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6-25 13:16:25

弯腰读后感(一)

昨天下午,我读了《弯腰》这篇文章,也让我认识到了我的缺点,也给了我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巴格达商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不太情愿地捡石头,第二天早晨一看,却是一些宝石,他懊悔不已。怎么不多捡些“石头”呢?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耶稣和他的徒弟在路上漫步,看到一个马蹄铁,徒弟没有捡,后来却连续在沙漠里弯了十八次腰。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巴格达商人正在森林里漫步。突然,一个奇怪的声音叫道:“多捡些地上的石头吧,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将信将疑地捡了一些石头,然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森林。第二天早晨打开袋子一看,原来是一些宝石!商人懊悔不已。

在读了这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后,我最喜欢耶稣,因为他能把一个废物马蹄铁,变成了在大沙漠里有用的樱桃。我最不喜欢彼得,因为他一次不弯腰,最后竟在沙漠里弯了八次腰。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深思,现在有多少孩子在上课时淘气,不珍惜时间呢?现在的我,时而成绩不好,时而成绩好。不就是因为上课不认真吗?有的时候还惧怕劳累,惧怕辛苦。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后果。弯腰,的确有点累。但不弯腰,我们能学到知识吗?不弯腰,农民伯伯能收获庄稼吗?不会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我以后要认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取得好成绩!要弯腰捡起知识的珍宝。

弯腰读后感(二)

早晨,我读了《弯腰》一文。《弯腰》一文写了两则小故事,有一则是这样的:“夜深了,一位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一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天亮了,商人从中袋里掏出“石子”看时,发现“石子”就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石子,让他变得后悔不迭:天啊,昨天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故事虽然不长,但给人以无限的暇想、反思:一个人在接受早期教育时,总是被动的:而到了成年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后悔自己接受的教育太少。其实,与其被动学习,还不如主动学习,“被动”有一种被压迫、逼迫的感觉,而“主动”反而会有一种轻松之感。

另一则故事更意味深长,是彼德在他叙事谣曲中讲的:耶稣带着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而彼得装做没看到,耶稣自己弯腰捡起了它,换来了几文钱,买来了18只樱桃。二人继续前进,耶稣猜到彼得很渴,便一次一次地丢下樱桃,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文中的彼得是耻于、懒于弯腰,他是“傻子”,正如我们班的几名女生。昨天,学校开运动会,校园里到处是空矿泉水瓶,我们几名男生一起拾它们。班里的几名女生笑我们是“捡破烂的”。在我眼里,她们还不如捡破烂的。很明显,她们是耻于弯腰,但如果全国人民都象她们一样,一人浪费一个矿泉水瓶,那么国家将损失1.3亿,还会造成“垃圾瓶灾”。

弯腰读后感(三)

曾在《读者》这本书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每次在邮局取了稿费后,总要给在门口老乞丐一元钱。有一次我给他投钱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份证一起投了进去。当我发现身份证不见后,就转身向邮局走去,我的身份证果然就在那老乞丐手里,我走过去后他埋怨我说:“叫你多少声你怎么连头都不回?”“我”一直行色匆匆,怎么会留心身后乞丐的呐喊呢?“我”刚想从他手里拿过身份证,他却把手向后扬了扬,说道:“你是个好人,每次都给我钱,可是你在给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地一声,有时候还蹦出来了,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我”说我很忙,再说我不喜欢弯腰,从来也不曾向谁弯过腰。而他却说“我”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向一个人弯了腰。“我”仔细一想,刚才在马路对面停了一辆小车,下来的是一位领导,他对我有恩,他在车里看见了我,并把车停下来,和我打招呼。估计我当时确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意思,我想也许,我潜意识地弯了腰。也许,在潜意识里,对谁弯腰对谁不弯腰,已成定势。 小荷

我想,这么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讲了一个莫大的道理。无论是谁,尊严是一定有的。像文中的“我”一样,对老乞丐的做法实在不对,最重要的是“我”没有把这个老乞丐的尊严放在心上。为什么“我”不能够向老乞丐弯腰而向领导弯腰呢?然而“我”却没有发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没有发觉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许就在某个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伤心,对你的人品、言行等一举一动都怀有另一种认识。

一个人的成就,不单单体现在物质基础上,生活中的言行、品质处处都可以体现。现在的社会,就像文中的“我”一样,摆脱不了世俗的观念。为了创建新的社会,让我们摆脱世俗的看法,去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吧!

更多相关内容: