成功之作、形势政策学习的良师益友。
第一,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通过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问题的集中凸显,说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说明我们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我们在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今后1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很有教益。
第二,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关键是要弄清楚“怎么看”、“怎么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通过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普通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到大学生就业、“民工娃”上学问题,再到涉及全局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用百姓话语娓娓道来。阅读这一篇篇文字,字里行间能看到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宝贵的勇气,一种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能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切和温暖,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前景。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和政府方
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很有教益。
第三,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博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品格。学可立德,问则广智。阅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不仅能加深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更能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本书涉及的这8个问题,既是大问题,也是难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而它善于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认识问题,善于运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这样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向。它还善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展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与前几本理论通俗读物相比,今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结合。由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称之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也可以说是一本哲学读物。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很有教益。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结合。由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称之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也可以说是一本哲学读物。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很有教益。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后感(二)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紧密联系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八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观点准确,道理透彻,文章清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特别是我们现在阅读,更加倍感问题的真实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的可行性。作为一名基层的党政领导干部,真是读有所获。
一、通过阅读该书,提升自己把握热点问题的理论水平
本书列出的问题,都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它的产生和解决,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理论的一面,既与中国有关,也与国际有关。本书通过深度解读的形式,对一些理论名词和中央政策进行解释和解读,起到了引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怎么保持物价稳定的问题中,就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翘尾因素”、“准备金率”等名词作了深度解读,令读者在理论的高度上有更大的收获。
二、通过阅读该书,提升了自己对中央解决热点问题政策的理解水平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的上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出台“新国八条”的硬招、实招,强力调控房地产市场,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调整相关税收政策,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增加土地有效供应,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引导居民理性消费。
从目前来看,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抑制,保障房建设明显提速。成效虽已显现,但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稳控房价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
三、通过阅读该书,提升了自己贯彻中央决策的自决性
中国社会的发展正进入小康社会的过渡期,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是理论工作者的问题,我们这些身处基层领导岗位的同志同样责无旁贷。尤其是对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同样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自决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到,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共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把中国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后感(三)
理论怎样才能有生命力和说服力?这始终是理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论才是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理论。
贴近群众。实践证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提出和采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措施。我们说《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它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这些理论热点是来自于群众的,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编写者为了编写好这本书,从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中梳理出更为集中、更具年度特点的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八个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体现了从群众中来、贴近群众的特点。贴近群众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解民忧。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使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贴近生活。在工作、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一提到理论就挠头,觉得理论这个东西太高深了,搞不懂。有些人碰到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往往不愿参加,认为是浪费时间。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同志对理论本身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离群众生活太远,使他们认为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事,是党员的事,是理论工作者的事,与己无关。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曾这样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的论述说明,真正的理论是来源于生活的,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才能把本来苍白的理论变成绿色,才能有生命力。《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小情,物价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等无不紧密连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中阐述的八个问题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既是理论热点,也是实践热点。这些问题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既作出了理论概括,又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既有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也有学者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在《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怎么解决住房问题》这一部分中,除了提出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新国八条”精神,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调控的成果,努力实现市场供求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的目标之外,还指出应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全社会倡导树立适度、合理、节约的住房观念。就家庭和个人来讲,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放大住房预期。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应过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好选择。这些观点不失为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